瞻园北假山路径量化调查研究

来源 :艺术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PF07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以瞻园北假山为研究对象,通过量化调查方式对假山路径基本信息、路径两侧要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总结路径的形态特点及基本特征。研究发现,北假山路径方向转折频繁,竖向变化丰富,整体曲折错落,路径实际总长与水平投影总长比值达到1.11;两侧要素以“路—山石”类型占比最大,所含路径形式最为丰富。
  关键词:瞻园;北假山;假山路径;量化调查
  中图分类号:TU98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0)13-0-06
  瞻园北假山是江南园林假山艺术中的精品之作[1],其路径营造手法也十分精妙,耐人寻味。《金陵待徵录》中提到北假山路径具有“垂云诸洞,盘纡曲邃,足增幽况”[2]之感。倘若这其中的路径营造手法或是内在规律可以被我们寻获,这将会对今后的新建假山和一些探索体验类景观的路径营造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因此,笔者试图通过现场量化调查的方式对北假山路径进行定量分析,探究其营造的内在手法及特征规律。
  1 瞻园北假山概况
  瞻园北假山为湖石假山,是现存体量较大的明代江南石山之一[3]。山内路径类型多样,且游线错综复杂。该假山占地面积约为502㎡,东西向和南北向长度均为25m。北假山路径起始范围从北假山西南角与西假山接壤的一处甬道交叉口开始,北至薇亭,东至观鱼亭旁的临水石桥处作为结束,共3个主要出入口,如图1所示。途中的假山路径形式主要有蹬道、盘道、洞道、谷道、石梁、水桥、山上平台、临水驳岸以及山脚下的甬道9种。
  2 路径量化调查与分析
  通过现场测量与图纸结合的方式获取北假山路径相关数据。从路径总体情况、典型路径调查、路径两侧园林要素3个层次进行量化调查分析。
  2.1 路径总体情况调查分析
  2.1.1 路径基本信息调查分析
  通过现场测量,结合已有图纸获取北假山路径的基本信息,得到假山路径的实际总长度、水平投影总长度、路径转折总次数、路径分叉总次数等数据,如表1所示。由于北假山的竖向变化丰富,路径实际总长度与水平投影总长度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将实际总长度与水平投影总长度进行比较,以此探究北假山路径在竖向上的数值特征。由于假山路径具有“宜曲不宜直”的特点[4],路径转折与分叉的现象在北假山中层出不穷,易引起游人视线与心理上的变化,因此对路径转折和分叉进行了记录,并分析这两种现象的具体特点。
  从表1中可看出。在路径长度上,瞻园北假山路径实际总长度和水平投影總长度的比值为1.11,假山路径实际长度已明显超过了水平投影长度,这也侧面反映出两者比值为1.1是北假山路径能够产生丰富的竖向变化的有效条件之一。在路径转折方面,路径实际总长与转折次数的比值为2.7 m/次,这意味着北假山路径平均每隔2~3m便会出现一次明显转折。这种高频率的路径转折会使游人在行进中视线不断变化,从而达到“步移景异”的游赏效果。例如,北假山的东侧石岸,因其狭窄曲折,再加上一面临水一面紧贴石壁的环境,游人步行中既需要注意脚下,又要对前方若隐若现的道路保持关注,曲折之间,四周峰峦、石洞、水湾、峭壁接连出现。
  2.1.2 路径分类信息调查分析
  除了对北假山路径的整体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外,不同的假山路径形式也会存在形态上的差异。因此,笔者将北假山中出现的各类路径形式的数量、长度、路径内部转折次数、出现竖向变化的路径数量进行汇总分析,如表2所示。
  从表2可看出,在各类路径数量方面,北假山中出现次数最多的路径类型是蹬道,其数量远高于其他路径类型。其次,洞道出现的数量仅次于蹬道。其余类型的路径出现次数均在3次以下。由此可知,蹬道是北假山中最常见的路径形式。
