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儿童特点发展科学素养

来源 :湖北教育·科学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p2831061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低年段科学课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学习,培养学生有目的地进行自主探究的意识和能力,需要每一位科学教师深入思考并总结。在一次教研活动中,我执教了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比较与测量》中的第三课《用手来测量》,在多次备课、讲课、评课中收获了一些思考。
  基于学生前概念展开教学
  儿童出生后,在与生长环境的互动过程中形成了许多朴素的科学概念,即前概念。这种前概念广泛存在于学生头脑中,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不可能绕开头脑中已有的前概念。教师有必要在学期伊始或单元授课前探寻学生的前概念,基于他们原有的概念,设计学习过程和激发他们的思维,引导他们的概念转变和重建,帮助他们形成更加准确的科学概念。
  本课要求学生将自己的预测和测量结果进行记录,活动手册上已经有记录表,如果是中年段或者高年段学生,不用教师教授,他们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就知道应该怎么记录。但一年级学生不是这样,他们的识字能力有限,活动手册上的许多字都还不认识,对于系统的探究模式接触较少,对于边活动边记录的探究方式还不能形成习惯。面对这样的学情,教师要在合適的时间,使用学生能够听懂的话语,提醒他们记录数据。要想上好一年级科学课,第一要务就是“用学生能够听懂的话去上课”,探寻学生的前概念情况和当下的思维特点也十分重要。
  例如,活动手册提供的记录单上,首先要填写“我的预测”一栏,我在试教时发现很多学生连“我的预测”这几个字都不认识,后来经过和一年级学生的接触、沟通,我改进了自己的语言:看一看你的活动手册,第一格是“我的预测”,请大家把自己的预测写在第一个空格里。从试教效果来看,效果不错。简单、具体的两句话,可以引导学生明白,需要把自己的预测记录下来。
  依据课程标准设计学习目标
  本课学习目标的制定要体现《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要求,课程标准中与本课有关的概念是这样描述的。
  17.3 工具是一种物化的技术。
  1—2年级:认识常见工具,了解其功能。使用工具对材料进行简单加工。
  18.3 工程设计需要考虑可利用的条件和制约因素,并不断改进和完善。
  1—2年级:利用提供的材料和工具,通过口述、图示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设计与想法,并完成任务。对自己和他人的作品提出改进建议。
  在本课中,学生的学习从比较活动转向测量活动,即通过使用非标准的测量单位(拃)开展测量活动。每个学生都用自己的“一拃”这个非标准单位测量桌子高度后,他们会发现因为每人手指不同而导致测量结果不同,意识到使用非标准的测量单位将导致结果的多样性,这将为后续的学习奠定基础。
  在前面两课中,学生已经对物体的外部特征(大小、距离)进行了比较。对于比较物体大小、长短的技能,他们基本掌握了。在这节课,学生用拃来测量桌子的高度,认识到测量是被测量物体和某一标准的比较,比较的结果可以用数据来描述。基于以上分析,我制定了本课的学习目标。
  知道非标准单位的测量工具会导致测量结果的多样性。
  知道“拃”是手指张开状态下拇指尖到中指尖的长度,能估测物体的相对长度,并能用自己的一拃首尾相连进行测量。
  能以讨论、画画、书写等形式进行描述和交流。
  乐于参与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最初,我设计的教学流程如下:
  1.利用图片或者视频导入,让学生认识到可以用身体进行测量。
  2.学习“一拃”。
  3.学生尝试使用“一拃”测量桌子的宽度。
  4.测量桌子的高度。
  5.观察测量结果,并进行研讨。
  经过试教、反思,我发现这节课大部分时间都在引导学生练习用手测量的技能,熟悉用手测量的方法步骤。而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最重要的是发展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对测量结果进行观察分析,知道非标准单位的测量工具会导致测量结果的多样性,从学习时间的分配上看,这节课只用了课堂最后6分钟的时间来达成这个目标,这显然不正常。引导学生熟悉操作技能是进行研讨的基础,不能略去,但研讨分析测量结果的确需要学生使用更长的时间和更多的精力体验这个过程。如何才能更高效地使学生熟悉用手测量的技能?可否引导学生将练习技能和分析数据相结合?基于以上思考,我对教学过程进行了改进,将本课的教学过程设计成以下几个环节。
  1.利用图片或者视频导入,让学生认识到可以用身体进行测量。
  2.学习“一拃”。
  3.教师向学生展示使用“一拃”首尾相连进行测量的方法。
  4.测量桌子的高度。
  5.观察测量结果,并进行研讨。
  6.分析总结,再次测量桌子的高度。
  7.对比两次测量结果,并进行研讨。
  在第三个环节,我向学生展示使用“一拃”测量的方法:
  师:看,这是老师的一拃,有这么长,(在彩带上比一比)猜猜这条彩带是老师的几拃?
