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地方高师院校转型中的师范生职业能力培养

来源 :世纪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hmmmm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师职业能力作为教师有效践行教学活动的能力,也是师范生必须具备的能力。地方高师院校转型过程中,师范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尤为重要。师范生的职业能力由基础技能、专业技能和管理能力三部分构成。当前,地方高师院校师范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存在诸多问题,通过分析学校和学生两方面的问题所在,为其提高师范生的职业能力提供切实可行的改进、完善的对策。
  关键词: 地方高师院校;转型;师范生;职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5)10-0068-02
  地方高师院校为本地区基础教育承担培养师资的任务,师范生职业能力的高低势必影响本地区未来基础教育的发展。当前,尽管绝大多数师范生都非常注重提升自身的就业能力,但鉴于主客观方面的因素,其方式、途径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不断改进、完善。
  一、 地方高师院校师范生职业能力的构成
  职业能力,简言之,就是胜任某一工作的能力。就地方高师院校师范生而言,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一) 教师教育的基础技能
  教师职业的因其对象的特殊性,要求师范生的基础技能不仅要具备自信心、自立心和责任心等基本职业品质,还要有表达沟通、知识更新、团队协作的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
  合格的师范生表达能力,包括口语、书面和肢体表达技能,即说好普通话、写好规范字、表好教姿态。教师需要通过熟练驾驭书写、口语或肢体语言,有效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并正确解读学生的想法、感受与态度,因此是师范生必备的基础技能之一。面对时代的快速发展,师范生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态度,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储备,才可能跟上时代变迁的脚步。作为未来教学团队的一员,师范生还要具备团队协作能力,能够与他人合作,协同完成教学任务。不仅如此,师范生还要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技术以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
  (二) 学科专业技能
  从专业角度而言,师范生必须在掌握相关的教育学基础理论,通过专业核心课程、拓展课程、校内实训、校外实践、设计毕业论文等一系列学习,养成科学的教学态度、过硬的教学技能。因此,专业技能包括教学设计能力、教学评价能力和教学科研的能力。
  教学设计是连接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它的内容系统而复杂。一份好的教学设计可以充分展现教师的学科专业技能水平。师范生不仅要具备教学设计达到教学目的最优化的能力,还要有教学评价的能力,即通过教学评价为学科教学提供有效的诊断和反馈,改进教学策略、调整教学进程,以促进整个教学的发展和改善。当然,作为现代教师,教学与科研如鸟之两翼、舟之双桨,缺一不可。因此,师范生必须学会搜集、整理各类学术信息,并在梳理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认识,从而完善自己的教学能力。
  (三)班级管理能力
  师范生掌握基础技能和专业技能是为了培养驾驭课堂的能力,而班级管理能力的培养则是为了能够驾驭整个班级,包括对班级的领导、控制、协调、组织与管理的能力。年轻教师入职后,大多数都会面临班主任工作的要求,因而了解并掌握班主任工作的范围,培养班级管理能力也是师范生应该具备的能力之一。
  二、 当前地方高师院校师范生职业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地方高师院校教师教育特色有所弱化,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教育实践能力的培养。当然,学生自身学习能力不强,实践能力弱,认识上存在误区也是其重要原因。
  (一) 学校方面
