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莱克老爷家的台秤

来源 :读写月报(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ssall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爷爷的故乡,几乎人人都靠在亚麻作坊里干活糊口,天天吸着轧亚麻茎时飞扬的尘土,身体受到摧残。孩子都要在放学后去森林里采蘑菇。亚麻作坊是巴莱克家的,森林也是他们家的。他们还有一间小铺。不知从什么年月开始,巴莱克老爷家给全村订了一条规矩:
  哪户人家都不许有磅秤。
  这条规矩可得小心遵守,谁若违反了就要被赶出亚麻作坊,邻村也不敢雇这个人干活。就连天不怕地不怕的偷猎者,也从未想过要去买一台秤。我爷爷是第一个有胆量检验巴莱克家的买卖是否公平的人。
  爷爷十二岁时,巴莱克家族受封成贵族,要送给全村每户人家一份巴西咖啡。在庆祝宴会的前一天,他们在小铺里发咖啡。他们现在叫巴莱克·冯·比尔甘。
  爷爷为自己家和另外三户人家取咖啡。使女格特鲁德数了四包咖啡给他,每包八分之一公斤,由工厂封装好的。格特鲁德要拿一块糖给我爷爷时,发现瓶子空了。格特鲁德转身去拿糖了。那时爷爷看到台秤左边的秤盘上,放着一个半公斤的砝码。爷爷把四包咖啡放在右边的空秤盘上。当他看到黑色的公平针指在公平线的左边不动,放着半公斤砝码的秤盘斜在下边,半公斤咖啡高高翘起。那时他的心怦怦乱跳,就像他躲在森林树丛后等着传说中的巨人出现时一样。他从衣兜里掏出几颗小石子儿,在盛咖啡的秤盘里,放上三颗、四颗、五颗小石子儿,指针总算稳稳地指在黑线上。格特鲁德回来了。我爷爷,脸色苍白的小家伙,站在一边,不动声色。他只拿了三包咖啡。更使格特鲁德惊奇害怕的是,脸色苍白的小男孩把她给的糖扔在地上,一边用脚踩,一边说:“我要找巴莱克夫人说话。”


  但是格特鲁德只是放声讥笑他。他把咖啡送给那三家人后,便揣着用麻袋片包好的五颗石子儿,走向茫茫黑夜。他知道在布劳高村,在伯尔瑙村谁家都不会有秤。他穿过森林,步行两小时来到名叫迪尔海姆的小城镇,那里住着一个叫霍尼希的药剂师。霍尼希为那个冻僵了的小男孩开门。我爷爷解开他的麻袋片儿,取出五颗小石子,说:“我要把它称一称。”这时我爷爷才感觉到自己进了暖和的小屋子,他的脚已是湿漉漉的,雪融化在他的那双破鞋里。他饥饿疲劳,突然哭了起来。因为他想起有多少蘑菇、多少野草、多少干草花在那台秤上称过。这台秤每半公斤就要缺五颗石子儿的重量。愤愤不平的巨浪袭击他的心。霍尼希对他说:“五十五克,不多不少。”我爷爷才停止了哭泣。
  爷爷又走了两小时路,穿过森林回来,在家里挨了一顿揍,问他为什么不把咖啡拿回来,爷爷死也不开口。他想起自己的哥哥,他采过很多蘑菇,想起了姐姐,想起了成千上百的孩子,他们为巴莱克家采的蘑菇、野草、干草花。这一次他不哭了,他把他的发现告诉他的父母、哥哥和姐姐。
  元旦那一天,巴萊克一家来到教堂做大弥撒。他们本来以为吉兰登村的人们会向他们高呼万岁,欢呼他们荣升。但是人们扭过苍白的脸,怀着无声的敌意盯着他们。年轻的巴莱克·冯·比尔甘夫人看到我的爷爷——小弗兰茨,在大庭广众前问他:“你为什么不替你母亲把咖啡拿回去?”我爷爷站起身来说:“因为您吞没我的钱足够买五公斤咖啡。”说着他从衣兜里掏出五颗石子儿,递给那位太太看。爷爷说:“这是五十五克。您家的台秤每半斤就缺这些分量。”这位太太还没有来得及说话,教堂里的男男女女齐声唱起一支歌:
