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活动为载体,做实做活校本研训
1 落实集中培训活动。学校每学期至少两次将全镇中小学、幼儿园教师集合起来,采取听讲座、听评课、参与式讨论等形式,对教师进行教学、教研、科研等方面的培训。中心校每周四晚为校本研训例会,由教科室牵头,开展培训活动。
2 落实教研例会活动。村小以校为单位,中心校以教研组为单位,规定了每周1~2小时的教研例会。此例会由教研组组织实施,以问题为中心,针对近期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展开研讨,寻求对策,重点是教学案例分析和行动反思。
3 落实听课评课活动。每学期初,由教导处牵头,教研组协助,安排上研究课的时间、学科、主题、课型(示范课、优质课、合格课等)。学校安排专人负责实施,组织组内每位教师认真观课议课。
4 落实支点教研、联片教研、送教下村活动。由于多方因素,导致我镇村小教师很少机会外出学习,因此,学校把支点教研活动作为村小教师参与研训的重要方式。由教导处牵头,以“以课带研”“研训结合”“互动交流”等形式促使村小教师参与研训。全镇19所村小共分6个支点,每个支点每期开展1—2次活动,期初由各支点教研组长协助教导处制订活动计划,各支点按计划落实。
5 落实集体备课活动。主要是以教研组或年段学科组为单位定时进行。活动前,先由教师独立钻研教材、课程标准。集体备课时,由中心发言人组织研讨,主要研究各章节的重、难点与实施策略。学校要求教师在备课中善于发现新问题,找出新办法,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改进,互相切磋,共享资源。
6 落实“一帮一”活动。每学期初,学校拟定出“一帮一”计划,在实施过程中,要求落实“两个一”:徒弟每周请师傅至少指导、修改一堂课,并经师傅同意后方能上课;师傅每周至少听一堂徒弟的课并及时点评指导,徒弟做好课后问题反思,并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加以改进。
7 落实教师自培自练活动。大型的培训——特别是专家的讲座,能让人豁然开朗。但作为普通教师,未必能随时亲身前往“取经吸灵气”,因此,我们学校特别重视教师的自我提升,以“八个一”活动及“两字一画(话)”活动为重点,落实好教师的自培自练活动,加强教师的专业修养。活动的主要内容是:每期读一本教育专著、每期至少讲一次高质量的公开课、每期至少写一篇研讨论文、每期至少做一个小课题研究、每周至少学一篇教育教学改革理论文章、每周至少听一堂课、每周至少写一次教学反思、每天至少写一则教后记。
强调反思,促进自主发展
自主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最重要的形式,是教师将先进的教学理念内化为新的教学行为的必由之路,因此,学校要求教师要做好“四个反思”,即:上课后反思,读书后反思,听课后反思,外出学习后反思。并鼓励教师写好“教学故事”,写好“案例分析”,写好“教学反思”,做好“读书笔记”,外出学习后在全校做汇报等。学校为每位教师统一配备了《校本研训随笔》,随时记载自己在研究过程中的得失、反思、典型案例等,记录自己的教学、研究心得,及时总结教学、研究中的经验与教训,使自己在教学中不断积累和提高。同时,为落实教学反思,我们将“教后记”(课课必写),作为教学“六认真”月查中的必查内容,加以督促,检查落实。
对话交流。加强专业引领
1 与书本对话。教师更应把读书作为一种高雅的生活方式,与书本对话,促进自己专业发展。为此,我们开展了至少“每周读一篇教育教学理论文章”“每期读一本教育教学理论专著”的读书活动,并要求有的放矢,在实践中带着问题读书;在读书时边想边问,善于质疑,提出自己见解,读后要写好心得与体会,在与书本对话中寻求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答案。这样,教师们的很多困惑在与书本的对话中变得清晰明了。
2 与专家对话。校本研训的实质是理念和实践的结合,校本研训基于学校的问题研究,研究水平的提升,需要专家的专业指导和学术支持。因此,科学的校本研训离不开专家的引领。我们加强了与省、市、县教研部门的联系,得到了他们的大力支持和指导。省教科所专家多次通过电话等形式对我们指导;我们还请城区学校的优秀教师送教到五宝学校,让老师们在听课、互动交流中得到提升。
专家的引领不仅提升了教师的专业水平,研训方法也得到了改进。如:在专家的指导下,老师们意识到了以前听评课中的某个环节存在问题。在评课中老师还学会了如何聚焦问题,正确归因,寻找策略,逐步提炼出了“1 1 1”评课模式,即:一个优点 一个不足 一个建议。
3 与同事对话。校本研训的重要方式之一是同伴互助。学校采取集体备课、“一帮一”、常规听评课、支点教研活动等形式,为教师提供把自己的困惑、想法提出来,与同事交流,求得答案的机会,如:新课程倡导合作学习,培养学习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最初有的教师对“如何进行合作学习”和“是不是每节课都要让学生分组合作学习”等问题感到非常困惑,他们在教研活动中把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所遇到的问题提出来与同事进行了交流,最后大家达成了共识:只有遇到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相互启发才能解决的问题时,才适合采用分组讨论的合作学习方式;同桌之间的互教互学,互相提问,互相评价,小组之间的互帮互学,互相交流,也是合作学习的重要形式。
