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作为我国大学外语教学主流之一,注重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挖掘培养,以跨文化交际为外语学习支撑,笔者通过对教学实践反思,提出跨文化意识、跨文化态度、跨文化知识、跨文化行为四方面培养路径。
关键词:大学外语;跨文化交际;外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5)11-0130-01
大学外语教学是一门涉及文化学、传播学、社会学、外语教学理论、语言学等多学科知识的学科,教学主旨要义就是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跨文化交际可以说是在熟悉、理解、掌握跨文化知识和交际之上,是和文化冲突相悖提出的,是对跨文化实际问题交际进行灵活处理的能力。笔者从行为学角度剖析跨文化交际能力,认为一个人的活动是由其意识、态度、知识、行为集合而成,提出跨文化意识、跨文化态度、跨文化知识、跨文化行为四方面培养路径,希望从学生跨文化交际内在培养转化为外在交际行为。
1.跨文化意识
跨文化意识也是跨文化知觉力,包括文化批判意识、文化忧患意识,是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基础层面,是转化为跨文化态度、跨文化知识、跨文化行为的前提条件,是自我对所在群体社会规范的意识或知觉。其中,文化批判意识是从客观评价的视角批判我国文化和跨文化的能力;文化忧患意识是保持我国文化中价值观、生活方式、文化风格独立性的基础上,弘扬我国文化精髓,也要和跨文化交流、碰撞、融合,相互借鉴,实现推陈出新。
在大学外语教学中培养跨文化意识,要以跨文化中的世界意识和文化差异意识为出发点,在教学中承认跨文化差异的存在,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让学生了解跨文化意识差异。在外语教学中,实施跨文化对比教学方法,以跨文化差异为教学重点,尤其要以跨文化冲突为案例教学,让学生从文化差异意识的视角解决文化差异冲突问题。在大学外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让学生以平等、开放的学习心态,自主构建批判性、对比性接受跨文化心态。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大学生跨文化意识培养是需要日积月累的,因此需要渗透于外语教学各环节,需要长期不懈的渗透、影响和培养。
2.跨文化态度
跨文化态度是指不同于自我价值观、观念和行为,对不同的跨文化交际对象持有的看法、表现,即自我在跨文化交际中,表现出对跨文化差异的调适能力。自我在交际中,为了实现跨文化交际目的,对跨文化交际对象持有开放、好奇的文化心态,主动接触、社交跨文化交际对象,有意识的发现、分析跨文化特征,加深对跨文化认识,对跨文化持有的理解、尊重、宽容心态和态度,具有移情能力、开放心灵、全球心态,对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有效性具有直接影响。
在大学外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态度就是培养学生跨文化情感,这就需要教师精心编排教学主题,基于学生心理特征充分设计教学内容,依托外语教材组合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将态度和情感培养渗透到教学内容。如,教师可以利用跨文化中的人物传记类故事,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他们的优良品质,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也利于以故事类内容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在跨文化学习中体会感悟;同时教师还可以在外语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基于外语教材中跨文化内容,适度拓展学生跨文化情感。让学生了解我国文化的同时,对跨文化知识进行专题讨论,浅谈跨文化情感感想。
3.跨文化知识
跨文化知识包括两个层面,其一是学生了解交际对象国家文化知识,其二是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能够适当的应用所学文化准则,调适和控制跨文化交际知识。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首要条件是具备丰富的跨文化知识,不仅要熟悉自己国家文化历史和现状,还要了解和熟悉交际对象国家的社会习俗、价值观念、国家文化,掌握跨文化交际表达系统和普遍规律,奠定雄厚的语言功底。
在大学外语教学中,跨文化知识的教学是重要部分,对整个教学发挥根基支撑作用,但是因其涉及到多文化背景知识,也是跨文化交际最大的障碍,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强化学生对我国文化和跨文化知识的积累,通过文化对比学习,了解我国文化和跨文化的异同,学习跨文化交际的表达系统,学习跨文化语境知识,熟悉和掌握心理学、社会学、文化学等学科知识。通过对跨文化知识的对比、全面分析学习,增强学生对跨文化知识的宽容心和敏感性,引导学生灵活处理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差异。
4.跨文化行为
跨文化行为是在跨文化意识、跨文化态度和跨文化知识内化基础上,外化为跨文化交际行为,即在跨文化交际理论指导下,结合不同的跨文化交际对象,能够有意识的选择恰当的文化认知图式,以合适的跨文化交际策略实现跨文化行为外在转化。只有实现跨文化行为转化,才能顺利进行跨文化交际,才实现真正的跨文化交际。一个合格的跨文化交际学生需要具备:跨文化交际的文化敏感性,通过对比学习跨文化,能够反思自我文化;能够容忍跨文化差异,能够站在交际对象立场,分析、理解、解决问题;具有应变创造能力,能够结合不同的跨文化交际对象灵活调整交际需求,调整跨文化交际行为。
在大学外语教学中,应将跨文化行为训练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跨文化交际情景,调动学生跨文化交际主动性,通过课堂交际学习互动,培养跨文化交际行为。具体而言,就是要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正视跨文化差异带来的冲突,积极调整跨文化交际心态,立足交际对象立场,理解、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加强的跨文化交际敏感性,灵活调适跨文化交际焦虑,反思自我跨文化交际行为,在跨文化交际中学习新的知识和能力。
(作者单位:东北石油大学)
参考文献:
[1]徐日宣,外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构建主义视角[J].黑龙江科学,2014(9).
