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具有开创性的研究论著

来源 :安徽文学·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dzq9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非正式组织研究还不够深入,需要大力拓展。结合社会管理创新的非正式组织研究更是很少。《我国公共部门非正式组织治理研究》一书浓墨重彩地探讨了我国公共部门中非正式组织的产生、影响及治理,是一本从非正式组织视角探讨社会管理创新的开创性著作。该书作者王燕近年来在国内社会学界和人力资源管理领域崭露头角,成为我国非正式组织研究的突出青年学者。
  关键词:公共部门 非正式组织 社会管理创新
  《我国公共部门非正式组织治理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年10月出版)一书的作者王燕,1981年生,河北石家庄人,现任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工商管理学院教师,主要从事公共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的研究。近年来,王燕主要致力于非正式组织研究和信息化研究,承担并完成了国家社会科学后期资助项目和省级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各类课题多项,发表相关论文30多篇,其中在《中国行政管理》、《人民日报》、《中国国情国力》和《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等国家级重要学术期刊和报纸发表了多篇高水平文章,被CSSCI、SCD等收录11篇、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转载2篇、被中国知网等数据库收录30多篇;在国家级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著作1部。《我国公共部门非正式组织研究》,该书是我国第一部该主题专著;多项科研和教学成果获得省部级奖励,在国内社会学界和人力资源管理领域崭露头角,成为我国非正式组织研究的突出青年学者。近年来她获得科研与教学奖励9项,主要包括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成果奖励,省级二等奖,我国公共部门非正式组织研究; 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成果奖励,省级一等奖,京津冀一体化战略与河北沿海地区区域经济发展研究;河北省教学成果奖,省级三等奖,面向“十二五”高等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的人文社科通识课程教材建设与研究; 河北省高等教育科研成果奖,厅级二等奖,关于高校学报发行的思考;秦皇岛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河北休闲文化与休闲产业发展研究,厅级二等奖。近五年来她承担了省级课题5项和厅局级课题5项,主要包括:我国公共部门非正式组织研究(14FSH002),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公共服务的河北电子政务Web2.0研究(HB12TQ002),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提升河北省承接京津产业转移能力的思考与对策分析(HB2015ZT005),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我国企业非正式组织类型分析与治理研究(SQ121024),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等。基于以上成绩,2015年她入选为河北省三三三人才。
