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是如何影响房价的

来源 :投资与理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lyyj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0年大学生毕业人数达到874万。大学生毕业的去向,决定了当地的房价走势。

01不可思议


  前段时间上海的老吕(化名)给我打来电话,显得异常激动,连来了3句“不可思议!”
  因为就在2020年1月7日,苏州发布了一份关于人才落户相关政策草案。草案称:“落户政策正在征求意见阶段,最终人才落户政策将在2020年上半年出台”。
  老吕是上海土著,他孩子毕业后追求女友,在苏州打拼,他成天叨叨要给儿子在苏州买套婚房。
  然而2019年正咬紧牙关准备下手时,苏州便迎来了最强限购。老吕悔不当初,认为要等几年。这不,风向就转变了。
  苏州在这个节骨眼上发布这份草案,对当下的楼市房价趋势的影响是极其重要的。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苏州很特殊。房价从2016年开始连年高涨,直至2019年才结束,是中国唯一一个横跨整个楼市大周期的城市。当然,也成功地引起了中央的注意。为了响应宏观调控政策,2019年7月24日,楼市强行被苏州史上最强调控令冰封了。
  新房限售“房本+3”年,二手房限售“房本+5”年;同时,非本地人严格限购,在前3年内拥有2年社保,才有资格在苏州买1套住房。
  然而没过半年,现在新一轮人才落户政策就成了板上钉钉之事,变化未免也太快了。
  要知道,人才政策和限购政策是天然对冲的,而且纵观这几年行情,限购在人才政策面前已经形同虚设,例如2018年西安的抢人大战对房价的拉升作用。
  再把这两年放开二胎、放开落户政策、人口出生率、城市群规划等等这些关于人口的政策联系起来,我仿佛看到了中国人口的第二个机遇红利,而这又对楼市产生巨大变革作用,对个人财富影响也至关重要。
  至于“第二波机遇红利”是什么,且听下面分析。

02第一波紅利


  从1949年到现在的2020年,中国人口发生了巨大的“迁徙变革”。至今为止,我认为中国共诞生了两波重大红利期。
  第一波是上个世纪90年代,典型事件如“12万公务员下海”和“10万人才下海南”。
  上世纪90年代,邓老在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深圳,并提出“鼓励创业”的口号。市场经济开始起步,越来越多的机会摆在了年轻人的面前。
  这时候全国掀起创业潮,很多人选择离开体制,闯入社会。更多的人留了条后路,选择了“停薪留职”,也就是说,如果创业不成功,还可以再回归体制。
  人社部曾做过统计,1992年辞职下海者超过12万人,不辞职却投身商海(停薪留职、兼职)的人超过1000万人。
  与此同时,人口开始第一次大规模迁徙。那时候交通条件特别差,都是绿皮火车,但是横跨一个中国,南下淘金的人并不少。五湖四海的人口和财富聚集,让深圳、广东、福建、江浙一带,迎来了第一波历史机遇。那时候去“淘金地”,只要勤快些,都发了财,如果脑袋灵光些,现在基本都是千万级的富人了。
  紧接着是10万人才下海南。
  1998年4月,海南建省,成立海南经济特区,巴掌大的一个岛屿,很快吸引了全中国年轻人的目光。一批批来自全国各地的约10万人次的闯海人,如潮水一般地奔向海南寻梦、创业,在千万人才创业潮的基础上,合力创造了中国近代史上最大规模的人口迁徙。
  那时的海南一片蒸蒸日上的形态,然而因为经济基础和文化底蕴薄弱,只有房地产产业如日中天。随后被炒到天价,最终导致房价泡沫破碎,烂尾楼漫布江野,开发商纷纷倒闭,银行被不良贷款压垮。
  但是那段时间在海南创业的人,只要逃离了最后一波房地产震荡,返回家乡基本都是富甲一方的人物。例如逃离出来成为地产大亨的潘石屹、冯仑等万通六君子等人。
  第一波人口所创造的机遇在90年代,那么问题来了,第二波到底是何时呢?

