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悉曲线的“思想”

来源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gufeix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课选自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初中教材第一册第五章第四节《曲线工具的妙用》,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曲线工具的各种画法及运用。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可以熟练使用椭圆工具、矩形工具、颜色填充工具等,并能运用这些工具绘出一幅内容简单的图画,但是画面不够丰富,缺乏创意。通过使用曲线工具可以绘制任意弧度的曲线,但是很多学生不能很好控制,运用起来不够灵活。本节课通过循序渐进地融入曲线工具的一些妙用之处,逐步引导学生进行作品的创作。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曲线工具的两种常规画法;掌握闭合曲线的画法;可以进行曲线工具的灵活运用。
  过程与方法:在实践中观察、思考,继而创作的过程,培养探索能力和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绘画创作的乐趣,培养积极探索的心态以及不断进取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闭合曲线的画法,以及曲线工具的灵活运用。
  教学难点:运用曲线工具进行创作。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我们在前面几节课中学习了哪些绘图工具?
  生:铅笔、喷枪……
  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种新的工具。先请大家欣赏几幅图片,观察一下这几幅图片主要运用了哪个工具。
  教师展示三幅图片:春天的垂柳、巍峨的群山、弯曲的公路(图1)。这三幅图主要由曲线构成,优美的线条、清新的画面,引起教室里一片赞叹声。
  
  生:铅笔工具。
  生:曲线工具。
  师:到底是曲线工具还是铅笔工具?它们画出的弯曲线条有什么区别?
  生:是曲线工具。曲线工具画出来的线条非常平滑,弧度优美,铅笔画出来的线条没有这样的效果。
  师:它的弧线这么优美,怎么画的呢?使用曲线工具有什么技巧吗?除了这些图形,还可以绘制什么图形?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曲线工具的妙用。
  设计意图:以图片欣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能以最佳的状态投入到学习中。
  (二)自主操作启发联想
  1.循序渐进展开思维
  教师介绍曲线工具的常规画法:一弯曲线及两弯曲线。在画曲线的时候,学生很容易出现诸如此类的问题:刚画的线突然没了、忘了要点击两次等等。
  教师首先从最简单的静态事物入手,让学生用一弯曲线画山。
  师:由画山可以发现,事物的外表呈现出来的是弯曲的线条,我们可以尝试利用曲线工具绘制。大家想想还有哪些事物可以用曲线工具绘制?
  生:树干。
  生:月亮。
  设计意图:由最简单的静态事物入手,学生更容易理解,为下面的学习作铺垫,并引导学生展开联想。
  师:除了静态事物,还有很多事物总是以动态的形式呈现。比如红旗,尽管它本来是直线条的,但是迎风而动的时候还是直线条吗?
  学生通过想象画出风中飘扬的红旗,有的用一弯曲线,有的用两弯曲线。
  师:我们发现,不管是一弯曲线还是两弯曲线,都具有动态的表现形式,只是两弯曲线的动态表现更加强烈一些。大家再联想一下,还有哪些动态事物可以用曲线表示?
  生:波浪。
  生:风。
  设计意图:由静态事物到动态事物,学生的形象思维又上了一个台阶,不断拓宽学生的想象空间,不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
  师:不管是静态事物还是动态事物,都是外部特征的反映,没有感情色彩。但是一幅绘画作品要想获得成功,都要有所表达。下面,我们尝试一下怎样用曲线工具来表现一种意境。
  教师出示图片(图2),要求根据不同人物的心情,用曲线工具添加眉毛和嘴巴。
  高兴的脸比较容易画,一弯曲线,一张笑脸就出来了。而愤怒的脸不容易画,有的学生参照笑脸把曲线反向弯,虽然不高兴了,但也说不上愤怒,是郁闷的脸。
  
