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云服务在广州市文化馆的应用探索

来源 :神州民俗·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lckyang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志愿者服务一直以来都是文化馆的重要服务与主线业务之一。随着人民群众志愿服务意识的不断提升和志愿者数量不断增加,文化馆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信息化志愿者服务管理。本文以广州市文化馆志愿者云服务平台的应用实践为例,分析志愿者服务结合云技术、信息化管理平台的重要性及现实效益,探讨志愿者服务管路的新思路,以满足人民群众志愿服务的文化需求及文化馆的管理需求,促进文化馆行业服务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关键词]文化馆 互通互联 志愿者服务 云技术
  一、绪论
  近年来我国志愿者事业发展迅速,十二五时期,全国注册志愿者已达到6600多万。迈步十三五时期,注册志愿者人数预计占居民人口比例达到13%,这标志着我国的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又取得進一步发展。
  (一)志愿者服务与公共文化建设发展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精神需求越来越大。人们不再满足于享受公共文化服务,也逐渐加入到文化服务行列之中,一般以志愿服务者的身份参与到公共文化的建设中。
  2015年9月,文化部与中央文明办联合出台了《关于广泛开展基层文化志愿服务活动的意见》提出了构建参与广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机制健全的文化志愿服务体系,完善文化志愿者注册招募、服务记录、管理评价和激励保障机制;开展文化专用装备、软件、系统的研发应用,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创新手段、提高效能。
  2016年文化部制定了《文化志愿服务管理办法》指出文化志愿服务组织单位的职责包括文化志愿者的招募、注册、培训、服务记录、绩效考核等;应建立文化志愿服务嘉许制度;对服务时间较长、业绩突出、社会影响较大的文化志愿者、文化志愿服务团队和文化志愿服务项目给予褒扬等。可见国内各政策都在推动志愿者服务的信息化进程。
  (二)文化馆的志愿者服务现状
  1.发布、管理渠道无法实现信息化
  随着文化活动项目日益剧增,文化馆人力资源有时应对高峰期显得有点力不从心,志愿者资源就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志愿者的招募渠道比较单一,过去广州市文化馆都是在官网或者QQ群发布招募志愿者人数和信息,在邮箱和QQ在线接收志愿者报名信息,完全人工登记、跟踪和通知,工作量多且效果并不明显,错漏现象频生,志愿者服务后要给予奖励也只能是在简单的志愿者记录本上人手填写。
  2.志愿者服务范围较小
  志愿者公告发布后,参与的主要人员一般来自学生团体,志愿活动的发布及传播范围较小,使志愿者资源跟不上实际业务需求。各文化馆的志愿服务管理存在行政壁垒,信息没有共享,导致志愿者分布不均。
  3.志愿者管理机制不同
  各个文化馆独立建立自己的志愿者管理机制,志愿者换地区需要重新注册,出现交叉管理等现象。志愿者转移服务要通过繁琐的转移接交手续,并且传统的志愿者服务数据,如服务时长、活动证书保存起来困难,容易丢失。
  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云计算、大数据、信息化已经渗透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文化馆的志愿者管理急需依靠这些技术实现自我转型。
