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中国博德罗百周年纪念活动考略

来源 :中国科技史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p_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27年,中国科学界人士受邀参加在法国巴黎举办的著名化学家博德罗诞辰百周年纪念典礼.中方对此次世界性的科学文化活动颇为重视,予以助款并派员参加.与此同时,教育、舆论各界自发在国内同步举行了一系列纪念活动,通过举办讲座、出版专刊等形式向公众介绍博德罗及其科学成果,表彰其科学精神,演为一桩科学文化盛事.此次科学庆典活动兼具外交和科学交流性质,有益于增强中国在国际科学文化界的影响力,同时在国内社会引发了一些反响,在一定程度上唤起了时人对于科学事业的关注.
其他文献
微信对话框,传来一则文件接收的讯息,打开一看,一份名为“大学生活-吴戈”的文档颇有分量,足足178页堪比硕博论文的体量,让人“未见其人,先闻其声”.rn这是吴戈在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时候写下的,六章三十小节,从适应大学生活到人际交往再到职业生涯规划等,俨然一本大学生活指南,以往的个人经历现身说法穿插其中,却不失逻辑的严谨、说理的贴合.
期刊
“雪莲花”的光芒rn除夕夜,零点钟声敲响,在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的祝福之后,北京冬奥会主题歌《点亮梦》将晚会的氛围推向高潮,观众席中,中国残疾人艺术团的28名听力残疾演员和2名手语老师也用手语一起“唱”起来:“……来吧,手牵着手,连成五环彩虹,相信爱,勇往直前,光芒来自心中的梦……奥林匹克我和你再次相拥在一起,跨越关山万重.”
期刊
案例介绍rn2016年,智力残疾人李某的母亲与原告签订借款合同.双方约定李母向原告借款人民币25万元,借款期限为6个月,并约定以中国人民银行同期贷款利率的4倍支付利息,若不按时结清利息,在约定利息基础上加收借款总金额30%的违约金.此外,李母自愿将其所有的房屋(以下简称:涉案房屋)及相应土地使用权抵押给原告,作为李母按期清偿原告25万元本金、利息、违约金等费用的担保.
期刊
我出生于1994年农历五月初一,今年28岁.8个月时的一次高烧,改变了我的一生.rn那次发烧高到41.5度,爸爸妈妈抱我去医院,却赶上当时下大雨,不得已到第二天早晨雨停才出行.进医院检查治疗后,医生告诉爸爸妈妈,我由于长时间高烧不退,引起肺炎,把小脑的脑细胞烧坏了.当时爸爸妈妈并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在他们心里面,以为退烧的我就会恢复了.
期刊
2022年3月1日,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准备周线上会议开幕.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部长张纪南、上海市市长龚正、世界技能组织主席汉弗莱斯出席会议并致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汤涛、上海市副市长彭沉雷出席会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上海市政府和世界技能组织在随后的4天时间里,围绕简约安全精彩办赛,研究推进各项大赛筹办工作,共同推动技能运动发展.
期刊
微分几何学是中国最早从国外移植的现代数学分支之一,经过数代中国微分几何学家的共同努力,微分几何学在中国取得了一些杰出的成就.前人已对微分几何学在中国进行过研究,但是很少进行学术谱系研究.本文围绕微分几何学在中国的成就,绘制早期中国部分微分几何学家谱系,由此探讨微分几何学的中国学术传统,并试图探索早期中国微分几何学发展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从中获得一些关于建设数学强国的启示.
显微镜是西方传入的重要科技器物之一.民国时期,显微镜在西医医院、学校和其他研究机构中得到进一步普及,应用范围较广,但总体拥有率较低.显微镜知识通过教科书、期刊、广告等纸质载体传播,加深了社会民众对显微镜的认知.显微镜成为科学文化的象征,“显微”的科学内核以修辞形式渗入知识分子日常写作中,甚至成为政治隐喻.显微镜在民国的传播历程呈现出由器物到观念的渐进特点,是西方科技知识在华传播的缩影.
我叫庞进,来自江苏南京,从14岁开始到现在,一直活跃在竞技体育一线.从击剑运动员转为轮椅击剑国家队主教练,这么多年以来,我见证了中国的竞技体育在世界的舞台上大放异彩.
期刊
传统工艺是技术史研究的必然延伸,也是技术史理论研究的来源之一.传统工艺振兴上升为国家战略后,促使技术史界从新的角度推进传统工艺研究.文章总结了学术界影响较大的四种传统工艺观(文化观、技术观、知识观和遗产观)和技术史视野下的三种传统工艺研究路径(技术实证、人文关怀、社会互动),认为关注传统工艺的技术环境和社会环境,建立传统工艺历史与现实联系的研究是必要且重要的.基于此,文章从技术社会史视角重新思考传统工艺和技术史研究.对于传统工艺研究而言,技术社会史视角是一种技术和史学的双重回归;作为一种技术史理论,技术社
我国放射化学高等教育发端于1955年核工业的创建,为国家核事业的发展培育了一大批急需的专门人才.然而,在20世纪后二十年放射化学整体发展的低谷期,不少高校的放射化学专业遭到停办.当前,面临核能快速发展的新形势,重振放射化学人才培养工作已是刻不容缓.本文选取兰州大学放射化学专业为代表案例,从师资筹措、课程设置、教材建设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入手,系统梳理1955—1966年该专业的创建与早期发展脉络,以此窥探兴盛时期的中国放射化学高等教育.文章认为,聚焦人才培养、师资中坚力量基本由本土培养的放射化学人才构成、二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