肿瘤基底部黏膜下阻滞在膀胱侧壁肿瘤经尿道电切术中的应用

来源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poneforev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4年1月至2006年6月,我们采用2%利多卡因膀胱肿瘤基底部黏膜下注射预防电切术中闭孔神经反射,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其他文献
有关间质性膀胱炎(interstitial cystitis,IC)尿动力学研究很少,其价值有待进一步评估.我们对23例IC进行尿动力学检查,现报告如下.  对象与方法 IC患者23例.均为女性.年龄21~65岁,平均37岁.病程9~120个月,平均37个月.符合美国糖尿病、消化及肾脏病协会制订的IC诊断标准.无明显排尿异常的正常女性18例作为对照组.年龄18~66岁,平均41岁.2组均于检查前连
期刊
2005年12月14日我院收治女性梨状腹综合征伴不完全重复膀胱等多器官畸形1例,现报告如下.  患者,女,17岁.出生后下腹壁肌层缺如、双阴道至今17年,B超检查偶然发现膀胱畸形入院.患者平日每次尿量多,排尿通畅,无尿不尽感.查体:胸廓对称,无肋缘外翻.心肺(-).腰部无膨出.腹部对称,无壶状腹,下腹正中可见纵形梭状腹壁肌层缺如,长约10 cm,最宽处约4 cm,脐位于该处中点偏左,略饱满,无凹陷
期刊
目的 探讨无残留结石的腔镜取石术后缩短输尿管双J管停留时间的优缺点.方法 各种腔镜取石术后输尿管双J管停留时间2周内者40例,与传统4周停留时间35例进行对照,观察2组患者拔管前后尿路刺激症状和尿常规的变化.结果 拔除双J管前,2组中出现尿频、尿急、血尿等尿路刺激症状分别有36例(90%)和32例(91%),尿红细胞阳性率均为100%,白细胞阳性率分别为88%(35/40)和89%(31/35).
目的 探讨腹膜后肾外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ML)的诊断与治疗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4例腹膜后肾外AML患者临床资料,结合相关文献,对本病的临床、病理特点、影像学诊断和治疗作初步探讨.男3例,女1例,年龄38~60岁.肿瘤位于左肾盂旁1例、右肾盂后下方1例、左肾上极内后侧与腹膜后间隙内2例.肿瘤直径2~20 cm.类圆形1例、不规则形状3例.临床表现为肉眼血尿2例、腰部酸胀不适1例.4例行IVU、CT
全膀胱切除术后患者控尿情况、新膀胱尿道吻合口狭窄、术后勃起功能障碍是目前困扰医患双方的主要问题.2000年7月至2006年2月,我们采用保留部分远端前列腺的全膀胱切除术治疗膀胱癌患者29例,结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期刊
膀胱过度活动症(overactive bladder,OAB)是由尿频、尿急、急迫性尿失禁等症状组成的症候群,可分为特发型和继发型,2000年至2005年我们采用骶神经电刺激治疗女性特发性OAB患者42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期刊
本组2例,年龄分别为17及15个月,均以右侧腹股沟斜疝、左侧隐睾收入院.体检左侧阴囊发育不良,左侧腹股沟及阴囊均未触及睾丸,右侧腹股沟斜疝,右侧阴囊可触及正常大小睾丸,B超示左侧腹股沟及阴囊未探及睾丸,右侧睾丸未见异常.因术前检查均未发现左侧睾丸,2例均采用腹腔镜探查,术中见右侧腹股沟管内环处有一睾丸,其血管供应来自左侧精索内血管,与位于右侧阴囊的右睾丸呈上下排列,2个睾丸体积正常,分别有各自的精
期刊
作者首度评估经皮肾镜取石术后积极的药物治疗对有或无残石的患者结石形成率的影响。共70例经皮肾镜取石术患者在进行全面代谢分析后,接受咨询选择药物治疗方式。患者分为4组,经皮肾镜术后分成无石组和残石组,每组患者又分为药物治疗组和非治疗组。新结石形成定义为无石组有自发的结石排出,残石组有结石排出但残石数量无变化,
期刊
膀胱重复畸形罕见,1996年至2006年,我们收治4例,现报告如下.  例1,女,5岁.因正常排尿间期尿失禁5年于1996年7月12入院.生后第3天曾因肛门闭锁行经会阴肛门成形术.体检发现外阴大片湿疹,阴道前庭偏左可见一小孔并有尿液流出.B超发现右肾畸形,左侧未探及.IVU示左肾显影延迟,前庭小孔有造影剂流出,右肾重复畸形伴Y形输尿管.逆行造影示膀胱后一小囊肿.膀胱镜检见左侧无输尿管开口。
期刊
目的 探讨腹腔镜耻骨上前列腺切除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方法及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腹腔镜下耻骨上前列腺切除手术治疗BPH患者25例.平均年龄68(62~78)岁,术前平均PSA 5.06(1.02~15.78)ng/ml,术前估算前列腺平均体积92(70~155)ml,平均剩余尿120(70~280)ml,合并膀胱结石15例.结果 25例手术均成功.手术时间80~230 min,平均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