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兴趣是求知的前提,积极的兴趣是一个人获取知识、发展能力不可缺少的心理品质。作为一个教师,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教学活动中要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地理教学更是如此。
一、课堂教学力求形象直观,把兴趣培养贯穿始终
青少年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要善于抓住青少年这一心理特征,在地理学习的开始就使他们产生兴趣。高中地理第一章的内容正是容易培养学生兴趣的开篇。学生对于宇宙的奥秘、自然奇观,如极昼、极夜、昼夜交替、四季交替等问题,似乎知道点,但又说不清楚,这时教师可用形象、直观的三球运行仪、幻灯、模型、图片及手势等多种方法进行演示、讲解,从理论上加以说明,再适当补充一些数据、资料,把这些看得见、又看不见的抽象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具体化,这样学生就会很感兴趣。教学中教师可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采用形象、生动的比喻,也会取得较好的效果。如把势均力敌的两种气团相遇形成的准静止锋比喻成两个手劲差不多的同学掰腕子,手势保持不变,以此说明锋面较长时间停留在某地区,从而影响该地区形成阴雨连绵的天气。再如在讲地壳中含量较多的八种元素时,学生记起来往往丢三落四,可采用谐音让学生记忆并形象地描述为:养闺女,贴给那家美。谐音为:养(氧)闺(硅)女(铝),贴(铁)给(钙)那(钠)家(钾)美(镁),这样学生就能很快掌握这八种元素。
二、结合身边的科学现象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地理学是在前人不断探险、考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科学。因此,在教学中应尽量结合实际,使学生感到身边有很多地理现象孕育着地理原理。如讲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时可提出学生们熟悉的但又解释不清的现象进行分析。如晴朗时天空呈蓝色,阴天时为什么呈乳白色?日出日落时又为什么呈红色?最后指出这是由于大气对波长不同的太阳七色光散射吸收状况不同而造成的。又如在讲第二章气旋、反气旋、气团和锋面活动时,在讲清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结合在民间广为流传的观云看天气的谚语和天气预报及当地的天气变化,让学生观察、分析并用所学知识解释,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这些身边的地理现象使学生感到学习地理的必要,同时结合这些实际学生学起来会觉得并不难学,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好地理的信心。
三、通过直观的教具和科学的记忆方法,增加兴趣
直观的教具和形象的语言往往可以把复杂纷繁的地理事物由远及近、由陌生变熟悉、由难于理解变得易于掌握;而科学的记忆方法则可降低难度,增加学习的兴趣。而教师水平的高低取决于教师的文化知识素养,包括一般的科学文化素养和专业知识水平、教学能力的高低。如是否具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是否掌握了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是否具有生动风趣的教学语言以及控制课堂的组织能力和应变能力(如能否对学生提出的问题随机应变、能否对学生答问的正误做出准确而快速的判断)等等。另外,良好的班风,特别是学风也是影响课堂环境的因素。对此,教师要善于创设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严而不死、活而不乱,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主动。
四、通过培养思维能力,巩固兴趣
浓厚持久的学习兴趣不能仅凭表象的刺激,而要在不断给自己提出问题、在好学深思中发展深化。因此,在地理教学中要注意设疑激思,以促进学生理解知识,培养思维能力。思维被启动了,兴趣也就得以巩固了。
五、掌握技能,实现知识迁移,发展兴趣
我们学习地理知识的根本目的在于运用,而掌握技能、实现知识迁移则是运用的表现之一。在学习中只有通过运用才能体会到地理知识的重要性,才能得到深化、活化,从而使学生在学习兴趣向更高层次发展。
兴趣是教师引导学生步入科学殿堂的钥匙,只有学得有趣,才会产生学习科学知识的欲望;只有主动去学,才能学得好。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每一位教师都要不遗余力地唤起学生对自己所教学科的兴趣,使他们酷爱这门学科。学生的学习成绩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学习的能力以及学习的积极性。学习的积极性是一种非智力因素,是影响学习的重要变量;兴趣则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是影响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直接因素。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唤起学生对地理课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提高教学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唤起学生兴趣的全过程大致可以划分为好奇、欲望、自觉三个阶段。欲望是指由好奇引发其好学冲动后诱发的求知欲望。此阶段学生的兴趣已不满足于停留在好奇的感情阶段,而渴望获得对事物深化的认识,以探究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为乐事。自觉是把学生的兴趣由好奇、欲望更进一步深化到主动学习的阶段。在唤起学生兴趣的全过程中教师始终处于主导的地位。教师的责任在于通过启发、思考、讨论,引导学生去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让学生体察到自己的能力并从中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增强深化学习的信心和力量,使学生由简单的好奇心转化为求知欲望,最后达到主动地进行学习的目的。
