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与小学教学衔接的分析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hai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园的大班与小学一年级教学不仅是两个相邻的教育阶段,也是两个既连续又有区别的教育阶段。幼儿园的小朋友变成一年级的小学生,这是人生道路上一个大的转折。中间必然会有一个落差。大班是为小学一年级入学做好准备,小学一年级是幼儿园大班教育的继续延伸与提高。
  因此,两者关系处理得如何,关系到教育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统一和实现,同时关系到儿童身心是否健康及教育质量的高低。如何让幼儿愉快地进入小学,自信独立地面对小学生活呢?我们应该做好以下幼小衔接工作。让幼儿健康、快乐、自信、自主地适应小学学习生活。
  一、正确认识小学与幼儿园的主要差异
  第一,由学习环境的变化来看。幼儿园的教室环境,大多布置很多卡通玩偶、漂亮的花草而且富有童趣,不仅有十分丰富的物质环境,而且也要创造和谐的心理环境。而小学课堂一般由枯燥的课本、黑板等基础教学设施构成,对幼儿的吸引力是不够的,由于小学低年级使用学校提供的运动器材机会比较少,这样会激不起幼儿的兴趣。
  第二,其次,从学习方式的变化看。基于幼儿园教育活动以游戏为主。小学学习是义务教学,即使对要学的课程没有感兴趣,幼儿一样要按照国家统一实行的教学大纲来进行学习。
  第三,从教学方法的不同方面。幼儿园的教学很直观,而且充满趣味,形式也比较多样化,是在游戏中学习和接受知识。许多孩子的知识是游戏和接触材料等,使用简单,容易学习。但在进入一年级,注重的是文化教育素养的规范、算术和一些其他的技能培训,这是孩子们认真完成学习任务的需要。这些说明,幼儿教师应充分意识到在这些方面的变化会给孩子带来各种影响,这样我们可以从心理学,生理学,好的行为习惯,为孩子们准备好进入小学。
  二、教师不断探索,全面熟悉
  教师不但要对幼儿园大班的管理、教学、幼儿学习的知识基础,学习方法和心理特征必须要有所了解和认知,并充分感知,为建设好幼儿园大班的过渡衔接做准备。
  教师要熟悉教学和课堂教学材料的要求,了解教师的教学与学习情况,了解的深度和广度的知识,注意收集和研究学前儿童存在的问题。
  三、教师做好教法、学法、教学管理的衔接
  为小学学习更好地做好过渡、衔接的工作。同时满足幼儿进入小学以后避免学习新本领的障碍,可以较好地过渡和适应。应做到在幼兒园教学的基础上,让大班可以初步面向小学,注重衔接。
  1、教法方面的改变。幼儿园的教学方法是注重形象化,充分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大班课堂教学的方法,应建立在幼儿园的教学方法基础上,根据小学生的课堂的实际情况,对幼儿园教学活动的一些游戏元素逐渐减少,慢慢地转换为主体的研究,并调整作息时间,适当地增加上课的时间,充分为小学生活做准备。
  2、学习方法上的转换。学习的效率直接由学习方法决定,幼儿在幼儿园的学习方法进入小学是不适用的。大班幼儿是没有作业,没有考试,让儿童感到轻松愉快,而进入小学,幼儿要面临较多的科目、考试以及作业,这样会使幼儿很难达到小学学习的要求。促进幼儿发展,培养适应能力是幼儿在学习方法的转换的重要部分,要让幼儿逐步从“学会”转换成“会学”,可以自己掌握学习的方法,让幼儿有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3、教学管理的衔接。科学制定幼儿园大班下学期的学习生活制度,比如可以相对减少午睡的时间,增加上课的时间,每阶段逐步加强幼儿的教学活动。倾向小学化的环境布置,生活环境的布置也慢慢向小学靠近,改变课桌的排放,帮助幼儿注意力的集中,实现幼儿园和小学的时间和环境之间的平稳过渡。
  四、教师进一步培养幼儿生活适应能力和学习适应能力
  要从主要生活是“玩中学”的幼儿园,转换成一名进入小学的小学生,这期间必然需要一个调整期。每个孩子学习的能力、学习的习惯以及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都有所不同。幼儿的责任感的培养,帮助幼儿理解任务的意义,并且培养他们在实践的过程中学习并掌握完成任务的技能;教师要进一步进行安全意识教育,增强幼儿在复杂社会大环境中的自我保护能力。
  五、教师重视做好家长工作为幼小衔接做准备
  幼小衔接不能由幼儿园和小学包办包管,社会和家庭都起着十分重要作用,其中家长因素的作用特别不能忽视。通过家长了解目前幼儿的发展现状,让家长掌握科学的教育观,儿童观,与幼儿园积极配合,共同努力为幼儿共同发展。
