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次重读,我才慢慢咀嚼出潘旭澜先生《太平杂说》的"味道"。随着对一种"写作状态"更深的感悟,我认为《太平杂说》的分量已经溢出了现有中国知识分子写作的度量衡,因而它的存在注定成为一个时代的标志,在超越文本意义的意外之地,可以获得多重意义,当我们的"阅读一接受"机制经过锤炼之后,它的价值还会被一次次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