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思维导图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思维工具,在教育领域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小学语文教学对于学生语言理解与运用能力、口语表达能力等综合素养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尤其是小学三年级语文,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将思维导图运用到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中,能够优化语文课堂,激活学生思维,提升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因此,对思维导图在小学三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应用研究
一、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分析
1.线性模式
在传统语文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会让学生自己先对课文进行阅读,虽然能够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和技巧,但只能培养学生的线性思维能力,这种思维能力与人性立体化的发散性思维是不符的,会严重限制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线性思维的影响下,学生不能很好地将新旧知识进行关联,经常会出现知识“回生”的现象,前面学的知识,后面就忘,这种现象在学习篇幅较长的文章时尤为明显。
2.畏难情绪
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内容多、类型杂,知识点相对零散,光是要学习的生字词就高达上千个。而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方法有限,不能很好地将这些零散的知识点进行分类整理,导致他们的学习效率低下,许多小学生因此对语文学习产生畏难的情绪。部分小学三年级语文老师所采用的教学方式不恰当,学生无法体会到语文学习的乐趣,反而将语文学习视为一种负担,继而对语文学习产生厌烦的情绪,在语文学习中表现出较低的积极性,语文学习成绩自然难以得到有效提升[1]。
二、思维导图在小学三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1.借助思维导图传授学习技巧
思维导图与传统思维方式不同,其更加注重人类发散性思维的开发和利用。为了便于人们更好地思考,其会利用图像、文字、列表、符号等方式来将人们思维的过程用可视化的方式呈现出来。因此,在小学三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灵活地借助思维导图,将各种语文学习技巧传授给学生。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结合三年级学生的思维特征,利用语言、图片、结构、数字、颜色等思维导图的基本元素重新组合成具体的技巧。例如,在对“记叙文”体裁的课文进行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来对记叙文的写作技巧进行讲解。首先,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对课文进行阅读,并利用思维导图按照时间顺序,将整个事件的发生过程罗列出来。然后,再让学生以每个时间为节点,提炼关键词,画出思维导图的分支图形,对每个时间节点上的事件进行详细说明。最后,教师让学生根据思维导图对课文内容进行复述。
2.借助思维导图学习和理解课文
小学三年级的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他们的思维能力得到了很大提升,对课文的分析和理解能力也逐渐增强。将思维导图运用到课文学习中,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部逻辑关系和语言结构,进而使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水平得到有效提升。因此,在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利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学习和理解课文。例如,在对《秋天的雨》这一课文进行学习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展开学习。首先,在上课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事先了解作者的基本情况,并对课文进行阅读。教师要在旁边引导学生,让学生以秋雨为线索,用图片、数字、颜色、符号等基本元素将课文中所描写的秋天的众多景物表示出来,最终通过思维导图将这些景物进行巧妙的串联,展现了一个色彩缤纷,丰收、欢乐的秋天。课后,教师可以布置一些运用思维导图完成的习题,以此来帮助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巩固和强化,同时也可以锻炼学生对思维导图的运用能力[2]。
3.借助思維导图进行单元总结
小学语文教材中,每个单元都会设置一个主题,并且开展单元学习之前会设置单元导读。教师要对单元的学习目标和内容进行讲解,并结合思维导图来引导学生根据单元内每篇文章的特点以及自己的理解,对文章进行编排和画图,构建系统的单元知识结构图,以便学生更好地对单元主题和中心思想进行理解和掌握,并找出不同单元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绘制出个性化的单元思维导图,这可以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有效锻炼。举例来说,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第六单元《古诗三首》《富饶的西沙群岛》《海滨小城》等文章,主要介绍我国的大好河山,每篇文章具有不同的特点,教师可结合思维导图来引导学生学习单元内容,将文章的特点标志出来。这种方法能有效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水平[3]。
总而言之,在小学三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与意义,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果,还能够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加强对思维导图的重视和研究,并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将思维导图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以此来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项小燕.思维导图在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内江科技,2020,41(1):64-65.