  因此广州市文化馆通过引进志愿者云服务管理平台,利用技术化手段完成了从人员招募、培训、评估、奖惩、监督、档案等各个方面自动化管理。打通各级文化馆间的沟通渠道,对全区域的志愿者统一管理,为文化馆总分馆的建设探索迈出示范性一步。
  二、志愿者云服务平台在广州市文化馆的实践
  志愿者云服务平台基于互联网云技术建设,云技术能安全地记录、保存、共享数据,实际用户不必担心数据遗失,数据的自由传递分享,提高用户间的工作效率。[1]
  结合互联网云技术特质,广州市文化馆运用志愿者云服务平台的方式主要集中在线上注册、数据存储及数据共享三方面。志愿者的认证、信息储存等步骤都在互联网云平台上完成,全市各级文化馆和其他的公共文化机构都作为发布单位加入志愿者云服务平台,都可以在上面验证后发布招募志愿者信息,都可以共享志愿者个人信息。在本地实施成功后可大力推广到全国的公共文化服务生态体系,作为统一的志愿者服务信息管理,解决公共文化服务志愿者登记报名及服务记录清单、服务供需对接等问题,实现全国公共文化服务志愿服务数据共建共享,具备了示范性作用。
  (一)在线注册、统一认证为志愿者注册提供最大便利
  以前广州市文化馆对注册的志愿者编号登记,没有验证注册身份证是否存在,导致不少重复、停用的志愿账号占用名额,志愿者统计数据有失准确。一些志愿者嫌注册手续麻烦而迟迟没有注册,而调查发现经过注册过的志愿者在工作态度和个人意愿上比没有认证过的明显高出很多。这说明志愿者身份认证环节能激发志愿者的使命感和团队精神,促使志愿者自觉地将个人行为与组织行为相协调。[2]因此,志愿者注册工作一定要简化志愿注册流程、保障志愿者认证的权威。
  广州市文化馆通过运用志愿者云服务平台规范志愿者的管理。志愿者在文化馆网站进入志愿者平台进行自助注册,平台检验登记的身份证是否存在,避免出现一个人占用多个志愿者账号的情况。平台还可生成志愿者服务二维码电子证件,不需要广州文化馆颁发实体证等资料。志愿者可以在平台上随时查询个人信息,打印自己的服务证书等,不用要到文化馆来办理,为志愿者个人节省了时间精力成本,这样才有更多的人愿意注册成为志愿者,加入到志愿者服务的队伍中来。其他社会组织机构也可在云服务平台上直接查询志愿者的相关信息、验证证书的真伪性,不用致电调查等,减少了其他事务对文化馆日常服务工作的时间占用。
  (二)信息云储存、转换保障志愿者权益
  过去广州市文化馆手写登记志愿者信息,纸质文档存档,时间一长文档容易发黄遗失导致资料不全。近几年劳动力流动性越来越大,出差、异地就业再正常不过。而志愿者信息还保留在一个地方,志愿者调用信息还需要提供各种证明才能使用原先志愿积分等,这很大程度上打击了很多工作流动性较大的人参与志愿者服务的积极性。   广州市文化馆运用志愿者平台上实现志愿者数据在全国范围内的转移与续接。志愿者经过认证后即可获取全国唯一编码,就不单只是广州文化馆的志愿者,信息在全国内都可以转移和续接,不用担心因为工作变动等个人原因导致异地再次办理,简化办理程序。平台还支持志愿服务时长自动计时,自动上传,实时记录保存,方便志愿者申报各类积分,还支持二维码签到。
  (三)志愿者信息云共享,让志愿者管理更加科学透明
  信息资源共享是指通过一定的系统协调信息在时效上、区域上、行政部门上等的分布,促进资源的分布和利用更加合理。[3]广州文化馆运用志愿者云服务平台实现志愿者信息共享,提升志愿者管理的科学性与透明度,促进志愿者资源的合理分布与利用。加入云服务平台的各个文化单位可以管理报名自己机构服务的志愿者,避免交叉管理。平台的发布渠道可拆可合,各单位可以联合发布举办志愿活动,也可单独发布;实时同步全国范围内的公共文化服务志愿服务消息,通过LBS技术实时推送附近的志愿服务项目,让志愿者可以自行合理调配时间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同时平台还支持大数据分析,全维度分析平台后台收集到的志愿数据,让各文化单位及时了解志愿服务事业的动向。
  三、志愿者服务“总分馆”探索
  如今的其他文化事业总分馆基本以政府为主导,統一管理,在资源共享的原则下构建分馆业务,实现资源共建及共享系。[4]文化馆总分馆还基本没有形成一个较大范围适用的模式,仍在不断的摸索实践中。
  “建设一体化、管理双重化、服务多元化”可作为文化馆总分馆的新模式。[5]志愿者云服务平台利用互联网技术保证志愿服务运行机制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基础上进行总分馆模式探索。