总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成功的秘诀。学生智力的发展、能力的提高直接受学生学习兴趣的制约;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和谐课堂环境的创设和地理学习的效果。
一、课堂教学力求形象直观,把兴趣培养贯穿始终
青少年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要善于抓住青少年这一心理特征,在地理学习的开始就使他们产生兴趣。高中地理第一章的内容正是容易培养学生兴趣的开篇。学生对于宇宙的奥秘、自然奇观,如极昼、极夜、昼夜交替、四季交替等问题,似乎知道点,但又说不清楚,这时教师可用形象、直观的三球运行仪、幻灯、模型、图片及手势等多种方法进行演示、讲解,从理论上加以说明,再适当补充一些数据、资料,把这些看得见、又看不见的抽象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具体化,这样学生就会很感兴趣。教学中教师可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采用形象、生动的比喻,也会取得较好的效果。如把势均力敌的两种气团相遇形成的准静止锋比喻成两个手劲差不多的同学掰腕子,手势保持不变,以此说明锋面较长时间停留在某地区,从而影响该地区形成阴雨连绵的天气。再如在讲地壳中含量较多的八种元素时,学生记起来往往丢三落四,可采用谐音让学生记忆并形象地描述为:养闺女,贴给那家美。谐音为:养(氧)闺(硅)女(铝),贴(铁)给(钙)那(钠)家(钾)美(镁),这样学生就能很快掌握这八种元素。
二、结合身边的科学现象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地理学是在前人不断探险、考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科学。因此,在教学中应尽量结合实际,使学生感到身边有很多地理现象孕育着地理原理。如讲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时可提出学生们熟悉的但又解释不清的现象进行分析。如晴朗时天空呈蓝色,阴天时为什么呈乳白色?日出日落时又为什么呈红色?最后指出这是由于大气对波长不同的太阳七色光散射吸收状况不同而造成的。又如在讲第二章气旋、反气旋、气团和锋面活动时,在讲清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结合在民间广为流传的观云看天气的谚语和天气预报及当地的天气变化,让学生观察、分析并用所学知识解释,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这些身边的地理现象使学生感到学习地理的必要,同时结合这些实际学生学起来会觉得并不难学,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好地理的信心。
三、通过直观的教具和科学的记忆方法,增加兴趣
直观的教具和形象的语言往往可以把复杂纷繁的地理事物由远及近、由陌生变熟悉、由难于理解变得易于掌握;而科学的记忆方法则可降低难度,增加学习的兴趣。而教师水平的高低取决于教师的文化知识素养,包括一般的科学文化素养和专业知识水平、教学能力的高低。如是否具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是否掌握了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是否具有生动风趣的教学语言以及控制课堂的组织能力和应变能力(如能否对学生提出的问题随机应变、能否对学生答问的正误做出准确而快速的判断)等等。另外,良好的班风,特别是学风也是影响课堂环境的因素。对此,教师要善于创设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严而不死、活而不乱,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主动。
四、通过培养思维能力,巩固兴趣
浓厚持久的学习兴趣不能仅凭表象的刺激,而要在不断给自己提出问题、在好学深思中发展深化。因此,在地理教学中要注意设疑激思,以促进学生理解知识,培养思维能力。思维被启动了,兴趣也就得以巩固了。
五、掌握技能,实现知识迁移,发展兴趣
我们学习地理知识的根本目的在于运用,而掌握技能、实现知识迁移则是运用的表现之一。在学习中只有通过运用才能体会到地理知识的重要性,才能得到深化、活化,从而使学生在学习兴趣向更高层次发展。
兴趣是教师引导学生步入科学殿堂的钥匙,只有学得有趣,才会产生学习科学知识的欲望;只有主动去学,才能学得好。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每一位教师都要不遗余力地唤起学生对自己所教学科的兴趣,使他们酷爱这门学科。学生的学习成绩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学习的能力以及学习的积极性。学习的积极性是一种非智力因素,是影响学习的重要变量;兴趣则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是影响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直接因素。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唤起学生对地理课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提高教学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唤起学生兴趣的全过程大致可以划分为好奇、欲望、自觉三个阶段。欲望是指由好奇引发其好学冲动后诱发的求知欲望。此阶段学生的兴趣已不满足于停留在好奇的感情阶段,而渴望获得对事物深化的认识,以探究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为乐事。自觉是把学生的兴趣由好奇、欲望更进一步深化到主动学习的阶段。在唤起学生兴趣的全过程中教师始终处于主导的地位。教师的责任在于通过启发、思考、讨论,引导学生去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让学生体察到自己的能力并从中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增强深化学习的信心和力量,使学生由简单的好奇心转化为求知欲望,最后达到主动地进行学习的目的。
总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成功的秘诀。学生智力的发展、能力的提高直接受学生学习兴趣的制约;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和谐课堂环境的创设和地理学习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