  (学生猜测。)
  师:你猜得对吗?老师需要一名小朋友,和我一起用手来测一测。你来吧!这是老师的一拃,请你来,在中指这里帮老师做个标记。我们一起接着往下量。(量完了)谢谢你,你真是个好帮手。来,我们一起数一数。
  生:有3拃多一些。
  师:那我应该如何记录呢?写一个3,这样记录准确吗?
  生:不准确,可以在后面写上“多一些”几个字。
  师:可以,你会写吗?
  生:不会,我觉得加上一个大于号也可以。
  生:可以加上一个加号,“3拃”还多出来很多,我们可以添上两个加号。
  低年段的学生乐于动手探究,但对于动手操作的很多细节,还是需要教师进行很好的引导,或者是规范操作的示范。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短,为使他们认真观察教师的示范操作,我设置了情境,将教师的活动转化为全班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先让大家一起猜一猜,再邀请一位同学和教师一起测一测,使学生第一次体验了系统的探究过程,又仔细地观察了规范的用一拃测量的方法。在最后的记录环节,引导学生动脑筋想一想,如何记录得更准确、更方便。可以师生一起商议,决定这节课使用怎样的方式记录。最终采用什么方式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在遇到问题时进行思考,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展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把学生学科学当成一个引导他们动脑、动手的探究过程,培养他们设计实验、进行实验的本领。如果将大部分精力放在科学的具体“事实”上,忽略了让学生理解这些科学事实是如何获得的,就曲解了科学和实践的意义。
  《用手来测量》这节课,重点的探究活动是使用纸带方便地量出桌子的高度。一年级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短,自我控制力差,在科学课堂上很难认真听讲40分钟。最初,我认为让学生自己想出“使用纸带测量桌子的高度”这个方法就是天方夜谭,学生一定想不到,即使想得到,也不懂得怎么具体去做。于是,我在教学过程中直接把这个方法告诉学生,讓他们学着做一做,体验使用纸带测量带来的方便。我在试教中发现,对于低年段的学生来说,如果没有兴趣驱动,他们很难端端正正地坐着听老师讲,另外这个活动的步骤较多,一年级学生听一遍不能记下来。在操作过程中,学生经常会做着做着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去做了。老师着急,这么简单的步骤你们怎么不会做?学生也委屈,我真的听了,但是最后几步怎么做,我忘记了。
  课后,我进行了反思,高年段的孩子可以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大家的思维在一起碰撞,往往能产生一些独到的见解和很实用的操作方法。低年段的学生呢?他们也有思维,我们可以尝试在一起讨论交流,看看能否商讨出合适的办法,如果孩子实在想不出来,可以由老师一步一步地引导,最后形成活动方案。重要的是我们在一起经历了这样的一个过程,时间久了,学生自然会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于是,我对这一环节的教学进行了改进,让学生思考怎样测量桌子的高度会方便一些,使他们在动脑、动手、动嘴的探究活动中培养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师:刚才我们用手测量了桌子的高度,你认为这样测量准确吗?方便吗?
  生:不准确,也不方便。
  师:能具体说说哪里不方便吗?
  生:我们需要一直弯着腰或者蹲下,有时手一滑,就不知道量到哪里了。桌子下面是空的,需要斜着量,不方便。
  师:是这样啊,如果我们这样测量,大家觉得结果准确吗?
  生:不太准确,一拃和一拃有可能没连在一起。
  师:你要补充什么?
  生:我测量完成后,发现桌子腿上有很多我画的标记,这样不太卫生。
  师:你是一个讲卫生的好孩子。直接用手测量桌子的高度不方便,大家有什么好方法吗?
  生:老师,这节课可以使用纸带吗?
  师:老师可以给你提供纸带,你打算用纸带去测量吗?如何操作呢?
  生:还没想好。
  师:大家觉得纸带可以帮到我们吗?怎样使用会方便一些?
  生:(到讲台上边演示边讲解)用纸带先量出桌子的高度,做一条和桌子的高度一样长的纸带。
  师:你现在知道桌子的高度有几拃了吗?
  生:现在还不知道。可以把这条纸带放在桌子上,用自己的一拃去量一量,就知道了。
  师:来,老师帮你把纸带固定在黑板上,谁能来帮他做标记?