  广州市文化馆可以通过志愿者云服务平台与全市、全国其他文化单位搭建起联盟的总分馆志愿者服务,加入平台的文化单位都可以提供各自的志愿者服务到本平台,供志愿者查看,实现各类资源共享。各文化单位还可以基于本平台举办系列志愿服务活动,充分利用各文化单位的资源(粉丝量、影响力等)扩大志愿活动的社会影响力,壮大志愿服务的队伍,促进我国志愿服务事业的繁荣发展。
  各单位独立发布各自的志愿者活动,这保障志愿活动的多样性与丰富性,为志愿者提高更多的志愿活动选择,避免单一活动类型使平台失去活力。后台操作不互相干涉,活动的增加、删除、详情等详细信息由各自的管理员设置,可减少活动重复、撞期等现象,让志愿活动的安排、设计更加合理,更可能在较大范围内推行。
  以往志愿者参加志愿活动要到举办活动的单位现场或网站进行查询、报名,抑制了志愿者报名多个活动的积极性。志愿者服务“总分馆”模式让志愿者在平台上就可以一次性查询平台内所有文化单位的志愿活动。以简化流程鼓励志愿者多选择、多参与。这种联合志愿者的服务管理,目前在国内文化机构还没有先例,具有重要的探索意义。
  加入平台的总分馆单位可以共享平台上志愿者信息,这就在无形中督促各文化单位自觉丰富本馆志愿者服务资源,同时也拓充了平台志愿者信息资源库,形成良性循环,促进志愿者“总分馆”顺利发展。
  结语
  志愿者云服务平台在广州市文化馆的创新应用,为文化馆的志愿服务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让广州文化馆的志愿服务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
  志愿者云服务平台是利用云服务技术对传统志愿者管理模式的补充与创新,也为文化馆总分馆建设的提供示范性案例。本平台还可以在这个平台不断扩展新服务功能,如增加激励积分,提高志愿者的积极性、互动性以及对主管单位的归属感等。
  参考文献:
  〔1〕何志爽,万亚平,向霞.浅析大数据云计算技术及其应用.科学技术,2016(8):P35;
  〔2〕李曼. 博物馆志愿者注册机制初探——以良渚博物院志愿者服务社为例. 重庆与世界学术版,2013(5):P104;
  〔3〕马费成.信息资源开发与管理.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4〕张诗东. 关子加强公共文化馆总分馆体系建设的祖关问题论述. 文化与教育,2016(4):P135;
  〔5〕朱亚超.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的实践举措及现实意义分析.学术研讨,2016(9):P428。
  作者简介:胡鹏华(1976--),男,大学本科,初级职称,从事计算机网络运维工作、群文期刊《艺术广场》出版发行工作,现任职广州市文化馆。
其他文献
[摘 要]粤剧打击乐是粤剧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本身包含多种类型的乐器,但主要以锣鼓为主。打击乐在整个粤剧当中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其不可替代的功能性之中,粤剧打击乐不仅能够衔接整个剧本的内容,还在表达情感、塑造人物、渲染气氛、营造舞台等各个方面发挥着其固定功能的作用。而这些也形成了粤剧打击乐与其他戏剧打击乐不同的地方。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粤剧打击乐也面临着新的挑战。逐渐地,粤剧打击乐不再能满
期刊
早年來东北的人都知道“关东三件宝,人参、貂皮、乌拉草”。  这里说的“关东”是指位于山海关以东的辽、吉、黑三省。  现只说黑龙江的“三宝”。  首先说人参  人参有神草、鬼盖、人衔、土精、地精、血参、玉精等别名。东三省古代对人参的传说几近神话。《四百味》中说:人参味甘,大补元气,止渴生津,调荣养卫(元气)。后与老中医闲谈,还觉不够劲,遂又加两句“返老还童,益寿延年”。李时珍曾对其一一注解:“补五脏
期刊
