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现实新闻在央视新闻报道中的应用

来源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stcz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央视新闻在其门户网站中的“浸新闻”专栏和央视新闻客户端VR频道发布的虚拟现实新闻为研究对象,用内容分析法来分析央视新闻是如何在新闻报道中运用虚拟现实技术,根据其结果思考虚拟现实技术对传媒行业带来的影响以及该如何更好的讲述新闻故事。
  【关键词】央视新闻;虚拟现实;新闻传播
  引言:人类社会从古至今,人们一直都在试图用某种方式或者技术来记录并再现现实。就目前来说,虚拟现实技术对于新闻传播领域的一个重要意义就是它能够高度还原再现新闻事件,从而进一步提升人类媒介使用体验和传播效能。2015年《纽约时报》等国际性媒体率先制作VR新闻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功之后,国内外的各大媒体纷纷尝试虚拟现实技术与新闻的融合,不断的摸索道路和累积经验,试图给受众带来更好的新闻體验。我国央视新闻网在2016年就已加入探索新技术的行列,通过分析央视新闻在其门户网站和客户端“VR新闻”频道当中发布的虚拟现实新闻,探究在这技术变革当中,新闻传播行业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和变化,新闻人应该如何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更好的讲述新闻故事。
  1. 研究背景
  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简称VR,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由美国计算机科学家、VPL公司创始人杰伦·拉尼尔提出的概念:是一种利用计算机模拟出一个虚拟世界,创建多信源融合的交互式三维动态视景的高新技术,可以逼真还原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体验,使用户获得超越现实的临场感。目前,虚拟现实技术(VR)已成为科技发展的顶尖技术之一。虚拟现实技术在全球兴起,首先从市场角度来看,虚拟现实产业有着巨大的潜力,全球虚拟现实产业的规模已经接近千亿元人民币;其次从政策的角度分析,我国已把虚拟现实列为“十三五”信息规划、互联网+等项目的国家重大文件当中,国家对“媒体+技术“进行大力的推动,媒体应当如何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如何制定有关虚拟现实技术的理论规范,已经成为新闻行业持续关注的重点。
  2. 央视VR新闻概述
  央视网在 2016 年下半年开始在 VR 新闻领域迅速崛起,全国两会期间,成为互联网和移动平台转播机构,引领“VR+新闻”报道的主力军。里约奥运会期间,央视网作为中国唯一的官方为用户提够了VR全景观赛服务。央视新闻2016年在其官方网站中上线“浸新闻”专栏,成为我国早起设立自己VR频道的媒体之一。2019年,央视新闻又在手机客户端推出独立的“VR频道”,两个平台虽然是同一家媒体在运营,但是VR新闻的内容却不尽相同,拥有各自的特点。官方网站“浸新闻”专栏分别有四大板块即大事件、任意门、暖故事和大突发,央视新闻网利用5G+4k+VR的全新新闻报道方式给用户带来了全新体验,截止2020年2月总共发布了181条VR新闻;央视新闻手机客户端“VR”频道的开通仅仅只有一年的时间,但是这一频道的开通使得广大网友们有机会以第一人称视角置身新闻的发生现场,真实地感受各类热点新闻,体验全新改版的新闻信息,央视新闻在客户端发布了43条VR新闻。央视网作为我国主流媒体的中坚力量,不断在虚拟现实技术与新闻融合的道路中探索,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能为我国其他媒体在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上起到一定的带头作用。
  3. 虚拟现实技术在央视新闻当中应用
  3.1 “浸新闻”专栏中的应用
  央视新闻网在“浸新闻”专栏当中截止于2020年2月总计发布了181条VR新闻,通过分析这些新闻报道可以看出在该平台使用虚拟现实技术报道新闻的模式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是以360°全景图片的模式来呈现报道,该模式的报道由几组全景图片构成,用户可通过上下左右拖动来观看,还可以通过点击图片上的提示按钮跳转到另一个全景画面或者根据提示点击画面看到更多有关该报道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信息;第二种是以360°全景视频来呈现报道,这种全景视频式的报道在感觉上会比全景图片报道更为逼真,会伴有旁白或者同期声,用户同样可以上下左右移动鼠标或者电脑键盘观看,在必要的时候还会嵌有图文信息进行深层次的解释说明;第三种是以VR Vlog的形式进行报道,这种方式是将多个全景视频拼接起来制作成一个一般意义上的视频供用户观看,在这种报道方式中用户仅仅是观看者,与前两种方式不同,用户无法参与到其中。图1是在这181条VR新闻中,三种报道模式各自占的比例:见图1
