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记忆里定格的温暖流年

来源 :做人与处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ly12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 一 ●
  那是很多年前的春天了,蜜黄色的阳光洒在乡村窄窄的土路上,常老师骑着自行车从我后面驶过来。他右手握着车把,左手扶着右边的肩膀,经过我身边时,打声招呼,上学去呀,我还没有来得及回答,他已急驶而过。
  常老师是我们初二年级的语文老师。
  下午上语文课的时候,常老师说刚才去医院打针了,我这才明白他为什么会扶着肩膀,原来是右肩吃了一针,有些疼呢。
  那时的常老师大概有二十五六岁,课讲得好,人长得帅,又平易近人,许多学生都喜欢他。当年的我是个自卑的女孩,但不知为什么,常老师一直很欣赏我,在课堂上读过我许多作文,他是我读书以来,第一个肯定我的老师。十四岁入共青团,班里同学都踊跃写申请,唯有我踯躅不前,又是常老师介绍我入了团。也是从那时起,我决心好好学习,不辜负老师的关爱。后来,我的成绩果然慢慢好起来,一颗迷茫自卑的心因为他人的赏识而有了改变,这种改变一直让我受益到了现在。
  常老师是我的恩师。
  当我今晚在灯下又想起常老师,时光已倏忽过去了二十五年,常老师也因病辞世二十年了。但每次想起他,他仍是那样鲜活、温暖、亲切。记忆是不会死去的,因为有爱,记忆也永远不会老去,即使有一天我变得很老很老,再想起恩师,他还是那年春天午后,骑着单车飞驶而过的英姿飒爽的青年……
  ● 二 ●
  我现在也好奇怪,当年通信那么不发达,在异乡读书的我仅通过书信告知返乡的日期,妈妈又怎么计算得那么准确?以至我从安徽砀山下了火车,改乘汽车到县城,再换乘汽车到小镇,在小镇一下车就看见了她。
  她怎么算得那么准呢?
  那时的妈妈还很年轻,三十多岁,常年的劳作,让她看上去又黑又瘦。她戴一顶灰黄色的旧草帽,坐在一株低矮的法国梧桐树下等我。暑热熏蒸,不知她在那里已等了多久,已翘首仰望了多少次。看见我来了,她欣喜地站起来,草帽下是一张黑黑瘦瘦的笑脸,她叫我一声,眼睛里闪现着喜悦的光彩。她身旁的地上摊着张报纸,报纸上是一个切好的还完整拢在一起的西瓜,那是妈妈给我解渴的。
  如今,我已忘了当时我们都说了什么,但妈妈到小镇接我的情景,现在想来仍历历在目——那小镇上接我的妈妈,瘦瘦的,黑黑的,看见我,那么灿然地一笑,好像世间的花一下全开了。
  ● 三 ●
  那天下着小雨,我打着伞,沿校外的中州路散步。一路盛开的嫣红紫薇经过雨水的淋洗,大都低垂着大团的花簇。
  远远的,我看见他走来,急忙把伞放低,遮挡住他的目光,然后装作很漠然的样子,从他身边急急地走过。
  那年,我19岁,他是给我写信的一个男生。用现在的话讲,他也许是我的粉丝,他在信里热情地说,他看出了我的孤独和寂寞,他想帮助我,想和我成为朋友,再把自己的朋友全部介绍给我。
  那是多么温暖的心思,虽然想改变他人几乎是不可能的,但一个男生幻想改变他所喜欢的一个女生的忧郁,那除了因为朦胧的爱意,余下的就是热情和善良吧。
  但那时我不懂他的心思,反而因此讨厌他。我固执地认为给女生写信的男生,大多不怀好意,于是对他剑拔弩张,不理不睬。从此再相遇,就用更加冰冷的表情面对他。
  不知我的反应有没有刺伤到他,我想,应该是有的。
  我们以后的人生再也没有交集,但随着时光的逝去,这段过往却一直沉在了我的记忆深处,如一株美好的植物,经年地绿着,葱茏着远去的青春岁月。
  (编辑/杨逸 黄文红图)
其他文献
李时珍祖上世代行医,父亲却希望他读书做官。14岁的李时珍就中了秀才,这给父亲带来了莫大的期盼。然而之后的考举人何等之难,李时珍连续参加了三次科举考试,第二次还由于过度的用功和劳累得了骨蒸病,连续高烧不退,险些丢了性命。两次落榜后,李时珍集中一切精力希望能够通过第三次科考。然而嘉靖十九年,23岁的李时珍第三次落榜,李家的举人梦彻底破碎。此后,李时珍无奈抛下了八股文,转而学医。  经过4年的时间,李时
