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阅读 走进文本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5701218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大力提倡改革语文教学,尤其是语文阅读教学,要求学生主动阅读,走进文本,用自己的眼睛触及、用自己的心灵感悟作品。近段时间,通过市优质课和骨干教师的参评授课和听课,探讨吸取了不少可贵的东西,我觉得语文阅读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充分阅读文本,读出问题、读出效果。
  为了让学生充分阅读文本,首先必须在时间上有保证,要给学生接触文本、朗读文本的时间,因为语文教材是语言素材、文学素材,只有让学生充分阅读、探究,才会感悟到语言的使用技巧、情感的表达技巧,才会让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作者、走进自己的心灵。
  一些教师在导入新课后,就让学生快速朗读,但为了不拖延时间,尽快完成授课内容,往往在学生没有读完或者没有把握清文章写什么内容时,就匆匆忙忙在多媒体屏幕上抛出了一个个问题让学生解答。搞得学生莫名其妙,如雾中看花,甚至老师急躁、学生尴尬。而有些老师能给学生提供充裕的阅读时间,让他们反复揣摩,充分感悟,做到心中有数。2008年12月份一位参评市骨干教师的老师讲《下雨天,真好》,因为文章很长,他简单导入新课后,用18分钟的时间让学生细致朗读,然后学生简述大意,接着又用1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选自己喜欢的部分圈点批注,反复品味、赏析,最后交流。这样学生有备而来,含英咀华,交流之时就会左右逢源、表达自如。可见,充分的阅读就能换来一节高效率的语文课。
  至于怎样读出问题,这就要看老师如何想办法、引导学生钻研文本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主要问题要让学生提出;教师应起引导作用,而不应事先设计好许多问题。首先面对一篇新的课文,老师应该大胆地放开手,让学生通过朗读、精读、品读三个环节,对文章充分地阅读、揣摩、品味,使学生发现一个个有价值的问题,一位老师讲苏童的《三棵树》时,把文章坦然放给学生,要求学生反复品味,感受作者的心理,体验文本的原汁原味,然后大胆质疑,共同讨论解决,20分钟内学生提出了二十多个有价值的问题。如:“果树对人怀着悲悯之心”,作者为什么能感受到?“我听见多年以前被狂风带走的苦楝树苗向我挥手示意”,“挥手示意”是听见的吗?“花入土,树入地”中“土”和“地”有区别吗?作者为什么要说“我一直觉得我应该有三棵树”?“三棵树”与作者的年龄段或生活的城市有关吗?这样,学生在反复品读文本中提出了这么多深入性的问题,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思维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又丰富了学生的思想,深入挖掘了文本的文化与艺术内涵。这比老师设计问题,学生被动思考回答要更有意义和效果。
  其次,老师要善于引导,大致可以有以下几点:引导文本的阅读不能太空泛,要求学生把眼光盯在可以理解接受的细节上,问题既不能太肤浅,也不能把学生抛在后面而自己孤军深入。如教学梁晓声的《慈母情深》一文时,我着重让同学们细读“母亲和其他七八十个女人在不足二百平方米的破厂房工作挣钱”的片段,一些同学读后说:“这部分写出了母亲工作环境的恶劣,突出了母亲挣钱的不易。”可一位农民工子弟却含着泪这样说:“读到这个片段,我不禁想起了我的爸爸妈妈,他们为了我们兄妹二人上学,整天起早贪黑,奔波劳碌,节衣缩食,辛苦地维持着一家人的生活。不过,正如这篇文章中的慈母一样,人穷有骨气,我相信,爸妈靠他们勤劳的双手,一定会使我们家富起来,我们兄妹也一定会刻苦学习,为爸妈争气的。”话刚落地,全班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有好多同学还不住抹眼泪呢。这样,让学生在阅读时盯在了可以理解接受的细节上,相通的处境使他产生了强烈的共鸣,真正触动了他的心,同时也震撼了全班同学的心。选好突破点。一篇文章值得学习的东西很多,要选择一个学生容易突破的“点”,做到以点带面,切不可面面俱到又面面不到。阅读文本要环环相扣,层层深入,让学生始终处于一种急于对问题探究下去的心理期待状态,以避免课堂的乏味。提出的问题要有思辨性。文章是前人思想和艺术的精髓,许多问题不是那么轻而易举就可以解决的,要让学生磨嘴皮、磨脑子,通过反复磨砺悟出有价值的东西。