4 与领导对话。要抓好校本研训这项工作,首先要领导重视,特别是校长,要建立教师与领导的对话机制。我们学校成立了校本研训领导小组并明确其职责,学校领导定期参加教研活动,与教师进行对话交流。学校领导还跟班听年轻老师的课,每次听课后提出优点和下节课需要改进的建议,下次听课时再检查督促,把对教师的指导落实到了课堂,落到了实处。
问题即课题,以“小课题”研究为载体,做实教育科研
教师的教育科研主要是理论指导下的行动研究,目的是改善教师的教学行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以前的科研课题多是综合性的,教师总觉得可望而不可即,往往因自身的理论水平的限制而“望而生畏”。为调动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积极性,克服教师对科研的畏惧心理,我们提出了“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鼓励教师发现自己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开展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小课题”研究,并总结出了“发现问题——拟定课题——探索研究——总结反思——提炼成果——指导实践”研究的基本步骤。
由于研究以解决自己所面临的教育教学问题为出发点,从“问题”人手,从“案例”开始,课题小,看得见、摸得着,研究能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教师们能够普遍接受,并乐于参加这样的研究。目前,我校教师人人参与微型课题研究,“在研究中教学,在教学中研究”逐步成为教师的自觉行动。
评价导向,引领校本研训
为最大限度调动教师参与校本研训的积极因素,发挥教师在校本研训中的积极性、创造性,挖掘其潜力,学校制定了相关制度和评比细则、奖励方案。采取定时与不定时的办法督导、检查教师的教学、研究情况,特别是检查备课、上课、做小课题、行动反思、相关活动记录等;开展课堂教学竞赛或单项教学技能比赛;每学期均对教师参与校本研训的情况进行评比、奖励。通过活动评价、过程评价、学期评价和激励措施引导教师参加校本研训,鼓励教师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能力,获得教育教学成果。
1 落实集中培训活动。学校每学期至少两次将全镇中小学、幼儿园教师集合起来,采取听讲座、听评课、参与式讨论等形式,对教师进行教学、教研、科研等方面的培训。中心校每周四晚为校本研训例会,由教科室牵头,开展培训活动。
2 落实教研例会活动。村小以校为单位,中心校以教研组为单位,规定了每周1~2小时的教研例会。此例会由教研组组织实施,以问题为中心,针对近期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展开研讨,寻求对策,重点是教学案例分析和行动反思。
3 落实听课评课活动。每学期初,由教导处牵头,教研组协助,安排上研究课的时间、学科、主题、课型(示范课、优质课、合格课等)。学校安排专人负责实施,组织组内每位教师认真观课议课。
4 落实支点教研、联片教研、送教下村活动。由于多方因素,导致我镇村小教师很少机会外出学习,因此,学校把支点教研活动作为村小教师参与研训的重要方式。由教导处牵头,以“以课带研”“研训结合”“互动交流”等形式促使村小教师参与研训。全镇19所村小共分6个支点,每个支点每期开展1—2次活动,期初由各支点教研组长协助教导处制订活动计划,各支点按计划落实。
5 落实集体备课活动。主要是以教研组或年段学科组为单位定时进行。活动前,先由教师独立钻研教材、课程标准。集体备课时,由中心发言人组织研讨,主要研究各章节的重、难点与实施策略。学校要求教师在备课中善于发现新问题,找出新办法,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改进,互相切磋,共享资源。
6 落实“一帮一”活动。每学期初,学校拟定出“一帮一”计划,在实施过程中,要求落实“两个一”:徒弟每周请师傅至少指导、修改一堂课,并经师傅同意后方能上课;师傅每周至少听一堂徒弟的课并及时点评指导,徒弟做好课后问题反思,并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加以改进。
7 落实教师自培自练活动。大型的培训——特别是专家的讲座,能让人豁然开朗。但作为普通教师,未必能随时亲身前往“取经吸灵气”,因此,我们学校特别重视教师的自我提升,以“八个一”活动及“两字一画(话)”活动为重点,落实好教师的自培自练活动,加强教师的专业修养。活动的主要内容是:每期读一本教育专著、每期至少讲一次高质量的公开课、每期至少写一篇研讨论文、每期至少做一个小课题研究、每周至少学一篇教育教学改革理论文章、每周至少听一堂课、每周至少写一次教学反思、每天至少写一则教后记。
强调反思,促进自主发展
