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需求为导向的中职学校课程建设

来源 :现代交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3432125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在研究中主要以会计专业课程建设为核心,明确中职学校课程培养特点,明确会计专业课程建设原则和方向,探究以需求为导向的中职学校课程建设,仅供参考。
  关键词:需求 中职学校 会计专业 课程建设 途径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4-0021-02
  中职学校的核心任务是培养大批应用型技术人才,服务于经济市场,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进程。这就要求中职院校会计专业在课程建设过程中,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结合企业用人标准设置会计专业课程,使中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与经济市场需求接轨,进而实现中职会计专业课程教学的最终目的。
  一、中职教育培养目标对会计专业课程建设的要求
  (一)课程目标
  在进行中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建设的过程中,为了提高会计专业课程建设的有效性和科学性,中职院校必须将会计专业课程建设目标与学校人才培养目标有效地融合在一起,达到二者的高度统一,在会计专业课程教学中落实这一目标,进而实现中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教学的最终目的。这就要求会计专业课程不仅要满足会计职业需求,同时要符合学生个体发展要求,因此具备一定的定向性与特殊性,促进学生专业能力的提升。
  (二)课程内容
  中职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应用型人才,满足经济市场的用人标准,大多数中职学生在毕业后要进入企业实习或是就业。对此,在进行中职会计专业课程建设中,其课程内容要与企业岗位需求接轨,也就是会计专业课程内容的应用性,并针对不同学习能力人群展开差异化教育。同时,中职院校要重视素质教育的引入,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以及世界观,培养学生形成基础文化素养;另一方面,要丰富学生继续教育理论基础,强化学生终生学习思想,进而实现学生继续学习能力的提升。
  (三)课程教学
  在进行中职会计专业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课程实施要具备一定的灵活性与系统性,紧跟市场需求和发展方向,坚持以需求为导向的原则,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合二为一,加强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探索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等新模式,为学生的社会实践和就业提供更多的选择。
  二、以需求为导向的会计专业课程建设原则
  (一)职业岗位需求原则
  为了与中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一致,在进行会计专业课程建设的过程中,要坚持职位岗位需求原则,根据企业会计岗位需求设置会计专业课程,实现与企业用人标准的接轨,保证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在此过程中,中职院校做好市场前期调查,明确会计专业岗位群,掌握企业会计岗位必备的理论资质、技能要求以及工作规范,结合岗位能力明确会计专业课程内容,进而逐一明确会计专业课程结构、教学体系以及排列方式。
  (二)实践能力培养原则
  在中职会计专业课程建设中,要以应用为核心,重视会计专业课程的实用性,培养和提高学生会计专业实践能力,不断强化中职会计专业课程的实用价值,满足企业对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达到中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建设的最终目的。同时,要适当调整会计专业课程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比例,通过理论知识辅助实际教学,强化学生对会计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提高学生会计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就业。
  (三)主动服务建设原则
  在进行中职会计专业课程建设的过程中,为了提高会计专业课程结构的合理性,中职院校要从课程服务性本质入手,结合中职院校服务行业和服务企业进行课程建设,以需求为核心优化会计专业课程结构,一方面要坚持“三面向”原则,即为面向社会需求、面向学生、面向学校,社会需求为出发点、学生为前条件,而学校是最终的培养目标。另一方面,中职院校要明确各个课程间的关系,构建文化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综合教育体系,实现三者的交叉与融合,进而形成现代化课程体系。
  三、基于自底向上设计法课程建设方式
  (一)建设策略
  传统会计专业课程设计主要以文化基础与专业基础相结合的结构体系,在学习文化课的同时也学习专业课。该课程结构相互没有衔接,也不能突出专业的重要性。对此,本文提出“文化基礎-专业基础-专业技能”自底向上的设计策略。学生在完成文化基础课程和会计专业理论的学习后,学生据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和就业方向来选择专业技能模块,即根据不同学习能力人群展开差异化教育。这样既可以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吃得饱”,又可以让对专业学习力不从心的学生“吃得了”,进而达到中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建设的最佳效果。
  (二)课程结构