  大部分地方高师院校的师范专业设置延续了传统的学科配置,秉承固有教育理念的同时,忽视了社会需求的变迁,专业设置缺乏特色,课程设置与人才定位和培养目标要求脱节,与学生就业需求脱节,甚至出现因人设课等失范现象,造成学生满意度不高,专业实用性不强等诸多问题。尽管多数院校逐渐增加了实践教学的比例,但各种通识理论、专业理论学习的比重依然很大,个别科目甚至与师范生专业能力发展毫无关系。学生的学习成果需要通过课程考核来鉴定,多数学校的考核方式还是在考试和考查中二选一。前者要求学生参加闭卷考试,回答一些专业方面的基础性问题,无法发挥学生的主观认识;后者要求提交学科论文,本意是给学生提供一个表达主观认识的平台,但限于时间、篇幅、能力方面的要求,学生往往应付了之。实践角度看,虽然学校普遍采用多媒体教学,也开设了计算机课程,但是师范生准确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专业教学的能力还很有限。大班授课的情况仍然广泛存在,模拟实训得不到充分的指导,结果流于形式。教学实习期间,由于学生和所在实习单位重视程度不同,实习收获也大有差异。四年下来,很多师范生还不很熟悉中小学课程标准,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环境的认识也模棱两可,毕业后不会教、不善教的师范生大有人在,在教育体系和中小学教育中造成不良影响。
  (二) 学生方面
  受应试教育余念的影响,师范生厌恶死记硬背,对理论教学科目提不起兴趣,上课积极性不高,课堂参与不足,作业应付了事,专业知识一知半解。尽管如此,受就业压力的影响,他们主观上又非常重视就业能力的提升。然而,受来自不同渠道的观念的影响,很多人简单地将提升职业能力同考级、考证、考研联系起来,于是入学不久的师范生已经开始为各种证书忙碌了。有人甚至为了考取某些资格证书,忽视了日常专业课程的学习和专业技能的锻炼。一些院校鉴于证书的“就业通行证”的效用,对学生考证采取了默许甚至鼓励的态度。于是,学生们更加努力地获取各种“资格证书”,并以此证明自己的职业能力。很多师范生毕业时都能拿出一摞不同领域的证书,从最基本的教师资格证,到计算机等级证书、再到心理咨询师证书,甚至是驾驶执照等等,不一而足。证书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的态度、能力,但不是全部。由于缺乏专业的引导,很多学生并不了解这些证书对未来职业的帮助,也没有时间整合和迁移知识。到岗后由于缺乏相应的实践经验,很多人只能生硬地套用所学知识,无法有效胜任相关领域的工作。所谓“眼高手低”的社会评价主要源于其职业能力弱,适应能力差而言。   三、 地方高师院校师范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对策
  当前,新一轮的地方高师院校转型发展已经全面展开。“产教融合,逐步实现人才培养和就业需求的无缝对接”[1]已经成为新时期高等教育发展的重心所在。因此,必须从如下几个方面提升地方高师院校师范生的职业能力:
  (一) 准确定位培养目标,逐步优化课程设计
  我国基础教育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对各类师资的要求也不一而足,地方高师院校必须正视区域基础教育的需求才能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对此,高校要展开深层调研,根据地方教育现状和岗位需求,准确定位自己的人才培养目标。从专业培养目标和要求的全局出发,考虑专业的课程设置、实践环节、学分比例等,处理好理论与实践、基础与应用、知识与能力、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实现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优化与重组,合理分配学时学分。充分利用地方独特资源,突出打造特色化教师教育专业,不断优化课程设计,及时更新课程内容,着力打造第二课堂,全面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同时,兼顾学生个性化的发展。
  高校要不断推进教学内容改革,加强课程资源建设,深化教学方式方法改革。课程形式要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减少课内理论教学,突出实践教学,增设自修学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推行必修课选课机制,提高学生学习自由度。学校着力推进学生学习评价机制改革,分层次考核的同时,不再引导学生求同,而是鼓励学生求异。质量评价既要反映学生接受知识的程度,又要反映其灵活应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提供学生对课程及其教学层次的选择机会,注重开发学生特长,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从而加强加固其职业知识的培养”。[2](P.737)
  (二) 着力搭建教育实践平台,全面提升学生职业能力
  鉴于掌握直接应用型知识和具体实践能力的人才备受社会的青睐的现实,地方高师院校“应重点在提升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方面下功夫,缩短毕业生的社会适应期”。[3](P.22)因此,鼓励学生利用寒暑假、双休日,集中、系统、有步骤地开展各类实践教学活动,实现实践教学的全程化。同时,积极开展专业技能训练和专业竞赛。依据专业特点和岗位技能需要,科学确定专业技能训练项目,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通过专业竞赛,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当前,地方高师院校可以主动利用承担中小学教师的“国培”、“省培”任务的有利条件,为师范生和大批到来的中小学优秀教师搭建相互交流的桥梁。通过开设各类课程培训拓宽师范生们的职业视野。“在校师范生通过与各地中小学教师的“亲密接触”,相互交换校内外各种体育教学信息,有利于间接提升师范建立教育实习基地,通过实践提升师范生的就业能力。”[4](P.140)同时,“国培”、“省培”中产生的诸多空缺又为师范生提供了充足的校外顶岗实习机会。通过积极的教学实践,师范生们才能快速实现知识的迁移,并在实践中感受知识的力量,认识自身的不足,并不断改进、完善,提高实践的能力,提早养成教师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为未来的就业做好充分准备。
