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辛亥革命开启的中华民族复兴大业进行到底——访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朱佳木

来源 :马克思主义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bao_2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访者简称▲,下同):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也是辛亥革命爆发100周年。您在纪念建党90周年的文章和访谈中说过,这两件关系中国命运的大事变刚好相隔10年,看似巧合,其实有着必然的联系。我们很想请您就这个话题再深入谈谈。首先,在关于辛亥革命研究中有一种观点,认为辛亥革命是“计划外的革命”、带有很大的偶然性。请问您对此怎么看?
其他文献
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金融创新的盛行,当代国际垄断资本形态不断演化,呈现出金融化、联盟化与虚拟化的趋势,形成了以金融垄断资本为纽带的跨国垄断集团、以科技合作为特征的跨国公司战略联盟及垄断资本虚拟化的全球投资基金等形式,并由此在技术全球垄断中衍生出许多新战略,主要包括:研发投入的不断扩张、全球研发投资的集群化、技术管理上的归核化和多供应商模式、技术合作上的标准联盟战略及农化领域的技术扩散战略等。基于此,我们应从政府与企业两个层面采取相应策略来应对当代国际垄断资本主导下的新型技术全球垄断的新战略。
期刊
2016年10月10日、11日和15日,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与西班牙、法国、意大利的相关机构和组织,共同主办的“第三届中国道路欧洲论坛”在巴塞罗那、巴黎、罗马分别召开。会议主题为“五大发展理念与中国道路”。在本届论坛开幕式和三个分论坛的开场阶段,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邓纯东研究员向所有与会代表介绍了创办中国道路欧洲论坛的初衷和发展历程。他强调指出,中国与欧洲都处于积极探索改革的历史阶段,在改革道路上都面临风险与挑战,中欧双方学术界人士应当加强交流、加深了解、互学互鉴,实现共同发展。
期刊
法国当代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D.本赛德(Daniel Bensaid)于2010年1月12日溘然逝世,他长期担任法国托派运动的领袖,是1968年法国"五月风暴"学生运动的旗手之一,同时,又是巴黎第八大学哲学系的教授。本文是俄罗斯"前进社会主义者同盟"(Socialist league Vpered)的一位成员对D.本赛德的访谈,最初为法文,后由N.劳(Nathan Rao)译为英文,发表于2010年10月的《国际视点》(International Viewpoint)网络杂志。原文标题为Marxisms
在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考察和解读过程中,1960年莫斯科会议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该命题在这次会议上引起一些与会国家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的公开非议;二是这些非议导致毛泽东1961年重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马克思主义只有也必须本土化、中国化、时代化,才能为自己开辟不断前进的道路,才能真正成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和马克思主义者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思想武器。这是当年大论战给中国留下的重要历史经验和启示,其中也包括莫斯科会议的遗产。
说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没有为分析现实问题提供工具和方法是不符合实际的。政治经济学慢实践半拍,只是表面现象,并且与教条主义和本本主义无关。政治经济学研究规范化与否并不是其边缘化的重要原因。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并不尴尬,而是实践的尴尬,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从来都是面对理论和实践挑战的。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信心是基于它的科学性,而不是宗教式的感情。政治经济学应从生产关系介入应用经济学,而不是成为应用经济学。要首先尊重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理论成果。
中国的城镇化是有领导、有组织、干部群众广泛参与的推进发展的社会实践。对一些地区的“三集中”、“三置换”组织操作方式,只有服从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才能真正促进城乡人民的共同富裕。许多市县把工作重心放在新农村建设上;注重促进农村的集体工商业经济发展,注重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用组织合作经济发展现代农业,夯实城镇化的农业基础;用发展农村工业和高效特色农业来促进小城镇和农村社区建设,这显示出中国城镇化道路的国情特色和社会主义特色,具有伟大的战略意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城镇化道路,也应注意某些与此不协调的思想倾向和现象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化”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二者的统一。认识和把握这种统一关系,必须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在关系统一的契合点有科学的认识,并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发展的过程中,自觉地体现这种统一关系的契合性要求。其前提是学习、宣传、传播马克恩主义,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充分认识“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化”的当代意义与价值;根本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回答和解决好推进当代中国社会科学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关键是在坚持“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统一关系中实现马克思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人民内部矛盾理论,从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经过党的第二、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的继承和发展,不断得到丰富和完善,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精神。只有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人民内部矛盾理论为指导,才能在实践中探索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生成发展与解决的内在机制,科学认识新时期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加大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