自主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最重要的形式,是教师将先进的教学理念内化为新的教学行为的必由之路,因此,学校要求教师要做好“四个反思”,即:上课后反思,读书后反思,听课后反思,外出学习后反思。并鼓励教师写好“教学故事”,写好“案例分析”,写好“教学反思”,做好“读书笔记”,外出学习后在全校做汇报等。学校为每位教师统一配备了《校本研训随笔》,随时记载自己在研究过程中的得失、反思、典型案例等,记录自己的教学、研究心得,及时总结教学、研究中的经验与教训,使自己在教学中不断积累和提高。同时,为落实教学反思,我们将“教后记”(课课必写),作为教学“六认真”月查中的必查内容,加以督促,检查落实。
对话交流。加强专业引领
1 与书本对话。教师更应把读书作为一种高雅的生活方式,与书本对话,促进自己专业发展。为此,我们开展了至少“每周读一篇教育教学理论文章”“每期读一本教育教学理论专著”的读书活动,并要求有的放矢,在实践中带着问题读书;在读书时边想边问,善于质疑,提出自己见解,读后要写好心得与体会,在与书本对话中寻求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答案。这样,教师们的很多困惑在与书本的对话中变得清晰明了。
2 与专家对话。校本研训的实质是理念和实践的结合,校本研训基于学校的问题研究,研究水平的提升,需要专家的专业指导和学术支持。因此,科学的校本研训离不开专家的引领。我们加强了与省、市、县教研部门的联系,得到了他们的大力支持和指导。省教科所专家多次通过电话等形式对我们指导;我们还请城区学校的优秀教师送教到五宝学校,让老师们在听课、互动交流中得到提升。
专家的引领不仅提升了教师的专业水平,研训方法也得到了改进。如:在专家的指导下,老师们意识到了以前听评课中的某个环节存在问题。在评课中老师还学会了如何聚焦问题,正确归因,寻找策略,逐步提炼出了“1 1 1”评课模式,即:一个优点 一个不足 一个建议。
3 与同事对话。校本研训的重要方式之一是同伴互助。学校采取集体备课、“一帮一”、常规听评课、支点教研活动等形式,为教师提供把自己的困惑、想法提出来,与同事交流,求得答案的机会,如:新课程倡导合作学习,培养学习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最初有的教师对“如何进行合作学习”和“是不是每节课都要让学生分组合作学习”等问题感到非常困惑,他们在教研活动中把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所遇到的问题提出来与同事进行了交流,最后大家达成了共识:只有遇到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相互启发才能解决的问题时,才适合采用分组讨论的合作学习方式;同桌之间的互教互学,互相提问,互相评价,小组之间的互帮互学,互相交流,也是合作学习的重要形式。
4 与领导对话。要抓好校本研训这项工作,首先要领导重视,特别是校长,要建立教师与领导的对话机制。我们学校成立了校本研训领导小组并明确其职责,学校领导定期参加教研活动,与教师进行对话交流。学校领导还跟班听年轻老师的课,每次听课后提出优点和下节课需要改进的建议,下次听课时再检查督促,把对教师的指导落实到了课堂,落到了实处。
问题即课题,以“小课题”研究为载体,做实教育科研
教师的教育科研主要是理论指导下的行动研究,目的是改善教师的教学行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以前的科研课题多是综合性的,教师总觉得可望而不可即,往往因自身的理论水平的限制而“望而生畏”。为调动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积极性,克服教师对科研的畏惧心理,我们提出了“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鼓励教师发现自己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开展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小课题”研究,并总结出了“发现问题——拟定课题——探索研究——总结反思——提炼成果——指导实践”研究的基本步骤。
由于研究以解决自己所面临的教育教学问题为出发点,从“问题”人手,从“案例”开始,课题小,看得见、摸得着,研究能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教师们能够普遍接受,并乐于参加这样的研究。目前,我校教师人人参与微型课题研究,“在研究中教学,在教学中研究”逐步成为教师的自觉行动。
评价导向,引领校本研训
为最大限度调动教师参与校本研训的积极因素,发挥教师在校本研训中的积极性、创造性,挖掘其潜力,学校制定了相关制度和评比细则、奖励方案。采取定时与不定时的办法督导、检查教师的教学、研究情况,特别是检查备课、上课、做小课题、行动反思、相关活动记录等;开展课堂教学竞赛或单项教学技能比赛;每学期均对教师参与校本研训的情况进行评比、奖励。通过活动评价、过程评价、学期评价和激励措施引导教师参加校本研训,鼓励教师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能力,获得教育教学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