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网络语言是随着互联网及新媒体的发展应运而生,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网络语言的发展使社会语言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与心理健康,对大学生的思想行为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全面准确地分析网络语言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加强正面理性地引导,树立正确的网络语言观,提高教育者的网络语言能力,构建积极健康的网络语言环境,从而可以有效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
关键词:网络语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陕西省部分高校
随着互联网与新媒体在日常生活中的融人应用,网络语言正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着大学生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及审美情趣等,给他们的思想行为带来了很大的变化。文章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在陕西省部分高校开展了“网络语言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的问卷调查,了解网络语言在大学生群体中的使用现状及对大学生的双重影响,并进一步探讨如何有效地将网络语言运用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
一、网络语言在大学生中传播的现状分析
(一)网络语言在大学生中传播的调查分析
本次问卷调查主要针对网络语言在大学生中的传播特点、对网络语言的熟悉度、对网络语言的态度以及网络语言对大学生的影响等这些方面来展开调查。共计发放调查问卷900份,实际收回有效问卷842份,有效率为93.56%。其中一本、二本和三本民办院校各为:421份、225份和196份,调查对象男女性别比为54.21:45.79,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各年级比为45.36:26.15:23.89:4.6。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网络语言的使用极为广泛。在调查中,86.94%的学生认为自己愿意接受网络语言。认为自己不愿接受和很不愿接受的人数只有13.06%。可见,大多数大学生对网络语言的使用及接受都是成积极态度的,大学生中网络语言的使用状况反映了网络语言的使用与接受程度。调查结果中61.47%的大学生认为网络语言豐富了我们的语言体系。具有灵活性和便捷性的特点,对网络语言持积极的态度;38.53%的人则持相反的观点,不建议使用网络语言,认为网络语言具有低俗性、不规范性。可见,相当一部分大学生也意识到网络语言的负面影响,因此需要加强对网络语言的引导与规范。
网络语言的使用与传播,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着双重影响。调查数据显示,58.34%的大学生认为网络语言的使用有利于推动了大学生的思维创新、增强了大学生的主体意识等,35.5%的大学生认为网络语言阻碍了校园文化环境的健康发展。然而。6.16%的大学生认为网络语言对大学生的影响微乎其微。可见,理性应对网络语言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全面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网络语言的融合应用势在必行。
(二)网络语言在大学生中传播的形式及特点
1.网络语言的传播形式
第一,以翻译形式传播。以翻译的方式传播网络语言,主要用直译的方式通过原词的发音找来替换与之相匹配的谐音的汉字。如:“伊妹儿”=email、“瘟都死”=windows等。
第二,以数字形式传播。以数字的形式传播网络语言是指用数字的方式表达含义的网络语言。它比较简单方便节省时间,有效提高了网络交流的效率。如:“520”(我爱你)、“666”(玩的很溜)等。
第三,以符号形式传播。以符号的形式传播网络语言是指利用网络智能工具的输入模式选择其中的符号键,如通过使用电脑键盘中的数字、字母等特殊符号进行排列来表达感情。如:开心、疑问等。
第四,以字母形式传播。以字母的形式传播网络语言通常是通过使用汉语拼音的首字母联想到固定的表达词语。这种传播方式比较常用,如:“TMD”(他妈的)等。
2.网络语言的特点
网络语言的产生是在传统语言孕育的基础上形成的,以一种新兴的语言形式体现出来,顺应了网络语言发展的新形势。它呈现出简明性、创新性、多样性、不规范性和粗俗化等多种特征。
第一,由于网络语言的通俗简明使得网络语言在大学生中运用广泛。为了顺应大学生的交流需求,大学生创造了一些通俗易懂的网络语言。如:3Q(thank you,谢谢)等。
第二,语言文化生命力的特征体现在语言的创新上,许多新词先在网络中创新衍生。一些富有创造力的年轻人在使用网络语言的过程中往往忽略了语法的规范性,将各种形式的语言随性搭配。如:“taxi,7456”(太可惜了,气死我了)等。
第三,在自由的网络空间里,网络语言具有很强的主观色彩,随心所欲远达不到普通话的标准,这就体现出网络语言构词上的随意性和缺乏规范的特点。最为突出的是一词多义、错别字泛滥。如:“卧槽”、“酱紫”等。
二、网络语言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双重影响
(一)网络语言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影响
1.推动了大学生的表达效果与创新思维。网络语言的传播及使用,使大学生在网络论坛上更加自由多形式地交流沟通,形式简洁、内容丰富的网络语言,有效地扩大了信息的传播量,使表达效果更加生动,很好地提高了人际交往能力。同时,网络也为大学生提供了最为广阔的空间,使他们可以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出富有新意、幽默生动的网络语言。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大学生的思维创新。
2.增强了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大学生作为使用网络语言的主力军,在运用网络语言中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以引起其他网民的注意。使焦点聚集在自己身上,更多地体现自我价值的实现,从而使他们的主体意识不断增强。大学生作为网络平台的中坚力量,在使用网络语言积极表达自身诉求和愿望时,有利于让他们的思维更加活跃、成熟,更加全面地了解社会,提升其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