  3.2 央视新闻客户端VR频道当中的应用
  央视新闻在其客户端VR频道截止2020年2月总计发布43条VR新闻。在新闻客户端呈现报道的方式主要有两种即360°全景图片式报道和360°全景视频形式的报道,在客户端同样以全景图片式报道为主。手机在观看VR新闻的时候可以垂直手机左右移动观看新闻报道也可以佩戴VR眼镜进行观看。此外客户端还设有用户评论区域,用户可以将自己的感受第一时间发布在评论区,增强了互动性。
  4. 央视新闻VR新闻报道特点
  4.1 丰富了新闻的传播形式
  虚拟现实技术这一全新媒介的出现,对于新闻来说将是巨大的突破。以VR的方式呈现新闻,可以打造更加真实的效果,同时突破时间、空间的局限,让用户接受更丰富的信息内容和全新的传播形式,还能满足其新鲜感与好奇心,提高了新闻的可读性和吸引力。央视新闻在制作VR新闻当中,无论是全景图片报道还是全景视频报道,都运用到了丰富多彩的传播形式,避免了传播形式单一的情况,尽可能的根据新闻的特点和传播目巧妙的使用文字、图片、数据、视频和音频等,给用户带来了不一样的新闻体验。还有将数字动画技术运用到VR全景新闻当中也极大的丰富了新闻报道的内容,进一步丰富了新闻传播的形式。这些多样的传播方式使得用户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用户可以参与到新闻当中,以第一人称视角来观看新闻,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理解新闻。
  4.2 报道题材偏软新闻
  新闻选题对于VR新闻的整体报道具有重要的作用。新闻选题的优劣关乎到VR 新闻报道的成功以及受众是否会选择VR新闻,可以说是构建传播媒介和受众关系的纽带。新闻选题要遵循新闻事件的发展要求和规律,不能随意、主观的凭空捏造。VR新闻选题,必须建立在客观存在的新闻事实事件上,从央视VR新闻报道的题材上看,所发布的众多新闻都是偏软新闻,民生题材的新闻居多,以贴近民心。也有以旅游和各种展会为题材的新闻,这类题材的新闻能够更好的营造身临其境感。更多以软新闻为题材来报道,笔者认为由于虚拟现实技术目前还存在的一些局限直接导致媒体在选择题材的时候会选择重要性和实效性不那么重要的事件来进行报道;其次央视新闻根据平台的不同,比如官网和手机端发布新闻题材也会有所不同。   5. 央视新闻面临的问题与发展前景
  5.1 报道形式有待完善
  央视新闻通过设立独立的VR频道确实极大丰富了新闻的传播形式,但是不论是在“浸新闻”专栏还是手机客户端VR频道,360度全景图片式新闻报道占总新闻报道一半以上。360度全景图片式报道固然也不失为一种新颖的传播形式,但离真正意义上的“VR沉浸感”还有一点差距,即使在全景图片内嵌一些信息也不足以表达作品的深度和广度。在一些重大或者是灾难题材新闻的制作上也使用了全景图片式报道例如《带你到站地——央视独家VR呈现被IS炸毁的叙利亚千年神庙》、《建雷神山医院 看中国速度》等。从标题上来看这两条新闻对受众本身有很大的吸引力,但是央视新闻在制作的时候选择用全景图片形式来报道,如果是用全景视频式报道这些新闻会不会给受众更强烈的沉浸式体验。
  5.2 技术设备和用户体验有待完善
  央视网 VR新闻的制作不管是 360°全景视频还是全景图片模式都依赖于各种硬件设备的支持。观看这些作品当中会发现有部分全景视频清晰度不佳,这会造成后期用户体验不满的情况。央视网VR新闻频道上线不久,VR技术本身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新闻制作成本昂贵、制作周期较长和画面分辨率等问题再加上VR技术与新闻的融合还处于初级阶段,这些问题会直接影响用户体验满意度,所以央视新闻网VR 新闻推广中对于降低 VR 硬件设备采购成本和在 VR合成制作软件的研发,都是央视网推进VR 新闻道路上需要突破的难点。
  6. 结束语
  麦克卢汉认为想要理解这个社会就先要理解这个社会所使用的媒介,每个时段都会有一种重要的媒介界定了社会的本质。人类创造媒介,媒介反过来也创造我们。不可否认的是,虚拟现实技术确实给新闻行业带来一个可期盼的未来,但是对于技术的狂热不能是盲目的,因为作为新闻人我们始终坚守的理念必须是保证新闻的真实性,所以我们不能忽略技术是一把双刃刀。在平常的报道当中,不提议也不应该出 现“技术狂欢”的现象,技术应當为内容服务,如果一味的迎合技术而制作新闻,是做不出优秀的新闻作品的,只会成为纯粹的炫技术而已。技术归技术,我们所需要的人文情怀机器是没有办法做到的。我们应该正视面临的问题,合理的把握新闻的虚拟性与真实性,归纳总结使用虚拟现技术的原则,形成一个合理且通用的伦理规范,早日突破现存的各种困难,合理的使用虚拟现实技术讲述好属于我们自己的中国故事。
  作者简介:祖木热提古丽·木塔力甫,出生年月:1994-09-22,性别:女,族别:维吾尔族,籍贯:新疆库车,新疆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传播学。
其他文献
【摘要】在人工智能技术越来越发达的当今社会,人工智能技术已被广泛运用到社会的信息传播和处理环节之中。无论是信息的接受者或是传播者,都在各个传播场域中逐渐熟悉,熟知并习惯了人工智能技术的扩张和发展。从技术哲学的角度观照,人工智能在某种意义上标志了当代科学技术的一个顶峰,即科学技术的扩张业已触及哲学意义上的心灵,意识等关于人的本质的问题。本文试用信息论的框架来对人工智能在智能构建的影响方向进行分析和定
期刊
