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已经成为目前大学英语教学的最终目标,在运用跨文化交际法进行英语教学的时候,应当在重视英语文化导入的同时,增强体现中国文化特征的中国英语的导入,加强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知理解和表达,实现双向文化交流和对比,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 英语教学 中国英语
中图分类号:H319.3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英语教学已经从单一的培养学生语言能力为目标向注重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转变。教育部2007年最新公布的《大学英语课程要求》中明确了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 “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语言承载文化并反映文化特征,文化教学因此被认为是外语教学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目前各高校纷纷通过开设英语国家文化必修或选修课等方式将英语与其文化相结合,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然而,文化交流是双向交流,在英语课堂上重视目标语文化的导入固然会帮助学生理解语言所承载的异域文化,从而加强对目标语言的理解;同时,适当地导入体现中国文化特征的中国英语不仅能弥补学生对本土文化的缺失,还能引导学生自发地进行目标语和汉语语言文化的对比理解,从而更全面有效地提高其跨文化交际能力。
1 跨文化英语教学和中国英语
1.1 跨文化英语教学
跨文化英语教学是指在英语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在教学中注重传授语言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利用文化渗透进行教学,将语言学习与文化学习统一协调起来,最终使学生成功运用英语进行有效的跨文化交际。
1.2 跨文化英语教学要把握文化平等的基本原则
世界各民族文化都有其独特之处,文化只有异同却无优劣之分。因此在跨文化英语教学中应树立文化平等意识,消除文化中心主义。跨文化交际是两种或多种文化的平等交流,文化教学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言的大文化背景,进而培养学生对文化差异敏感度。
1.3 中国英语
随着世界经济政治的蓬勃发展,英语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使用,在英语国家语言文化和非英语语言文化的不断交流和融合的过程中,在不同的非英语国家和地区逐渐出现英语本土化的现象。各种新英语变体应运而生,这其中就包括中国英语。汪榕培认为,中国英语是指“在中国本土上使用的、以标准英语为核心、具有中国特点的英语。”因此,可以说凡是具中国文化内涵和汉语表达特色,并能为国际英语读者普遍理解和接受的英文都可以被称为中国英语。
中国英语是正确的、规范化的英语。它不同于中国人在学习英语过程中产生的中国式英语(Chinglish)。中国式英语是不符合英语语法或者表达习惯的错误的语言。而中国英语则是中国文化和意念的体现,反映了中国身份特征的英语。它作为世界各英语变体中的一分子,和其他英语变体一样发挥着重要的交际功能。
2中国英语在跨文化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首先,中国英语导入能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学生对中国本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中国正在走向世界,随着我国对世界影响的不断扩大,必然会有更多的中国特色语言被译成英语,中国英语必然会越来越广泛地被接受和使用。中国英语中大量的词句是中国文化的英文体现,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导入中国英语实际上就是对中国文化的渗透,是对学生中国文化知识缺失的一种弥补。中国英语的导入能在一定意义上帮助学生提高对自身文化的理解,在交际中体现自我民族的特色。
其次,中国英语的导入有助于在教学中进行文化对比,增强学生的文化敏感性,没有比较就不会看到差异,因此文化教学内容就应当涵盖两种或多种文化内容。
“人们在外语教学中逐渐认识到,要学好外语,必须了解其特点,要了解其特点,最有效的方法是与母语的特点作比较。熟悉外语和母语的特点,并加以科学对比,分析其差异的因素,这无疑将有助于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增强教学的预见性和针对性,从而提高教学的效果。”(连淑能,1993:1)语言承载文化,不同的社会环境造就不同的价值观和思维模式,形成了不同的文化特点和语言特点。因此文化对比也必然是语言教学的重要方式。中国英语最能体现中国特有的语言和思维习惯,最具有中国的标记。文化交流的双向性决定了只有对交际双方的文化背景都有所了解,才能有效地进行沟通,实现交际目的。中国英语的导入将提高学生对不同文化、不同思维方式和价值观的了解和适应,从而在保持自我民族性的基础上进行有效地跨文化交际。
3 中国英语在跨文化英语教学中的导入
3.1 导入原则