3.促进了教育主客体的平等互动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网络语言在师生中互动使用,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促进了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的平等互动,改变了“理论灌输”的传统模式,实现了教育主客体的平等互动,即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平等交互式”方法。网络语言的发展,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搭建了新的载体,若适度地把网络语言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充分地开展在线讨论,能够有效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二)网络语言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消极影响
1.制约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目前网络平台上一些不文明的网络语言在大肆传播,严重影响着大学生的文化修养及价值取向,阻碍了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根据调查数据显示,68.35%的大学生主要是从网络虚拟环境中获取的。如网络游戏、娱乐聊天平台等。网络虚拟环境中的语言不受规范与约束,因此大学生在使用参差不齐的网络语言时,会造成语言规范上的不严谨,严重破坏了汉字本身的逻辑与魅力。还有,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构建与培育阶段,易受不文明、不规范的网络语言所左右。这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2.弱化了大学生主流价值观。网络语言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大学生的主流价值观。在网络世界里,少数人极力推行在西方盛行的享乐主义思潮与普世价值,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否定态度。面对这种思潮的影响,一些喜欢追求个性、时尚的大学生由于缺乏社会经验与价值判断能力,难免会在鱼龙混杂的网络信息中迷失方向、盲目跟风,喪失主流价值观,道德意识下降,迷失了自己的人生发展方向。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
3.阻碍了校园文化环境的健康发展。由于网络环境的虚拟性、开放性以及无约束性的现实状况,网络平台上时常充斥着低俗、暴力的网络语言,不仅严重影响着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也在吞噬着校园生活和精神文化,极大阻碍了校园文化环境的健康发展。此外,校园环境中不良网络语言的泛滥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扰乱了正常的秩序,不利于多种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的顺利开展。校园文化环境的不健康发展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针对网络语言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我们不容忽视,必须加强对此类现象的管理。
三、理性应对网络语言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一)加强对大学生的理性引导,树立正确的网络语言观
加强对大学生的理性引导,合理使用网络语言。网络语言在一定程度上传递着社会的价值观,在网络语言使用过程中,大学生作为主要的传播者,肩负着传播网络文化的重要责任。因此,我们要加强对大学生网络语言的理性引导。提升他们自身的文化水平和网络文明素养,能够使他们正确地认识网络语言的价值标准,以树立正确的网络语言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为网络语言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价值引导和支撑,因此要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网络语言和行为的发展。此外,应鼓励学生使用积极向上、健康的、富有新意的网络语言,有助于活跃思维、陶冶情操,提升他们自身的素质,并将更多的感情融人其中,使大学生通过运用网络语言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
引导大学生规范使用网络语言,树立正确的网络语言观。网络语言的不规范,使得一些不文明的现象开始泛滥。并影响着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及日常生活。高校应加强对大学生的道德自律教育和法律意识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将网络道德自律教育融人到大学生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引导大学生规范使用网络语言,提高大学生对网络语言的甄别与判断能力。还有,教育者要积极的采用正确的教育方式来引导大学生,使他们形成自觉抵制不良网络语言信息的良好习惯,合理使用网络语言,营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环境。
(二)增强网络语言的认同感,提高教育者的网络语言能力