【原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看天光云彩,能测阴晴雨雪,但难逾目力所及;打开电视,可知全球天气,却少了静观云卷云舒的乐趣。漫步林间,常看草长莺飞、枝叶枯荣,但未必能细说花鸟之名、树木之性;轻点鼠标,可知生物的纲目属种、迁徙演化,却无法嗅到花果清香、丛林气息。从不同的途径去感知自然,自然似乎很“近”,又似乎很“远”。  要求:1.自选角度,自拟标题,文体不限。2.不要脱离材料内容
这个寒冬的一天下午,在四川重庆丰都县的街头,92岁的婆婆迷路了。接到报警电话后,一位警察帅哥和靓妹迅速赶到现场。他们把老婆婆扶上车,准备送她回家。可是当警车沿路按老婆婆说的模糊住址找过去,卻没有找到老人的家。  92岁婆婆没怎么坐过车,晕得不行,还想吐。他们只得将车停下来,搀扶着老人走路。走了没几分钟,老婆婆累了想休息。让她上车坐着休息,她不肯,说闻到车里味道就头晕。于是他们只得找来凳子,让老人坐
有一次,有人问星云大师:”你认为台湾与大陆是什么关系呢?“  星云大师想了想,说:“在上个世纪的1986年,大陆与台湾还没有开放探亲,我与母亲见面只能借助第三区域,那就是日本的东京机场。我和母亲已经四十年没有见面了,她说着扬州地方话,我却一句都没有听懂。望着眼前的老妈妈,我都怀疑这不是我的亲生母亲。因为,哪有亲生儿子听不懂母亲的话的?怀疑归怀疑,眼前的老妈妈就是我的亲生母亲,我是娘身上掉下来的一块
《窗里窗外》是林青霞一本关于清谈的随笔集。话题并不轻省,笔调亦非沉重。书中涉及演艺生活、亲情友情、旅途见闻、人生感悟等话题。这是她的第一本书,并开始转变,从演员变成作家。  书中印象深刻的一句话:“经过这许多年,自己开始写文章才体会到,原来摄影机对导演来说,就好比他手上的一支笔,他要下了笔之后才知道戏怎么走下去才是最好的。他要演员拿掉自我,走进角色。他像雕塑一样,把那些多余的、不好的去掉,剩下来的
2015年4月24日,霍金应邀参加澳大利亚举办的一场科学讲座,他的科学演讲和励志精神嗨翻了整场。在互动环节,有人向霍金先生提出了一个特别的问题:“单向乐队的成员塞恩离队让全球无数少女心碎不已,这件事会产生怎样的宇宙效应呢?”  问题提出后,全场一片哗然,因为这是科学讲座,而此提问者问的却是娱乐问题,两者可谓风马牛不相及。本以为霍金先生会一笑而过,不予理睬,没想到他没做一絲考虑就“开口"了,他说:“
张爱萍上将,戏称在岗工作为“出家”,而离休为“还俗”。在将军看来,既然“出家”,就必须天天撞钟,还要把钟撞得更响一些;一旦“还俗”,就应该去享受平实的生活。  1975年初,上级有意重新起用退休的张将军,但他以年过花甲为由婉拒。一天,副总参谋长李达将军请他参加活动,张爱萍不便拒绝老哥们的邀约,只好一同前往。到达目的地后,才知道那里正举行探讨中程导弹定型的会议。起初,张将军觉得虽为“局外人”,听听也
马季的相声《五官争功》,至今记忆犹新。它采用寓言体的表现形式,通过口、耳、眼、鼻为了荣誉各自要求“我的位置往上调”“我得站在最高峰”“长在你脑瓜顶上”等笑料,使得作品所要表达的寓意清晰可见,那种见利不让、寸功必争、脱离集体、排斥他人的心态暴露无遗。特别是作品结尾处的“你们几位全走了,我脑袋成鸭蛋啦”,更是深刻地表明了和为贵的思想。  我们总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一项工作任务安排下来,部门或者人员之间常
2014年5月21日,澳大利亚总理阿博特参加澳大利亚广播公司的电台节目,与来电话的选民进行互动。其间,他接到一位女士电话后,不知何故,竟眨了一下左眼,并露出诡异的微笑。紧接着,总理似乎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不合时宜,立马抿住嘴巴,双眼圆睁,盯着摄像机,摆出一副严肃的表情。但一切都太迟了,这张眨眼又兼怪笑的照片第二天便出现在几乎所有澳大利亚报纸的封面上,在社交网络上也广为流传。  打电话的女士名叫歌莉娅,
在中国现当代文化史上,傅雷是独一无二的执着学术的翻译家。对于这样一位追求正义、热爱真理、情操高洁、才华横溢的翻译巨匠,读者欣赏他什么呢?我从他清清白白的人格、纤尘不染的文品中感受到的是他充盈的生命力。生命力是一种带着火热的情感珍爱生命的活力,是一种积极面对生活面对人生的蓬勃的朝气和恒久的力量。  欲知其人,需观其文,翻开《傅雷家书》。那时的我,正患着青春期的忧郁症:悲观厌世、彷徨烦闷。品读书中的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