  综上所述,教师应在正确认识幼儿园与小学主要差异的基础上,努力探索,引导大班幼儿逐步完成学习环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适应能力以及心理和生理上的过渡,在教师、幼儿自身以及家长共同努力下,合理的科学的适当的调整幼儿园和小学一年级的教学环节,以适应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发展的需要。
  【作者单位:昆山开发区蓬朗幼儿园 江苏】
其他文献
小班的幼儿是最难教最难管理的,他们都来自温暖宠爱的小家庭,突然一下来到陌生的大家庭,一个个素不相识的面孔,使他们惊慌、失措、恐惧,因此他们只能用哭闹来表示发泄,哭着找妈妈,找奶奶,有的甚至哭闹一天,两天,三天……实在无法进行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为了使小班幼儿尽快熟悉幼儿园生活,能进行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我采取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一、用“师爱”来融化幼小的心灵  对刚入园的幼儿用母爱般的师爱来打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那么,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如何才能做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要求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 指导阅读,体悟感情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
陶行知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真、善、美是教育永恒主题。幼教活动追求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目标,在大量的少儿文学作品中,蕴含着正是弘扬德美的无数真理,阅读,是陶冶情操的重要手段,早期阅读对幼儿人格、品行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纲要》在语言领域内容与要求中也明确提出要求: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
美国学者让·莱夫和爱丁纳·温格于1990年前后提出了情境认知理论。这一理论实际上是一种学习方式,给学习带来意义,揭示出知识与真实生活情境具有密切的关联。这个学习理论是在对传统学校的批判中形成的,其出发点是在对自身研究的反思,转变与强化了人们对学习的认知水平,也促进了教育理论和实践领域新的变化。情境认知理论主张知识不是简单的灌输,而是有情境性的。学习是在自然或人工的情境下,通过学习者与情境,学习者与
合浦县静息期鼠疫流行病学分析李寿生,黄志雄,刘有玲,杨光华本文就合浦县数10年鼠疫流行病学监测结果及近年家鼠鼠疫的某些流行特点作如下分析。1历史情况及防治工作的回顾据史料记
美国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展望麦文奎,陈娜萦美国第一次卫生革命[1],采取改善环境卫生,研制有效疫苗、生产磺胺、抗生素等措施,使许多传染病得到控制。第二次卫生革命[1],除继续防治传染病
成人大中专护理专业学生心理卫生状况调查钟萍为了全面了解护理专业学生不同档次的心理健康状况,进一步分析影响她们心理健康的心理社会相关因素,更有效地开展心理保健,提高护理
跳房子、打弹弓、挤豆子……我想每个70、80后提到小时候的游戏都能如数家珍。无疑,我们都有一个快乐的童年,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虽然没有高科技玩具,没有美味零食,但是我们有自
麻疹减毒活疫苗治疗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周志强1杨建莉1孙卫红2急性出血性结膜炎(AHC)是一种暴发流行的病毒性感染的急性传染病,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治疗。我们于1994年7月~8月采用麻苗治疗AHC106例取得满
灰色预测理论在卫生管理中的应用黄海谋,蒋翔灰色预测理论是由邓聚龙教授于1982年创立起来的,其灰色预测以所需样本量少,计算简便且不需要典型的概率分布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社会、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