教育者要全新地认识网络语言.减少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代沟,拉近教育者和大学生的距离,以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首先,高校教育者要树立全新的理念。以包容的心态接纳网络语言,从防范式教育转变为引导式教育,结合大学生的现实状况因材施教。以便更好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因此,教育者要积极主动地学习、了解最新网络语言,努力提升自身的网络语言能力。其次,高校教师要有与时俱进的思维、不断学习的意识,准确把握网络语言的价值尺度,切实地将网络语言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中,以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建立健全网络语言的管理机制。提升教育者的网络语言能力。学校应建立健全网络语言的管理机制,通过微信公众号、QQ群、微博平台等形式开展网络论坛,帮助教育者更好地了解网络语言,以契合学生的兴趣取向,鼓励教育者运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网络语言与学生在课堂上展开交流。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课堂质量。网络流行语相当于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镜子。折射出使用者不同的价值取向或社会心态。因此,高校教师应主动融入网络社交平台,及时关注新媒体动态,全方位了解学生的思想行为变化,契合学生的心理需求,增进师生情感,以便更好地利用网络语言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促进教育主客体的平等互动。
(三)占领网络教育新阵地,优化网络育人环境
占领网络教育新阵地,提高校园网络语言的感染力和影响力。网络平台作为新时期下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是大学生文化交融和价值冲突的最前沿,也是网络语言传播的主阵地。因此,应充分利用网络媒介,通过宣传与舆论的力量,强化主流意识,使网络语言依附于自身的社会经历和热点新闻事件。使大学生切实感受到网络流行语隐含的动机和目的。实现网络文化与现实社会的无缝对接,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还有,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充分有效地利用网络教育平台,运用网络语言与学生开展沟通交流,搭建融洽、开放、健康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好地通过网络平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利于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加强网络语言的监管体系建设。优化网络育人环境也势在必行。在网络语言的使用过程中,相关部门应制定出与网络语言规范相关的文件。加强管理和规范,严格控制舆论方向,做到疏堵结合,收弃兼顾。通过遵循健康文明的语言规范,来避免低俗不雅的网络语言在网络上大肆传播,从而引导教师和学生正确的使用网络语言。另外,在网络交流过程中还要着力加强校园网络语言的文化环境建设,合理把控网络语言的生存空间,使其朝着正确健康的方向发展,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四、结语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语言在以快速的形式传播并逐渐成熟壮大,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新的发展契机和一定的挑战。所以,无论是大学生还是教育者,都要积极挖掘蕴含于网络语言的正能量.时刻关注网络语言发展新动态,不断提升自身的网络语言能力。准确把握网络语言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价值尺度,从而构建健康、积极的文化环境。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引导大学生健康全面地成长成才。
关键词:网络语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陕西省部分高校
随着互联网与新媒体在日常生活中的融人应用,网络语言正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着大学生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及审美情趣等,给他们的思想行为带来了很大的变化。文章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在陕西省部分高校开展了“网络语言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的问卷调查,了解网络语言在大学生群体中的使用现状及对大学生的双重影响,并进一步探讨如何有效地将网络语言运用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
一、网络语言在大学生中传播的现状分析
(一)网络语言在大学生中传播的调查分析
本次问卷调查主要针对网络语言在大学生中的传播特点、对网络语言的熟悉度、对网络语言的态度以及网络语言对大学生的影响等这些方面来展开调查。共计发放调查问卷900份,实际收回有效问卷842份,有效率为93.56%。其中一本、二本和三本民办院校各为:421份、225份和196份,调查对象男女性别比为54.21:45.79,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各年级比为45.36:26.15:23.89:4.6。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网络语言的使用极为广泛。在调查中,86.94%的学生认为自己愿意接受网络语言。认为自己不愿接受和很不愿接受的人数只有13.06%。可见,大多数大学生对网络语言的使用及接受都是成积极态度的,大学生中网络语言的使用状况反映了网络语言的使用与接受程度。调查结果中61.47%的大学生认为网络语言豐富了我们的语言体系。具有灵活性和便捷性的特点,对网络语言持积极的态度;38.53%的人则持相反的观点,不建议使用网络语言,认为网络语言具有低俗性、不规范性。可见,相当一部分大学生也意识到网络语言的负面影响,因此需要加强对网络语言的引导与规范。
网络语言的使用与传播,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着双重影响。调查数据显示,58.34%的大学生认为网络语言的使用有利于推动了大学生的思维创新、增强了大学生的主体意识等,35.5%的大学生认为网络语言阻碍了校园文化环境的健康发展。然而。6.16%的大学生认为网络语言对大学生的影响微乎其微。可见,理性应对网络语言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全面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网络语言的融合应用势在必行。
