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广平有个厉害爷爷

来源 :百家讲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ke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所周知,鲁迅出生于一个官宦家庭,爷爷是清朝进士,曾担任过翰林院庶吉士、江西金溪知县、内阁中书等职,可惜因一场科考舞弊案,家道中落。但很少有人知道,鲁迅夫人许广平的家世更牛。
  许广平的爷爷名叫许应骙(kuí),跟鲁迅的爷爷一样,都是进士出身,但他做过的官比鲁迅爷爷的官大,曾担任过礼部尚书、闽浙总督,是一品大员,而且还是慈禧的干儿子。
  许应骥是广东广州人,从小天资聪颖,八岁就“命笔为文,斐然成章”,被录取为县学生,活脱脱一枚神童。道光三十年(1850年),年仅18岁的许应骥就进士及第,没过几年又进入翰林院,绝对是年少有为。
  光绪六年(1880年),许应骙奉旨担任“会试”的副总裁,成了自打科举制创立以来第一个爬上这个位子的广东人。广东在历史上长期以来都被认为是南蛮之地,教育非常落后,这下可算扬眉吐气了一回。
  不过,许应骥所处的时代实在不怎么样,外有列强侵扰,内有腐朽乱政,乱得不得了。作为一名正统的封建社会的读书人,捍卫纲常伦理、宗法之道,自然成了他义不容辞的责任,所以,在以慈禧为首的顽固派和以康梁为首的改革派对立之际,许应骥毫不犹豫地加入了慈禧的阵营。
  由于才华出众,能力过人,许应骥很快成为慈禧倚仗的得力干将,慈禧不仅特许他在紫禁城里骑马,还把他收为干儿子。
  在顽固派和维新派唇枪舌剑的斗争中,许应骙一人扛起了进攻大旗,屡次上书光绪,弹劾康有为等人的变法“实乃保中国不保大清”,又痛斥康有为人品不好,总而言之,康有为的变法什么用都没有,反而会坑了大清。当然,康有为等人也没闲着,针锋相对呈上了一堆奏折,大谈特谈许应骥落后腐朽。那么,最后的结果怎么样呢?光绪那时候其实是主张变法的,所以选择支持康有为,罢免了许应骥的职务。
  不过这并不打紧,毕竟许应骥有慈禧这个靠山。慈禧一听说光绪竟然罢免了自己的心腹,于是开始了一顿雷厉风行的操作——囚禁光绪、逮捕维新人士,一手宣判了戊戌变法的“死刑”。而被罢免没多久的许应骥,很快又被起用,还官升一级,成了闽浙总督。
  俗话说“事有两面”,许应骙这些与维新变法对着干的行为,虽然赢得了慈禧的青睐,却也成了他的人生污点,成为后世批判他迂腐保守的把柄,还送给他一个“戊戌黑旋风”的绰号。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许应骥一直在和康有为等人对着干,他却保住了戊戌变法留下的唯一成果——京师大学堂,也就是今天的北京大学。
  对于创办京师大学堂这件事,许应骥竭力支持,甚至亲自选址。维新变法失败后,几乎所有的变法措施都被废除,但许应骙向慈禧力陈京师大学堂之利,最终换来了慈禧一句话:“大学堂为培植人才之地,应予继续兴办。”从而保住了京师大学堂,成就了今天北京大学的至高地位。
  终其一生,许应骥虽然思想保守,不够开明,却保住了革新的唯一成果,也算功德一件。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許氏家族在近代史上出了很多大人物,比如,粤军总司令许崇智、粤军参谋长许崇灏、粤军师长许崇济等,这三位军界大佬都是许广平的堂哥。
  编辑/夏涵
其他文献
1914年,有“漂泊的抒情画家”之称的竹久梦二的画室港屋在东京开业,里面摆放的多是精美的书签画册,也有装帧剔透的诗集,均署名:竹久梦二。   梦二在当时还没什么名气,他虽然给日本发行量最大的杂志和书刊画了很多插画,也写了醉过无数少女心的诗,但一个没有背景的小小画师显然不会引起多大的关注。不过,梦二倒也乐于享受平淡的生活。而像他的生活一样平淡的构图又无疑招至众多少女的青睐,在东京女大专攻日本画的笠井