  在各类路径长度上,北假山中蹬道的实际总长度最高,已超过50m,其次是甬道、石岸和盘道,均在35~50m的范围内。在平均长度上,除了平台、石岸和甬道3种路径外,其他类型路径的平均长度均在12m以内,其中蹬道的平均长度最低,为3.7m左右,其次是洞道,平均长度为4.8m。
  在各类路径转折次数上,除了长度较短的飞梁外,其余的路径形式均出现了较为明显的转折。并且路径长度越长,其转折次数也会出现上升。这正是“宜曲不宜直”的路径营造手法的体现,当路径需增长时,应增加其转折次数才能实现曲径通幽的路径空间效果。
  在各类路径的竖向变化上,北假山路径的竖向变化主要以蹬道的形式出现,其次在部分盘道和洞道中也会出现竖向变化,盘道是以缓坡的形式来衔接高差,洞道则以内部增添踏步的方法来体现竖向变化,但这些盘道和洞道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长度上都远低于蹬道。此外,石岸作为重要的路径形式之一,其竖向变化虽然存在,但并不明显,绝大部分段落的高差变化在20cm之内。而其他的路径类型如飞梁、平台、谷道和甬道并无明显的竖向变化。
  2.2 假山典型路径调查分析
  从上一节的路径分类调查可知,北假山中出现次数较多、最为常见的两种路径分别是蹬道和洞道。针对这两种典型路径形式,以下将通过量化调查进一步分析其特征属性。
  2.2.1 蹬道的量化调查分析
  经实地考察,北假山蹬道的踏步平均宽度在0.3~0.4m之间,与常见的规则式踏步相比较宽。这是由于北假山蹬道由自然形态的石块铺设而成,其表面并不平整,需通过更长的宽度来确保登山的安全。山中蹬道的宽度在0.7~0.8m之间,这使得行进中如有游人相对而行时需侧身通过,这一宽度设置也进一步增强了山路的趣味性与曲径通幽的特点。
  另外,调查还将北假山蹬道的分布位置、编号和相关信息以图、表的形式表达,如图2、表3所示。
  从图2可看出,北假山蹬道主要分布在山体四周、石岸周边和山腰地带,这种分布特点对北假山游览路线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按照正常的行进路线,游人进入北假山需先经过临水石桥行至假山南侧石岸,寻找到岸边的蹬道随即登上山腰地带,停留片刻后,继续沿着上山蹬道登临北假山山顶,游人于此可以俯瞰景色,一览无余,游赏气氛得以达到高潮。之后便可沿着主峰背后的蹬道离开山顶,直达山脚。在此途中可发现,蹬道是衔接整个北假山竖向变化中最为重要的路径形式,串联了临水石岸-山腰-山顶-山脚4处高度不同的游赏地带。从表3可看出,随着长度增加,蹬道的踏步级数和竖向高差也出现增长,路径上的转折次数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每条蹬道的转折次数均在3次以内。此外,大部分蹬道的踏步级数以奇数为主,这也比较符合游人的使用习惯。   2.2.2 洞道的量化调查分析
  调查将北假山的洞道分布位置、编号和相关特征信息以图、表的形式表达,如图3、表4所示。
  从图3可看出,山脚周边是北假山洞道的主要分布地带,而且洞道出入口方向与山脚周边的主路方向在平面上表现为垂直关系,这导致游人在主路中行走时,往往在不经意间忽然发现道路两侧出现了山洞,曲径通幽的效果得以体现。从表4可知,如今北假山多处洞道仅存有1处出入口,且洞中出现人工封堵的迹象。据考证,20世纪60年代刘敦桢先生及其团队修复瞻园时发现北假山多处山洞有坍塌迹象,为保护整个假山,只能无奈将山洞封堵住[5,6]。这导致洞道的现状长度和转折次数有所减少。在竖向高差方面,北假山有2处洞道具有明显的竖向变化,其做法是在洞内设置了踏步,可让游人在洞中探幽的同时获得上下错落的游览体验。
  2.3 路径两侧要素分析
  假山路径由多重要素构成,不同要素的排列组成顺序可带来不同空间氛围享受。如今的北假山路径两侧多由山石、水体、建筑、植物等要素组成,笔者根据调研现状总结得出,路径与要素组成总体分为3种类型,按照先后顺序依次为“路径—山石”“路径—山石—水”“路径—水—山石”,如表5所示。“路径—山石”类型形成的路径实际长度占假山总路径总长78.4%,“路径—山石—水”占17.3%,“路径—水—山石”占4.3%。由此可见,山石为主要的常见要素,形式更为丰富,详见表5。
