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题作文“慢慢地,我懂了”写作导引及佳作示例

来源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tianj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模拟金题】


  阅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首歌里唱道:“小时候的我/做着美的梦/梦想中那片天空/好像挂满笑容/长大后的我/坚定着美梦/因为我已慢慢懂/努力就能成功。”其实人生旅途中,偶尔停下来整理行囊,会发现随着年岁的增长,我们慢慢懂得了很多……
  请以“慢慢地,我懂了”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思路导引】


  一、疑问补题,明确内容。“懂得了什么”,这是文章的写作内容,也是立意点所在,我们既可以选择“情感类”的词语和短语,如父爱、感恩、珍惜等,也可以选择“思品类”的,如责任、担当、坚守、勤奋等。通篇应该以第一人称“我”进行叙写,且“我”是叙写的主体。
  二、确定“触动点”,凸显“慢慢”。从完全不懂到懵懂(似懂非懂)再到真的(彻底)懂了,不应是“突变”,而应是一个“逐渐懂得”的过程。这个过程中的“触动点”是什么?可以是他人的表现、点拨,也可以是自己的行动和反思,还可以是两者的结合。为了凸显“慢慢”,应确定两个“触动点”,但尽量要围绕一个人、一件事或一件事的几个阶段,从而体现“我”从中由浅入深慢慢领悟的过程。
  三、描写具体,突出重点。叙事离不开写人,写人就必须要有具体的描写。首先要将人物置身于特定的场景中,结合“触动点”集中笔墨,运用丰富多样的描写方法刻画人物,尤其要运用心理描写展现“我”慢慢“懂”的变化过程。描写具体了,变化过程就明晰了,重点就突出了,这样,文章的中心也就自然而然地明确且深刻了。

【佳作示例一】


  慢慢地,我懂了
  ◎张令姿
  皱皱巴巴的宣纸上,大小不一的汉字蜷缩其中,笔画似枯非枯,虽是行书,却只显生硬,无半分行云流水之意。我不懂,明明已经依葫芦画瓢了,为何毫无碑帖的气势及韵味。
  “你太过急躁了,虽极想模仿字的结构、笔画的流畅,却忽略了写字时的心境,与其急于求成,倒不如以平静之心慢慢去领悟字本身的真谛。”爷爷和蔼的声音传来,打破了我杂乱的思索。慢慢领悟?字的真谛?我似懂非懂,凝神研习碑帖。真的呢,字果然有停顿有连贯,有起伏有平缓,有进有退,有动有静。再次提起笔时,已不似方才那般疑虑,我不断告诫自己,要凝神静气,重新开始……
  我一笔一划地缓慢运笔,一种奇异的感觉自心而生,一吐一吸,仿佛与运笔的速度有了默契。起初手还抖得厉害,但练着练着,身体逐渐放松,笔下的文字也姿态横生。此刻,感受着大脑的清明,我好像懂了,以平和之心写字,字便会以平和之态跃然纸上……
  慢慢的,我开始与字交心。写“山”时,便有山的伟岸、挺拔浮现在脑海里;写“月”时,便又会感受到“月是故乡明”之柔情;写“酒”时,有举杯邀明月之豪气……一点,一提,一撇,一甩,一捺,已然倾注了对汉字的知会之情、通晓之意。我的速度逐渐加快,却并非是急躁,而是意至笔随。慢慢地,我开始懂了,汉字的真谛,不亦是我对汉字的一份理解、一份真情吗?
  长沟流月去无声,恍惚中,稀稀碎碎的金色已染黄了宣纸,喊爷爷来欣赏这幅刚刚完成的作品。爷爷点点头说道:“嗯,用笔流畅,分布均匀,最后一捺还泛起波澜,张狂倒也有,只是多了一抹挥之不去的平和,碾之成粉,撤于宣纸,适当地做了收敛,变得自然而秀劲。我最喜欢这枯笔处。”我仿佛遇见知音,连忙点头,“是啊,我也最满意这枯笔涩墨,有飞白流韵之美。生活不也如此嘛,不会总是花好月圆,喜怒哀乐、酸甜苦辣融汇其间,这样的日子才有滋味,这样的作品才耐人寻味。”
  爷爷摸摸我的头:“孩子啊,你是真的懂了。”