  师:我们平时看到有人发火的时候,表情是什么样的?同学们在写作文的时候,是如何描述人物愤怒时的表情?
  生:嘴巴都气歪了。
  生:眉毛倒竖。
  学生经过不断地尝试,终于找到了最能表现人物心情的画法。
  师:由此我们发现,曲线能表现心情。它能助你一臂之力,使你的绘画作品富有生命力和感染力。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前两个环节的升华,使曲线工具作出的画富有思想和灵气。让学生认识到,好的绘画作品都有着丰富的感情世界。
  2.提高技术完善能力
  教师用两幅图对比演示闭合曲线——“三点”构成封闭区域的画法:用A、B、C分别表示三个点,选择曲线工具,按A、B、C三点顺序单击鼠标左键,将自动形成一个封闭区域,并且封闭区域的大小和方向可以随C点而改变(图3)。
  
  师:这样一个封闭区域,我们可以用来画什么?
  生:花瓣。
  生:雨滴。
  ……
  师:请大家欣赏一朵花,观察这朵花是怎么画的(图4)。
  
  生:花瓣、叶子是闭合曲线,花茎是两弯曲线。
  学生尝试作画。
  生:花瓣都是零散的,怎样让它们按顺序围成一圈?
  其他学生也都应声表示遇到了同样的问题。
  师:画每一朵花瓣都需要点三次对不对?大家观察每一朵花瓣的起始位置是不是都一样的。
  学生似有所悟。很快,有学生发现了技巧所在。
  生:我们画的时候要把每一朵花瓣的第一点固定在同一个点上。
  师:非常好。那第二点呢?需要注意什么?
  生:第二点需要在靠近前一个花瓣的边缘单击。
  师:非常好。那如何确保每朵花瓣的大小一致?
  生:三点组成的封闭区域大小差不多。
  师:假如起点位置没有固定一致,有没有什么补救措施?
  生:可以在中间加一个花蕊遮掩一下。
  经过不断地讨论、摸索,学生都画出了非常漂亮的花。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是曲线的综合运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技能,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不断探索,不断追求进步的精神。
  (三)合作探究发挥想象
  师:这只是一朵花,如果要绘制一幅画,只画这些花显然是不够的。那么,一朵花如何到一幅画?我们怎样用曲线工具绘制更多的图形来反映生活的丰富多彩?下面就让我们从这朵花入手,创作一幅画,尽情地发挥你们的想象力吧!
  学生可以独立创作,也可以与他人合作完成。这朵花的环境不确定,作品的主题也就不确定,可以自由发挥。要求画中至少还有一到两处使用曲线工具,可以结合使用其他工具。
  设计意图:由一朵花的学习延伸到一幅画的创作,让学生保持高度的探索欲、尝试欲,在生活中寻找题材,在学科中寻找融合点,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实现知识的积累、传递、迁移和融合。
  (四)展示作品评价总结(略)
  
  四、教学反思
  
  我在教会学生画一片花瓣后,适当布置新任务,引导学生探索完成整个花朵。完成整朵花后,再尝试创作一幅画,极大地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充分体现了新课标倡导的学习理念。本课的设计充分体现了信息技术学科实践性、趣味性和应用性的特点。不足之处是,从画一朵花到一幅画,跨度大,给学生预留的操作时间是10分钟,难以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充分发挥想象力创作图画。
  
