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绿色澄净”中生长

来源 :中国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iqu87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澄静就是彻底地与世隔绝,那么我们的教育生涯将注定是个悲剧。因为“任何天才都不能在孤独中得到发展。”然而,在我们整日地忙碌中,连一点保持自我积极反思的澄静空间都不复存在的话,那又将怎样呢?
  试看今日教坛,乃繁华之盛会。在我们的新课程运动中,充斥着多少表面式的合作。各种培训观摩活动风起云涌,个人成长的科研沙龙波澜壮阔,大型的新课程研讨会铺天盖地。成千上万的教师加入了追星的行列——“师星”窜红(特级教师中的“明星”),到处“演”课,好不热闹。过度的热闹,使广大的教师失却了古典的心境,淹没于集体的失语中。集体的扩张往往是自我萎缩的灾难。受制于集体的挤压,自我只能成为侏儒。没有了自我发展的绿色沉静必定是一种悲剧,教师专业成长的悲剧。
  我一直相信,教育教学,是个内在的事业,需要内在的神韵与智慧,需要我们在冷静的沉思中、客观的审查中不断地进行自我清场、自我调整。新课程赋予我们的教育生活以更多的不确定性,于是我们时常要拐弯,要爬坡,甚至还要回头。需要我们每日都要有相当的时刻,能够保持内心的澄静——宁静的思考与追问,本我的寻觅与探究。思想者都处于一种澄静的生命状态。没有澄静相伴的人生是浅薄的。因为没有澄静便没有灵明细腻与超越。自己的路最终还要靠自己去走。
  另外,对于语文教育来说,我们只是朦胧地找到了大体的方向而已。对于自己,对于不同的班级、不可重复的孩子来说,我们无法克隆别人的课堂经营策略来应对一切,应对所有的学生。我们需要梳理本我的个别化问题,我们需要沉思,在沉思中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只有自己去澄静地思索,才有个性,才有明敏的理性的价值判断,才会找到最佳的方案路径。
  我们应该清淡生活,简约生活,为本我的澄静做减法。作为教师每天总是有做不完的事,总有那么多被迫而为、非做不可的事情,其实是一种莫大的悲哀。我们不该总是在一味地给自己做加法,而应该竭力为每天的工作安排多做减法,给心灵放假。于是,我们应该每天花十分钟审查当日的工作计划——清洗芜杂,设定孤独。我们理应追求一种单纯的生活。千万不要把工作日程安排得太满太满。得留下一点自由活动时间,好让我们真正静下心来。如此,我们有了辽阔广袤的心空,才会有丰富明敏的精神生活,我们的成长之树才能常青。我们对于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细节,才能进行最精细的扫描,才能做最细腻的打磨。教育教学最忌讳的就是粗糙,我们要多想想前进的正确方向,想想有没有更好的更有效的方法,更好的设计。不要认为整天地忙碌就是敬业,你马不停蹄地往前冲,就会成为堂·吉诃德式的可笑而可悲的人物。该是清空我们生活的时候了。让我们少一些舞台上的表演,不要更多地成为所谓讲座、赛课永远的主角、耀眼的明星;不要成为万金油,好像什么事都离不开你似的。一个人的成长需要恬静。为了有咀嚼生活的机会、精致生活的机会,为了不让心灵窒息,我们要为自己留一段空白,一段澄静。
  我们应该守望阅读,守望写作,为澄静注能量。守望澄静,我们更多地也是在守望阅读、守望写作。和读写同行,将为澄静注入能量,释放澄静的醇香气息,提升澄静的人生品质。读书使人神清。我们的澄静之旅应该是书的征服之旅。我们捧书阅读,是澄静的,但更是充实的。文化底蕴、教育追求、教育智慧的创生都离不开专业阅读。我们必须以古典的心情对待专业学习,系统地阅读,批判性地阅读。我们可以和学生一起晨读,在交流回响中,在不断地探究阅读专业书籍的过程中,建构并持续发展个人的专业实践理论库,同时有效地将个人的课程经验转化为课程思想,并将其作为进一步反省与提高自身的基础。写作使人沉思。我们的澄静之旅还应该是写作的长征路。每天都要写一点应该成为我们一辈子的习惯。夜深人静,冬雪纷飞,我们在灯下敲击键盘,撰写论文,是孤独的,但更是快乐的。忍住澄静的“甜”,我们与自己倾心交谈,澄静就在润物细无声中醇厚了我们教育思想的浓度,提升了我们教学生命的高度。对关键的教学事件,加以定格,我们存储了发展的能源;对于成功的案例,加以提升,我们丰盈了实践的智慧;对于教学的失误,加以剖析,我们发现了崭新的路径。如此,我们将进入一个日臻完美的专业发展境界。