【佳作示例二】


  慢慢地,我懂了
  ◎邱子徐
  夜,是一片沉寂的黑,无边无际,我缩在黑暗的角落里,质疑与迷惑像浪潮冲袭着我的心,我不懂,真的不懂!
  “咣当”,沉重的大门轰然关起。我却愣愣回不过神来,满脑子里都是刚才妈妈接到电话后匆匆离开的身影。明明外面是漆黑的夜,明明家里的汽车爸爸要急等着用,明明今天不是她值班……明明可以打个电话询问情况,为什么非要在这幽深的夜从小城的南端奔向北端?我不懂,真的不懂。
  窗外下起了雨,惊雷平地炸开,宛如巨兽的咆哮。闪电带来了一瞬的光明,却给我带来了更加深重的黑暗——停电了。我顿时感到周围静得可怕,空调停止了喷吐暖气,原来熟悉的一切在黑暗中变得狰狞,恐惧立刻浸没了我的心。我连忙翻出手机,打电话给妈妈。电话通了,耳边传来的是熟悉的声音,她正忙碌地说着一些专业的法律术语,有书籍轻翻的哗哗声,有签字流畅的唰唰声,以及一声干练的“好”。
  不知怎的,我原本被不滿、疑感、恐惧浸没的心忽地浮了上来,像溺水的人得到了一口喘息,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将我心中乱溢的不解抚平,我似乎懂了些什么。
  短暂的通话结束,我找到了一根蜡烛。微弱的烛光下,妈妈认真工作的一幕幕在我脑中遍览,几分明了在我心中轻轻跃动。
  “砰”,大门又一次关上,随即是手机铃声突然作响。妈妈一手拿着手电筒,用肩膀和头夹着手机,一边快步走向电闸。“喂,您好,对,我是,您是哪位?”她一边询问着电话那头,一边细细察看电开关上的字。“不用谢,这是我们的责任。”我听见电话那端传来清晰的声音,原来是电工打来的,他听说我们小区停电,快速检修后,挨家打电话询问情况。“啪嗒”,灯重新亮起,一下子刺破了我心中的瘴雾。
  “责任”,我在心中默念着这个词,随即心中豁然开朗。我懂了,懂得责任不仅仅是笔下只需几秒便完成的字眼儿,而是要用肩膀去扛起的一份长久的重担;懂得责任不是标签式地贴在一个人身上,而是要付诸行动;懂得责任不是虚伪地装模作样,而是真正地兢兢业业……
  慢慢地,我懂了,懂了你,懂了责任……
其他文献
在电视连续剧《楚汉传奇》中,有这样一个画面:项羽和范增正在大帐中讨论战势,提到刘季(刘邦)会如何应对攻打襄城所遇到的困境时,没想到刘季就率手下急匆匆来到。刘季还没进大帐,就跌跌撞撞给项羽下跪,以表忠心和愧疚。  剧中刘季的扮演者是陈道明。从开机起,陈道明为了深入角色,就一直是长袍盔甲加身,里面只套薄衫薄裤以便行动自如。拍摄这段戏时正值寒冬,粗糙的木板搭建的戏台上,随处可见些许薄冰。当“刘季”战战兢
【模拟金题】  年味就是全家团圆的喜乐气氛;就是晚辈孝敬长辈围坐在桌前敬的那一杯酒;就是屋外烟花闪耀飘进鼻内的一股幽香;就是妈妈忙前忙后做的一顿年夜饭中的饺子;就是逛庙会看着舞龙吃着糖瓜兒仿佛又回到童年的一种享受;就是不管认识不认识,见面都说过年好的那种友好感觉;就是家家户户都贴上喜庆对联迎接新春,庆祝新的开始;就是满大街挂满了红灯笼充满了祝福话语的那种气氛…… (冯骥才)  今年过年,你感受到的
一次查阅资料时,无意中看到古文里的一句:深情兹日。当时匆忙,竟没有留下太多记忆。日后再查,网上竟搜不出这四个字,可我唯记得的也只有这一句,四个字。  兹日,自然指此日。自古至今,这个“兹”字有很多义项,名词、动词、代词、连词、副词、语气词皆有各自义项。但我很喜欢最初的一义,即草木茂盛。  当下之时,正是草木茂盛,回味起来,别有意思。可以理解成,当下这一天,如草木一样茂盛,失去即是枯萎,我们应该好好
闲暇之时,泛舟于水面之上,可见阳光洒在水面上的点点光斑,可见鸥鸟翔鸣于水面上的轻盈,可赏远处帆影点点的忙碌。于书海中泛舟游覽也是如此,这时候的心灵是敞开的,胸怀是开阔的。唯有如此,才能把书中的处处美景摄入眼里,贮于心中。  这种不经意间的美不胜收,是为阅读之妙境。功利心满满的人是永远无法得到的。唯有怀抱一颗赤诚之心者,才能享用。未经世俗点燃的孩童的随意而读,返璞归真的老人的无谓闲读,皆在此之列。无
