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起古桥,人们往往想到浙江绍兴,其实水乡泽国浙江嘉兴,也有着众多的古桥和古桥故事。自从南宋孝宗皇帝赵于公元1127年出生于嘉兴而使嘉兴成为“龙地”以后,历代主政嘉兴的府台知事都重视在嘉兴建桥筑道,发展桥文化。据新中国成立后嘉兴首任桥梁队队长朱明忠工程师回忆,上世纪50年代初,嘉兴有古色古香的古石拱桥5000多座,这些桥有的以国之分界定桥名,有的以地域村庄取桥名,有的以捐助资金造桥的人名定桥名,有的以民间传承的故事立桥名,也有的以桥的建筑规模命桥名。这些桥造得林林种种,千姿百态,成了中华民族的瑰宝,可惜如今只存下2600多座了,如再不抢救这些建于千百年前的石拱桥,那实在对不起子孙后代。
嘉兴秀洲区洪合镇九里港,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吴越战场,当时吴越两国以九里港为分界线,港北为吴国,港南系越国,后来人们便在此建造了一座三孔的石拱桥,定名为国界桥。桥长13.2米,宽1.58米,桥北刻了吴王夫差像,桥南端刻着越王勾践像。建在嘉兴秀洲区王江泾镇的京杭大运河上的第一座大桥长虹桥,那是明代万历年间(公元1573-1620)高僧陈复古化缘建造的。这位高僧关心民生疾苦,他见运河两岸农民养蚕售丝要摆渡船过运河十分辛劳,于是跑城串乡“化缘”十年,筹金万两建造了此桥。桥的跨度72.8米,高10.8米,桥面宽5米,为三孔石拱桥,桥面石柱上镌刻着“福泽长流物阜民安国泰”十字。这座桥从平地软基上建起,犹似长虹天降,蔚为壮观,故命名为长虹桥,2006年6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曾参与美国芝加哥大桥建设的美籍华人桥梁专家朱光汉教授回浙江嘉善探亲,参观长虹桥后感叹说:“这桥在平坦软基上架设,真是世界罕见,它是中国桥梁史上一大发明,是中华民族桥梁文化的瑰宝。”
坐落于嘉兴南湖区凤桥镇石佛寺的三步两爿桥则更为奇特。相传唐肃宗至德二年(公元757年)乡人在此耕种时,挖出四尊面笑相对的石佛,于是众人筹银建造寺院,命名为“石佛寺”。寺院竣工后香客从四面八方赶来“拜佛”,但没想到寺前的两条河阻挡了香客的路,由此寺内僧人又化缘在两河交叉处建造了两爿桥,由于从第一桥下来只走三步就上第二座桥,故称之为“三步两爿桥”。此桥相传至今已有1250多年了!
公元420年至580年间,正是南北朝混战之时。传说一日南朝兵马自南向北厮杀,战至浙江嘉兴新塍镇“十字河”口一座木桥时,南军辨认不清方向,领头者放声大喊,向天问路,正在此时桥边突然吹来一阵东风,此时屹立于桥头的那株青松突然向西点头三下说:“不可向前唉!”话声刚落,木桥当即坍塌,于是南军回头向西杀去,并在秀水至乌程打了一场大胜仗。翌年,乡人筹银重建这座坍塌之桥,将其定名为问松桥。此桥故事如今被载入《新塍镇志》。
嘉兴众多的古桥,充分反映了平原水乡的历史风貌。据《至元嘉禾志》记载,嘉兴自奴隶社会有文字记载开始,就建了150多座大小不同、造型各异的石拱桥。嘉兴如今留存下来的古石桥,大都建于明、清时期。这些遗存下来的石桥大都为单孔或三孔石柱石拱桥,其中少数是石柱平板桥,这些桥从平地软基上铺设石板并开凿勾口引力,镶嵌石级步步升高,当然只能供行人步行,不能通车。
随着经济发展,交通要道的变迁,这些古石桥如今成了历史的见证,它已不能完全适合经济发展的需要,于是人们在它旁边又架设了钢筋水泥平板大桥。光是建设部劳动模范朱明忠工程师参与勘测建造的这种水泥桥就达3200多座!据初步统计,嘉兴的南湖、秀洲两区,随着新建桥梁的增建,新旧桥梁如今已达8000多座,仅嘉兴环城河一周,近年就新建了建银、北丽、中山东西路、勤俭、西丽、紫阳等20座新型水泥大桥,这些新建的桥梁夜间彩灯闪烁,成了老百姓夜游赏景好去处。
在建造新桥同时,为了保护好古桥,嘉兴南湖区又投入了5000万元对全区古石拱危桥进行了维修。秀洲区新塍镇进行调查摸底,为全镇54座古桥建立档案,以便对古桥加强监督与维修。南湖区新丰镇还联合财政、交通、城建等部门建立“康庄工程”,下设办公室指挥全镇36座古危桥的修建工作,受到群众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