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开户,扯下银行最后的遮羞布?

来源 :资本交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chen2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央行召集各大商业银行电子银行部门负责人召开了全天会议,讨论商业银行远程开立人民币银行账户的相关事宜。也就是说,在银行金融互联网化趋势的带动下,特别是在以微众银行等互联网金融模式开始逐步进入市场并开展试验的情况下,一旦银行开卡、办卡等线下业务“亲见申请人”的要求被放开,银行业在线下业务优势的最后一块屏障也就没有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传统银行业为什么一直热衷于以网点扩张为核心的业务和布局扩张模式?因为很大程度上而言,在传统的业务发展逻辑中,更多的网点意味着更多的客户覆盖面和客户的渗透率,特别是在银行业务竞争比价单一,同质化甚至是重复的时候,网点的多寡也就成为了线下业务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对于客户而言,除非是有特别强的银行品牌忠诚度,否则还是以银行服务距离的远近来决定产品和业务的购买选择。
  因此,在此前十年的黄金发展期内,银行的业务模式是在规模和资产驱动为表现,以网点的数量规模和覆盖面来作为直观依据的一种规模化线下发展模式。对于各个层级的银行而言,全国性的大银行由于网点数量最多,覆盖面最广,因此线下的优势也就比较突出,而区域化的中小银行由于部分是不能异地经营的,因此也就在本地具有网点和业务的优势。
  但是,随着未来科技化手段对银行服务模式的颠覆,银行这种以线下网点为服务模式的路径将被彻底颠覆。很简单,一旦银行服务可以通过便捷、安全的线上方式来获取,用户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和更高效的操作方式中获得体验,那么线下网点的竞争优势也将慢慢丧失。
  实际上,在银行业务电子化程度的把握上,此前一直受制于监管方面的底线,由于在开卡、办卡,购买理财等业务初始流程阶段,都还没有放开对办理人和购买人的线下身份审核,因此一定程度上也就使得客户必须去线下的网点获得这种服务,也就成为了银行在这几年网点规模化扩张的一种必要理由。
  包括此前银行业开始尝试的直销银行模式,只能配置比较简单的支付和存款类产品,而在理财业务等需要线下面签的业务上就很难全面开通线上购买,而且直销银行的账号也多是和线下的已办理银行卡绑定。这就说明,如果这个线下办理银行卡“亲见申请人”的要求不放开,不仅会进一步束缚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深度,对银行业自身的金融互联网化也会有很大的限制。
  那么此次央行召集各大银行商量放开银行卡远程开户,意味着什么?
  第一个是对远程开户模式的认可,因为从现有的技术条件看,网上的远程开户,以及根据人脸识别技术等手段,通过与公安部的个人信息资料的绑定,实际上可以起到很好的确认申请人是否与实际信息相符的能力。而且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也并没有实际案例说明其风险就一定大于线下的传统面签。也就是说,在不久的将来,网上办银行卡,开账号就成为可能,而不用去网点办理。
  第二,进一步释放了网络银行的活力。此前,央行叫停支付宝与微信支付的虚拟信用支付,一方面是以支付安全为由,另一方面就是以信用卡账号开设必须进行严格的线下申请人亲自申请的规范性操作为由。至今,虚拟信用支付还没有放开,而阿里和京东分别用消费信贷产品和赊销购物的方式绕开了信用卡的严格监管,充实了平台上的信用支付服务。随着微众银行的上线,以及此次央行对远程开户的探讨,说明未来网络银行将会获得更大的生存空间,而且对线下客户的吸引力也会更大。因为基本上不需要用到线下的银行服务,在网络上就可以实现办卡,理财和信贷等服务。
  第三,也为银行自己开拓了另一片天地。实际上,对于国内业务电子化程度比较高的银行,基本上80%到90%的业务都可以采用电子化、网络化的方式来解决,包括开卡服务,很多银行已经配置了VTM可视频的服务,用户可以使用VTM与客户服务终端来进行自动的开卡服务。如果可以实现网络的远程开户,那么就是将这种自助的服务从网点搬上了网络,而且可以和其他电子化业务配套起来。虽然银行短期内实现业务的网络化还有困难,但是这也等于是给银行业一个蜕变的机会。
  对于还在以线下网点规模扩张为思路的银行而言,短期几年可能会有一定的规模化效应体现,但是长期来看,边际效应会越来越递减,因为远程开户将扯掉银行的最后一块遮羞布,网点存在的物理意义已经不复存在,未来的竞争取决于谁能获取更多的用户终端和入口,而这些入口将大部分通过自助和网络来体现,而并非是网点。
其他文献
