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合同节水管理的瓶颈与对策分析

来源 :水利发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yi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合同节水管理是贯彻落实“两手发力”要求、运用市场机制推进节水工作的机制创新.推广合同节水管理是我国“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的明确任务.文章结合近年来推行合同节水管理的实践探索,阐释了合同节水管理的内涵特征、典型模式、重要意义等,深入剖析了合同节水管理面临的瓶颈制约,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推行合同节水管理的对策建议.
其他文献
绿道是城乡开放空间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更好地发挥绿道的社会效益,有必要对绿道的使用模式和提升需求开展研究.然而,已有研究主要集中在公园、城市和乡村等环境较均质且发展较稳定的地区,对于城市边缘区这一变化最剧烈且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关注尚不充分.本文以位于北京城市边缘区的清河海淀段为例,通过问卷调查、深度访谈和活动路径分析,对清河绿道使用者的属性、活动特征和改善建议进行研究,提出增设基本设施以延长活动时间、增设游憩设施以丰富绿道功能等建议,并提出分区段更新对策,以期为其他城市边缘区的滨水绿道空间优化提供参考
传统地下水动态类型的判别方法存在受人为主观因素影响大、易产生多解性等问题.为提高地下水动态成因类型判断的可靠性,本文提出了基于水文地质条件定性分析与实测数据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综合判别方法.根据研究区的气象、水文及水文地质条件等,将地下水各补给项及排泄项对地下水动态的影响进行定量化,对动态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及逻辑判断,辨识出对地下水位动态贡献最大的补给项和排泄项,并依此确定地下水动态的成因类型.基于该方法,以三江平原松花江流域2011年及2015年相同的57个地下水观测点为例,结合地下水位埋深、地下水位、河水位
为揭示河流-地下水系统水力连通状态演化特征,以分层沉积物季节性失水河流-地下水系统为研究对象,解析水力连通状态判别标准,剖析系统内渗流变异机制,阐明水力连通状态变异类型与机制,完善演化理论框架.构建6个具有小同分层沉积物的河流-地下水系统渗流模型,利用数值模拟方法模拟水力连通状态演化及变异.结果 表明:湿润锋曲线和饱和带前锋曲线是刻画水力连通状态演化的特征曲线;沉积物内渗透能力和毛细力作用差异是导致变异的原因.湿润锋曲线变异类型为陡坎型、缓坡型或交替型;饱和带前锋曲线变异类型为后移型、前突型或交替型.研究
在瓷都景德镇御窑遗址申遗背景下,面对瓷业遗产保护工作中碎片化、局部化的突出问题,本文借鉴“三生空间”的相关概念,对景德镇市域范围内瓷业遗产的构成要素、空间分布和组织结构进行研究,分析了窑柴业、矿业和窑业等不同类型瓷业遗产的空间特征与影响因素,以期为我国瓷业遗产保护工作提供参考.本文认为,资源禀赋、生态安全和功能组织是影响瓷业遗产分布、格局和形态的主要因素.本文进一步探究了景德镇瓷业遗产中“生态空间一生产空间”对立统一的内在结构,认为生态空间在平衡生产区与生活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常平原城市河网水动力条件较差,加快水体更新、增强水体的流动性可改善河网水环境质量.以长江下游典型平原城市启东市为例,充分利用河道天然潮动力条件,建立河网水动力学模型,通过数值模拟试验,量化分析优化水系格局、工程布局和调度方式对河网水体流动性的改善程度.结果 表明:在最不利潮汐条件下,优化方案可将河网的全历时生态流速达标率由52.3%提升至94.2%,最大瞬时生态流速达标率由42.6%提升至85.0%,区域生态流速持续度达91.8%,同时还可节约67.5%的引调水量;改善水系格局、优化河网控制工程布局及其
东江是珠三角网河区入汇河流之一,属少沙河流,其上游浅滩-深潭序列密集分布,河床结构的演变特性尚不清晰.选取东江浅滩-深潭序列河段进行现场河床质与推移质测量,结合试验得到不同流量和坡降中水流与河床在无上游来沙补给中的互馈机理.试验结果表明:浅滩与深潭交替造成沿程平均流速不连续变化,浅滩中部在洪水流量的塑造下容易产生紊动能峰值.无上游来沙条件下,序列中粗化层的形成、破坏过程交替与循环发生,其中静态分选是主导因素且导致沿程级配不连续.流量与坡降的增大促进浅滩-深潭序列发育,同时使得深潭与浅滩的纵向长度缩短;有上
低坡度基岩弯曲河流在地质构造控制区域广泛存在(床面坡度小于5‰),洪水对基岩弯曲河流的河床淤积与侵蚀具有较大影响,但以往研究对基岩弯曲河流的洪水动力结构认识不足.通过几何概化基岩弯曲河段,考虑Froude相似与边壁粗糙,建立基岩弯曲河道概化模型,分析洪水下的弯道水面线分布、时均流场与湍流结构特性.结果 表明:在洪水流量下,弯顶上游出现最小水面横比降、凸岸水流分离、凹岸双环流发育、流速下潜且二次环流强度达到最大,在弯顶下游水面横比降达到最大并出现环流分裂;床面切应力分布于凸岸水流分离以及弯顶上游中心区域,横
为提高地下水与地表水交换量计算结果的准确性,本文利用水力联系、水头差、水温、氡-222、氢氧稳定同位素构建综合识别方法(HHTRO),对新汴河宿州段地下水与地表水水量交换进行识别,并计算交换量.计算结果表明:研究河段单位河长地表水补给地下水的水量变化范围为8.69~ 366.82 m3/(d·m),地下水补给地表水的水量变化范围为0.72 ~ 120.90 m3/(d·m);研究河段左岸为地下水补给地表水,单位河长净补给量为45.26 m3/(d·m);河段右岸为地表水补给地下水,单位河长净补给量为214
当前,随着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无人机产业发展良好,无人机大面积推广应用,平台系统建设逐渐完善,其在河道巡查中逐渐普遍.基于此,本文主要针对无人机巡查的应用进行探究,并提出相关意见,以期对类似河道巡查云平台建设提供参考借鉴价值,推动无人机技术更好服务于河道主管部门业务需要.
溶质暂态存储是岩溶地下水溶质运移过程中的普遍现象.为揭示岩溶管道与裂隙介质间溶质暂态存储机制,本文构建室内管道-裂隙物理模型,开展集中补给条件下的定量示踪试验,运用双区对流弥散模型实现溶质运移过程模拟.研究表明:随着集中补给水动力条件的增强,裂隙暂态存储水量呈线性增加趋势,溶质穿透曲线由单峰型向双峰型转变;管道和裂隙中的平均流速呈负相关关系,溶质在管道和裂隙中的滞留时间差决定了穿透曲线的形态;溶质暂态存储引发了穿透曲线的拖尾效应和双峰现象,对岩溶地下水溶质运移过程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