  “恒心为义的,必得生命;追求邪恶的,必致死亡……”
  正当巴莱克一家在教堂里的时候,一个偷猎野兽的人钻进小铺,把台秤和厚厚的皮面大账本偷了出来。元旦的整个下午,村子里的男人都坐在我曾祖父家里算账,按巴莱克家收购东西的十分之一计算,已经有几千塔勒。但是还没有算完,区里宪兵队的宪兵冲了进来,一边开枪一边用刺刀乱刺。台秤和账本被抢走了。爷爷的姐姐中弹死了,还有一些男人受了伤。
  附近的布劳高村和伯尔瑙村也发生了暴动。亚麻作坊停工了一个星期。大批大批的宪兵赶来镇压。后来,村里的人们又去亚麻作坊做工,孩子们又去采蘑菇了。但是每逢星期日,只要巴莱克一家走进教堂,人们就唱起歌来:“恒心为义的,必得生命;追求邪恶的,必致死亡……”
  我爷爷的父母在埋葬女儿后,被迫离乡背井到处流浪。他们看到,各地各村的地主家的秤上公平正义的指针都是虚假的。他们的老牛破车在泥路上慢慢爬行,车后面牵着一头瘦骨嶙峋的羊。只要有人愿意,就能听到巴莱克·冯·比尔甘的故事:他们家的所谓公平正义就是吞没人家十分之一的钱。但是——几乎没有人愿意听他们讲述。
  (选自《伯尔短篇小说选》,有删改)
  ★【语文与人生】巴莱克家是虚情假意的一家,然而面对这样的盘剥,居然只有爷爷站出来,人们的妥协与爷爷的勇于反抗形成鲜明对比。社会上那些虚伪的“公平正义”,不可能永远瞒天过海。
  ★【文本聚焦】“巴莱克老爷家的台秤”在小说中起到怎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
其他文献
一个冬天的故事,承载了一片温暖;一个冬天的故事,含着一份平凡而伟大的奉献。  那是一个冬日的下午,我在老家帮亲戚照看服装店。鹅毛般的大雪纷纷扬扬地下着,整个世界都是一片银白。风,一刀一刀地呼啸而过,寒意刺入每个人的骨子里。老家是个穷地方,地暖、空调都没有。我坐在店里冻得直哆嗦。  雪太大,顾客寥寥无几。傍晚的时候,突然从外面挟风裹雪地刮进来一个“雪人”,一进门便拍打身上的积雪。我被响声惊动,抬眼一
期刊
说起扶贫对象,我们不得不要来说说这个村的怪老头。大家叫他葛大爷,是个独居老人,性子倔,脾气急,和很多人处不来。他性格的孤僻好像和他的家庭遭遇有关。作为一个独居老人,他理所当然成了扶贫对象。每到扶贫日,政府领导都会给葛大爷送去慰问。可每次,葛大爷并没有感谢之意,换来的只是他木讷的表情。对此,领导们十分不解。  科里来了一个年轻干部小马,他能说会道、头脑灵活,领导就把这个葛大爷交给他去扶贫。  接到任
期刊
亲爱的社区工作人员:  你们好!  我是一张小木头椅,请让我讲讲自己的经历,并对你们由衷地表示感谢!  十五年前,我被带到了主人家,我由新变旧,由完好到身上缠满胶带。我见证了主人家的贫困,也见证了你们的温暖守护。  我的主人有三人:患病的老爷爷、年迈的老奶奶和他们的孙子,现在他已去上大学了。这个家庭很贫穷,空荡荡的房子里家具没几件,我就是其中之一。老爷爷患了疾病,每个月都需要几百块钱的药费,所幸有
期刊