  对于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来说,是我们比较熟悉和常见的概念,但是基于公共部门的非正式组织我们又了解不够,本著作就围绕我国非正式组织进行研究,从公共部门出发,到非正式组织再到公共部门的非正式组织,作者举例论证,详细具体介绍,具有阅读意义和价值。
  《我国公共部门非正式组织治理研究》一书浓墨重彩地探讨了我国公共部门中非正式组织的产生、影响及治理,该书按照从大到小,从宏观到中观,再从中观到微观的逻辑顺序,结合该书作者王燕自身的考察经历,从客观实际出发,坚持实践经验与理论相总结,针对我国公共部门中的非正式组织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这是一本融理论性、实践性、知识性、系统性于一身的书籍,因此笔者在这里郑重向广大读者推荐此书。
  《我国公共部门非正式组织治理研究》一书由六个章节、参考文献和后记三部分组成。六个章节分别是公共部门与中国公共部门概述、非正式组织理论及其研究、我国地方政府非正式组织治理、我国国有企业非正式组织治理、我国民营企业非正式组织治理、我国事业单位非正式组织治理。
  第一章由公共部门概述、中国公共部门概述两节构成,第二章围绕非正式组织概述、非正式组织研究综述、非正式组织研究的支撑理论三部分展开论述,第三章从政府与非正式组织、我国地方政府非正式组织存在分析——以高密市为例、我国地方政府非正式组织的成因及影响——以高密市为例、我国地方政府非正式组织治理分析——以高密市为例四个方面对我国地方政府非正式组织治理进行了研究,第四章从我国国有企业与非正式组织、我国国有企业非正式组织类型分析——以秦港集团为例、我国国有企业非正式组织的治理分析——以秦港集团为例三方面对我国国有企业非正式组织治理进行了研究,第五章从我国民营企业及其人力资源管理、我国民营企业非正式组织的发展、我国民营企业非正式组织治理的实证分析、我国民营企业非正式组织的治理四方面对我国民营企业非正式组织治理进行了研究,第六章从事业单位及其高校概述、我国高校大学生非正式组织治理分析、我国高校学生非正式组织存在分析三方面对我国事业单位非正式组织治理进行了研究。
  《我国公共部门非正式组织治理研究》这本书生动地反映了该书作者用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在考察与实践中总结出规律和共性,该书作者直面当下日常考察与调研经验,精心选取一系列能够彰显公共部门中非正式组织特征的案例——高密市、秦港集团、高校等,进行了深度剖析,为指导一般性的公共部门中的非正式组织矛盾找出了可行性较高的解决方法。这种从实践中总结出理论的研究方法也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做社会科学研究中极容易出现泛而不深、散漫无际的弊病。
  我们知道,现阶段我们处于后新公共管理时代,我国政府职能的钟摆现象也按照历史的进程不停地调度,试图在效率与公平、管理与宪政、工具与价值、自由与平等、集权与分权之间找出一个平衡点,公共行政学中的钟摆现象不会消失,虽然其钟摆幅度也在变小,改革也慢慢变得更为柔和,但是任谁也不能将摆动终止,因为不可能有一种完美的理论能够经得起工业时代的变迁,在历史的考验下长盛不衰。正是由于我国公共行政经历了改革开放以前的从注重公平到改革开放之后的效率优先兼顾公平,都是经济时代的选择。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公共部门作为公共行政学中的主要执行角色,也要不停地调整自身权力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因而公共部门非正式组织中的成员也日益成长,于是这个组织也逐渐变得难以琢磨。   从结构的内容来说,首先,本书的前两章对题目中包含的两部分作了解释与阐述,一个是公共部门、另一个是非正式组织,作者先对这两个概念从内涵和外延两方面作了介绍,这是著作要具有逻辑结构所必须的,开始使读者对概念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也便于后边内容的理解。其次,就章节来说,涉及概念定义的,作者也是先对概念定义进行解释说明。从宏观上看,先对公共部门和中国公共部门、非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理论进行阐述,其后边的几章具体列出非正式组织的各种形式,比较全面,形成了一部结构内容完整的著作。