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只为等你那一句喜欢

来源 :故事家·花开不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854516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繁花落尽,秋风扫落叶,独自一人踏在鹅卵石铺成的小路上。拾起一颗石子,向湖中丢去,荡起了一圈又一圈水波,顿了一会儿,两眼无神,望着荡起的波纹向远处扩散,一圈一圈传播直到渐渐消散。
  顿时眼圈泛红,鼻子一酸,脑海里浮现出了那个夏季,那个熟悉的背影。
  夏日的阳光总是笑得如此灿烂,暗示着某个阳光少年即将出现。
  那个少年,白色短袖,搭配一条黑色休闲裤。一副黑色的眼镜,挂在白嫩的面颊上。朴实平凡的穿着,搭配在他身上,却散发出与众不同的光芒。不小心从我身旁擦了一下,然后稍稍点头笑了笑示意道歉和一声招呼,便转身离去。那时,我仿佛看见了世界上最美的侧颜。殊不知这个拥有最好看的侧脸的少年,在我的生活里穿梭了整整三年。
  缘分总是降临得恰到好处,高一一整年,他刚好坐在我前面。我总能清楚地看见他上课认真听讲的背影,自习课做作业专注的背影,以及午睡时静谧的背影。课堂上,他总是能跟上老师的思路,偶尔和老师“切磋武艺”。而我,偶尔听听课,偶尔望着窗外几片被抛弃的落叶盘旋跌落,偶尔看着他的背影和他黑色的镜框里略带笑意的眼睛发呆,陷入沉思。偶尔上课睡觉被老师发现,他便转身轻轻拍我。每次被老师点到名字站起来回答问题时,我总不会像其他同学一样满脸惊慌失措,因为我知道,他会稍稍往后靠,然后微微低头,眼睛往后斜,告诉我答案。我留恋和期待他拍醒我和偷偷告诉我答案的感觉,所以有时候莫名其妙地想睡觉,莫名其妙地期待老师上课点我的名字回答问题,即使我回答不出。
  他是学校里的佼佼者,亦是上天的得意之作。上天赋予他俊秀的面庞的同时,似乎也将异于常人的才华赋予了他。他成绩优异,智商亦高,写得一手让我每次看了都心生敬佩爱不释手的好字,他是我们班学霸班长,亦是校篮球队的队员。
  每周两次的古诗文默写,他是我们组组长,听写完以后,拍拍他的肩膀,小心翼翼地把默写本递给他。然后偷偷瞄着正在被他批改的我的作业本,看着他一个一个看完,接着把错别字一个一个给我写出来的样子。他那一手好字如同珍宝一样留在我的作业本上。
  那时,学校里每年会举行两次篮球比赛,每一次他都参赛。那时的我会躲在5楼某个角落里,偷偷看完他的每一场比赛。却发现他也会不时地抬头往上望望,似乎在寻找什么,也许是在期盼着某个女孩会关注他的比赛。等到胜利的喜悦传递到耳边,我便顿时心情放松,微微一笑回到教室,继续课堂上写不完的作业。
  高一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在懵懵懂懂的美好中悄然落幕。我们都选择了理科,而他被分进了学校最好的尖子班。
  教室里再也找不到他熟悉的身影,我的前座,换成了一个陌生的冰凉的身影。在每个匆匆忙忙从教学楼跑去食堂吃饭的时候,我会不断地在人群中搜寻他的背影,只要他在,我就能第一眼看到他。有时候路过他们教室的门口,我会偷偷朝里面望望,那道最美的风景,是他专心认真写作业的侧脸的模样。待到回过神,便迅速转过头,生怕旁边的同学发现和被他察觉。
  高三那年,很多人都搬出学校,包括他,在外面租房子住。我也想找个清净的地方住,所以便从学校搬了出去,在校外租了一个房子一个人住。繁重的作业和频繁的考试,压得我喘不过气。每天晚上,我都会在下晚自习之后,在某一个他出教室的時间点,偷偷地跟在他后面,看着他出校门,看着他走进自己家里的小胡同,直到背影渐渐淹没在黑夜之中。