我的妈妈是驻章贡区沙石镇火燃村扶贫队的一员,自2015年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以来,我的妈妈已经参与扶贫工作5年了。在他们的努力下,火燃村如今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记得在我小学四年级的暑假,妈妈第一次带我去扶贫,听妈妈说火燃村在沙石镇,离城区有十几公里,我的心情非常激动,目不转睛地望着窗外,一路颠簸并伴着尘土和泥水来到了火燃村。一进村子便是一股鸡鸭牛狗的粪便味,村子里到处是烂土墙、破瓦房,杂草丛生。我
期刊
“精准扶贫”最近频频出现在电视、报纸上。街头巷尾,我听到、看到最多的就是“精准扶贫”。“精准扶贫”究竟是怎么回事?它有怎样的“魅力”?有一天,我终于忍不住,向爸爸提问。爸爸笑着说:“你跟我回一趟老家,就知道了!”  4月3日,爸爸带我回老家上坟祭祖。一路上,“精准扶贫到户,发展产业脱贫”“三到村三到户,帮民兴助民富”“先富帮后富,共走小康路”……好多醒目的标语映入眼帘,为沿途的农村增添了一道别致的
期刊
“佛说,‘应无所住’。告诉我们不可停留。你停留的地方就是路终止的地方。”  过年的时候我随父亲去探望病中的爷爷,这是我出车祸以后第一次见他。爷爷属猪,我的本命年刚过去,这回却轮到了他,一个84岁的老人。  爷爷和奶奶住在一间三十平米的大屋子里。房间位于一栋法式小洋房的一楼,这里曾经住了五口人,包括我和我的父母。现在他们住得宽敞了,却显得格外冷清。院子里一共有三栋房子,门口种了两棵高大却不怎么挺拔的
期刊
那夜,星光闪耀,月光在星星的点缀下,愈发显得圣洁。在一个不起眼的山村里,月光透过破烂的窗户照在一个少年瘦弱的脸上,他手上拿着一张大学录取通知书。少年的臉色很复杂,喜悦又担忧。  身旁的烛火不断跳跃,似乎在不断催促少年。良久,他叹了一口气,这段时间他想了很多。为高考复习的日子;为学费在暑假做工的艰辛;更多的却是奶奶那有些佝偻的背影。  少年紧紧地攥着手中的录取通知书,犹豫着,最后只留下一声叹息,他默
期刊
宝庆的心情十分震动,一个抗日团体给他来了信,要他的班子为抗战做点事情。  当琴珠问起他们肯出多少钱时,他大吃一惊。他知道人家连车马费都不会给的。琴珠一听,直摇头:“不干!”  “我来付车马费。”宝庆没辙了。琴珠笑得前仰后合,半天才憋出话来:“您钱多,您有钱……我们穷人得挣钱吃饭。”  宝庆让她笑去,回到旅馆,自己排练。  他顺口哼了一两段,都不合适。平日里唱的多是些谈情说爱的词儿,就是那些忠君报国
期刊
1.内容简介  《花猫三丫上房了》是叶广芩老师继《耗子大爷起晚了》之后的又一儿童文学作品。故事主要讲述耗子丫丫跟随爸爸离开颐和园回到家里,开始了自己的小学生活。上了小学的耗子丫丫并没有因为进了学堂而变得乖巧起来,而是将她的古灵精怪进行到底。她在胡同的院子里,带着小妹妹唱戏,追着花猫在屋顶上乱窜。本书将带领读者,通过小女孩耗子丫丫的眼睛,领略老北京胡同里的生活。  2.推荐理由  关于童年的一切,都
期刊
刚出道的生活新奇无比  刚出道时,我觉得生活非常新奇,所做的很多事情都是之前不曾体验过的。比如可以见到很多原来喜欢的、只能在电视上见到的人。第一次上《快乐大本营》的时候,觉得特别不可思议——自己竟然有一天真的来到了从小到大观看的节目的现场,而且参加了录制,觉得像做梦一样。  刚刚出道那会儿,好多朋友比我还要兴奋。我去参加活动时,他们争先恐后地来问我:“小凯,你是不是会见到那个谁呀?能不能帮我要个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