  从表5可以看出,山石要素主要以盘道、蹬道、平台、飞梁、谷道、洞道、甬道形式呈现,“路径—山石—水”主要以临水石岸形式呈现,“路径—水—山石”主要以石桥形式呈现,与水体相关联的路径占比21.6%。虽然不同关系类型占比值差距较大,但结合相关要素可发现,假山路径环境要素主要由山石和水构成。其中不乏一定的原因:从历史角度看,纵观古时各大名园,在这些以山石为主的山水景观中,园林地形起伏变化都基于山石来作调整,以山为本原,以水为增补,相辅相成丰富游园组织路线;从实践效果看,山石自带的凹凸不平的天然属性可用来维护陡坡、水岸等,并在有限空间里形成不同高度的山峰[7];从空间组织方面看,园子以假山为有形分割,形成不同大小形状的空间单元。低头可望流向不固定、可自由改变的水与曲折蜿蜒的山路相交织,抬头可看敦厚凝重的山体与流水、山路交相呼应,景、物融为一体[8]。这种山水关系在郭熙的画论中也有提及:“山以水为血脉……故山得水而活;……水以山为颜面……故水得山而媚。”[9]江南私园营造类似于古人作画,是按“山脉之通,按其水经;水道之达,理其山形”的方式进行的[10]。再辅以桂花、迎春、爬藤等观赏植物,有山有水有花,给人愉悦的享受。
  植物要素也是路径的重要组成要素之一,但因丛生灌木、低矮小乔木、各类观赏花卉植物等布局方式灵活多变,且多以点缀山石、水体为主,所以未放在表格中。瞻园北假山中以桂花、悬铃木、松树等植物居多,植物造景以表现植物群落的种类层次、色彩质感与季相变化为基础,以与周边山水流水景观形成对比为目标,形成丰富的交互界面。
  2.4 路径特征分析
  经过调查,北假山路径整体在方向上呈现出曲折性的特征,主要来源于以下两点:一是瞻园北假山的各类型路径中除了飞梁和小部分临水石桥外,蹬道、盘道、洞道等常见路径类型每不到3m就会出现一次转折,且随着长度的增加,转折频率不断提高,整体形成迂回曲折的线性空间;二是瞻园北假山路径有多个分岔路口,给予游人左、右方向选择。基于寻路探幽、游赏假山、观赏植物等不同的目标导向,模仿游人足迹形成不规律的曲折路线,所以假山路径曲折性明显。同时,瞻园北假山路径在竖向上还具有错落性。山石高度不同、凹凸不同,错落构成谷道、山洞、顶峰等多处地带,不同地带高差较大,整体形成高低错落的路径变化。这种高度差使路径实际长度与水平投影长度相差较大,提升了游赏的趣味性。
  而在竖向上,北假山路径呈现出错落性的特征,山中48%的路径实际长度出现了竖向变化(见表2),路径高低错落明显,游人行进于此,忽而穿梭于谷涧之中,忽而攀至顶峰,忽而藏匿于幽洞,时常有拨开云雾见天明之感。综合各类路径形式的竖向分析,蹬道竖向变化明显,14处均出现高差变化,占路径总长21.6%,临水石岸、盘道、洞道次之,各占17.3%、7.2%、3.3%,变化长度各为42.6m、17.8m、8m(见表2)。这些数值体现了假山路径“宜曲不宜直”的设计思维,渲染出“曲径通幽处”的游赏氛围。
  3 结语
  瞻园北假山路径形式丰富多变,路径走向曲折蜿蜒,山石、流水遍布其中,为游人观赏山内外景致提供了多种选择。本文通过对北假山概况描述、路径示意图描绘、路径数量、总长及投影长度等基本信息汇总、不同路径形式的个数和转折次数计算等对瞻园北假山进行量化分析研究,再从路径两侧要素和路径特征两个角度对路径的表现形式进行讨论,总结出瞻园北假山路径在平面形态的变化特点。基于以上研究,文章得出以下两点认知:一是瞻园北假山竖向高差丰富多变,如蹬道、水岸、盘道、洞道变化数量达到18个,路径总长与水平投影总长比值达到1.11;路径方向转折频繁出现,如蹬道、盘道、洞道的转折次数与路径实长呈正比。在这样的表现方式下,路径呈现出曲折错落的特点,游人游园中视线走向得到不同角度的間接引导,有“步移景异”之感。二是北假山路径两侧要素的关系类型可分为“路径-山石”“路径-山石-水”“路径-水-山石”3种,其中“路径-山石”这种关系类型所占比重最大。并且灵活多变的水与曲折蜿蜒的山路相交织,敦厚凝重的山体与流水、山路交相呼应,景、物融为一体。
  参考文献:
  [1] 邵忠.江南园林假山[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144-145.