[2]林淑华.思维导图在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华夏教师,2018(19):28-29.
[3]林楚坚.思维导图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7(49):75-76.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应用研究
一、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分析
1.线性模式
在传统语文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会让学生自己先对课文进行阅读,虽然能够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和技巧,但只能培养学生的线性思维能力,这种思维能力与人性立体化的发散性思维是不符的,会严重限制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线性思维的影响下,学生不能很好地将新旧知识进行关联,经常会出现知识“回生”的现象,前面学的知识,后面就忘,这种现象在学习篇幅较长的文章时尤为明显。
2.畏难情绪
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内容多、类型杂,知识点相对零散,光是要学习的生字词就高达上千个。而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方法有限,不能很好地将这些零散的知识点进行分类整理,导致他们的学习效率低下,许多小学生因此对语文学习产生畏难的情绪。部分小学三年级语文老师所采用的教学方式不恰当,学生无法体会到语文学习的乐趣,反而将语文学习视为一种负担,继而对语文学习产生厌烦的情绪,在语文学习中表现出较低的积极性,语文学习成绩自然难以得到有效提升[1]。
二、思维导图在小学三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1.借助思维导图传授学习技巧
思维导图与传统思维方式不同,其更加注重人类发散性思维的开发和利用。为了便于人们更好地思考,其会利用图像、文字、列表、符号等方式来将人们思维的过程用可视化的方式呈现出来。因此,在小学三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灵活地借助思维导图,将各种语文学习技巧传授给学生。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结合三年级学生的思维特征,利用语言、图片、结构、数字、颜色等思维导图的基本元素重新组合成具体的技巧。例如,在对“记叙文”体裁的课文进行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来对记叙文的写作技巧进行讲解。首先,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对课文进行阅读,并利用思维导图按照时间顺序,将整个事件的发生过程罗列出来。然后,再让学生以每个时间为节点,提炼关键词,画出思维导图的分支图形,对每个时间节点上的事件进行详细说明。最后,教师让学生根据思维导图对课文内容进行复述。
2.借助思维导图学习和理解课文
小学三年级的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他们的思维能力得到了很大提升,对课文的分析和理解能力也逐渐增强。将思维导图运用到课文学习中,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部逻辑关系和语言结构,进而使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水平得到有效提升。因此,在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利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学习和理解课文。例如,在对《秋天的雨》这一课文进行学习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展开学习。首先,在上课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事先了解作者的基本情况,并对课文进行阅读。教师要在旁边引导学生,让学生以秋雨为线索,用图片、数字、颜色、符号等基本元素将课文中所描写的秋天的众多景物表示出来,最终通过思维导图将这些景物进行巧妙的串联,展现了一个色彩缤纷,丰收、欢乐的秋天。课后,教师可以布置一些运用思维导图完成的习题,以此来帮助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巩固和强化,同时也可以锻炼学生对思维导图的运用能力[2]。
3.借助思維导图进行单元总结
小学语文教材中,每个单元都会设置一个主题,并且开展单元学习之前会设置单元导读。教师要对单元的学习目标和内容进行讲解,并结合思维导图来引导学生根据单元内每篇文章的特点以及自己的理解,对文章进行编排和画图,构建系统的单元知识结构图,以便学生更好地对单元主题和中心思想进行理解和掌握,并找出不同单元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绘制出个性化的单元思维导图,这可以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有效锻炼。举例来说,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第六单元《古诗三首》《富饶的西沙群岛》《海滨小城》等文章,主要介绍我国的大好河山,每篇文章具有不同的特点,教师可结合思维导图来引导学生学习单元内容,将文章的特点标志出来。这种方法能有效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水平[3]。
总而言之,在小学三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与意义,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果,还能够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加强对思维导图的重视和研究,并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将思维导图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以此来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项小燕.思维导图在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内江科技,2020,41(1):64-65.
[2]林淑华.思维导图在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华夏教师,2018(19):28-29.
[3]林楚坚.思维导图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7(49):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