由于一直喜欢十七世纪欧洲的风俗画,总能被风俗画中的平凡人的生活所打动,因此个人的创作选材就来源于平时的生活,发现那些真实质朴的美,给绘画注入一股新的世俗生活气息,把对生活的信心和热情表现在画中,形成那种自己所向往的独有的形式美。风俗画表现的是普通的,平凡的现实生活,其实本身并不美,但是经过艺术家的艺术加工,也就美了。吸引人们的是本身不怎么美的对象,显示出来的真实情感与单纯的外貌。“这种单纯的外貌仿
期刊
在刚结束的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第十五届年会上,我主持了“互联网医疗”的专题讨论。当今互联网医疗界赫赫有名的“三剑客”参加了会议,他们是春雨医生首席执行官张锐、丁香园创始人李天天和好大夫在线总裁王航。他们是当今互联网医疗的弄潮儿,他们的讨论汇集了这个行业最新的理念和认知,非常具有启发意义。  在当今中国,互联网正在颠覆许多传统行业,这不仅仅包括传统流通行业和金融业,还有力地冲击着整个医疗行业。按照张
期刊
时间:2015年3月18日 地点:北京华远企业号 “读书会”第55期  主持人:大家晚上好!我是王波明,是今天晚上的主持人,我们以热烈的掌声请上今天晚上两位嘉宾,钱颖一和汤敏先生。  我先介绍一下两位嘉宾,钱颖一先生与我上世纪80年代都在美国上学,美国的名校常春藤你们听说过,从普林斯顿、哈佛、哥伦比亚、耶鲁等等,后来最后伯克利,他都“转”遍了,要不是在那儿上学,要不就在那儿教授,他把美国的教育系统
期刊
2015年春节,抢风头的不再是春晚小品的热点词汇,抢微信红包成了所有中国人关注的焦点。腾讯红包成了所有红包的代言词,发红包、抢红包,摇一摇成了大年三十中国人的全民运动。我们就从红包聊起,来聊一聊移动金融的崛起,也是大数金融2.0系列文章的第二篇。  移动金融已经成为了金融产品的入口,借助于移动APP,金融企业将会为客户提供更加便捷的金融服务,用户体验和创新的金融产品将会成为移动金融取胜的关键点。更
期刊
在目前的阶段下,很大一部分投融资服务只是交易环节的线上化,而一些大宗的金融资产和投融资服务还是需要传统的线下抵押、担保、质押等方式实现信用的转化。  线上和线下,本来是一个O2O的逻辑,但现在如火如荼的互联网金融,很多其实也是在走O2O的业务和客户逻辑,其中最主要的是根植于现如今国内的社会信用环境和线上征信数据、约束力不足以及线下市场较为广袤,短期内仍将成为互联网金融主要的业务规模增长点的特点。 
期刊
从央行个人征信牌照开闸,到首家互联网银行微众银行给卡车司机发放第一笔贷款,互联网金融的浪潮俨然已从P2P网贷汹涌到众筹,又波涛到大数据征信。  史铁生曾说过:“历史在发生时未被发现,在发现时已被重组”,正如当下之大数据征信,尽管已悄然发生,但未被发现,而再发现时,却已被改写,局内人的自说自话,局外人的不明觉厉,大数据征信,似乎已成互联网金融的罗生门。  四级征信机构 百花齐放  2015年新年伊始
期刊
作为国内互联网金融的主要类型之一,众筹目前的行业发展规模虽然不大,与P2P动辄数千亿元的资产规模,电商金融化动辄万亿元的平台电商交易额相比,确实还像是襁褓中的婴儿,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就是这样一种新颖的投融资服务模式,在国内本土化的过程中,已经出现了各种形式的变异。这里的“变异”并不含有褒贬之意,而是对其适应本土化具体环境的一种表述。  众筹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变形?从最开始的股权众筹,到电商实物众筹
期刊
互联网金融助力资本大挪移  2013年是互联网金融元年,在经历了短短两年的时间后,就已经发展到了1500多家的规模。然而讲到2014年的中国经济,我觉得可以把它定义为金融市场资本大挪移的元年。在这一年中,由于互联网金融慢慢走向成熟,随之而来的是传统资金慢慢向新金融产业转移,投资者逐步将资产从传统银行业中抽出来,投入到互联网金融产品,不管是P2P网贷、还是众筹,未来新金融行业将逐渐影响中国经济,推动
期刊
总的来说,2005年的经济增长减缓了,主要的原因包括两大经济因素: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市场资本总额。富裕人士的投资组合在这段时间依旧相当稳健,但随着对另类投资工具和股票的配置增加,变得更加积极。虽然其整体资产配置类似于2004年富裕人士采用的模式,但是和2002年相比则有显著的不同,进一步证明富裕人士的确是在观察市场的变动,并且视变动情况重新配置。  今年特别报导的主题是全球化的成长、以及财富
期刊
伴随着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第三方支付以金融创新的姿态成为时尚新宠,中国的支付行业迈入了3.0时代。相比于各类卡产品百花齐放的1.0时代和业务能力高速提升的2.0时代,3.0时代对整个支付行业而言,是深入骨髓的变革,是俯拾皆是的机遇。但繁华背后却也隐藏着诸多风险,这些潜在的技术风险、信用风险、经营风险、政策风险都有可能转化为法律风险。本文从监管的角度揭示第三方支付的法律风险,以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