(二)网络语言在大学生中传播的形式及特点
1.网络语言的传播形式
第一,以翻译形式传播。以翻译的方式传播网络语言,主要用直译的方式通过原词的发音找来替换与之相匹配的谐音的汉字。如:“伊妹儿”=email、“瘟都死”=windows等。
第二,以数字形式传播。以数字的形式传播网络语言是指用数字的方式表达含义的网络语言。它比较简单方便节省时间,有效提高了网络交流的效率。如:“520”(我爱你)、“666”(玩的很溜)等。
第三,以符号形式传播。以符号的形式传播网络语言是指利用网络智能工具的输入模式选择其中的符号键,如通过使用电脑键盘中的数字、字母等特殊符号进行排列来表达感情。如:开心、疑问等。
第四,以字母形式传播。以字母的形式传播网络语言通常是通过使用汉语拼音的首字母联想到固定的表达词语。这种传播方式比较常用,如:“TMD”(他妈的)等。
2.网络语言的特点
网络语言的产生是在传统语言孕育的基础上形成的,以一种新兴的语言形式体现出来,顺应了网络语言发展的新形势。它呈现出简明性、创新性、多样性、不规范性和粗俗化等多种特征。
第一,由于网络语言的通俗简明使得网络语言在大学生中运用广泛。为了顺应大学生的交流需求,大学生创造了一些通俗易懂的网络语言。如:3Q(thank you,谢谢)等。
第二,语言文化生命力的特征体现在语言的创新上,许多新词先在网络中创新衍生。一些富有创造力的年轻人在使用网络语言的过程中往往忽略了语法的规范性,将各种形式的语言随性搭配。如:“taxi,7456”(太可惜了,气死我了)等。
第三,在自由的网络空间里,网络语言具有很强的主观色彩,随心所欲远达不到普通话的标准,这就体现出网络语言构词上的随意性和缺乏规范的特点。最为突出的是一词多义、错别字泛滥。如:“卧槽”、“酱紫”等。
二、网络语言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双重影响
(一)网络语言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影响
1.推动了大学生的表达效果与创新思维。网络语言的传播及使用,使大学生在网络论坛上更加自由多形式地交流沟通,形式简洁、内容丰富的网络语言,有效地扩大了信息的传播量,使表达效果更加生动,很好地提高了人际交往能力。同时,网络也为大学生提供了最为广阔的空间,使他们可以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出富有新意、幽默生动的网络语言。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大学生的思维创新。
2.增强了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大学生作为使用网络语言的主力军,在运用网络语言中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以引起其他网民的注意。使焦点聚集在自己身上,更多地体现自我价值的实现,从而使他们的主体意识不断增强。大学生作为网络平台的中坚力量,在使用网络语言积极表达自身诉求和愿望时,有利于让他们的思维更加活跃、成熟,更加全面地了解社会,提升其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
3.促进了教育主客体的平等互动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网络语言在师生中互动使用,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促进了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的平等互动,改变了“理论灌输”的传统模式,实现了教育主客体的平等互动,即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平等交互式”方法。网络语言的发展,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搭建了新的载体,若适度地把网络语言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充分地开展在线讨论,能够有效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二)网络语言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消极影响
1.制约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目前网络平台上一些不文明的网络语言在大肆传播,严重影响着大学生的文化修养及价值取向,阻碍了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根据调查数据显示,68.35%的大学生主要是从网络虚拟环境中获取的。如网络游戏、娱乐聊天平台等。网络虚拟环境中的语言不受规范与约束,因此大学生在使用参差不齐的网络语言时,会造成语言规范上的不严谨,严重破坏了汉字本身的逻辑与魅力。还有,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构建与培育阶段,易受不文明、不规范的网络语言所左右。这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2.弱化了大学生主流价值观。网络语言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大学生的主流价值观。在网络世界里,少数人极力推行在西方盛行的享乐主义思潮与普世价值,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否定态度。面对这种思潮的影响,一些喜欢追求个性、时尚的大学生由于缺乏社会经验与价值判断能力,难免会在鱼龙混杂的网络信息中迷失方向、盲目跟风,喪失主流价值观,道德意识下降,迷失了自己的人生发展方向。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
3.阻碍了校园文化环境的健康发展。由于网络环境的虚拟性、开放性以及无约束性的现实状况,网络平台上时常充斥着低俗、暴力的网络语言,不仅严重影响着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也在吞噬着校园生活和精神文化,极大阻碍了校园文化环境的健康发展。此外,校园环境中不良网络语言的泛滥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扰乱了正常的秩序,不利于多种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的顺利开展。校园文化环境的不健康发展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针对网络语言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我们不容忽视,必须加强对此类现象的管理。
