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研究

来源 :飞·素质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wenwu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们的党在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关于宗教的基本原理运用在中国的具体实际之中,总结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宗教理论,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不断前进的过程中,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观点,它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宗教观。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 马克思主义 宗教观教育
  
  我党的宗教理论观历史地全面而正确地回答了关于宗教上存在的基本问题,它是我们做好当前的宗教工作,建设并维护和谐的宗教关系,保证民族的伟大团结和社会政治稳定的重要指导思想。教师要加强和提高当代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这样才能更好地贯彻十七大精神,适应当前的形势发展,这也是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教学任务。
  一、党的创新的宗教理论要作为我们大学生开展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的思想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深刻而全面的,马克思主义认为,宗教是有规律的,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形式,社会上的宗教所反映的是‘颠倒了的世界观’,‘任何宗教里的苦难都是现实生活的苦难的一种表现,它也是对这种现实生活中的苦难的一种抗议。宗教还是一种被压迫的生灵的叹息,是那无情的世界的感情,正象它是没有精神的制度的精神一个样子。’我国社会经历了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有了巨大的发展,我们的党在实践中系统总结了我国宗教中存在的具题问题,得出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那就是要立足我国现在的实际国情,不断与时俱进,在社会主义的发展时期,在对待宗教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政策上,重新进行了认识和评价,建立了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相协调的新的宗教观,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的宗教问题在新的形势下的进一步的创新和发展。它包含着丰富的科学内容,是一个科学理论体系。我国高校的政治教学中要深入学习研究‘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学习党的方针政策,但是宗教问题也是当今社会比较关心的一个重要问题,宣传普及党的创新性宗教理论,使它成为广大理论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的政治任务。
  二、在大学生中深入开展我党宗教观教育,掌握建设和谐宗教关系的理论基础。
  我党在第十六届六中全会中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指出:我国社会主义要建成和谐的社会既是让它成为充满活力的社会。这就要求一定要最大限度地激发我们社会的活力,促进各政党之间、各民族之间、宗教之间、各阶层之间、海内外同胞之间关系的和谐,以此来巩固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巩固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大团结。这些内容既是我党统一战线的反映,也是对宗教政策的深刻论述。这是我党对宗教社会地位的新的认识,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又进一步对宗教和谐关系的新要求进行了强调,特别指出: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更进一步具体指出我国宗教工作的目的和方向,把党对宗教工作的方针政策写入了党章,充分表明了宗教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青海是我国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地方,信教群众已占到了全省人口的40%左右,国内国际宗教在青海都有许多信教教徒,特别是伊斯兰教、藏传佛教在青海省的世居少数民族之中有很深的影响。那里的少数民族人口占去了全省人口的将近一半,在那些地方大部分民众都信仰宗教。宗教在青海省有很多特点:(1)具有宗都信仰的人口众多,(2)宗教教派的支系很繁杂,(3)宗教传播的历史悠久,(4)宗教教会活动的场所多样,与国外的联系十分密切等特点,在民族文化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在青海省多元宗教共存的现状,就决定了宗教在建设和谐青海的进程中会起重要作用。