另一方面,从微观来看,具体到某个章节来说,先是对概念和定义的解释,作者在对概念定义解释的过程中是非常详尽的,比如非正式组织理论及其研究一章第一节非正式组织概述中对组织和非正式组织概念的辨析中,从来源、表现、构成等方面将“组织”与“群体”辨析、从特点、危害等方面将“非正式组织”与“正式组织”辨析,概念概述是极其详细的。之后介绍其相关理论,然后对其具体情况进行实证分析,最后针对分析的具体情况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整个章节来说具有很强的逻辑结构,使读者看后一目了然。
  从方法来说,第一,本书运用理论研究方法。本书写作以理论为基础进行阐述,在第二章介绍非正式组织中,第二节专门介绍了非正式组织研究的支撑理论,将有关非正式组织研究的理论进行说明与阐释,对后边内容的写作及本书提供理论基础的参考。第二,本书运用实证研究方法。本著作的第三章以高密市为例对我国地方政府非正式组织治理进行研究,第四章以秦港集团为例对我国国有企业非正式组织治理进行研究,第五章以晶牛集团为例对我国民营企业非正式组织治理进行研究,第六章我国事业单位非正式组织治理的研究列举了燕山大学学生这一非正式组织。通过对具体非正式组织的调查与研究,例证充分,更能充实本著作的内容。第三,本书做到了文字、图表和数据的结合,不会使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到厌烦,还使文章内容结构更加清晰。综上所述,本书在写作方法上,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使整本书具有丰富感和质量感,读者阅读更有价值和意义。
  从这本书的排版与装订来看,首先看本书的封皮,简约、大方、朴素,适合此类著作与教材的特点与风格。其次看本书的整体编排,错落有致,比较规范,将作者自己撰写的部分和作者引用的部分用不同的字体和字号编排出来,使读者看起来和读起来清晰方便、便于理解;而且只要是作者引用的部分,都将其标清楚,并在每一页的下方指出出处,在书中最后特地有一部分编排了本书所参考的文献,达到143篇,这样使得本书更具有权威性,更有读的价值,同时也使读者可以在去翻阅此类相关书籍,了解更多。
  通过阅读王燕老师的《我国公共部门非正式组织治理研究》一书,收获颇丰。首先丰富了知识。通过查阅相关书籍,有关类似内容的著作还不算多,因此阅读此书对我国公共部门的非正式组织的特点、运行、相关理论及如何去完善和管理等方面都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丰富了相关知识。其次,有利于读者提高自身修养。一个人修养的来源之一是读书、多读书、好读书,并且还要阅读不同方面的书籍,了解各种不同的知识,提高文学素养。再次,阅读完本书,使读者学习本书的写作方法。使读者认识到写文章或者著作时,方法要运用得当及多样化,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有理有据;而且做到文字、图表和数据的整体使用。同时在阅读过程中去感受作者的思维方法,在写作时可以吸取其精华。最后,分析并学习本书的写作逻辑结构。本书不管从整体宏观来看,还是从每一章节来看,均具有较强的逻辑结构,而对于学者来说,写作的基础就是要使文章结构清晰,具有逻辑性。
  本书终究是一本具有创新性和独到性的著作,值得读者和学者阅读和借鉴。本书的出版,必将会激发有关学者对此领域的好奇心与创作灵感,以此为公共部门非正式组织这一领域做出不可估量的贡献和参考价值。
其他文献
摘 要:《终结的感觉》是英国作家朱利安·巴恩斯问鼎2011年布克文学奖的一部长篇小说。该小说主题复杂,论文主要聚焦于其中的死亡主题,旨在通过解读小说中三次死亡事件的相关叙事,分析并总结出艾德里安自杀悲剧的多方面原因,并期望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终结”一词,建构对生命意义的理解。  关键词:朱利安·巴恩斯 《终结的感觉》 死亡  一、引言  2011年,英国著名后现代主义作家朱利安·巴恩斯凭借长篇小
期刊