中国英语的导入要遵循语言的规范性原则和适度原则。导入的语言应当遵守共同的英语语言规范,即国际上规范的英语文本。同时,还要以中国官方英语为规范的变体参考。导入的语言应当用规范的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内容,能被国际英语读者理解和接受,在这其中,有些中国英语是按照汉语习惯说出的英语,但与其英语本族语并无区别。比如:Shenzhou VI spacecraft (神六) 也有些中国英语表面看起来不完全符合英语表达习惯或英语中不存在相对应的表达,但符合英语语法。比如: He who has never been to the Great Wall is not a true man.(不到长城非好汉。) 还有些中国英语虽然不完全符合英语语法,但符合英语本族语者的习惯,或者能被接受和理解,并且已经逐渐成为英语借入的汉语元素。比如已经成为标准英文词组的Long time no see. (好久不见)
其次,中国英语的导入还要把握适度原则。语言学习是英语教学中不容置疑的核心内容,将本族文化教学以中国英语的形式寓于英语语言教学之中应当适度适量。毕竟,这种文化导入不能取代语言教学。因此,所导入内容的深度应与学生的学习阶段相适应,使其成为是语言教学的深化。同时,中国文化和英语国家文化的导入也要有适当的比例,不能过分关注某一方而厚此薄彼。
3.2 课程设置与教材编写
近年来,英美概况、英美文化等英语国家文化课程已经不再是英语专业课,而逐渐成为大学生的公共选修课。然而在英语课程设置中体现中国文化内容的课程却依然很少见。在课程设置上适当增添有关中国哲学和历史宗教、文学艺术及社会习俗等方面的英语授课课程,把英语和中国文化知识结合起来,必然对学生英语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但英语教学毕竟是在中国语境下进行的,中国英语的导入重点、方式及分量都必须与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相适应,所开设的中国文化英语课程也应当体现也要体现语言教学的特色。
教材的编纂可以直接影响教学内容,进而关系到教学目标能否实现。“美国著名的语言学家Charles C.Fries在《作为外语的英语教学》一书中认为,‘最有效的教材是这样的教材:它的立足点是一方面对所学的外语进行科学地描写,一方面又对学生的母语进行相应的描写,比加以仔细的比较。’” (连淑能,1993:1) “目前流行的教材有一个通病,就是完全以英美国家文化习俗为主,很少涉及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习俗,尤其是几乎没有关于中国文化习俗的介绍。” (亢海宏&洪梅,2009:44)
因此,在英语教材的编写过程中应当体现民族特色,在介绍英语国家文化的基础上,适当增加中国特色。课文可以在选择优秀英语作品的同时加入中国背景的文章,增加中国文化词汇,如中国成语和谚语等、中国传统风俗和节日等。这样可以增加课本的语言文化对比性,并强化实用性,适应多元文化的教学需求,使学生学习英语及其文化的同时也可以自觉地进行文化对比,并有效地在跨文化交际中传播中国文化。
3.3 教学方法与教案设计
在教学方式上,课堂教学中文化对比的运用是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最有效策略。教师在讲解英文词汇文化含义的同时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比中国文化,并导入中国英语。
此外,教师应鼓励学生更多地从课外获得中国文化知识,大量阅读中国英文报纸和刊物如China Daily、BeijingReview等; 推荐给学生中国作家的英语文学作品、英译经典文学作品和中国历史哲学丛书,以及以中国社会文化为创作内容的英文作品,如以林语堂、钱钟书为代表的中国作家作品,以斯诺和赛珍珠等外国英文作家的作品等等。推荐学生通过互联网观看原汁原味的英文节目,如CBS的60minutes, 也要推荐给学生CCTV International中诸如Dialogue的访谈节目以及配有中英文字幕的中国影视剧等。鼓励学生与外国留学生进行交流,使他们的中国英语得到有效运用,同时可以开展一些以中国文化为内容的英文活动如知识竞赛、演讲比赛以及情景表演等等。
教师在教案的设计中也要注重中西文化的平衡关系,注意补充能反映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中国英语,尽可能地多涉及到中国文化的词汇和内容的句子,适当增加一些有关中国历史典故、习俗的英语文章阅读、翻译和写作练习(亢海宏&洪梅,2009:44)。
4 结语
跨文化英语教学要实现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必然要给学生提供学习和了解英语文化的机会。但在重视英语文化导入的同时,还应强调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平等意识,重视中国英语的导入,努力提高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表达能力,这样才能实现跨文化交际中双边文化交流的目的,对外传播本民族的优秀文化。因此,在跨文化英语教学中的中国英语导入是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策略之一。
参考文献
[1]教高厅[2007]3号,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2]亢海宏,洪梅.大学英语教案写作中需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J].大学英语教学,2009(1):43-47.
[3]刘宝权.跨文化交际能力与语言测试的接口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
[4]李文中.中国英语与中式英语[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3(4):18-24.
