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几点做法

来源 :科教新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eachf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说它重要,是因为写作能力是伴随学生终身的能力,它无论在学习、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说它艰巨,是因为写作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一个漫长的训练过程。
  【关键词】写作能力;阅读;课堂;训练;实践;互动交流
  【中图分类号】G534.60 【文章标识码】D 【文章编号】1326-3587(2012)04-0093-01
  
  写作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到最困难的事情,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呢?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做法。
  一、广泛阅读,积累语言
  读是写的基础,写以读为前提,只有学生读得多了,写作时才能思如泉涌,付诸笔端。广泛阅读,积累语言是解决学生“有话道不出”的重要方法。语文课标明确规定小学生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这是十分必要的。当然,读书不能漫无边际,教师要给学生推荐文字精品、大家名著或有利于积淀语言的报刊、杂志等,以便学生学习运用语言。课外阅读要强调学生对语言的内化吸收,而不是为应付考试的死记硬背,或为了写作的生吞活剥,要注重知识的长期效应,为切实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奠定良好的基础。另外,要让学生学会积累语言,把读到的精彩句段摘抄下来,制作成“手抄报”或“采密集”,同学之间交流阅读,评析欣赏,更有利于学生学习、吸收语言。久而久之,学生读得多了,积淀的语言自然会丰富得很,写作时运用自如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这时,你再读学生的文章,就会发现他们的笔端不再青涩,而已变得圆润、丰满。这就是学生畅游书海,厚积薄发的结果。
  二、课上引路,学习章法
  语文课本选材文质兼美,体裁多样,这些文章在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等诸多方面独具匠心,给学生学习写作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发挥语文阅读教学的引路功能,结合范例教给学生写作的技能技巧,使学生懂得如何去写。例如教学《桂林山水》着重让学生领悟写景如何抓住特点,写出真情实感;教学《开国大典》,要引导学生懂得写一项活动如何言之有序,如何进行场面描写;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让学生感受如何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品质及间接描写的重要作用等。教师长期坚持授之以渔,学生定会在众多课例的学习中掌握各类文章的写作技巧。学生心中有法,写起文章来自然就从容得多了。
  在学文中除了要教给学生规律性的写作方法外,还要加强对学生品词赏句能力的训练,使学生懂得怎样才能把文章写得生动、传神。其方法主要是抓住典型词、句、段,通过去词、换词、品读等手段,体会其用词、修辞的精妙。从而使学生内化语言,学会表达。例如教“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诗时,我让学生思考可用哪些字替换“绿”字,学生想出了“到、过、满、入、回、染、醒”等多种答案,接下来,我让学生把这些字和“绿”字比较,看到底用哪个字好。经过分析讨论,大家最后达成共识:只有“绿”字让读者头脑中一下子出现了江南一片绿色,生机勃勃的景象,喜爱之情油然而生。这样,学生在品赏别人语言的同时,深深感受到字斟句酌,仔细推敲的重要性,写作时自然就养成了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严谨态度。
  另外,教学中还要结合典型课例或典型结构段加强仿写、缩写、续写、写感悟等训练,使学生依托课例,举一反三,形成技能。
  三、变换形式,训练表达
  一成不变的指导模式,千篇一律的课堂形式,会使学生感到作文
  枯燥乏味,让学生失去写作兴趣。因此,教师要设计有趣的教学情境,使课堂充满活力,調动学生习作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在乐于参与中得到表达能力的训练。
  四、走进生活,观察实践
  过去,一上作文课,有的学生就发愁没的可写,这是学生不善于观察周围的事物,没有积累写作素材造成的。生活是创作的源泉,教师要引导学生走进生活,留心观察,亲身实践,才能为写作积累丰富的素材,写出的文章才有真情实感。如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界的风霜雨雪,生活中的偶发事件,重大节日的庆祝活动,生活环境的改善等;让学生动手进行小实验、小制作、家务劳动等;让学生深入实际调查,如环保调查,节日礼品的调查,零花钱的使用调查,餐桌食品的调查等,这些都是学生绝好的写作素材。教师的引导使学生豁然开朗,深深感到是生活赋予他们创作的激情和灵感,生活是永远写不完的诗,作不完的画。这时学生的作品便会丰富多彩,各具特色。例如,我让学生进行环保调查,全班学生选材达几十种之多,如乱砍乱伐、水资源浪费、大气污染、乱贴小广告、生活垃圾、动物保护等,而且写得内容详实,既分析了现状,又提出了很好的建议。这就是教师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观察实践的结果。
  五、多项评改,互动交流
  学生写得多了,批改是个问题。另外,以往一味地教师批改存在着很大的弊端,尽管教师对每一篇作文一字一句批改得不能再细,可对学生来说无济于事。因为,学生拿过作文大多看看分数,根本没有仔细看批改的内容,使教师的批改成了无用功。针对这一现象,我改进了评改作文的方法,首先以教师的评改引路,然后逐渐放手,让学生集体评改,小组合作评改,自评自改。另外,教师加强了面批,加强了二次批改,改后讲评等环节,使学生养成认真修改的良好习惯。文章改好了,还要重视交流,通过欣赏别人的习作找到自身的差距,学到优美的语言、巧妙的构思、标新的立意等,这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一环。
