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如何把握诗歌的意象

来源 :长江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lfwang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诗歌是青年学生最喜爱的一种文学体裁。搞好诗歌教学是提高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诗歌教学不但要求学生掌握字、词、句等有关基础知识,而且要从一个更高的角度——审美这个途径去指导学生感觉作品那跳动于字里行间的深邃的思想、丰富的感情和精湛的艺术魅力。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抓住最突出的特点施教——把握意象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学生读诗的基本功,提高诗歌的欣赏水平。
  意象这一概念,有着不同的含义,一种是把它作联合短语看,是主观的“意”与客观的“象”的统一体;另一种是把它作偏正短语看,着重客观之“象”,“意”只是限定“象”的范围。但不管是哪种,它总离不开客观之物象。客观事物一旦进入诗人的构思,就带上了诗人主观的色彩,物象就变成了意象。因此,诗的意象主要是表达诗人的感觉和感情,而不是单纯地反映客观事物。
  一首诗从字面看是词语的联缀,从艺术构思的角度看则是意象的组合,所以诗歌教学的第一步就要把诗中的词语还原成意象,让学生感受到意象所蕴藏着的思想与感情。只有把握了意象,才能再现形象,进入意境,也只有把握了意象,再现了形象,进入了意象,才能真正理解一首诗,欣赏一首诗。
  诗的意象主要有两种表现方式:一是以意象抒发诗人的情怀,一是以意象表现作者的思想和意念。以意象抒发诗人的情怀,就是给情以可视知的外在表现形式,使情对象化、直观化、具象化。情感具有难以言传的特点,诗人要抒发积压在胸中浓烈的感情感染读者,就要借助外物,以实写虚,以意造象。这时所写的物象就成了系在情感上的必然连带物,也是情感的有力表现者,并且,这里的物象并不是作者要写的目的,它只是一个情感的载体,让无形的情变成有形的实的物象,让读者透过物象的可视的某种特点去理解不可视的情感。这种写法实际上就是缘情状物,移情入境的写法,写的是一种“有我之境”。诗歌教学就是要通过对这实体的意象的分析,去领会这些意象所蕴含的情感。
  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诗中说“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这不仅写出了康桥环境的优美,是的,还有什么比新娘更使人留恋的呢?这个清丽的比喻更恰切地表达了诗人对曾在康桥生活的留恋,表达了现在离别时那依依不舍的心情。这些意象不仅在描摩景色,更重要的是,它是作者的情感对景物的外射。景着情之色,感情含而不露,感情的内涵得到多向的辐射,情感就更形象生动,丰富感人了。
  用意象来表现诗人的思想、意念,则是诗歌带有普遍性的一种写法。作者根据他所要表达的思想、意识的某些特征,在自然和社会生活现象中,捕捉具有与之相似或能载运思想、意识的具体物象来表现,把某种思想、意识“移”到外在客观的物象上加以表现,化抽象为形象。这种写法常常采用象征、比喻、含蓄等手法来表现。
  意象的象征是通过某一具体的形象来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的思想和意念。诗的主题不明确指出,而是通过意象的象征义揭示出来。如戴望舒的《雨巷》,全诗紧紧围绕着“雨巷”与“丁香般的姑娘”,编织了富于浓重象征色彩的意象。“雨巷”是人生道路的象征,“丁香般的姑娘”是“我”在人生道路上追求的“希望”的象征。“我”在“雨巷”里孤独、寂寞、彷徨、惆怅,是既不满现实,又找不到出路的复杂内心世界的流露。所以“丁香般的姑娘”只是梦中飘过,“静静地远了”,“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不过,“我”仍在盼望着出现“结着哀怨的姑娘”。这又是诗人对理想、人生和信念的苦苦追求,也表现了空虚幻灭的感慨。这是一种“时代的苦闷”,是那个黑暗恐怖时代一部分怀着理想的青年的共同心态。
  比喻是使诗歌语言形象化的最有效的表现方法之一。诗人为了增强意象的形象性,增强感情的强度,以简短的语言表达丰富的意义,常常通过新鲜的比喻来扩展和强化他的思想和描述,以便于读者有更清晰深刻的印象。如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诗中“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方面诗人以“沉舟”、“病树”的意象来比喻自己,形象地表现了他“二十三年弃置身”,“命压人头不奈何”的不幸遭遇,使人产生深沉的惆怅、落魄之感;另一方面诗人又没有沉浸在“沉舟”、“病树”的哀伤中,并没有被二十三年的贬谪生活压垮,对世事的变迁和宦海的浮沉表现出豁达的襟怀。他认为个人沉沦算不了什么,相信社会总会发展,未来总会美好。像“千帆”竟发与“万木”争春这些意象的比喻,既形象又富有哲理,让读者更深刻地体味到诗人当时的思想和感情。