  我国的宗教工作不应只是宗教部门的事务,它也是我们的党全社会的人民的共同的任务,高校在大学生中要加强宗教的教育。加强与提高本地区高校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对于促进宗教关系的和谐是特别重要的,维护国家稳定,推动社会发展具有重要而紧迫的现实和历史意义。与此同时,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大众化教育时代已经到来,现在,有更多的青年人有了进入大学继续深造学习的机会,大学生在地区人口中的比例也在增加,他们对社会的文化辐射影响力与日俱增。一直在这里生活学习的青年学生,无论是否信仰宗教,都会在不同程度上接触到民族宗教的问题。在学校期间,教师要教育他们树立科学正确的宗教观,充分了解党的宗教理论政策,学会正确认识和处理宗教信仰问题的方法,促进多元民族宗教文化背景的学生在交往中的相互尊重、理解,进一步增进不同宗教、同一宗教内以及信教和不信教学生间的和谐关系,要尽力减少因宗教文化的不同所导致的各方面的不和谐,这是大学生成长的需要,也是高校和谐发展的基本要求。
  三、我国高等院校在政治教学中,勇敢承担起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的任务
  从20世纪70年代到现在,在全世界范围内曾多次兴起宗教兴仰的热潮。信仰宗教的人口目前占世界总人口的84.8%。而在我国国内,五大宗教的信众也已超过1亿。宗教的发展,必然会给人们带来社会意识、思想观念上的深刻的变化,使他们之间形成一种与历史传统不相同的新型关系。所以说,如何指导青年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宗教的本质特征,以及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出现的新特点呢?教师要正确理解和把握当代精神生活中社会群体结构的差异,教导学生深入学习党的宗教政策,使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更加相适应,让同学们充分认识到这样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每一个高校教师都要把这个任务作为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领域的新课题。在党的十六大、党的十七大上,多处提到了加强宗教工作的新要求。虽然我国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教育已进行多年,但是从全社会来看,宗教在整个社会还没有被普遍认识。改革开放30年来,我党对于宗教理论的认识和探索,取得了新的突破和发展,而宗教教育显得相对滞后,党和政府的新政策、理论的新成果还没有及时传播给大学生。大学生对宗教的认识还有待更深层次理解,这是我们高校教师的一个很重要的任务。日常生活中由于宗教信仰差异产生的对信教与不信教群众间的交往障碍,也需要进一步的克服。在现实生活中,和谐的宗教关系的形成是不能离开大学生群体参与的。   这些年来,党中央领导全国人民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它既表现出了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坚定性和原则性,让广大人民群众更相信我党推进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的决心,让我们更加有了信心。高校学生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改革,随着社会的进步,已经有了很大的进展。可是在整合后的新思想政治课的方案,里面几乎没有宗教方面的内容。当前,在国际国内,都出现了所谓的‘宗教热’,高校学生的思想不可能不受到这方面的影响。如果教师不能对宗教现象进行正确的理解,不能用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来进行分析,学生是不可能树立起牢固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这就需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宗教系统理论,并深入了解中国宗教发展的实际情况,正确解答现实中存在的许多问题,达到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目的群众。
  四、高校认真开展学习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是抵制境内外敌对、分裂、渗透势力利用宗教进行破坏、煽动活动的客观需要。
  由于某些社会方面的原因,有些集团或个人利用宗教,破坏国家统一,他们不断地与党和政府争夺群众、争夺人心、争夺青年一代,企图实现地区独立,分裂国家的罪恶阴谋。过去的经验表明,开设《民族理论与宗教政策》课,系统地给学生讲授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和相关的宗教知识,或者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中结合有关宗教的现实问题,对大学生进行唯物主义无神论世界观的教育,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现在我国在各高校内加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教育,就是要通过政治宗教教育,让大学生能够全面地认识和理解党的宗教政策,因而形成正确的宗教观。这对于即将走向社会的青年大学生明辨是非,坚持立场,遵守国家法律,自觉维护社会稳定和和谐,无疑具有现实意义。
  五、教师要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利用这块阵地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
  我们党要求我们把马克思主义宗教观自然地渗透到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按照从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在课程上设置宗教观教育的内容,可从体制上保证一种科学、完整、系统而长期有效地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教育。将宗教观教育与学生政治素质培养结合起来进行教育,可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素质,进一步增强遵守法律的自觉意识,把党的政策主张要求变成个人的自觉行为,为巩固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付诸实际行动