法国大革命时期,战争爆发之初,“微分几何之父”加斯帕尔·蒙日登上雅各宾俱乐部的讲坛,慷慨激昂地宣布要将两个爱女许给战场上最先受伤的两个士兵,他要看到一众贵族人头落地才能解恨。但实际上,蒙日是个非常文弱的书生,别说人头落地了,连杀鸡的场面都不敢多看。  反观纳粹党的卫队头子希姆莱,他曾在纳粹德国时期主持“灭绝犹太人”的残忍计划,但他在东欧参观一次枪决现场时竞呕吐起来,并说自己厌恶看到鲜血,希望纳粹不
一  相信缘分的人,心里都有一个明天。在今天和明天之间的,是等待。1947年秋天,李玉茹等来了曹禺。  那是上海最美的季节,也是李玉茹戏剧生涯最美的时节。那一年,她23岁。青衣、花旦、刀马旦,样样在行;梅、程、尚、荀,派派贯通;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步,无不打着她八岁人北京中华戏曲学校,师从王瑶卿、程砚秋、律佩芳、吴富琴等名家的印记。而1940年她组建戏剧班子“如意社”,以及“如意社”于1941年春节
寒假快到了,《还珠格格》又要重播了。不过很多观众没注意,这部经典电视剧里不仅有表情包福尔康,还有一个隐藏得很深的心机女,她就是外表温柔恬淡的令妃。  小燕子中了一箭被皇上带回宫,皇上直接把小燕子放到令妃處,可以看出皇上非常信任令妃。这边,皇后也听闻了动静,容嬷嬷.更是听说小燕子长得确实不错。容嬷嬷的消息是从令妃的宫女腊梅那里得到的,显然,腊梅就是皇后安排的卧底。隐藏在热闹的认爹剧情背后的皇后和令妃
1847年,乡试四次落第的洪秀全打着拜上帝会的幌子起家,追随者众,太平天国的势力一时席卷了大半个中国。但作为太平天国的核心人物,洪秀全及其他领导人真的懂基督教吗?  洪秀全最初的理论依据来自一本名为《劝世良言》的小册子,作者是一个叫梁发的中国人。梁发本是印刷工人,识字不多,后因帮英国传教士印《圣经》而皈依基督教,成为中国本土的第一个华人牧师。《劝世良言》主要是《圣经》的原文与梁发的学习体会,比较适
庆历元年(1041年),宋夏战争已进入拉锯阶段。虽说高调建国的元昊先后在三川口与好水川击败宋军,但自家也损失惨重,当然耗不过北宋。急于捞好处的元昊干脆下了毒招:攻取麟、府二州。  看地图就知道,只要这两个要地落入西夏之手,西夏铁骑进入关中平原将势如破竹。富庶的关中大地立刻就要陷入烧杀抢掠,甚至西北防线崩盘、半壁山河沦陷都是极有可能上演的惨祸。偏偏由于宋军部署失误,如此重要的地段,兵力却严重不足,元
如今社会上有种说法——大部分中国人比较缺乏音乐细胞,不是那么容易懂得欣赏高层次的音乐。为什么呢?从历史角度来说,因为很多顶级音乐发烧友——尤其是起带头作用的君王,都遭到了无情的板砖,所以对于音乐的热望就被漫漫历史长河稀释掉了。  比如战国时期,魏文侯和一个叫田子方的大臣来了兴致,喝喝小酒,听听编钟。魏文侯是音樂发烧友,且有很强的辨音能力,一下子就听出演奏的音调有问题,当场纠错,“左边的音调太高了,
文史大师刘文典兼具傲气与傲骨,时常爆粗乃至动手,外人纷纷给他贴上“狷狂”的标签,然后躲得老远。  刘文典在清华大学任教时,有次进行的一项研究需要查阅相关的佛教资料,但清华图书馆没有。朋友给他指了条明路——去北京香山寺“求取真经”。  刘文典马不停蹄地赶往香山寺,寺院住持妙喻和尚却不愿合作,因为寺里有规定——非佛教人士不得借阅寺内经书。如果真有特殊情况需要破例,也只能在专人看守的佛堂里正襟危坐地看完
建安十五年(210年)的初冬,曹丕跟随父亲和他的僚属登上刚刚筑好的铜雀台。在乐伎格外卖力的奏乐与舞蹈中,曹操命儿子们作诗赋赞美这高大的楼台。曹丕自觉写得不错,刚准备献上自己的作品,曹植的《登台赋》已经在父亲手中了。父亲看了半天,按捺着惊叹,板着脸问:“你这是抄别人的吗?”“言出为论,下笔成章。父亲若不信我,可随便定题目,我再写就是了!”  曹丕低头看了看自己的《登台赋》,撇了撇嘴,把它扔进袖子里。
南北朝时期梁朝人徐勉官至尚书仆射,位高权重,却不营私产,家无积蓄,还将俸禄分给亲族中的贫困者。身边人见他如此好义,纷纷劝他置业,以传子孙,可徐勉回答说:“人遗子孙以财,我遗之以清白。”  人们究竟应该为子孙留点什么呢?在芸芸众生的选择里,徐勉留给子孙纯洁的情操和高尚的品德,无疑是“万绿丛中”的“一点红”,堪称最佳选择。然而,十字路口一徘徊,总有人想为子孙留后路,为子孙作富贵计。究其原因,无非有个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