  (作者单位:湖北襄樊东风中学)
其他文献
浩然在写了著名的长篇小说《艳阳天》《金光大道》《西沙儿女》等等的同时还有很多儿童文学的创作。儿童文学创作是他长期在乡村生活的另一种收获,以敏锐敏感的作家视角观照乡村生活,以融入其间的方式进行观察和体会,都造就了他乡村题材儿童文学创作的成就。其中有不少篇目都改编成了连环画,比如《三个孩子和一瓶油》,比如这本《洋河边上》。  全国叫做洋河的河有好几条,江苏泗洪的洋河以洋河大曲著称,山东的洋河则直接入海
一、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初中(上册)信息技术》第四章第一节。本节主要介绍Excel的功能和基本操作,通过Word表格的处理引入Excel,体现了知识的延续性。在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思考、比较和总结知识,掌握学习信息技术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熟悉Excel的基本组成;了解Excel的功能和特点,理解Excel中行号、列号、活动单元格、工作簿、工作表等概念。  过程
很多读者都知道张抗抗是著名小说家,其实,她也是著名散文家。她最初的创作是从写散文开始的。1961年她11岁就在上海《少年文艺》发表《我们学做小医生》。1969年她从杭州一中初中毕业到黑龙江农场下乡,其间写的散文《大森林的主人》发表在《文汇报》上。1977年她考入黑龙江省艺校编剧专业学习。不久又写出《兴凯湖听涛》和《地下森林断想》等。《张抗抗散文》一书获得第二届鲁迅文学奖散文奖(1997—2000)
Web2.0激起一波又一波的热浪。在师生与网络环境的关系中,当“跨区域交流”、“创作共享”等理念与行为蔓延开来的时候,网络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技术手段的革新,还有思维方式的微妙且重大变化。我们真的能够引导学生融入崇尚创造的网络空间,共同成为凝聚了“集聚和辐射”功能的“节点”吗?让我们与两岸三地的三位学者共同审视这场由网络引发的学习变革。    李芳乐:香港中文大学资讯科技教育促进中心主任  邹景平:
信息技术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的建设与管理主要包括:机房软硬件系统管理平台的建设与维护、使用者身份及信息的管理与维护、教学交互系统的建设与维护、教与学资源(通用资源、专用资源、学生作业等)管理平台的建设与维护等。它是信息技术学科有别于其他学科的一个主要特点,也是课堂教学的其他关键环节得以顺利实施的根本保障,更是一线教师颇感棘手的问题。  教学环境的搭建与管理  1.现状及主要问题  当前,大多数学校的
踏着春天的脚步,《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杂志迎来了创刊百期的日子。翻阅着一期期过往的杂志,仿佛又回到了创刊之初,脑海中犹如过电影般闪现着难忘而艰辛的创刊历程,心里默数着创刊中的点滴往事。作为面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的专业刊物,为教师提供高品质、有新意的原创性文章始终是我们不懈追求的目标。在信息技术教育逐步趋于常态化的今天,我们希望本刊能够成为教师案头必备的参考资料。  作为教育宣传工作者,作为基
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领域,日记的重要性越来越受研究者们的重视。随着私人日记的不断发掘刊印,一些文学文化史上的悬案疑难问题有了新的解释。日记是最为私人化的文字,代表的是个人的观点,带有浓郁的主观性色彩的记载未必就比其他的文字记载更加客观真实,但是对于记载者个体而言,日记中的文字却是无可替代的切实的个人化体验。但是,作为私人化文字的日记,仍然有着种种的不同。从著作者的角度来说,日记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
中小学教师培训的目标定位与模式建构是一个极有意义的研究课题。本文首先对MiniQuest怎样应用于中小学师资培训进行案例叙述,继而对应用该培训方式产生的培训绩效进行客观评估,最后对MiniQuest在师资培训方面的应用前景进行初步预测。    一、从WebQuest到MiniQuest    WebQuest是一种基于因特网资源的单元式课程探究型学习模式,比较适合学生探究式学习活动,特别是跨学科学
[本刊讯] 为了更准确地把握当前教育信息化的形势和了解前沿讯息,使今后的办刊工作更贴近实际,近日,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刘雍潜秘书长、原北京电教馆潘克明馆长相继莅临杂志社,与编辑们座谈,梳理目前教育信息化的热点问题,为今后的刊物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  刘雍潜秘书长和潘克明馆长都是我刊的老朋友,长期以来一直密切关注刊物的动向和发展,对刊物的成长倾注了不少的心力。在座谈中,刘雍潜秘书长和潘克明馆长都不约而同
一、mGBL项目简介    欧洲移动学习项目mGBL(moible Game-Based Learning)项目2005年10月启动,于2008年9月结束,历时3年,由英国、意大利、克罗地亚、澳大利亚、斯洛文尼亚5个国家的11个机构联合开展。总体目标是通过开发创新性的基于移动游戏的学习模式来提高学习效率,将学习内容融入到游戏中,以趣味性和情感性并重的方式呈现给学习者。具体方式是设计并开发出一个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