  六、根据党对学生教育的要求,高校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教育需要有创新性突破
  在目前形势下,青海省各高校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我认为可以通过提高认识、加强领导,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来进行改革:(1)提高高校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增加基本投入,做好基本保障;(2)加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队伍建设,引导教师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的相关问题;(3)高校新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方案的实施过程中,及时加强选修课程建设,建设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的课程依托,给教师提供理论知识补充和更新的平台;(4)在具体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正确认识和深刻理解宗教的本质和特征,辨证认识宗教所具有的协调和稳定社会的功能、道德规范功能,以及在一定条件下也会成为分离族群、愚化民智、掩盖恶行、妨碍革新的消极消极因素;引导理论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队伍加强对中国宗教学的理论最新进展的跟踪学习研究,了解学生对宗教领域关心的热点问题,有的放矢进行解疑释惑;教育过程中,在一般理论知识的传授教育的同时,强化多元宗教共存现实下文化交流的基本态度的引导教育,既要从一定程度上重视科学精神的教育又要特别重视人文精神的熏陶,积极促进学生在各个方面的全面发展;把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贯穿到宗教教育与管理过程中;对敌对、分裂势力利用宗教问题进行渗透破坏所产生的危害,教师要讲清讲透,提高我们学生自觉地抵制宗教渗透势力的警惕性;对党和政府宗教信仰方面的政策措施从理论角度进行全面深入阐述解释,使学生充分理解党和政府的政策法律措施,增强遵守党和政府的宗教政策法律的自觉性;加强青海民族地区宗教文化在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中的力度。
  综上所述,当前从青海实际情况出发,吸取外地大学经验和原有的本地经验,重提并思考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途径和机制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收购与兼并之风带给欧洲电信市场迫切需要的活力。”M&A(收购与兼并)的潮流告诉我们,我们正处在电信及金融市场周期之巅。几乎没有一天,我们是在没有出现新厂商或运营商收购
文言文,因其距今年代久远,加之语言的发展演变,与今天有很大的差别.今天的学生理解文言文较为吃力.因而文言文教学中首要解决的问题是学生如何读懂文言文,进而理解文章所表达
“人们对宽带业务,尤其是对三重播放业务和VoIP业务的需求增速迅猛,这将使宽带容量得到充分利用。” “Demand for broadband services, especially for triple-play servic
本文主人公  2019年3月8日,胡润研究院发布《2019胡润全球白手起家女富豪榜》,榜单统计了全球白手起家的十亿美金女富豪,43岁的陈小英榜上有名。  陈小英是谁?她曾是一名打工妹,曾是一名痛失丈夫的小女子,但她凭着坚韧和勇气,一步步走上人生巅峰,打造了一个“快递王国”。  然而,在事业最辉煌时,陈小英辞去申通快递副董事长一职。一时间,外界对陈小英的去向众说纷纭,但无论她未来的发展如何,有一条路
期刊
摘 要 卫生法学教育所探索的创新型教育模式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一种反思,其并非对传统教学方法全盘否定,而是在传统教学模式已有的基础上注入新的活力,是一种有益的尝试,也是对当前卫生法学教育领域所面临的问题的一个很好的启示。  关键词 卫生法学教育 创新教学法 教育模式  作者简介:屈海宏,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思想政治教学部),讲师,研究方向:卫生法学、国际法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
精彩的电视节目,少不了精巧的主题构思,美妙的镜头语言(画面)和动听的音效,节目制作过程中,编导要进行一度创作,把剧本主题思想、文字内容,合理高效的整合成包含画面内容之工
黄陵县委主动顺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以“加强党的建设,构建和谐龙乡”为主题,以“五个好”为标准,以“三级联创”活动为主线,以“六大工程”和“四
隧道工程成本管理是在满足工程质量、工期等合同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所产生的费用的管理活动。它涉及多方面内容,是施工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因素,因此加
做好建筑项目施工管理是确保建设质量的核心环节。为此,只有针对实践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制定科学有效的应对策略,方能真正提升建筑项目建设水平,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创造明显的经济
近年来,地方政府债务的高速扩张对地方经济造成的影响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鉴于我国地方政府债务信息不够透明,通过分析城投债的发行透视度,可以判断地方政府债务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