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课后“思考·练习”看阅读教学

来源 :中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tongyang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后的思考练习题体现了编者的编写意图,对老师的教学思路也起到了提示作用,它是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体现语文教科书价值与特色的重要内容之一。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在课后思考练习的设置上有了较大变化。本着“少做题。多读书”、“多积累,会运用”的精神,练习设置少而精,思维训练有梯度,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笔者试图通过人教版修订版教材第九册和课标本教材第十册《威尼斯的小艇》的课后思考练习先作个对比。
  修订版教材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前四个自然段。
  
  2.读了课文。你喜欢威尼斯小艇吗?为什么?
  
  3.课文对小艇的样子和船夫的驾驶技术做了精彩的描写,先找出有关部分读一读,再把你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习惯把我国的苏州称作东方的威尼斯,有条件的同学可以搜集有关苏州的文字图片资料,比较一下苏州和威尼斯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课标版教材
  
  1.朗读课文。想一想:假如你坐在小艇上游览威尼斯,会有怎样的感受?
  
  2.读下面这段话,说说威尼斯的小艇有哪些特点,并体会加点词的好处。
  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有点儿像独木舟,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
  
  3.默读课文,联系有关语句,说说小艇和威尼斯人生活的关系。
  
  4.背诵课文第4~6自然段。抄写自己喜欢的语句。
  小练笔:写一段话,写写家乡的某处景或某个物,要写出特点来。
  阅读链接:《威尼斯之夜》(略)
  从不同版本的同一“思考·练习”看出,编写都遵循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都是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为目标。但仔细琢磨,课标版的思考练习有较大的改进。
  呈现的方式:修订版教材的课后“思考·练习”呈现的方式主要以课后练习题目为主,而课标版的教材除课后思考练习,随文还出现了“泡泡”问题的形式让学生思考,养成边读边思的习惯。
  呈现的内容:修订版教材的课后思考练习内容主要是读、背、悟等内容,注重了积累和运用。而课标版的课后思考练习从第N的整体感知的读到具体语段的品读悟法,背诵积累。还增加了不少的小练笔,还有链接相关同类题材的课外阅读,内容既精练又丰富,更加突出了语文学科的特点。
  呈现的目标:两者都是从三维目标有机整合的角度来设计,确保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但课标版的课后思考练习是从多个培养目标相结合的综合练习: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整体感悟、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2.注重引导学生对语言及表达方式的感悟、积累和运用;3.注重引导课内外及读写结合,从阅读的文章扩展开去。
  课标版教材的思考练习题内容涉及到语文教学的每一方面,全面体现了小学语文教学的特点。如果我们把思考练习题融入课文教学的过程中去解决,扎扎实实地进行语文训练。就一定能全面阅读教学的实效。笔者认为,“思考·练习”给了我们阅读教学一些启发。
  
  一、以“读”为本——凭读促悟,以悟促读
  
  众所周知,“读”,应该是阅读教学的永恒的主题,“以读为本”应该是阅读教学的基本理念。课标版实验教材在思考练习题中安排了大量读书的内容,有朗读、感情朗读、分角色朗读、默读、快速读、背诵等。实验教材《威尼斯的小艇》一课就出现了:初读,感知课文;品读,体会表达;默读,思考问题。但也有因课文内容、体裁不同而呈现不同形式。例如:
  
  1.这篇童话很感人,我们来分角色读一读。(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以下所举例子都是该版本>四年级上册《去年的树》)
  
  2.我默读了几遍课文,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三年级上册《矛和盾的集合》)
  
  3.颐和园的景美,课文中的语言也很美,我要有感情地多读几遍,还要把喜欢的背下来。(四年级上册《颐和园》)
  可见,思考练习题中关于“读”的形式内容丰富多彩,要求也各异。除了第一学段是把读书安排在课文后思考练习第三题的(前两题是关于生字的内容“我会认、我会写”),其余学段的每一篇课文都把第一题相机安排了读的题目,有些课文的后面的题目也安排了读书中解决问题。由此可知,教材把《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各年段教学目标“阅读”版块中读书的要求放在了首要位置。因此,思考练习题就提示我们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充分地读,尤其是重点段落、重点句子更要反复地读,多种形式地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体验,读中悟情,读中明理,真正做到“以读为本”。
  
  二、呈现积累范例——以“积”促用,用中再“积”
  