  (请一位学生到讲台上,两位学生一起合作,用手测量纸带,最后数一数,把结果写在黑板上。)
  从课堂实际效果来看,这样以学生为中心的开放性探究教学,比一板一眼的讲授更受学生欢迎。一位同学可能思考不出合适的活动方法,但通过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交流,把问题抛给全班同学,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大家一起想办法,就容易多了。让学生说一说、听一听、看一看的活动过程,调动了他们的多种感官,他们会产生浓厚的兴趣,积极学习活动步骤和注意事项,对活动的步骤印象深刻。这样,学生的活动顺利多了,既完成了活动,也产生了较强的成就感。
  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互助路小学
  (450000)
其他文献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更要有新作为”。山东省委书记刘家义同志在全省第十一届党代会上也提出了“推进档案事业创新发展”的新要求。以数字档案馆建设为抓手,以数字档案资源建设为核心,强化对县级馆数字化项目的跟踪指导,以数字化项目倒推基础业务的规范,“推进数字档案馆建设,打造一体化服务平台”是深入开展档案工作,提供一体化信息服务平台的支撑。  一、推进民生档
【摘要】本文基于萨巴蒂尔和马兹曼尼安的政策执行综合模型理论来研究我国特殊教育政策的实施效果,实施主体及政策目标群体直接的互相影响因素,从而识别影响特殊教育政策实施因素。本文基于政策综合模型,分别从政策问题具有的特性、政策本身因素、政策外因素3大主要变量提出解决方案,从而促进我国特殊教育政策的有效执行。  【关键词】政策执行;特殊教育;政策执行综合模型  对于特殊儿童的未来发展,特殊教育是重中之重,
小学科学的每一节课都是学生长期科学实践的一个片段,这些片段相互联系,相互支撑,与学生生活中的认知相互作用,共同组成学生的学习进程,学生在实践中逐渐领悟最基础、最核心的科学大概念。在实际学习过程中,他们掌握这些科学核心概念的过程不是总朝向目标直线前进,更像是不断修正、不断接近真相的螺旋式的道路。下面以我在兰州研讨会上执教的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新的生命》单元《种子的萌发》一课为例进行分析。  《
实证意識是儿童在感知周围事物时表现出来的一种科学素养。实证意识能否有效内化,影响着儿童认识客观世界是否理性。通过课堂实践可以发现,儿童常将找到的证据与结论相脱离,课堂上也容易受到他人意见的左右,当他们走出课堂遇到与课堂结论相关的事物或现象时,由于未能直接观察到课堂上出现的相同现象,就会对课堂上得出的结论产生怀疑。这表明他们的实证意识还多为浅层次的,不能真正以实证的意识来开展科学学习。  出现上述问
“擒贼擒王”是《三十六计》中的一计。此计认为攻打敌军主力,捉住敌军首领,就能瓦解敌军的整体力量。敌军一旦失去指挥,就会不战而溃。在科学课的概念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建立一个概念,必须抓住概念形成的关键——明晰概念的内涵,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建构科学概念。  一  科学概念是自然科学知识构成的基本要素,科学知识的推衍、规则的建立都离不开科学概念。从理论上说,概念是用词来标志的,是思维的产物,是反映同类事
【摘要】本文以天津体育学院综合档案室搬迁为例,详细阐述了高校综合档案室搬迁的前期规划、具体实施以及后期完善等各项工作,旨在为高校综合档案室的搬迁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综合档案室;搬迁工作  2017年11月初,天津体育学院面临搬迁新校区的问题。其中如何保证学校重要档案资料在搬迁过程中的安全性、完整性和保密性是学校一直以来考虑的问题。经过一年的时间,我校在综合档案室的搬迁和新库房硬件设施
2017年1月29日,浙江宁波雅戈尔动物园老虎咬死一男子。动物园所在度假区发布公告,指男子逃票翻墙进入老虎散放区。死者亲戚认为,动物园管理有漏洞,“不能给人翻进去的机会。”  教学动物保护内容时,有学生提到这一事件,你会如何处理?  投稿郵箱  shalonghui@126.com
【摘要】现阶段我国的信息技术发展速度较快,管理档案的模式由实体管理档案向数字化管理档案逐渐过渡,以达到存储数字化以及通过网络连接。运用计算机系统来管理,使构成的档案信息库完整有序,实现及时利用以及资源共享。本文围绕档案数字化建设展开讨论,首先分析数字化建设的重要性,提出建设中遇到的问题,然后根据问题提出建设对策,最后研究其主要的服务功能。  【关键词】新时期;档案数字化;建设对策;服务大众  在发
【摘要】面对多元、多层、多变、结构失衡、混乱和无序的社会思潮,民族地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实践教育是一项宏大而系统的历史性工程,应该从多方面积极探索民族地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实践教育的路径,有助于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化为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和价值判断的是非标准,内化为大学生自己的价值认同、行为认同,对于新时代我们进一步增进民族团结,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吸引力和向
过去的五年,我们海淀区各个学科的教研员带领广大骨干教师研发了各个学科的《学业标准与教学指导》,做这件事的时候,我们就在思考标准应该有哪些维度?对于科学学科,我们最初的思考就是科学实践、科学概念、科学态度。  我们从2011年开始做这项工作,为什么一开始就用科学实践代替科学探究呢?我们当时的想法非常朴素,认为科学探究不足以概括所有的活动,所以就想用一个更具有统摄性的词来替代它,所以确定了科学实践、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