摘 要:屠格涅夫不仅写下了多篇反映俄国现实的著作,还创作了大量远离社会现实、抒情色彩浓郁的中短篇小说。屠格涅夫同时进行两类风格迥异的文学创作,并且一直持续了几十年。这样的作家在19世纪俄国文学史上是绝无仅有的。本文尝试对屠格涅夫不受关注的一类作品——神秘小说的成因、特点、划分标准进行分析。  关键词:屠格涅夫 神秘小说梦幻 神秘因素  屠格涅夫(1818-1883)是19世纪著名的现实主义大师,是
期刊
摘 要:美国作家霍桑的代表作《红字》大量地运用了象征手法来阐述当时历史背景下的道德观和宗教观等抽象概念。除了典型的人名象征和字母“A”的丰富象征意义之外,《红字》更是充满了不同的景物象征。《红字》中的不同景物的象征意象不但起到了丰富小说内涵、拓宽和深化小说主题的作用,更是有效地把故事情节巧妙串联起来。  关键词:《红字》 景物象征 意象  从19 世纪末到20 世纪30 年代,作为欧美现代派文学的
期刊
摘 要:法国翻译理论家贝尔曼继承了“以异为异”的翻译思想,总结出文学翻译中译者可能会采用的12种翻译变形倾向。本文依据贝尔曼的变形倾向的理论,以张培基《背影》英译文为文本,分析其中的变形倾向。希望能使从事文学翻译的译者们意识到这些倾向,在翻译过程中有意识地保留原语文本中的“异”,努力推广中国语言及文化。  关键词:贝尔曼 变形倾向 文学翻译 《背影》  一、引言  长久以来译界一直对异化和归化的翻
期刊
摘 要:J.D.塞林格的中短篇小说中存在大量的东方元素,这与他本人的精神历程有很大关系。《弗兰妮与祖伊》是他公开发表的中篇小说集之一,反映了塞林格本人企图借助宗教进行自我反省的过程。这其中包含了东方元素,特别是佛教禅宗的思想。本文主要从禅学角度解读《弗兰妮与祖伊》,分析了弗兰妮在遭遇精神危机到自我超越的过程中所体现的禅宗的世界观、禅宗的修行方式以及由此达到的禅境。  关键词:塞林格 弗兰妮与祖伊
期刊
摘 要:20世纪50年代以来,“后现代恐怖”这一文学上的后现代主义与恐怖小说相结合的产物在视觉文化的背景之下产生了,恐怖小说的影视改编得到了蓬勃发展,“斯蒂芬·金现象”也应运而生,他的小说带有明显的后现代特征,其影视改编也呈现出独一无二的特色,对其小说到电影的研究有着丰富视觉文化内容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视觉文化 后现代恐怖 斯蒂芬·金 小说的影视改编  视觉文化的概念最早是由匈牙利美学家贝拉·
期刊
摘 要:《欲望号街车》是1951年由一代巨星费雯丽和马龙·白兰度联袂主演的黑白影片,是美国电影史上最值得重视的影片之一;获得奥斯卡12项提名、四项大奖,除此还闪耀在各种国际电影节上。它伟大的成就还要归功于成功的人物形象塑造,每一部成功的电影必然都和它的人物设置息息相关,然而人物的性格和命运又和他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时代背景有关。就《欲望号街车》而言,这部电影一改之前好莱坞大团圆的风格,以悲剧结尾,它的
期刊
摘 要:《一一》是杨德昌重要的代表作。他以台北为背景,通过对人物不同命运的叙述,揭露出城市的现代化逐步使人异化。影片中,众多长镜头的运用,还原出生活最真实的面貌,使观者能够思考自我的生活状态。而杨德昌以“一一”作为电影的片名,蕴含了他对生命的理解,并阐释出生命循环的哲理。  关键词:一一 异化 长镜头 生命  杨德昌是八十年代台湾“新电影运动”的旗手,而《一一》是他艺术生涯中最后的绝唱。影片讲述了
期刊
摘 要:莫迪亚诺是法国当代最重要的作家之一,在他的创作中,“回忆”既是主题,也是主要的叙事手法。在回忆叙事的框架下,他的创作融合了各种文学流派的艺术特色,形成了独特、新颖的莫氏风格。本文结合他的代表作之一《朵拉·布鲁德》,从叙事时间、人称、叙事重复、意象方面对他的回忆叙事手法进行初步分析,同时对这部作品在叙事手法上表现出的共性和特性进行总结。  关键词:时代交错 画面叠加 人称 重复 意象  帕特
期刊
摘 要:本通过对《明伦大典》中议礼双方疏奏的解读,试图挖掘出“大礼议”明代士人对帝统的认识。反对派和支持派最核心的理论差异在于:“帝统”究竟一个宗法之中的、最大的“大宗”还是一个宗法之外的、完全政治性的“公器”,换言之,“帝统”中究竟是“尊亲并举”还是单纯的“爵位之尊”。本文通过考察“反对派”的奏疏及引用儒家经典,试图发掘反对派所秉承的礼义。以杨廷和为代表的反对派认为只有坚持世宗与孝宗的父子关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