  看着他每一次的成绩排名,每一次数理化的分数和每一次光荣榜上的名字和照片,我都萌生想要为他努力而变成和他一样的学霸的冲动。可我不像小说里的女主角一样成功逆袭,直到高考临近,我都没有做到。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花开花落,浑浑噩噩的高三,被一个挂在黑板左侧的高考倒计时牌催促着。班长每天都要偷走一个时间数字,就像数学极限里的无穷小,不论怎样,最终都会渐渐趋近于零。而我的成绩跟它也成正比例,不见增长,反而倒退了不少。每一次,在月考学校的光荣榜上看见熟悉的他的照片和名字,是喜是忧,我已不记得,也许是喜多于忧吧。学渣们总有一些不可思议的经历,每一次全年级打乱顺序的考试座位编排,学渣们总是在努力加快自己做题的速度,却总是在第一面还没做到一半时,学霸们早就争先恐后地一个个地翻了卷子,每一次翻卷子的声音入耳,总能牵动着你躁动不安的心,但又无能为力。在考场上,我期待遇见他,却又害怕遇见他。应该说幸运的是,到头来,我还是没有在考场上遇见他,包括高考。
  高考一过就此别,从此萧郎是路人。就这样,在那个炎热的6月,伴随着栀子花香,高考如期而至。我不记得高考前我是如何睡不着,也不记得在考场上我是如何紧张地答题。我只记得,在那个栀子花开的季节,最后一堂考试铃响起的那一刻,我急忙跑出教室,看着他从考场走出,看着他在家人的陪同下,头也没回迈出了校门,渐行渐远,直到消失不见……从此,我便记住了栀子花的清香,却再也见不到他熟悉的身影。懵懂的年纪,羞涩的暗恋,随着那一刻钟声的响起,也许就不得不结束了。
  毕业后,无意间我看了八月长安的一部小说——《最好的我们》,这部小说再一次撕开了我青春记忆的伤口,把我渐渐淡化了的记忆像放影片似的重复播放给我看。我觉得里面的男主余淮很像你,很像青春的我们。怀揣着一种似曾相识的淡淡的忧伤和惋惜,怀揣着青春淡淡的美好与凄凉,我逐字逐句地读了两遍,每一次看完,我都会难受好一阵子。
  最好的他们整整跨越了整个青春,到底还是走到了一起。耿耿对余淮的矢志不渝,让我下定了决心,如果有机会再次见到你,我一定会对你说出当年那未曾说出口的喜欢。
其他文献
巴尔扎克说:“苦难是人生的老师。”而在蒲泊看来:“乐趣不在人们手中,就在人们眼中。”依我一己之愚,没有不需要耕耘就收获的粮食,更没有不经过付出就获得的成长。在高中这个短暂而又漫长的青春年华中,我的成长过程,既充盈着欢声笑语,也少不了挫折苦难。不同的人眼中有不同的苦难和欢乐,但只要跨过了自己眼中的障碍,找到属于自己的旅伴,在飞跃中收获成长的力量,那我们就值得为自己骄傲和自豪。  三年路漫漫,几分心智
期刊
高三最后一次
期刊
当你渐渐明白自己所负枷锁,并想要解开时,你就不会觉得眼前迷茫,身处黑暗。只有你变得强大,变得坚定,你才会无坚不摧,然后就像泰戈尔曾说过:世界以痛吻我,我要报之以歌。如果自己不给自己以光,谁会成为你的太阳。所以,请做自己的太阳,不管你遇见了什么,不管你是否成功,不管你是否完成心中所想,都希望你的心田日日开花,时刻温暖,明媚如春。也希望臉上时时挂着微笑,时刻感恩温柔时光。
期刊
在那场不见硝烟的战争中,我褪去了身上那层所谓“叛逆”的皮囊,让自己羽翼渐丰,也更成熟更理智。最艰难的那段日子就这么过来了,经过那次重要的蜕变后,我已展翅高飞。  上高三前,一直觉得高考离我很远,仿佛就只存在于老师、父母和学长学姐们的口中,就像闹钟上时间会不断重复一样,即使时间的车轮一直在往前滚动,也永远不会到那一天。  然而,等上一届的高三生高考完,我在校门口看到有些从考场出来的考生蹲在地上哭泣时