[2]何圆,试论外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14(7).
关键词:大学外语;跨文化交际;外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5)11-0130-01
大学外语教学是一门涉及文化学、传播学、社会学、外语教学理论、语言学等多学科知识的学科,教学主旨要义就是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跨文化交际可以说是在熟悉、理解、掌握跨文化知识和交际之上,是和文化冲突相悖提出的,是对跨文化实际问题交际进行灵活处理的能力。笔者从行为学角度剖析跨文化交际能力,认为一个人的活动是由其意识、态度、知识、行为集合而成,提出跨文化意识、跨文化态度、跨文化知识、跨文化行为四方面培养路径,希望从学生跨文化交际内在培养转化为外在交际行为。
1.跨文化意识
跨文化意识也是跨文化知觉力,包括文化批判意识、文化忧患意识,是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基础层面,是转化为跨文化态度、跨文化知识、跨文化行为的前提条件,是自我对所在群体社会规范的意识或知觉。其中,文化批判意识是从客观评价的视角批判我国文化和跨文化的能力;文化忧患意识是保持我国文化中价值观、生活方式、文化风格独立性的基础上,弘扬我国文化精髓,也要和跨文化交流、碰撞、融合,相互借鉴,实现推陈出新。
在大学外语教学中培养跨文化意识,要以跨文化中的世界意识和文化差异意识为出发点,在教学中承认跨文化差异的存在,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让学生了解跨文化意识差异。在外语教学中,实施跨文化对比教学方法,以跨文化差异为教学重点,尤其要以跨文化冲突为案例教学,让学生从文化差异意识的视角解决文化差异冲突问题。在大学外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让学生以平等、开放的学习心态,自主构建批判性、对比性接受跨文化心态。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大学生跨文化意识培养是需要日积月累的,因此需要渗透于外语教学各环节,需要长期不懈的渗透、影响和培养。
2.跨文化态度
跨文化态度是指不同于自我价值观、观念和行为,对不同的跨文化交际对象持有的看法、表现,即自我在跨文化交际中,表现出对跨文化差异的调适能力。自我在交际中,为了实现跨文化交际目的,对跨文化交际对象持有开放、好奇的文化心态,主动接触、社交跨文化交际对象,有意识的发现、分析跨文化特征,加深对跨文化认识,对跨文化持有的理解、尊重、宽容心态和态度,具有移情能力、开放心灵、全球心态,对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有效性具有直接影响。
在大学外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态度就是培养学生跨文化情感,这就需要教师精心编排教学主题,基于学生心理特征充分设计教学内容,依托外语教材组合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将态度和情感培养渗透到教学内容。如,教师可以利用跨文化中的人物传记类故事,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他们的优良品质,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也利于以故事类内容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在跨文化学习中体会感悟;同时教师还可以在外语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基于外语教材中跨文化内容,适度拓展学生跨文化情感。让学生了解我国文化的同时,对跨文化知识进行专题讨论,浅谈跨文化情感感想。
3.跨文化知识
跨文化知识包括两个层面,其一是学生了解交际对象国家文化知识,其二是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能够适当的应用所学文化准则,调适和控制跨文化交际知识。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首要条件是具备丰富的跨文化知识,不仅要熟悉自己国家文化历史和现状,还要了解和熟悉交际对象国家的社会习俗、价值观念、国家文化,掌握跨文化交际表达系统和普遍规律,奠定雄厚的语言功底。
在大学外语教学中,跨文化知识的教学是重要部分,对整个教学发挥根基支撑作用,但是因其涉及到多文化背景知识,也是跨文化交际最大的障碍,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强化学生对我国文化和跨文化知识的积累,通过文化对比学习,了解我国文化和跨文化的异同,学习跨文化交际的表达系统,学习跨文化语境知识,熟悉和掌握心理学、社会学、文化学等学科知识。通过对跨文化知识的对比、全面分析学习,增强学生对跨文化知识的宽容心和敏感性,引导学生灵活处理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差异。
4.跨文化行为
跨文化行为是在跨文化意识、跨文化态度和跨文化知识内化基础上,外化为跨文化交际行为,即在跨文化交际理论指导下,结合不同的跨文化交际对象,能够有意识的选择恰当的文化认知图式,以合适的跨文化交际策略实现跨文化行为外在转化。只有实现跨文化行为转化,才能顺利进行跨文化交际,才实现真正的跨文化交际。一个合格的跨文化交际学生需要具备:跨文化交际的文化敏感性,通过对比学习跨文化,能够反思自我文化;能够容忍跨文化差异,能够站在交际对象立场,分析、理解、解决问题;具有应变创造能力,能够结合不同的跨文化交际对象灵活调整交际需求,调整跨文化交际行为。
在大学外语教学中,应将跨文化行为训练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跨文化交际情景,调动学生跨文化交际主动性,通过课堂交际学习互动,培养跨文化交际行为。具体而言,就是要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正视跨文化差异带来的冲突,积极调整跨文化交际心态,立足交际对象立场,理解、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加强的跨文化交际敏感性,灵活调适跨文化交际焦虑,反思自我跨文化交际行为,在跨文化交际中学习新的知识和能力。
(作者单位:东北石油大学)
参考文献:
[1]徐日宣,外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构建主义视角[J].黑龙江科学,2014(9).
[2]何圆,试论外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