03第二波红利


  聪明的人应该想到了,就是现在!接下来,我继续为大家解读。
  其实自90年代之后,人口迁徙在中国大地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然而有一个因素制约了迁徙效率,它就是城“镇”化建设。
  中国早期在做城市发展规划时,考虑到人口基数庞大,且早期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比例悬殊,所以为了避免短时间内人口加速涌入,对城市管理造成冲击,提出了“先富带动后富”,先把村里的迁徙到“镇”,然后再到城市。工具就是户口。
  然而结果是,户口将城市和人口相对独立分开了,进城的居民如果没有户口,会受到当地福利待遇的层层限制,例如小孩不能上学,生病去不起医院等问题。所以在人们在迁徙去另外一个城市淘金结束后,往往会选择“叶落归根”。
  所以在某种意义上讲,户口制约了人口流动速度。
  这还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镇”的商业环境决定了这种模式必然走不通。
  这些年来,城“镇”化建设,导致了资源的大面积浪费。
  2018年中国经济顶层设计师,在达沃斯论坛上讲到“未来一定要打好三大攻坚战。”这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防范化解重大危险”,而重大危险中最大的成分就是,因大力投资乡镇经济而导致的地方性债务黑洞。
  当然这回事,现在是终于想通了。
  城市化建设才是重中之重,人口流动对经济的影响是绝对的正收益,制约是违背趋势的。
  所以大家会发现,从2018年开始,中国开始大力推进城市群概念和强省会战略,例如去年提出的粤港澳大湾区概念。
  百城抢人大战打响,基本是一年一轮,硝烟弥漫在中国大地的各个角落。强省会,诸如成都、西安、郑州、武汉等区域大城开始崛起,所有城市都知道,只有把人才集中起来,才会最大化发展市场经济。   得人才者得未来。换言之,未来零门槛落户将在二三线城市中成为常态,人口“政策阻流”因素逐渐退去。
  当然在整个大形势下,社会发展也在推动着人口加速流动。

04第二波更强


  我主要讲两点,“高校利好”和“迁徙成本”。
  1990年,中国人口是11.94亿,当年国民受教育程度达到大学,且被大学录取的人数有多少?60万。
  那时候离开故土,去远方读大学的人,感觉像是生离死别,因为对外界的陌生,内心或多或少是恐惧的。
  2019年呢?随着教育的普及和高校数量增多,大学生已不是稀缺物种,大街小巷随处可见。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人口13.95亿,而大学生年录取人数就达到了820万!去国外读大学都已是家常便饭。
  当然,我不是为了对比这30年来中国受教育程度差异,而是告诉大家,高校的普及会影响“迁徙思维”,同时也让人口迁徙变得更加容易。
  例如西安,为什么在短短的2018年一年内落户60万大学生?
  因為西安的高校多,来西安读书的学生来自于五湖四海。因为机会问题,三四线城市或者家处乡镇的学生,大概率会选择落户西安。工作稳定后,很可能会把父母接过来,这样就完成了整个家庭的迁徙。
  而90年代,除非是在家乡实在混不下去了,被迫选择去另外一个城市。家庭迁徙更不用说,和传统叶落归根的思维严重冲突,大家都理解不了。
  第二个是迁徙成本。90年代去另外一个城市,除了绿皮火车就是巴士,不安全而且速度极慢,稍远的地方就得晃悠几天车程。
  而现在是航天高铁时代,一天之内贯穿中国。高铁像大动脉一样将中国彻底贯通,人口像血液一样在这个框架中迅速穿梭。
  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了12.7万公里,而在2019年底,这个数值改写成13.9万公里以上,其中高铁里程就达到了3.5万公里,成为全球高铁最发达的国家。
  另外一个就是信息成本。90年代了解另外一个城市,只能通过大字报和远方归来的亲戚朋友讲故事。而现在互联网时代,想了解一个城市,动动手指头就可以,远隔千里城市发生的事情,能第一时间传入你的耳朵。
  综上所述,此刻的我们正站在中国人口迁徙大时代的风口上,而且力度、影响力和对个人带来的财富机遇,要远比30年前的第一波来得更猛烈。