  自底向上设计法主要以需求为核心,其结构为以下几方面:第一,大环境需求模块。结合会计行业与企业岗位需求,分析现阶段市场需求下会计从业人员具备的专业能力与社会能力,以此为依据设计中职会计专业课程,明确会计专业各个课程教学的培养方向。第二,个体需求模块。结合学生个体发展需求,尊重并发展学生个体差异,明确学生特点与优势,在中职会计专业课程中开展层次性教学,为学生定制专属职业规划,发挥出学生的个人优势,促进学生可持续健康发展。第三,课程发展需求模块。除了学生专业实践素养之外,学校要以需求为导向开展思想政治、心理素养、人文素养以及科学素养的提升,强化会计专业特色,体现了中职会计课程理念紧紧瞄准人才市场的需求变化,为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奠定了重要的基础。[1]
  (三)设计应用
  首先,自底向上的设计法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优先的思路,加强学生的公民道德教育,注重学生文明行为、良好道德品质和遵纪守法意识的养成,突出以诚信、敬业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优良品质。其次,逐步推行专业模块化教学,专业理论知识的教学让学生具备基本的会计专业能力,为学生定位就业方向打好基础。最后,强化实践性教学,中职教育教学工作的最大特点就是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学过程必须面向岗位职业的需求,学生能够把所掌握的知识内化成自身技能。   四、以需求为导向的中职会计专业课程建设的有效途径
  (一)定位课程目标,明确人才培养方向
  中职会计课程应面向社会需求和学生的实际。中职教育最终目的是培养应用型人才,满足经济市场的用人标准。大多数中职会计毕业生就业方向是中小型企业、私营企业,而且多数学生处于15-20周岁年龄段,学习能力有限,所以会计课程应更多偏重于学生能接受的、实用的知识。但是中职课程中的《审计》《财务管理》等课程一般为会计高端岗位如财务总监应用。因此,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的教学方向应重新设置,定位为中小企业的会计、出纳、收银员、仓管、办公室文员等,相应地,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的课程内容设置也应该围绕这一培养目标进行改革。[2]
  (二)优化课程结构,提高课程内容质量
  综合市场需求和学生个体需求,中职院校要合理安排文化基础课程、会计理论课程、专业技能课程以及考试辅导课程,应用自底向上设计法,以专业技能为核心开展课程教学,形成会计专业技能发散结构,做好文化基础和专业基础教学的同时,促进学生专业技能的发展。中职院校要和当地企业加强沟通,签订学生就业协议,引入企业管理方式和企业文化开展专业教育,为学生的实习与就业创造有利的平台。除此之外,针对学生个体需求,中职院校要保证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层次性,根据学生期望与需求,设计不同的升学类型,其中主要涉及对口升学、2 3升段以及成人高考等内容,分析各类升学模式的考核内容与考核规律,设置相应的课程内容,进而保证学生的继续学习与终身学习。[3]
  (三)豐富教学手段,开展课程组织实施
  在进行会计专业课程实施的过程中,结合会计课程教学要求和特点,更新课程实施理念与实施模式,重视学生在课程互动中的主动性与教学地位。配备一体化实训室,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合二为一,通过仿真模拟和角色扮演,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加强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与企业或会计事务所等单位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让有经验的会计专家参与学校的教学活动,包括担任兼课老师、定期举办讲座和参与制订教学计划等。同时也能保证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能落到实处。探索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等新模式,为学生的社会实践和就业提供更多的选择。
  (四)完善课程资源,促进专业课程改革
  首先,为了保证中职会计专业课程的顺利开展,在进行课程建设中,中职院校要重视会计专业课程教学设备的投入,增加课程实训设备,同时政府部门要发挥出自身的作用,成立中职院校扶持资金,一次性投入配套资金,进而为中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的建设提供一定的资金保障。中职院校要加强会计专业特色构建,强化会计专业的自身魅力和吸引力,动员社会力量扶持学校建设,进而为会计专业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其次,中职会计专业课程教学中,要引入小班制教学策略,经大班分为若干个小班,而将小班分为若干小组,每组成员为6人左右,提高学生实践机会,进而保证中职会计专业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提升。最后,中职会计专业课程教学结合现有资源进行教学模式改革与教学方法创新,深入研究中职学生认知水平与认知规律,并以此为依据制定有效的会计专业课程教学体系,将教与学结合在一起,通过任务分发的方式引导学生在实际课程教学中的学习行为,引入项目教学法、情景教学法以及模拟教学法等方式,在新形势下积极探索中职会计专业课程教学方式,从而编订出与生产实际、技术应用密切联系的模块化、项目化的教材,并使之形成能适应现代职业教育特点的教材体系。
  五、结语
  本文通过对以需求为导向的中职会计专业课程建设的研究,让我们知道了需求导向即为市场需求与学生个体需求,在明确中职教育培养目标对会计专业课程建设要求和建设原则的基础上,选择自底向上设计法,以技能为核心,提出“定位课程目标,明确人才培养方向”“优化课程结构,提高课程内容质量”“丰富教学手段,开展课程组织实施”等有效措施,不断调整中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进而实现中职教育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关红.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会计专业实践型核心课程体系建设研究的调研报告[J].财经界(学术版),2016(5):177 179.