  古人云:“诗贵有含蓄不尽之意。”(吴乔《围炉诗话》)诗最忌思想浅露,空泛呼喊,一览无余。诗人的思想、意是常常包容在实的物象中曲折地表现的。如李商隐的《夜雨寄北》,首句写到“君问归期”而诗人答曰“未有期”后,接下去要写的是羁旅的孤独之感和思归不得的愁苦之情,可诗人不直说,而是写道:“巴山夜雨涨秋池”。这“夜雨”一意象就是愁情的寄托物,雨丝不断,愁情不绝,绵绵的秋雨与绵绵的愁情交织在一起,弥漫于巴山的夜空,涨满了秋池。诗中不着一“愁”字,而“愁”味尽含其中。所以“巴山夜雨”及“秋池”这些意象明明在写巴山夜雨,却又明明不仅仅在写巴山夜雨。到此,读者想到的比诗人写的不知要丰富多少倍。这样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表现出了意象含蓄的艺术魅力。
其他文献
案情回放司机张先生是北京市某出租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出租公司)员工,因认为出租公司未按合同约定支付福利待遇,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仲裁裁决支持了张先生
大兴勤政廉政之风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廉洁观的基本要求和根本体现.勤政廉政,就是政治上要勤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要勤廉从政,做到干部勤廉、政府勤廉、政治清明,核心是全心全意
运用系统功能语法理论中的语篇功能来对一篇“公司销售情况回顾和绩效报告”(Sales Review And Performance Report)语篇的分析证明,该语篇大多采用阶梯型和放射型的主位推进
公共艺术包含两种成份:艺术性和公共性,当它们同时存在于一件艺术品身上时,这件艺术品才能被称为公共艺术品.
目前,在语言教学过程中,大家都在讨论语言的语用功能和交际功能,有许多人对交际中所使用的语言究竟哪些是口语哪些是书面语分不清楚,也有人对在交际中到底该用哪种语言怀有疑问。本文将就口头语和书面语各自的地位、结构形式、生命力、相互间的影响以及发展变化等方面进行简要探讨,以供大家讨论借鉴。  所有语言都是源于交际,为了交际,也就是说人们利用语言传递思想和信息。在任何交际中一般至少有两个人。要进行有效交际,
伴随如今社会生产与日常生活对电力需求量的不断扩大,对于电力企业的供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输电线路的建设对于电力系统的完善和发展起到极为关键的作用,值得我们进行深
在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大学生法治教育亦成为依法治国的重要侧面.自法治教育开展以来,学界对大学生法治教育多了大量富有理论和实践意义的研究.通过对高校大学生法治教育相关
摘 要 将群众话语引入中国市民社会问题的研究,既涉及到作为解释模式的市民社会也涉及到作为实体建构目标的市民社会,作为一种解释模式,群众话语恰恰彰显了中西不同的国家——社会的联系方式;对于作为实体建构目标的市民社会来说,我们需要对群众路线的角色和功能重新进行定位,以便实现现代治理所要求的国家与社会之间的良性互动。  关键词 市民社会 群众路线 治理  基金项目:河南省教育厅2015年人文社会科学规划
摘 要 各地区法律法律法规之间存在差异,则证明标准也有所不同。通常情况下,证明标准既有客观层面证明,也有主观层面证明。英美法律的证明标准为“排除合理怀疑”、大陆法则为“内心确定无疑”,而我国则使用“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作为证明标准。本文分析了我国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理论与实践基础,同时简要叙述了我国法律当中的证明标准,并从“排除合理怀疑”的使用要有条件、重构“阶梯式”的证明标准等方面探究我国刑
本文针对当前公安机关基层一线工训矛盾、训练与实战脱节的状况,提出应加强公安基层所队领导的警务技能培训,把教育训练权交给基层所队领导,以提升基层所队战斗力,适应新治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