  最后是阅读教学效果的问题。语文教学中,除了字词、文学常识、文言词句、古诗词和古文的背诵默写等这些知识性的东西可直接体现出落实的效果外,最重要的阅读教学,其效果往往不是很直观。我认为,学生在一节课中,通过自己的阅读、品味、思考、感悟,并用口头语言表达出来,获得了审美的熏陶,获得了情感的体验,获得了语言的表达效果就是成功。如学习《苏轼咏月诗文》,一学生赏析“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一句时说:“此句中前两小句运用对偶,写出了‘人的悲欢离合’与‘月的阴晴圆缺’一样,是自然规律,是人之常情,不能两全。从而告诉我们:真正的人生是不完美的,做人应豁达、乐观、现实。”可见,学生的深入阅读,共同探讨,能闪现出智慧的火花,获得思想的启迪。
  所以,老师要让学生充分深入地阅读文本,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从而产生个性化的思想和见解,提高审美能力,享受审美情趣。
  
  许联英,教师,现居山东东明。
其他文献
1、中国物理学会2、中国力学学会3、中国化学会4、中国地质学会5、中国地理学会6、中国生态学学会7、中国机械工程学会8、中国电工技术学会9、中国水利学会1 0、中国自动化学
做好后进生转化的工作,应掌握后进生的行为表现及心理特点,并对其形成原因进行分析。可通过对学生后进的分析了解,提出教育措施,努力研究、大胆探索、深入实践,逐步形成长效
不管是为环保还是为经济,开发更便宜更干净的新能源,可以说是全球科学家共同努力的主要方向。无处不在、无时不动的人类自身,也成了科学家们“觊觎”的目标,脚力发电、体内发电,样样都来……人也能用来发电吗?答案是肯定的。    化“脚力”为电力    我们知道,能量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人们在运动或舞蹈的时候,释放了大量能量,如果能把这些能量利用起来该多好?事实上,科学家们就是这样做的。  这种运用人力的发电
随着我国城乡建设的发展,在许多传统的城市街区和村落不断减少的同时,许多乡土民俗也受到了极大的威胁。现在,我们的城市规划和建设部门对于古建筑和其他古文物的保护已经有
七月的阳光直直地烘烤着男人的肌肤,男人如同穿在铁钎上的垂死的蚂蚱。他穿过一条狭窄的土路,土路的尽头。趴着一栋石头和茅草垒成的小屋。男人在小屋前站定,擦一把汗,喘一口气。轻轻叩响锈迹斑斑的门环。稍顷。伴随着沉重的“嘎吱”声,一个光光的暗青色脑壳出现在他的面前。  “你找谁?”男孩儿扶着斑驳的木门,打量着他。  “我经过这里,迷路了。”男人专注地看着男孩儿,“能不能,给我一碗水?”  他目送着男孩儿进
“地区垄断”现象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已先后出现三次高潮:1980—1982年;1985—1988年;1989年至今。尤以后者最为猛烈和广泛,充分暴露了“地区垄断”的潜伏性、普遍性、周期
在土工模型试验研究中,土体质点的位移跟踪成果能提供有关土的本构特性(如剪胀剪缩特征,剪切带的是否存在、滑移线轨迹)和密度变化规律等多方面的信息。本文建议了一种既易于
作文困境不容回避。书本无作文教材普及,公开课上几乎无写作课,课本不是按具体写作方法编排。“写”好像只是阅读教学的附属品。从文章中挖掘一点写作技巧又往往被繁琐的阅读目的冲得无影无踪。更有的文章,句子深奥,学生理解就已经筋疲力尽,再来谈写法,还能接受吗?零零碎碎的作文方法让学生无所适从,写作起来唉声叹气。  那么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呢?我从以下方面做了探索:    一,挖掘传统文化内涵,调动情感,激发写作
由瑞士罗氏集团和上海医药(集团)有限公司共同投资(8060万美元)的罗氏(上海)维生素有限公司所属的、坐落成在上海浦东星火开发区的食品预混料工厂于6月28日正式落成投产。它
Cat in a sheep-coat  披着羊皮的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