  [2]吴强.企业需求导向下的中职旅游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广州地区旅游企业与中职学校为例[J].中国集体经济,2015(13):181-183.
  [3]贺雪娟,刘亚琴.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的高职外语类专业课程模块建设[J].教育与职业,2016(9):125-127.
  责任编辑:杨国栋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提出北华大学俄语专业零起点听力课教学中存在的部分问题:听力教材单一、选取难;师资力量薄弱;听力课程未受到相应重视;教法陈旧、墨守成规等。并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材选取与人才引进等方面阐述解决问题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选材 教法 弊端  中图分类号:H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23-0207-02  听力课是大学俄语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开设目的是提高学
摘要:高校新闻媒体作为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从业人员的素质对高校新闻宣传工作的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地方高校的新闻工作者,整体综合素质更有待于提高。如何在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似乎已形成规律化、模式化的高校新闻工作中让每一条校园新闻生动、充满趣味性,增强其可读性,是每一位高校新闻工作者应该去思考和探索的问题。要通过 “善观察、勤动手、多动脑”的方法,做一个
摘要:随着高校英语教学改革的推进,大学英语分级教学乃大势所趋。北京工商大学自2002年开始大学英语两级教学,2015年起,在校领导的大力倡导下开始实施10级教学,旨在进一步深化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然而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10级分级教学模式面臨各种各样的困难,如何从教学管理的层面将10级分级教学落到实处成了大学英语分级改革的一大挑战。  关键词:教学管理 大学英语 分级  中图分类号:H319文
摘要:职业生涯规划是组织和个人在职业发展中夯实基础不断提升和发展的活动过程。在实现组织战略发展目标的同时,需要切实可行且行之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相配合。本文通过Z学院在改进教师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工作中的一系列实践探索,阐释了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 组织  中图分类号:D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19-0103-01  Z学院是由稳
摘要:文章采用文献资料、历史研究等方法探究体育电影诞生的历史背景及发展的历程,并透过运动与艺术层面来探究体育电影虚构与真实交错的表现手法。体育电影无论是运动特技的表现还是跌宕起伏的剧情阐述都令观众为之倾情。电影文化植根于真实现象,又透过电影的表现手法在银幕上展示虚幻与真实,体育电影不仅通过现代信息技术表现高超的运动技能及视觉奇观,而且也通过剧情表达其文化价值观。  关键词:体育电影 虚幻与真实 奇
摘要:我国的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大学英语面临新变。全球化的步伐不断加快,学生的文化认知更加多元。如何渗透英语语言文化,推动大学英语教学变革,成为教师关注的重点。我国英语教学朝着多模态的方向发展,教师需要转变自身的角色,挖掘学生的学习特点,构建现代化的教学环境。本文将具体探讨大学英语多模态教学模式下教师角色新定位,旨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大学英语 多模态教学 教师角色新定
摘要:共情是设身处地体验他人处境的能力。适当的共情对来访者和心理咨询过程都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如果共情能力过强,就会进入他人的“情绪磁场”中,对于心理咨询师自身及心理咨询过程产生负面影响。在情绪和行为上通过建立清晰的自我边界就可以解决共情中的过度卷入问题,本文即围绕这个话题展开探讨。  关键词:自我边界 共情 过度卷入  中图分类号:B8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
摘要:高校图书馆是大学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成长必不可少的外部条件。网络时代的到来,对高校图书馆的使用情况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如何在力所能及的基础上,使高校图书馆使用情况得到改善,并且适应如今的网络时代,发挥其最大利用价值,这是我们当前应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网络时代 使用情况 现状  中图分类号:G25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7
摘要:本文分析了高校勤工助学学生参与图书馆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以西南林业大学为例总结了选用学生管理员所获得的工作经验和存在的问题,探讨了今后管理需要改进的措施和方法。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勤工助学 学生管理员  中图分类号:G25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8-0116-02  西南林业大学是我国西部地区唯一独立设置的一所林业本科院校,现有在校全日制本科生
摘要:现阶段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得到了深入进展,人们对居住水平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因此有关部门应加强城市的宜居性建设,满足人们的需要。城市宜居性,包含居住的环境和生态两方面问题,本文以吉林市为例,通过分析城市宜居化的影响因素,希望可以为城市的宜居化建设提出建设性的建议。  关键词:城市宜居化 吉林市 建议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7-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