为了给读者提供最新、最实用的教学研讨资料和教师培训材料,让教师足不出户,便可领略名师的教学风采,我们每年随刊赠送九次优秀教育活动实录光盘。为此希望读者提供各地优秀教师(尤其是特级教师)的教育活动录像片。在拍摄教育活动时,最好请专业摄像师用两台专业摄像机拍摄,并经过后期编辑合成。要求图像和声音都很清晰。如果你们没有摄制条件,可以提供线索,我们派摄像师前来拍摄,或者邀请名师来南京拍摄。优美的幼儿园建筑
摘要:《史记》对中国文化的构建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对中华民族的民族心理有着深刻广泛的影响。《史记》蕴含着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这些资源丰富多彩,蕴涵深厚,只有通过合理的开发与整合,才能使其在当今的旅游业中显示出独特的魅力,从而带动相关产业的迅速发展,同时使司马迁与《史记》得到更广泛的传播。  关键词:司马迁;《史记》;旅游文化资源;开发;策略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
1875年8月4号,安徒生去世了,享年70岁。在去世前不久,他的身体就已经非常不好,有一位音乐家就说,我要给你专门谱写一首葬礼进行曲。安徒生说,我写了一辈子童话,给我送殡的人,多数会是小孩子。你写的这个进行曲,它的节拍,最好能够配合小孩子那種细小的脚步。  看到这个细节,我很震撼。一个人一辈子能做成一件事,一定是因为他精神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是这件事,甚至包括葬礼的细节。一个人一辈子,如果真的做成了
张宗麟先生非常重视幼儿教育,认为“幼儿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提出了“明日的幼稚教育必定是普及的”“必定是‘教’与‘养’并重”“必定与家庭沟通”等九点设想。并根据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原理,提出了实施社会活动的七条原则:一是要把学校生活和社会实际生活打成一片;二是个别学习而能互助合作:三是“朋友制”的师生关系:四是成功与有效;五是继续不断地练习:六是兴趣与目的;七是交替反应。  张宗麟先生非常重视幼稚园
我小时候,奶奶每天早上都会递给我一盒牛奶。牛奶里插着吸管,上面绑着用装吸管的塑料袋扎成的蝴蝶结。这个小装饰,最初是为吸引我的注意力,哄我喝牛奶。慢慢的,它變成了一种仪式,在家人之间流行开来。  本来只是一个微小到令人忽略的动作。前两年奶奶过世,我在葬礼上一脸麻木,或许是一切来得突然,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葬礼过后几天,我从冰箱拿出一盒牛奶,正准备拆开吸管袋,眼眶忽然红了——那个多余的蝴蝶结,从此不会
这是一部蒙古国导演宾巴苏伦·达瓦与路易吉·法洛尔尼拍摄的纪录片《哭泣的骆驼》,让我实实在在接受了一次心灵的洗礼。  在蒙古南部的沙漠深处,满目一片苍凉的昏黄色。在一户牧民家中,一峰母骆驼正在生产。因为难产,母骆驼十分痛苦,但是它很坚强,没有流一滴眼泪。经过牧人的帮助,母骆驼产下一峰罕见的白骆驼。对于这个“不速之客”,世代黄种的母骆驼拒绝接纳,不给它一滴奶水和一点母爱。  为了拯救婴驼,牧人派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