  语言积累不止是对语言博闻强记,它一般要经历理解、感悟、鉴赏、记忆的复杂过程。人教版实验教材的课后思考练习中呈现出的语言积累指导避免了偏重于知识的扩充,重视自主积累的意识、能力与习惯的培养。因为培养自主意识、能力与习惯比增加积累知识更重要。有了自觉积累的意识,学会了积累的方法,养成了注意积累、善于积累的习惯,学生才能自能读书。《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理念和课程总目标中多次提出丰富学生语言的积累。教材中思考练习的编写也突出了这一点。例如:
  
  1.我能把这两首诗背下来,还能默写《望天门山》。(三年级上册《古诗两首》)
  
  2.课文里有不少用得好的词语,如。“左抵右挡”“大显神威”,我要把他们抄下来。(三年级上册《矛和盾的集合》)
  
  3 .这是我收集的关于珍惜时间的格言。“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三年级上册《和时间赛跑》)
  教材中课后“思考·练习”中的“积累题目”告诉我们积累是新的认知结构的积极重建。不是知识的机械累加。识别内容的具体特征,了解内容之间、内容与原经验结构之问的具体联系,是有效积累的前提。课后的思考练习题中语言的积累安排得非常全面:从内容看,有优美词语、精彩句段、格言警句、古诗词;有课内的,也有课外的;从积累的方式看,有朗读、背诵,也有抄写、默写。我们在课堂上要安排充足的时间给学生读书、背诵、抄写、默写,同时,要把语言的积累和运用有效结合起来。
  
  三、读写相机结合——凭读助写,以写促读
  
  实验版教材很多“思考·练习”的小练笔等读写题的思想都是以教材为凭借,把课文素材作为作文起步的出发点,这对于小学生具有重要意义,既可以巩固学生所学的基础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积累和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使学生获得了基本的语文素养,为以后的语文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对小学生来说,写作能力的培养必须从大量阅读中储备知识,以范文、例文为借鉴,从中体会“应该那样写”或“不应该那样写”的道理,从而提高表达能力。所以,我们在阅读教学中一定要遵循“从读学写”的原则。课文思考练习题关于这方面的内容很多。例如:
其他文献
《西地平线上》入选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配套教参指出该文所在板块旨在体现对自然纯美的注视。的确,《西地平线上》给读者带来了自然感性层面的审美体验,但就其所呈现的深
语文天然与生活联系在一起, 语文是反映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一种工具,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应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
期刊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是现阶段初中政治教学的重要任务,初中政治教学要转变现阶段的教育观念,改善初中政治课堂气氛.《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也明确要求: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
期刊
陆游《过大孤山小孤山》(人教社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有这么一段话:“晚抵江州。州治德化县,即唐之浔阳县,柴桑、栗里,皆其地也;南唐为奉化军节度,今为定
斯宾诺莎曾说:“获取幸福的最好方法,就是抓住每个人尘埃生命中的独特个性。”我说,在世间日趋多样的纷繁百态中,我们要耐心地等待时间的见证,展现自己的独特之美。  哲学家布莱尼茨曾言,世界上沒有两片一模一样的树叶。没有哲学家的点拨,人们或许永远都不会在意这些角落的花花草草,伶仃、孤寂,或许温柔似水,或许娇艳动人,每株花独特的个性,恰似即将连成大陆,此刻仍是孤岛的我们。存在即是合理,这种卓越的独特正是我
期刊
新时期,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阶段语文学科教育教学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众多教育工作者的重视.新课程改革强调,要改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过度接受学习
所谓跟进式组本研训,即以学科组为基本单位,以同伴互助为基本的研训模式,以“课堂教学实践”为落脚点,以“解决个人无法解决的教学实际问题”为目的,就研究过程中的某一个问
历史课程作为中职教育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有效性影响着中职教育的培养质量.但就目前的现状来说,中职学校历史课堂的教学效果有待提升,需要任课教师采用各种手段提升
“非至圣达奥,不能御世;不劳心苦思,不能原事;不悉心见情,不能成名.”“故忤合之道,己必自度材能知睿,量长短远近孰不知,乃可以进,乃可以退,乃可以纵,乃可以横. ”rn鬼谷子早
期刊
教育家维果茨基认为:学生是教育过程的主体。他指出:“教育应该是这样来组织的——不是有人来教育学生,而是学生自己来教育自己”。素质教育就是要使每一个学生在德、智、体、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