[5]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6]汪榕培.英语词汇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7]郑晓红.论文化价值取向在大学英语教材中的呈现[J].外语界,2009(2):86-91.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 英语教学 中国英语
中图分类号:H319.3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英语教学已经从单一的培养学生语言能力为目标向注重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转变。教育部2007年最新公布的《大学英语课程要求》中明确了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 “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语言承载文化并反映文化特征,文化教学因此被认为是外语教学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目前各高校纷纷通过开设英语国家文化必修或选修课等方式将英语与其文化相结合,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然而,文化交流是双向交流,在英语课堂上重视目标语文化的导入固然会帮助学生理解语言所承载的异域文化,从而加强对目标语言的理解;同时,适当地导入体现中国文化特征的中国英语不仅能弥补学生对本土文化的缺失,还能引导学生自发地进行目标语和汉语语言文化的对比理解,从而更全面有效地提高其跨文化交际能力。
1 跨文化英语教学和中国英语
1.1 跨文化英语教学
跨文化英语教学是指在英语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在教学中注重传授语言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利用文化渗透进行教学,将语言学习与文化学习统一协调起来,最终使学生成功运用英语进行有效的跨文化交际。
1.2 跨文化英语教学要把握文化平等的基本原则
世界各民族文化都有其独特之处,文化只有异同却无优劣之分。因此在跨文化英语教学中应树立文化平等意识,消除文化中心主义。跨文化交际是两种或多种文化的平等交流,文化教学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言的大文化背景,进而培养学生对文化差异敏感度。
1.3 中国英语
随着世界经济政治的蓬勃发展,英语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使用,在英语国家语言文化和非英语语言文化的不断交流和融合的过程中,在不同的非英语国家和地区逐渐出现英语本土化的现象。各种新英语变体应运而生,这其中就包括中国英语。汪榕培认为,中国英语是指“在中国本土上使用的、以标准英语为核心、具有中国特点的英语。”因此,可以说凡是具中国文化内涵和汉语表达特色,并能为国际英语读者普遍理解和接受的英文都可以被称为中国英语。
中国英语是正确的、规范化的英语。它不同于中国人在学习英语过程中产生的中国式英语(Chinglish)。中国式英语是不符合英语语法或者表达习惯的错误的语言。而中国英语则是中国文化和意念的体现,反映了中国身份特征的英语。它作为世界各英语变体中的一分子,和其他英语变体一样发挥着重要的交际功能。
2中国英语在跨文化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首先,中国英语导入能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学生对中国本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中国正在走向世界,随着我国对世界影响的不断扩大,必然会有更多的中国特色语言被译成英语,中国英语必然会越来越广泛地被接受和使用。中国英语中大量的词句是中国文化的英文体现,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导入中国英语实际上就是对中国文化的渗透,是对学生中国文化知识缺失的一种弥补。中国英语的导入能在一定意义上帮助学生提高对自身文化的理解,在交际中体现自我民族的特色。
其次,中国英语的导入有助于在教学中进行文化对比,增强学生的文化敏感性,没有比较就不会看到差异,因此文化教学内容就应当涵盖两种或多种文化内容。
“人们在外语教学中逐渐认识到,要学好外语,必须了解其特点,要了解其特点,最有效的方法是与母语的特点作比较。熟悉外语和母语的特点,并加以科学对比,分析其差异的因素,这无疑将有助于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增强教学的预见性和针对性,从而提高教学的效果。”(连淑能,1993:1)语言承载文化,不同的社会环境造就不同的价值观和思维模式,形成了不同的文化特点和语言特点。因此文化对比也必然是语言教学的重要方式。中国英语最能体现中国特有的语言和思维习惯,最具有中国的标记。文化交流的双向性决定了只有对交际双方的文化背景都有所了解,才能有效地进行沟通,实现交际目的。中国英语的导入将提高学生对不同文化、不同思维方式和价值观的了解和适应,从而在保持自我民族性的基础上进行有效地跨文化交际。
3 中国英语在跨文化英语教学中的导入
3.1 导入原则
中国英语的导入要遵循语言的规范性原则和适度原则。导入的语言应当遵守共同的英语语言规范,即国际上规范的英语文本。同时,还要以中国官方英语为规范的变体参考。导入的语言应当用规范的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内容,能被国际英语读者理解和接受,在这其中,有些中国英语是按照汉语习惯说出的英语,但与其英语本族语并无区别。比如:Shenzhou VI spacecraft (神六) 也有些中国英语表面看起来不完全符合英语表达习惯或英语中不存在相对应的表达,但符合英语语法。比如: He who has never been to the Great Wall is not a true man.(不到长城非好汉。) 还有些中国英语虽然不完全符合英语语法,但符合英语本族语者的习惯,或者能被接受和理解,并且已经逐渐成为英语借入的汉语元素。比如已经成为标准英文词组的Long time no see. (好久不见)
