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急诊护理操作实施风险管理的探讨

来源 :医学食疗与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急诊护理操作中应用风险管理的可行性。方法: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本院急诊科收治患者142例,按照入院时间将142例患者分组,1-6月入院的71例急诊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7-12月入院的71例急诊患者为观察组,采用风险管理。对比两组急诊患者的护理质量(护理文书、灭菌操作、护理操作、服务态度)评分、护理投诉率、护理差错事件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结果:对比两组护理质量,观察组急诊患者的护理文书、灭菌操作、护理操作、服务态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对比两组护理情况,观察组急诊患者的护理差差错事件发生率、护理投诉率均少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急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急诊护理操作中应用风险管理,能够规避急诊护理风险,提升急诊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急诊护理操作;风险管理;护理文书;灭菌操作;护理操作;服务态度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19)15-0202-02
  急诊科收治的患者多为重、急、危症患者,急诊护理操作的风险也比较大,节奏较快。急诊科也是各大医院中最容易发生医疗纠纷的场所之一,如何提升急诊护理操作质量,降低急诊护理的风险,一直以来都是医院急诊科待解决的难题之一。近年来,风险护理管理在各大医院中盛行,有大量研究显示,在手术室、急诊科等风险较高的科室中应用风险护理管理,能够进一步减少护理风险,改善护理质量。本研究针对以上观点,探讨分析了急诊护理操作中应用风险管理的可行性,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本院急诊科收治患者142例,按照人院时间将142例患者分组,1-6月入院的71例急诊患者为对照组,男4l例,女30例,年龄21-76岁,平均年龄(43.27±5.31)岁;7-12月人院的7l例急诊患者为观察组,男38例,女33例,年龄21-73岁,平均年龄(42.87±5.13)岁。两组急诊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均自愿参与研究,签订知情同意书。两组急诊患者的组间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不影响实验客观性,故资料存在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应用风险管理,流程如下:
  1.2.1建立风险机制,以风险识别、风险评估为主:挑选急诊科中最优秀的数位医护人员组建风险小组,针对急诊科中最常见、威胁最大的风险问题,通过讨论制定风险识别、风险评估方案,并根据方案制定最有效的风险预防、处理方案。一方面,提升急诊科医护人员准确辨别、评估风险的能力;一方面,能够尽可能的预防、消除风险,避免不良事故。病情全面评估,依照患者的影像学表现、临床表现、受伤类型、受伤程度以及生命体征的变化进行病情评估与判断。
  1.2.2完善风险管理制度:针对急诊科护理工作,完善急诊科现有的风险管理制度,比如风险警告制度,各项登记记录等。完善风险管理制度,可以为医护人员操作提供有力依据,能够促进临床工作顺利进行,能够尽可能避免不必要的风险事故,能够提升护理质量。
  1.2.3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首先,根据急诊科护理工作特性,制定风险护理培训方案,开展阶段性、持续性的护理培训,加强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法律意识。同时,急诊科可以利用每周的晨会时间对所有护理人员进行风险教育,从而不断提升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让护理人员意识到风险事故对医院、患者、护理人员自身的影响。其次,通过加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加强护理人员的自我保护能力。
  1.2.4组建监督小组:随机或定时考察护理人员的急诊护理工作,并制定相应的奖惩机制,与护理人员的薪酬待遇联系起来,确保风险管理能够全面落实到每+环节中,从根本上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提升护理工作的质量。
  1.3观察指标:两组急诊患者的(1)护理质量评分,通过护理文书、灭菌操作、护理操作、服务态度四项进行评测,单项总分20分,每一项维度内含问题10道,一道问题的总分在0-2分,0分代表差、1分代表良,2分代表优,分值越高,护理质量越好。(2)护理情况,内含护理差错事件发生例数、护理投诉例数以及护理满意度。护理满意度通过本院自制满意度量表采集,内有满意、一般满意与不满意三项标准。