三、理性应对网络语言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一)加强对大学生的理性引导,树立正确的网络语言观
加强对大学生的理性引导,合理使用网络语言。网络语言在一定程度上传递着社会的价值观,在网络语言使用过程中,大学生作为主要的传播者,肩负着传播网络文化的重要责任。因此,我们要加强对大学生网络语言的理性引导。提升他们自身的文化水平和网络文明素养,能够使他们正确地认识网络语言的价值标准,以树立正确的网络语言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为网络语言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价值引导和支撑,因此要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网络语言和行为的发展。此外,应鼓励学生使用积极向上、健康的、富有新意的网络语言,有助于活跃思维、陶冶情操,提升他们自身的素质,并将更多的感情融人其中,使大学生通过运用网络语言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
引导大学生规范使用网络语言,树立正确的网络语言观。网络语言的不规范,使得一些不文明的现象开始泛滥。并影响着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及日常生活。高校应加强对大学生的道德自律教育和法律意识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将网络道德自律教育融人到大学生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引导大学生规范使用网络语言,提高大学生对网络语言的甄别与判断能力。还有,教育者要积极的采用正确的教育方式来引导大学生,使他们形成自觉抵制不良网络语言信息的良好习惯,合理使用网络语言,营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环境。
(二)增强网络语言的认同感,提高教育者的网络语言能力
教育者要全新地认识网络语言.减少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代沟,拉近教育者和大学生的距离,以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首先,高校教育者要树立全新的理念。以包容的心态接纳网络语言,从防范式教育转变为引导式教育,结合大学生的现实状况因材施教。以便更好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因此,教育者要积极主动地学习、了解最新网络语言,努力提升自身的网络语言能力。其次,高校教师要有与时俱进的思维、不断学习的意识,准确把握网络语言的价值尺度,切实地将网络语言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中,以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建立健全网络语言的管理机制。提升教育者的网络语言能力。学校应建立健全网络语言的管理机制,通过微信公众号、QQ群、微博平台等形式开展网络论坛,帮助教育者更好地了解网络语言,以契合学生的兴趣取向,鼓励教育者运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网络语言与学生在课堂上展开交流。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课堂质量。网络流行语相当于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镜子。折射出使用者不同的价值取向或社会心态。因此,高校教师应主动融入网络社交平台,及时关注新媒体动态,全方位了解学生的思想行为变化,契合学生的心理需求,增进师生情感,以便更好地利用网络语言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促进教育主客体的平等互动。
(三)占领网络教育新阵地,优化网络育人环境
占领网络教育新阵地,提高校园网络语言的感染力和影响力。网络平台作为新时期下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是大学生文化交融和价值冲突的最前沿,也是网络语言传播的主阵地。因此,应充分利用网络媒介,通过宣传与舆论的力量,强化主流意识,使网络语言依附于自身的社会经历和热点新闻事件。使大学生切实感受到网络流行语隐含的动机和目的。实现网络文化与现实社会的无缝对接,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还有,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充分有效地利用网络教育平台,运用网络语言与学生开展沟通交流,搭建融洽、开放、健康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好地通过网络平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利于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加强网络语言的监管体系建设。优化网络育人环境也势在必行。在网络语言的使用过程中,相关部门应制定出与网络语言规范相关的文件。加强管理和规范,严格控制舆论方向,做到疏堵结合,收弃兼顾。通过遵循健康文明的语言规范,来避免低俗不雅的网络语言在网络上大肆传播,从而引导教师和学生正确的使用网络语言。另外,在网络交流过程中还要着力加强校园网络语言的文化环境建设,合理把控网络语言的生存空间,使其朝着正确健康的方向发展,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四、结语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语言在以快速的形式传播并逐渐成熟壮大,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新的发展契机和一定的挑战。所以,无论是大学生还是教育者,都要积极挖掘蕴含于网络语言的正能量.时刻关注网络语言发展新动态,不断提升自身的网络语言能力。准确把握网络语言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价值尺度,从而构建健康、积极的文化环境。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引导大学生健康全面地成长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