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文作者用直接免疫荧光技术(IF)以光化性角化病患者的皮肤活检作为慢性光损害性皮肤标本与慢性盘状红斑狼疮(CDLE)患者的皮肤标本进行比较,以研究阳光在表皮-真皮交界处形成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沉积中的作用。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作者用直接免疫荧光技术(IF)以光化性角化病患者的皮肤活检作为慢性光损害性皮肤标本与慢性盘状红斑狼疮(CDLE)患者的皮肤标本进行比较,以研究阳光在表皮-真皮交界处形成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沉积中的作用。
其他文献
作者对列宁格勒地区的中等技校近3000名学生用匿名表格进行预防性病知识的调查,其中男生56%,女生44%,年龄15~16岁占43%,17岁和以上者占57%。78%的学生是从“官方”途径了解性病,其中27%来自《健康》杂志、24%来自讲座和医生谈话、15%来自科普杂志、12%来自电影,而22%学生是从朋友和熟人处了解性病。
实验室体外检测光毒力的方法很多,如细胞培养法,光分解能力的电位计法等。但对药物光毒性的比较研究几乎未见报道。本文介绍一种计量法,采用药物与UVA照射双重因素作用于白念珠菌,观察抑菌情况。以光毒指数为数量指标对11种药物的光毒力从数量上作一比较。
SLE是结缔组织疾病之一,其病因尚未明确,但已经知道一些药物和其他因子能够引起一种狼疮样综合征:药物有关的狼疮(DRL)。70年代以来,已报道了至少46种以上的药物和其他因子与狼疮有关。许多患者具有狼疮的临床表现,而一些病例只有抗核抗体而无临床特征。目前虽然还没有DRL的诊断标准,但在明确诊断前必须考虑几个条件:首先,在应用药物之前,必须没有SLE病史;第二,必须可测到抗核抗体,在持续治疗期间至少
斑秃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对接触变应原DPC和二硝基氯苯(DNCB)治疗常有效.以往报道DPC疗效可达50%,其机理是使脱发区毛囊周围浸润淋巴细胞中T抑制细胞的相对减少状态得以改善(由3~4:1转为1~2:1).但对停药后能否长期控制病情尚不清楚.因此,作者研究了可能与复发有关的危险因素.
作者报告1例29岁黑人妇女经剖腹产生下一对双卵性双生儿,发生了沙眼衣原体(CT)感染。小儿出生前绒毛膜羊膜完整,第1个女婴为头位,第2个男婴为足位,均为早产儿,但不需复苏,2个婴儿均用1%硝酸银溶液滴眼进行预防。母亲进行了双侧输卵管结扎。胎盘组织学检查发现为双绒毛膜及羊膜的胎盘,在一张羊膜切片中可见绒毛膜羊膜炎,切下的输卵管片段正常。生后第6天发现女婴左眼有脓性分泌物,次日取左下睑结膜分泌物进行培
伴皮肤病性白内障(cataracte syndermatotique)系指白内障非机遇性地伴发于皮肤综合征而言,这可用皮肤和晶状体均来源于外胚叶来解释。白内障是由于晶状体成分和结构发生改变所致的混浊。晶状体含水量为65%,蛋白质含量为35%,亲水性增加和蛋白质降解是白内障的起因。晶状体的混浊可因晶状体纤维内或纤维间水分减少或积聚,蛋白质合成迟缓导致糖分解酶减少,从而引起能量使用减少。
前列腺素(PG)D2是天然存在的有着各种药理学作用的廿碳化合物.在皮肤,尽管PGD2在表皮和真皮中是来自花生四烯酸的主要环氧合酶产物之一,但其在体内的功能还不清楚.本文通过研究中波紫外线(UVB)照射后大鼠皮肤PGD合成酶活性的变化来阐明PGD2在UVB诱导炎症中的作用.
本文作者用双盲对照的方法评价口服伊他康唑(itraconazole)和安慰剂治疗皮肤真菌病和花斑癣的疗效。2种药物胶囊外观相似,伊他康唑胶囊含50mg有效成分(溶于聚乙二醇基质中,PEG50/50),安慰剂胶囊含等量的基质。
作者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79例系统性硬化症(SSc)患者血浆中的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水平进行了测定.16名正常人血浆作对照.
本文对银屑病患者临床外观正常的皮肤中郎格罕细胞(LC)作了超微结构的分析,并与正常人皮肤中的LC进行比较。研究对象为8例慢性寻常型静止期银屑病患者,不包括关节型和红皮病型,皮损面积占体表面积约为25~50%。取临床外观正常皮肤(距皮疹至少3~5cm远)活检,另取3例正常人皮肤做对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