【摘要】基于积极推进“互联网+教育”的背景下,要求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构建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的教育体系。考虑到目前高职院校不断扩招,对课堂教学的压力。在校内采用混合式教学将传统教学与互联网教学相结合,实现教育教学的信息化。 作者以高职 Java课程教学为例,尝试利用互联网在线学习平台开展以学生为主的“互联网线上”学习和以教师为主的“线下课堂”教学,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拓展教育教学空
期刊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文明建设越来越快,城市发展速度逐渐加快,在许多“城市病”当中的城市,交通成为了主要的问题之一。同时对人类的人性化服务要求也随之提高,目前面向于信息弱势群体的换乘服务设计问题缺乏分析;本文研究如何换乘更简便、效率高的服务设计方案。  【关键词】换乘服务设计;信息援助;  【基金项目】本文系宁波大红鹰学院校内科研项目(项目编号:1042118091)  1. 服务设计的概
期刊
【摘要】本文将在全程全员全息全效的媒体变革的基础上,对全媒体展开详细分析,并深刻探讨在全媒体的背景下广播媒体的发展出路有哪些。  【关键词】全程全员全系全效;广播媒体;  发展出路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技术的不断普及,使现代化的信息传播机制和形态彻底发生了改变,无论是传播技术、传播流程,还是传播内容和传播过程都发生了颠覆性的变革。在信息时代的发展推动下,在习近平总书记发展的讲话中,一种全
期刊
【摘要】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不仅仅是一次合作共赢的“东方之约”,也是向世界展示中国开放包容的大国风范的良好契机。研究基于认知语言学的隐喻理论,以福塞维尔(Forceville)的多模态理论为指导,对进博会主旋律宣传片《40年,中国与世界》中的隐喻特征进行解读,发现结构隐喻、情感隐喻、容器隐喻和空间隐喻在宣传片中较多使用,此外,宣传片运用视觉、听觉和语言等多种模态,并对多模态符号进行选择和组合,从而完
期刊
【摘要】随着手机在职业教育中的逐步应用,在高等职业院校产生了各种创新教学设计,LMS在线学习系统,丰富了“互联网+教育”的教学模式。笔者设计一個合理的LMS系统,将移动商务专业课《移动社交电商》与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的高技术融合,贴近年轻人习性,方便实时控制课堂,掌握年轻人行为习惯并及时引导。学生随时随地可以学习,将一部分课上学习的内容转化为通过网络进行听课、沙盘模拟和实战,并且组织定期的企业培训师、
期刊
【摘要】跨学科跨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将学科竞赛融入实践教学中,并结合课程、项目目标,以学科竞赛为载体,共享高水平大赛的真实企业命题,多专业的有效组合,实现了学科专业协同创新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跨学科多专业;协同创新;实践教学  【基金项目】安徽省教学研究项目:基于学科竞赛的广告设计类课程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研究(2018jyxm0511);校级一般项目:基于学科竞赛的广告设计类课程实践教
期刊
【摘要】近年来,宁夏广播电视台公共频道积极探索创新发展路径,通过“以活动促栏目,以栏目促活动”,公共频道多次策划举办了接地气、贴民生的大型活动和主题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使频道社会影响力迅速攀升的同时,也凝聚和培养了一批敢想、敢干、有实力的团队。  【关键词】大型电视活动;探索;思考  1. 宁夏公共频道直播常态化。  自2014年以来,宁夏公共频道在大型活动上立意创新,敢于担当,
期刊
【摘要】伴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的生活节奏逐渐加快,传统纪录片的传播形式,已经不能满足对现代城市公园文化的继承与创新。微纪录片以微制作、微片长等一系列的微小的特征,在城市文化传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城市公园是城市景观的集中体现,是城市生态的恢复空间,能够反映所处城市的文化属性。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下,立足洛阳,传承本土文化,发扬本土民情,对洛阳的经济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目前,中
期刊
【摘要】新闻纪录电影在我国的电影史上一个独特的电影体裁,这一形式发展而来的在新闻事件改编电影也是十分热门且有影响力的电影题材。该题材有人物题材和事件题材。而新闻本身作为一个独特的体裁,在将新闻改编成电影进行艺术加工的同时,艺术工作者也同样需要尊重新闻本身。因此,对于新闻改编的电影中,如何在艺术加工下保有新闻叙事原本的特点也是本文想要探究的。  【关键词】新闻;电影;叙事  1. 新闻与艺术创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