05财富机遇


  接下来开始敲黑板总结。
  我用大量数据和事实演示了中国人口的迁徙路径。中国在近代史上的大迁徙,除了闯关东、走西口、下南洋,就是90年代的“下海”和今天的“城市群+抢人大战”。
  而且此波中国人口大迁徙的规模会远超历史上任何一个阶段,在这其中会创造无数的财富机遇,同时会使城市格局产生巨大的变动。
  在城市群和强省会战略下,城市投资会更加集中。
  原来三四线城市有机会建地铁,但未来大概率不会批了,因为钱要集中投资在上游的大城市。这会导致三四线城市以及乡镇经济逐步放缓。
  未来在三四线城市中,除了核心城市产业溢出和区域强推的省会城市,其他三四线城市大概率会被抽干。就像安徽和湖北一样,你会发现其他小城市都是为了合肥和武汉服务的,合肥更是有“合一省而肥一市”的说法。
  注意,未来不是“农村-城市”的城市化,而是“城市-城市”的城市化,小的到大的,弱的到强的。大家心里要有预判。
  对于个人财富的影响,我认为主要表现在房产增值,其次是个人发展(创业和工作)。
  原来人口因素对于城市发展是长期因素,但是现在看来,人口加速涌动对城市房价的影响,如调控政策一样,起到的是短期刺激作用。例如2018年人口对西安房价的刺激。
  还有2018年深圳人口对房价的刺激。深圳为何今年房价一反常态,在四大一线城市中脱颖而出?
  很简单,在2014-2018年间,深圳人口加速流入,常住人口增量达255万,这其中很大一部分人口都是带着家里的6个钱包入场,相当于全国财富定向流入了深圳楼市,房价上涨动力强是很正常的。尤其是2018年,深圳人口流入61.99万人口,带来的住房需求是很直接的。
  所以大家未来在关注城市房价的同时,一定要把人口流入趋势放在最前面。
  关于2019年的人口趋势,上个月京东大数据集团发布了一篇报告,叫做《2019中国人口迁移和城镇化发展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数据真实度在市面上还不错。