  1.4统计学方法:收集整理本次实验数据,在统计学软件SPSS 20.0数据包中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护理差错、护理投诉、满意度)和计量资料(护理质量)分别应用n(%)和(x±s)表示,组间差异通过x2和t检验,在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急诊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对比两组护理质量,观察组急诊患者的护理文书、灭菌操作、护理操作、服务态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见表1。
  2.2两组急诊患者的护理情况:观察组71例患者发生3例护理差错事件(4.22%);护理投诉例数0例;43例满意,27例一般满意,1例不满意,满意度%。对照组71例患者发生16例護理差错事件(22.5%);护理投诉例数5例(7.0%);22例满意,30例一般满意,21例不满意,满意度%。对比两组护理情况,观察组急诊患者的护理差错事件发生率、护理投诉率均少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急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见表2。
  3讨论
  我国国务院最新出台的政策一《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主要是根据我国近年来层出不穷的医疗纠纷与医疗事故设定的,是为更好的保护我国医务人员与患者,也是逐渐完善我国法律法规,促进社会进步的一项举措。同时,政策的出台也给各大医疗机构施加了压力,促进医疗机构尽快规范医疗行为。
  急诊护理工作中,有很多高风险护理操作,这些护理操作均具有一定的效果,对于患者的生命有一定的积极影响。但是,开展护理操作过程中,患者一旦发生不良现象,患者愤怒的家属便会表示不满,甚至会引发医疗纠纷。有大量研究学者对此现象追根溯源,从中发现了护理中的隐患。很多护理人员为了保住患者的生命,迅速及时的为患者开展护理操作,但并未向患者家属阐述开展相关操作的原因。因此,在发生不良事故后,引发纠纷。针对此原因,临床提出了风险管理。风险管理的本质是通过识别、评估、处理可能出现的风险事件,从而减少经济损失的一种方法。在急诊科护理操作中应用,能够让患者、患者家属了解每一项护理操作实施的原因,开展护理操作的必要性,能够避免患者、患者家属对护理操作的不理解引发的抗拒、抵制情绪的同时,增加患者、患者家属对急诊护理操作的理解,从根本上消除医疗纠纷发生。全面实施风险管理,能够帮助患者、患者家属了解每一种护理操作潜在的风险,也能够让患者与患者家属做好心理准备,在发生不良现象后,患者与患者家属能够以更为理性的状态分析事故,分析原因,避免医护人员被迁怒的现象,能够规避护患纠纷与护患矛盾。本研究结果无疑证实了这一点,开展风险管理患者的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均有提升,相应不良现象明显下降。
  综上可知,风险护理在急诊护理操作中应用,能够规避风险,提高护理质量。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捏脊疗法治疗脾虚型小儿泄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 2014 年 9 月至 2017 年 9 月期间诊治的 96 例脾虚型小儿泄泻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的原则将患儿平均分
利用光合细菌对鸡粪和米糠堆肥发酵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光合细菌可以明显提高堆肥初期发酵温度,加快堆肥物料的水分挥发,并且p H值稳定在7.0左右,发酵效果较好,具有保氮
以三江平原北部地区2市5县为研究区,采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方法对1954—2009年间三江平原北部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估算,以期全面分析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随时空变化
地震沉积学包括地震地貌学和地震岩性学,应用前景广阔。针对玛湖凹陷克拉玛依组碎屑岩、川中地区龙王庙组碳酸盐岩和嘉陵江组混积岩3种不同岩性的沉积环境开展研究,探讨了地
本文旨在通过对广泛性焦虑患者数字分级评分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结果的比较,探讨护士采用数字分级评分尺进行焦虑严重程度评估的可行性。数字分级评分法可用于广泛性焦虑患
对于绝大多数中国人而言,都是从毛泽东的《别了,司徒雷登》文章里,知道“司徒雷登”这个名字的。在这篇历史瞬间的檄文里。真正涉及司徒雷登的只不过几百字.但他却因此被定格在“
企业财务运行的工作内容决定了其在整个管控过程中的重要地位。而预算是推行财务工作进度的先决条件和基础。企业预算整体指标不仅代表着企业阶段的前进方向,更是决定阶段内收
毛泽东曾说过这样一段话:“荣家是中国民族资本家的首户,中国在世界上真正称得上是财团的,就只有他们一家。”
目的对PDCA循环管理在出院病案管理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方法2018年4月-2019年4月,选取本院收治的15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传统管理,观察组采
通过对原材料易烧性及煤灰成分变化对生料易烧性的影响进行研究,易烧性较差原料在配料上可适当降低硅率控制。在烧成制度上可通过提高煅烧温度、避免还原气氛、加快熟料冷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