  [2] 刘叙杰.南京瞻园考[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一辑)[C].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史学分会,1980:8.
  [3] 阮仪三.江南古典私家园林[M].南京:译林出版社,2012:140-143.
  [4] 陈从周.说园[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7:17-20.
  [5] 叶菊华.刘敦桢·瞻园[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3:51-52.
  [6] 叶菊华.南京瞻园[J].南京工学院学报,1980(S1):1-22.
  [7] 卜复鸣.苏州园林假山评述[J].中国园林,2013,29(02):100-104.
  [8] 顾至欣,张青萍.无石不园:论筑山叠石在古典园林中的作用与价值[J].园林,2018(01):62-66.
  [9] 郭熙,郭思(宋).林泉高致[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10:128-130.
  [10] 杨鸿勋.江南园林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46.
  作者简介:朱子墨(1995—),男,安徽蚌埠人,研究生,硕士,研究方向:风景园林遗产保护,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
其他文献
在金融风暴中的香港商会张润冰,赵洪宝1997年下半年,东南亚地区爆发了大规模的金融危机,这次金融风暴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受创伤的各国纷纷放弃固定汇率制度,而任凭汇率随市场抑杨,汇率
【正】 白石山下草青青,山下有个银坊村,银坊村有个女英雄, 名字就叫韩凤玲。 这首歌谣在四十年代晋察冀边区曾广为传颂。这歌谣伴随着著名劳动支前模范、女共产党员韩凤玲走
【正】 1940年,我随丈夫高存信从延安来到战火纷飞的冀中抗日根据地,在冀中军区政治部民运部工作。 1942年5月,敌人抽调了约5万日伪军对我冀中根据地进行疯狂的五一大“扫荡
翻开近代史册不难发现,列强侵略中国以日本最为凶残! 19世纪末,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皇权的象征——叶赫那拉氏(即慈禧太后,也叫西太后),窃用巨额海军军费在京城西郊大
财政部、农业部日前发布了《关于深入推进农业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以加大农业领域PPP模式推广应用为主线,优化农业资金投入方式,加快农业产业
报纸
【正】 1937年7月7日,日军以“芦沟桥事变”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从此,中国人民开始了伟大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 抗日战争爆发时,在国内存在着人民、国民党和汉奸三种力量
充足的发展资金对于民营企业家来说,真是太重要了,如何解决民营企业的融资问题.我们特邀一些有识之士和民营企业家一起研讨,一道探求.中国民生银行行长董文标,大午集团董事长孙大午
快速城市化进程带来了严峻的城市生态问题,如何平衡城市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成为各大城市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基于地理信息技术,以南京市域为研究范围,分析市域空间存
【正】 地下铁路也是香港重要的交通工具,但出现较晚。由香港岛中环经过隧道至九龙观塘和新界荃湾的两条支线分别在1980年和1981年通车。中环至港岛东部柴湾的港岛支线198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