其次,中国英语的导入还要把握适度原则。语言学习是英语教学中不容置疑的核心内容,将本族文化教学以中国英语的形式寓于英语语言教学之中应当适度适量。毕竟,这种文化导入不能取代语言教学。因此,所导入内容的深度应与学生的学习阶段相适应,使其成为是语言教学的深化。同时,中国文化和英语国家文化的导入也要有适当的比例,不能过分关注某一方而厚此薄彼。
3.2 课程设置与教材编写
近年来,英美概况、英美文化等英语国家文化课程已经不再是英语专业课,而逐渐成为大学生的公共选修课。然而在英语课程设置中体现中国文化内容的课程却依然很少见。在课程设置上适当增添有关中国哲学和历史宗教、文学艺术及社会习俗等方面的英语授课课程,把英语和中国文化知识结合起来,必然对学生英语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但英语教学毕竟是在中国语境下进行的,中国英语的导入重点、方式及分量都必须与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相适应,所开设的中国文化英语课程也应当体现也要体现语言教学的特色。
教材的编纂可以直接影响教学内容,进而关系到教学目标能否实现。“美国著名的语言学家Charles C.Fries在《作为外语的英语教学》一书中认为,‘最有效的教材是这样的教材:它的立足点是一方面对所学的外语进行科学地描写,一方面又对学生的母语进行相应的描写,比加以仔细的比较。’” (连淑能,1993:1) “目前流行的教材有一个通病,就是完全以英美国家文化习俗为主,很少涉及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习俗,尤其是几乎没有关于中国文化习俗的介绍。” (亢海宏&洪梅,2009:44)
因此,在英语教材的编写过程中应当体现民族特色,在介绍英语国家文化的基础上,适当增加中国特色。课文可以在选择优秀英语作品的同时加入中国背景的文章,增加中国文化词汇,如中国成语和谚语等、中国传统风俗和节日等。这样可以增加课本的语言文化对比性,并强化实用性,适应多元文化的教学需求,使学生学习英语及其文化的同时也可以自觉地进行文化对比,并有效地在跨文化交际中传播中国文化。
3.3 教学方法与教案设计
在教学方式上,课堂教学中文化对比的运用是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最有效策略。教师在讲解英文词汇文化含义的同时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比中国文化,并导入中国英语。
此外,教师应鼓励学生更多地从课外获得中国文化知识,大量阅读中国英文报纸和刊物如China Daily、BeijingReview等; 推荐给学生中国作家的英语文学作品、英译经典文学作品和中国历史哲学丛书,以及以中国社会文化为创作内容的英文作品,如以林语堂、钱钟书为代表的中国作家作品,以斯诺和赛珍珠等外国英文作家的作品等等。推荐学生通过互联网观看原汁原味的英文节目,如CBS的60minutes, 也要推荐给学生CCTV International中诸如Dialogue的访谈节目以及配有中英文字幕的中国影视剧等。鼓励学生与外国留学生进行交流,使他们的中国英语得到有效运用,同时可以开展一些以中国文化为内容的英文活动如知识竞赛、演讲比赛以及情景表演等等。
教师在教案的设计中也要注重中西文化的平衡关系,注意补充能反映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中国英语,尽可能地多涉及到中国文化的词汇和内容的句子,适当增加一些有关中国历史典故、习俗的英语文章阅读、翻译和写作练习(亢海宏&洪梅,2009:44)。
4 结语
跨文化英语教学要实现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必然要给学生提供学习和了解英语文化的机会。但在重视英语文化导入的同时,还应强调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平等意识,重视中国英语的导入,努力提高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表达能力,这样才能实现跨文化交际中双边文化交流的目的,对外传播本民族的优秀文化。因此,在跨文化英语教学中的中国英语导入是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策略之一。
参考文献
[1]教高厅[2007]3号,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2]亢海宏,洪梅.大学英语教案写作中需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J].大学英语教学,2009(1):43-47.
[3]刘宝权.跨文化交际能力与语言测试的接口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
[4]李文中.中国英语与中式英语[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3(4):18-24.
[5]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6]汪榕培.英语词汇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7]郑晓红.论文化价值取向在大学英语教材中的呈现[J].外语界,2009(2):86-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