  《报告》显示,北京、上海对高学历和高净值人群吸引力最强,深圳对人才的吸附能力最强;杭州、成都、重庆、长沙等二线城市人口净流入强劲,成都、重庆都市圈特征显著。
  其中武汉、长沙都市圈效应不明显;哈尔滨、大连、沈阳等城市人口流出非常严重,且都市圈集聚效应不明显;青岛、厦门都市圈集群特征明显;西安、郑州城市集群效应较强;“下沉消费市场”已释放出巨大的消费潜力,成为拉动中国消费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除此之外,苏州、南京、天津、佛山、宁波、贵阳对本区域人口的吸引力也在与日俱增。
  随着人口的加速流入,这些城市的房产增值空间会逐步拉高,这是目前享受到人口迁徙红利最简单有效的方法。
其他文献
没有一丝防备,继华晨汽车后,又一家AAA级评级的国企倒下了。11月10日,永城煤电公告称,因流动资金紧张,“20永煤SCP003”未能按期足额偿付本息,已构成实质性违约,违约本息金额共计10.32亿元。AAA级国企连续违约,造成信用债市场恐慌,各类债券不断下跌。在监管部门出手之后,是否可以抄底买债券基金了?永煤违约  11月10日,永城煤电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公告,2020年度第三期超短期融资券(债券
期刊
海天味业和长春高新杀跌之后还有续集,浓眉大眼的贵州茅台也出现放量下跌,机构抱团的高价股集体不振。  Wind数据显示,基金重仓股高位横盘调整已经相当长一段时间,11月中旬下跌趋势更加明显。  前期大涨的猪产业、食品加工、白酒和疫苗板块都出现明显的调整,特别是疫苗板块,调整幅度较大。高位股为何集体不振?  数据显示,按照主流估值标准,前期大涨的食品饮料、医药生物和电子等超行业市盈率高于历史中位数。从
期刊
1、银行浙商证券(邱冠华)  2021年的节奏在哪里?周期赛道的回归主要得益于疫情冲击后的经济复苏超预期,需求的上升,上游商品价格的攀升,以及2020年上半年周期价值赛道的上涨滞后,叠加2020年末的市场偏防守情绪,共同促成近期的周期叠加价值的行情。  2021年行业节奏变换,应该呈现如下几个特征。  一是主力集中的食品饮料赛道大概率延续稳健强势逻辑。  二是2020年二季度起势的休闲服务赛道目前
期刊
最近总是有朋友问这样的问题:人民币趋势性升值,该怎样投资?  也有人问,在人民币升值背景下,手头的一些外汇该怎么办,才能避免贬值?  这实际上反映了近期一些高净值投资者的焦虑:在本来已经颇为复杂的投资环境中,又叠加了一个汇率因素,资产要保值增值变得更加困难;一些前几年费尽心思折腾出去的外汇面临缩水风险。  这对一些只会投资房产的人来说确实增加了难度。下面通过一些常规的逻辑,将人民币升值背景下如何投
期刊
最近一个月,《演员请就位》火了!在真人秀剧本和剪辑师的鬼斧神工下,该档综艺每集都能贡献精彩绝伦的焦点战,热度持续上升,热搜霸屏应接不暇。通过这档节目,担任评委导师的郭敬明又一次回归到了观众视野中。节目中的郭敬明,以违反常规的举动和犀利诡辩的言辞刷足了存在感,一次次成为全场焦点所在。  作为80后知名作家,郭敬明在文学界、娱乐圈、商界征战多年,知名度与日俱增,但个人风评却饱受争议。总结来说,名气不小
期刊
在今年的相关机构对于国内房价走势分析中,都会特别标注上一句“除深圳外”,原因无他,深圳的房价实在涨速过快,过于“鹤立鸡群”。结合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发现,2010到2019年,全国有12个城市的常住人口增量超过100万人,其中深圳高居榜首,2019年常住人口较之10年前增加了301万人。  人口增长就意味着就业和刚需,意味着经济的增长。而随着未来深圳人口的继续流入,居民收入的不断增长,深圳的房价或许
期刊
如何选择一款适合自己的理财产品,是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如果银行向你推介相关产品时,未能履行适当推介和风险告知的义务,亏了算谁的?该如何维权挽损?日前,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布了一起典型案例。  近日,中国裁判文书网发布了一起关于理财客户与银行的合同纠纷民事判决书。  2016年,裴某华在某大行北京西便门支行工作人员申某的推荐和引导下,在得到确保收回本金和4.5%、5%收益的承诺后,购买了个人理财产品“债
期刊
继车险综合改革后,重疾险也迎来大变革。  11月5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联合中国医师协会发布《重大疾病保险的疾病定义使用规范(2020年修订版)》,这是2007年发布《重大疾病保险的疾病定义使用规范》后,重疾险疾病定义规范13年来首次修订。  同日,中国精算师协会发布了《中国人身保险业重大疾病經验发生率表(2020)》。重大疾病经验发生率表是险企设计重疾险产品的最重要依据之一,该表的修订完善,也有助
期刊
一、全球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  截止到2019年,全球65岁以上人口已经占全球总人口的9.1%,已满足联合国老龄化社会标准(即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比超 7%或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2050年该比值将达到15.9%。全球主要发达经济体都经历了老龄化过程,全球养老产业规模庞大,而我国养老产业刚刚起步,行业发展潜力巨大。  1、日本已迈入深度老龄化社会  日本65 岁以上老人占比达到28
期刊
近日秋风萧瑟,温度骤降,楼市也是一样。  房天下数据显示,截至10月29日,今年已经有403家房产公司发布了破产公告,其中大多是中小房企。  房企宣告破产,意味着会有部分房子无法如期交付,对于购房者来说简直是无妄之灾。 那么,我们如何避免买到这种坑爹的项目呢?百亿级房企的生存问题  首先来看看房企数据吧。日前,《21世纪经济报道》以A股三季度营业收入600亿元以下的79家中小型房企作为样本进行了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