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许多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以往教学过程中不常应用的动手操作、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但是,很多此类做法太过流于表面,形式主义色彩浓重。就目前我国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现状进行深入的剖析,对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出了一些简单的见解。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自主性
虽然新课程改革已经实施多年,学生学习主人翁地位的教学理念也已经深入人心,但是真正得到贯彻和实施的却是凤毛麟角,很多还是停留在一个很肤浅的层面。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只是在表面上实现了学生的课堂教学主体地位,只是由原来“传递—接受”的教学模式变成了“提问—回答”的形式。另外,在很多学校的实际情况中,每一节课的时间是受到严格控制的,而且对讲课时间也做了明确的规定,这样可想而知,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不会有太多,很难做到在课堂上实现自主性学习,能做到的只是非常表面的师生问答互动等过于流于形式的教学形式。 一、自主学习的意义 自主学习是一种能力的培养,也是一种学习习惯的培养。小学数学教师所能够给予学生的仅仅是一些小学阶段能够涉及的数学知识,但是如果是一个负责任的数学教师、一个真正为了学生的将来负责任的教师,他会选择自主学习,因为他懂得自主学习的意义所在。 自主学习是学习能力的体现,是需要学生自身经过不断的“主动学习”才能建立起来的。除此以外,按照目前以学定教的观点来说,学生怎么学是教师怎么教的决定性因素,因此主动学习就势在必行了。 在学生学习的道路上,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都对学生的学习成果产生着重要的影响,而且非智力因素对于学生学习成果的影响还要更多一些,自主学习解决的就是非智力因素的问题,对学生的学习之路产生着重要的影响。自主学习中最为关键的就是学生的学习动机,它是一切与学习有关的活动的推动力,它不但能够提高学生对于学习的注意力,同时还能够提高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以此来促进学生的学习。 二、自主学习所关注的对象 自主学习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体性都得到充分的体现,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来,并在这个过程中占据主体地位,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出来。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所能够做到的只是“传道、授业、解惑”,这些都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外因,对于质的变化难以起到决定性的作用,真正能够使学生的学习成果产生一个质的飞跃的还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是否得到了发挥,这些都是自主学习所关注的。 另外,自主学习对于学生的主体性也十分关注,因为,学生的主体地位是主观能动性的决定性因素,而主观能动性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自主学习是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相辅相成的。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根本得不到体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非常低,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基本表现出一种“座上客”的学习态度,任教师在讲台上挥汗如雨,学生在台下仍无动于衷,学生的主动学习更是无从谈起。可见,学生的主体地位对于主动学习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这也是自主学习十分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主体性的根本原因。 三、自主学习的具体应用 数学是一门逻辑十分严密,并且知识连贯性和复杂性都非常高的学科。很多教师都把它列为理论性较强,不适合下放给学生去自主学习的学科。这是一种比较短浅的教学眼光,虽然小学阶段的学生还不具备完全的自主学习所需要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基本条件,但是这些不是放弃自主学习的理由,自主学习不仅仅是一种学习方法,它更多的是培养学生的一种学习态度和学习精神。因此,我建议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要实施有教师辅助的特殊的自主性学习。 在这个过程中,首先要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乐于去学习,这需要融洽的课堂教学氛围,让课堂氛围符合学生的求知欲望和特定的心理特点,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产生一种满意和愉快的学习感觉。这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会慢慢地被调动起来,在教师的逐渐引导下,慢慢地将自己的学习主观能动性激发出来,为自主学习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另外,还要提高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光有积极性是远远不够的,积极性只是一个前提条件,而学习兴趣才是决定自主学习的关键因素。学生对于数学产生了足够的学习兴趣,慢慢地将学习数学变成一种习惯,久而久之,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都会养成。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育阶段,最为重要的不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而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将来长远的学习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眼前的成绩固然重要,但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与眼前成绩的提高完全不矛盾的。因此,教师要真正负起责任来,不要仅仅局限于眼前的利益,要把教育的眼光放长放远,为学生的数学学习之路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自主性