[摘 要]开展青少年艺术素质教育,是提升城市软实力的重要指标。本文探讨以公益性文化服务平台,面向青少年开展的形式多样的文化艺术活动,以提高青少年整体艺术素质,并保障青少年公共文化权益。  [关键词]青少年艺术教育 公共文化服务 平台  净化社会文化环境、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是国家事业长远发展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未成年人文化工作是公共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必然前提。多
期刊
[摘 要]非遗大多是源于传统农业社会,随着现代化和城市化的演进,许多非遗因为文化和自然生态环境的改变而濒危。尤其在超大城市,人口承载量大且构成复杂,经济社会发展的可能性丰富,一方面非遗保护的难度相对更大,另一方面也给予非遗传承以沃土。广州作为一个超大城市,在非遗保护10余年的历程中,形成了以活化利用、社会共建、重视创意等为特色的“广州经验”,这一模式,为超大城市的发展提供了一些思路。  [关键词]
期刊
2016年9月24日上午,位于汕尾市城区三马路上的关帝庙,彩旗招展,锣鼓喧天。这座2010年正式重光,揉合南北建筑风格与众多岭南装饰艺术于一身,威严震慑人心的庙宇,此刻内内外外都是一派喜庆。庙门外五彩斑斓的彩狮频频起舞,而正前方不远处的戏台更是人头攒动,鞭炮齐鸣,汕尾关帝庙理事会成员、汕尾各界代表怀着欢欣喜庆之情,迎接贵宾们的到来!  用理事长黄光生的话来说,当天来的是“人间的关公”,94年版《三
期刊
2016年7月底,汕尾关帝庙理事会应解州关帝祖庙邀请,在理事长黄光生的带领下,组成80多人的民俗文化代表团,赴山西解州关帝祖庙参加了关公诞辰1856周年庆祝活动。  汕尾关帝庙在重建过程中,曾得到解州关帝祖庙的悉心指导。为寻根谒祖,汕尾关帝庙曾收集包括关帝故里、汕尾本地以及澳州、香港、福建等五处的五方净土为庙龙土,开启了两地关公文化交流。2010年12月汕尾关帝庙举行重光庆典,运城市和解州祖庙领导
期刊
[摘 要]水墨画课堂实践,让农村学生理解水墨画的特性,掌握水墨画的表现技法,借助水墨画表达心中的兴奋之情,用水墨画抒发自己的感觉,水墨画有感而发、有意而为的自主性创造,提高农村学生的造型能力与概括能力、艺术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陶冶农村学生的情操,提高农村学生水墨画素养。  [关键词]农村学生 水墨画素养 教学策略  前言  1.农村学生特殊性现状分析。从参加美术新课程教学的十年课堂实践的过程来看,
期刊
[摘 要]粤北过山瑶刺绣起源于对祖先盘瓠王的崇拜,是对先祖纪念的一种标志。粤北过山瑶刺绣不仅图案丰富,且每幅图形纹都含有特定的语言内涵,或代表某一个物种,或代表某一个典故,或代表某一种思想,或代表某一种生活等等,较为完整地保留了瑶族的历史、文化、民俗、宗教和社会生活等诸多方面的印记。在纷繁厚重多彩的民族文化当中,粤北过山瑶反面刺绣独树一帜,具有其他民族刺绣所没有的特质。  [关键词]粤北 过山瑶
期刊
这里只是一个小小的村落,却有“好水口”之名!先民凭借对风水的熟悉落脚于此,千年以来与自然和谐相处。这里有好水口,也有“进士村”,更有徽商大宅!想探究这个小村落的风水有何独特之处?想感受先人与自然的相处之道与卓越的人居智慧?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鄣源村,寻幽一番……  鄣源村(现名樟源里)坐落在黄山市休宁县鹤城乡樟田村渔瑶公路边,休宁县当地人自称“中国第一状元县”。相传村人均为宋朝起义名将方腊后裔,战败后
期刊
[摘 要]广东音乐的风格明快活泼,其幽默的风格受到观众广泛的喜爱,广东音乐强大的生命力渗透到了钢琴音乐的创作中,形成具有广东艺术风格的钢琴曲,极具艺术感染力。本文根据广东音乐元素创作的《卖杂货》、《思春》、《旱天雷》、《双飞蝴蝶主题变奏曲》、《平湖秋月》五首钢琴曲为例,对广东音乐钢琴伴奏声部的艺术特征与表现手法进行深入分析。  [关键词]广东艺术歌曲 钢琴伴奏 艺术特征 表现手法  广东音乐是珠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