期刊
与高考这场博弈中,我始终坚信梦想的羽翼定会化作一束黎明之光,带你穿过最深的迷惘森林,迎来自己的柳暗花明。亲爱的,你又有何惧呢?  跟多数学生不同的是,从初中到高中,我一直是学校体育队中的一员,属于体育特长生,十几年的竞技体育经历,几乎让身边所有人都以为我会按部就班地走上体育之路。然而,人生就像是一个大舞台,总是上演着戏剧化的一幕。  早在中考的时候,我就在考虑自己到底是考重点高中还是走体校继续坚持
期刊
他,小小年纪,在戏曲的世界里徜徉自如,带着自己的兴味去感受古老文化的温度。或许,在他尚未成熟的心靈中,唱出的才是最纯粹的东西。  年仅10岁的华裔少年王泓翔,自幼在加拿大温哥华长大,从小就接触西方文化,可他骨子里的根脉和身上流淌的血液唤醒了他的京剧梦。父亲是一位京剧票友,在家中经常观看京剧节目,有时也会哼唱一段。在这种耳濡目染下,王泓翔渐渐喜欢上了京剧行当和戏曲文化,于是便央求父亲教他京剧,可令人
期刊
今天的我,坐在大学的书桌前,码下这些字,回忆我的上一个高三,也开始着手准备我的下一个高三。我希望所有看过这篇文章的你能够不留遗憾。  我的18岁在高三,那一年我得过且过。我的20岁也即将在高三,这一年,我来弥补遗憾。  距离我去年的高考仿佛已经过去了很久,但我依旧记得那是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  考完理综后的我站在学校的林荫道边,等着妈妈给我送高中的最后一次午餐。远远地,我看见高三时期要好的朋友向我
期刊
2017年的末尾,已过而立之年的黄轩总算是大火了一把,冯小刚的《芳华》和陈凯歌的《妖猫传》,两部大导演的口碑票房双佳作品都是由黄轩主演。  看黄轩的长相,五官平实,眼神澄澈,绝对不是第一眼的帅哥,但是你越看,就慢慢地觉得,黄轩真的是帅啊,他就应当是那个驾着扁舟意气风发的少年诗人白居易,他就应当是文工团里那个青春善良的舞蹈演员刘峰。黄轩,他骨子里散发出温润如玉的气质在他数十年的演艺经历里慢慢沉淀,散
期刊
初次邂逅嘉兴学院,是在高三。一个安静的午后,我的课桌上出现了一张嘉兴学院的明信片。大概是已经毕业的学长学姐来校发放的。正面是校园的水彩画——气派的校门和位于正中的图书馆。在阳光下清新明朗,像极了理想中大学的样子。  春秋代序,嘉禾烟雨  常言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嘉兴在中间。地理位置优越的嘉兴自古为繁华富庶之地,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的美誉。嘉兴也有很多景点,南湖、乌镇、西塘……而“嘉院”
期刊
背得了方剂,也学得了化学  世上冷门偏僻的专业何其多,偏偏我就赶上了一个。还记得大一回家过年,家里的长辈突然喊我给他把脉,我当时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长辈说:“你不是学中医的吗?”我百口莫辩,只能明明白白再次告诉他们,我的专业是中药资源与开发,简称“中资”。  就是这么一个专业,在我那个堪称小众,每年录取学生不足两千人的专业型学校里,居然也很少有人听说过。更可怕的是只要我一提到简称,群众的目光瞬间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