  总之,阅读积累,范例引路,多项训练,观察实践,评改交流,是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重要环节,它们紧密关联,缺一不可。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定会在学生身上收到显著的成效。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学生生疑减少的原因,阐述学生生疑的作用,探讨培养学生生疑及解答学生生疑的几种方法,唤起教师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问题能力,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  【关键词】培养;学生生疑  【中图分类号】G431.46 【文章标识码】B 【文章编号】1326-3587(2012)04-0082-02    问题意识和问题能力是创造能力的基础。生疑是
期刊
【摘要】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加强对他们的环保教育,意义重大而深远。作为一名教师,从小培养幼儿的环境保护意识是我们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关键词】环境意识;儿童;培养;游戏;活动;大自然  【中图分类号】G602.46 【文章标识码】C 【文章编号】1326-3587(2012)04-0086-01    在进入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环境问题已成为全
期刊
【摘要】传统的体育理论课,通常是以教师讲授体育理论知识为主,学生多数时间都是被动地学习。将网络多媒体引入理论课课堂,在体育理论课教学中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乐学、爱学,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  【关键词】体育教学;网络多媒体;信息系统  【中图分类号】G242.26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326-3587(2012)04
期刊
【中图分类号】G566.14 【文章标识码】B 【文章编号】1326-3587(2012)04-0073-01     一、真心关爱学生,培养和谐师生感情  学生们认为数学既枯燥又很难学,多数农村学生不喜欢学习数学,因此学习起来没什么兴趣。由于师生感情交流不多,特別是学的用的都是些没有生命的数字和数学符号,教师很容易在学生中形成固板、严厉的印象,如果学生
期刊
【中图分类号】G405.06 【文章标识码】D 【文章編号】1326-3587(2012)04-0080-01     实践证明:当学生对某一知识产生兴趣时,他们就会积极主动地探究,学习效果就尤佳。那么,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发挥情感效应,激发兴趣  是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从日常用语、日常生活用品类单词人手,由易到难,让学生感到学有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6.36 【文章标识码】C 【文章编号】1326-3587(2012)04-0068-01     随着我国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全面推进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也就成为建立会计诚信機制的必然要求。会计职业道德的好坏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影响会计工作质量的关键所在。因此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势在必行。  一、
期刊
【中图分类号】G322.82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326-3587(2012)04-0091-01    本文就初中化学教学在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谈点自己的看法。  一、注重观察能力的培养,打开创新之门  观察是创新的入门阶段。要创新就要有新发现,观察是发现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要创新就要给学生造就一双“慧
期刊
【摘要】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和理解历史概念的过程,就是训练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规律性,大到一个时期、一个阶段的历史事实及其特征和规律,小到一个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  【关键词】培养;指导;高中历史;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546 【文章标识码】B 【文章编号】1326-3587(2012)04-0085-01     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历史教学中
期刊
【摘要】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培养成效不一定能在试卷中呈现,在校期间也很难看到显著的发明创造,文章就创设问题情境这一方面阐述了对高中学生物理创新能力的培养,以期能起到抛砖引玉之功效。  【关键词】物理教学;创设情境;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8.20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326-3587(2012)04-0095-01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46.22 【文章标识码】C 【文章编号】1326-3587(2012)04-0096-01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不仅历史悠久,而且作品丰富,题材广泛,技巧高超。古诗以意境清新,含义深刻,语言生动,韵律优美而著称,是中华文化传统教育的一座宝库。古诗自然成为语文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要重视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