虽然新课程改革已经实施多年,学生学习主人翁地位的教学理念也已经深入人心,但是真正得到贯彻和实施的却是凤毛麟角,很多还是停留在一个很肤浅的层面。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只是在表面上实现了学生的课堂教学主体地位,只是由原来“传递—接受”的教学模式变成了“提问—回答”的形式。另外,在很多学校的实际情况中,每一节课的时间是受到严格控制的,而且对讲课时间也做了明确的规定,这样可想而知,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不会有太多,很难做到在课堂上实现自主性学习,能做到的只是非常表面的师生问答互动等过于流于形式的教学形式。 一、自主学习的意义 自主学习是一种能力的培养,也是一种学习习惯的培养。小学数学教师所能够给予学生的仅仅是一些小学阶段能够涉及的数学知识,但是如果是一个负责任的数学教师、一个真正为了学生的将来负责任的教师,他会选择自主学习,因为他懂得自主学习的意义所在。 自主学习是学习能力的体现,是需要学生自身经过不断的“主动学习”才能建立起来的。除此以外,按照目前以学定教的观点来说,学生怎么学是教师怎么教的决定性因素,因此主动学习就势在必行了。 在学生学习的道路上,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都对学生的学习成果产生着重要的影响,而且非智力因素对于学生学习成果的影响还要更多一些,自主学习解决的就是非智力因素的问题,对学生的学习之路产生着重要的影响。自主学习中最为关键的就是学生的学习动机,它是一切与学习有关的活动的推动力,它不但能够提高学生对于学习的注意力,同时还能够提高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以此来促进学生的学习。 二、自主学习所关注的对象 自主学习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体性都得到充分的体现,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来,并在这个过程中占据主体地位,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出来。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所能够做到的只是“传道、授业、解惑”,这些都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外因,对于质的变化难以起到决定性的作用,真正能够使学生的学习成果产生一个质的飞跃的还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是否得到了发挥,这些都是自主学习所关注的。 另外,自主学习对于学生的主体性也十分关注,因为,学生的主体地位是主观能动性的决定性因素,而主观能动性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自主学习是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相辅相成的。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根本得不到体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非常低,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基本表现出一种“座上客”的学习态度,任教师在讲台上挥汗如雨,学生在台下仍无动于衷,学生的主动学习更是无从谈起。可见,学生的主体地位对于主动学习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这也是自主学习十分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主体性的根本原因。 三、自主学习的具体应用 数学是一门逻辑十分严密,并且知识连贯性和复杂性都非常高的学科。很多教师都把它列为理论性较强,不适合下放给学生去自主学习的学科。这是一种比较短浅的教学眼光,虽然小学阶段的学生还不具备完全的自主学习所需要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基本条件,但是这些不是放弃自主学习的理由,自主学习不仅仅是一种学习方法,它更多的是培养学生的一种学习态度和学习精神。因此,我建议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要实施有教师辅助的特殊的自主性学习。 在这个过程中,首先要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乐于去学习,这需要融洽的课堂教学氛围,让课堂氛围符合学生的求知欲望和特定的心理特点,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产生一种满意和愉快的学习感觉。这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会慢慢地被调动起来,在教师的逐渐引导下,慢慢地将自己的学习主观能动性激发出来,为自主学习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另外,还要提高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光有积极性是远远不够的,积极性只是一个前提条件,而学习兴趣才是决定自主学习的关键因素。学生对于数学产生了足够的学习兴趣,慢慢地将学习数学变成一种习惯,久而久之,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都会养成。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育阶段,最为重要的不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而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将来长远的学习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眼前的成绩固然重要,但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与眼前成绩的提高完全不矛盾的。因此,教师要真正负起责任来,不要仅仅局限于眼前的利益,要把教育的眼光放长放远,为学生的数学学习之路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