  (三) 不断完善职业规划,不断强化专业能力
  切实提高高师院校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必须完善师范生的职业规划。尽管迈进学校的大门,师范生们的职业倾向就已经表现出来了,但是,这一职业目标能否贯穿大学4年,并延续到走向社会,甚至一生从事教师职业呢?师范生能否做到比非师范生更具备职业优势呢?为此,高校必须依据大学教育的阶段性特点,有针对性、分步骤地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等课程。逐步引导了解自我,正确认识自身的特性和潜在优势,根据自身的性格、兴趣、能力、价值观等,初步确立起长期的职业规划。进而认识并了解中小学相关学科的课程标准,所要具备的专业能力,通过恰当的职业训练实践活动,锻炼自身的专业操作技能。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副部长鲁昕2014年3月22日在“中国发展 高层论坛2014”上的讲话[EB/OL].http:/www.gxsdxy. cn/admin/news_view.asp?Newsid=5541.
  [2]赵继红.试论高校大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J].河南职 工医学院学报,2010,(6).
  [3]王军.关于地方性高校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培养的思 考[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2,(5).
  [4]胡玉姣.高校师范生职业能力培养对策探讨——以 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为例[J].教育探索, 2014,(8).
  [责任编辑:褚永慧]
其他文献
试论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中必须解决的若干法律问题林柯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指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必须要求,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
氯蜡-70是石蜡经氯化所得的含氯量高达70%的一种添加型阻燃剂,因其具有无臭、无毒、阻燃、增塑、电绝缘性好、耐化学腐蚀及与PVC树脂相溶性好等独特性能,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已被公认
本文从西藏高校体育教学的目标、内容、模式,学生对体育文化知识的了解,师资力量等方面,分析西藏高校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西藏高校体育教学未来应该朝什么方向发展,以期对西
新的课程理念要求.让每一个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真正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如何利用好现有教材,积极地实践新课程理念.是每个语文教师都在积极思考探索着的重要课
他是著名的抗日将领,他是无产阶级忠诚的革命战士,他是白山黑水的丰碑。他驰骋疆场、视死如归,他为国为民、鞠躬尽瘁,他就是著名的东北抗日联军将领、杰出的抗日民族英雄周保中将
论信息化社会的特点和影响宋振峰一、社会信息化的涵义与特点信息社会与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不同,它是以知识和信息为基础的社会。它以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和发展为技术特征,以信
虽然地震预报目前仍然是一项世界性难题,但从不同学科,不同知识角度及不同观测方面对地震前兆现象的研究却一直被广大科技工作者所关注。在地震前兆诸现象中,电磁波异常现象近年来在国内外普遍引起人们广泛的重视。文章介绍了一种地震电磁辐射机理建模,并通过样本分析说明,震前电磁波异常是一种较客观的地震短临预报手段。
我国农村在以家庭经营为主的经营形式下,大量分散和独立生产经营的农户如何实现与大市场的联结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作者依据我国农村的社会生产现状提出提高农民组织化程
概述水性光引发剂的研究背景,并对几类典型的水溶性光引发剂以及新型硫杂蒽酮类的水性光引发剂作了初步的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