  我们应该暂忘校园,暂忘教事,喧嚷中求澄静。校园是纷繁热闹的,教育教学方面的事务也是操心不完的。我们要学会闹中取静。在静观默察、忘乎周遭中寻找自我。行走于校园,我们可以适时地保持沉思的状态,保持个人思维和价值判断的理性边界;实现一种有益的隔离,把自己的心灵和思绪安置在远离喧嚣的地方,让宁静过滤繁杂,让思索牵出真理。我们有了固定的静心独处、自我审视的时间,心路才不会被迷雾遮住。作为一线的教师,我们必须保持一种生命的警觉。机械性的工作,常常使我们在不知不觉中麻木与沉醉,大大降低了工作的智慧浓度与艺术含量。所以,工作的每一天,我们都要有一段时间从喧闹与繁杂中逃离,跳出“庐山”、跃上“高层”,去审视我们的工作:前行的方向是否正确,有没有更好的行进路线?我的教育个性有没有流失?有没有陷入机械惯性式的死板运作的怪圈?我们培养的学生,他们身上确有真情的流露、个性的释放吗?这样,我们就可以随时明敏地清点课堂、透彻地盘点自我。
  我们应该深夜独处,静坐观心,放飞思想之翼。“心灵的灯,在寂静中光明,在热闹中熄灭。”夜深人静,心底无拘无束,思潮可以尽情涌流,是自我反思的最佳时机,是最具发展价值的澄静期。约会宁静,约会夜晚,应该成为每位教师的习惯与渴望。万籁俱寂的时刻,我们对隐含于自己日常专业行为背后的教育信念予以价值澄清,对自我事业中的重要事情,包括教育目的、课堂环境,以及自己的职业能力加以沉静审视,建立自我剖析档案。夜深人静的时候,我们在实践中反思,对实践反思,为实践反思。通过写教学札记、回观教学摄像、记录关键事件,经常与自我保持专业对话;反思教育事件价值,提高自我专业发展意识。如此我们对那些公众默认的潜规则进行批判与审查,对那些熟视无睹的事物进行陌生化发现,大胆而审慎地打破教育的神像,才能保证我们生活在真实的世界中,在真实的教育世界中开发新的有用的课程。
  我们珍视绿色澄静,因为它是个人成长的维生素,因为我们的教师团队中弥漫着巴尔特心态。在功利的挤压和机械的磨损中,广大教师缺失了坚守的毅力、执着的恒心。老师们依旧深陷应试教育的泥潭中,没有充足的时间、充沛的精力、从容的心态去对课程的新事件进行深入地探究。我们许多教师的个性思维正在扁平化、边缘化。缺少个人的思想,没有丰厚的个人行动发展理论库,就会缺失个人价值判断的坐标与根基。而没有了思想的土壤与根系,对于理想与现实、传承与创新的把握缺乏成熟的哲学指引,自然就只能成为浅薄的浮萍、柔弱的芦苇,“闻风而动”,东倒西歪;成为因循守旧的鹦鹉,随声附和,亦步亦趋。看来,我们的个人专业成长列车已经到了拐弯的时候了,该是我们给它注入“绿色澄静”动力时候了。
其他文献
圆子:  我和丈夫是大學同学,丈夫的老家在城市,我的老家在农村,大学毕业后,我随丈夫去他的家乡工作。和丈夫结婚20多年,孩子即将高中毕业。  这些年,我和丈夫恩爱有加。我的脾气不好,丈夫总是让着我。  伴随着年龄的增长,再加之丈夫的体质以及爱吃爱喝的生活习惯,他的体重现在已经达到了218斤。  大概半年前,丈夫头晕眼花,去医院检查后,医生明确告知,丈夫患了因为肥胖携带的“三高”以及其他病症,以后必
1  前天和闺蜜去买鞋,在一家专柜前,我看上了一双小白鞋,叫导购找一下38号。导购摆摆手说:“断码了,没有38号。”  我很满意鞋子的款式,就在觉得遗憾准备离开时,闺蜜眼尖,拿起展台上的鞋子,惊喜地问:“这不就是38号的吗?!”  没想到,导购大惊失色,说:“怎么会有一只38号的?”  她旁边的同事接了一句:“呀,下午那个顾客要的是双37号的,你是不是错装了一只38号的?”  导购满脸通红,赶紧拿
在很多学校,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种现象:教师走进教室准备上课,却发现后面坐着学校领导;或者教师刚走进教室,就有学校领导或校外专家推门进入课堂听课。这事实上是我们常说的随堂听课,也称为“推门听课”。  近年来,我国许多中小学都倡导随堂听课评价法,即“推门听课评价法”:事先不通知教师,学校领导或校外专家直接进入课堂,现场观察教师的教学实践,从中发现优缺点,并做出相应的评价。作为一项教师评价方法,“推
明朝科举对后世的另外一大贡献,是南北卷制度的正式确立,通俗地说,也就是确定了南北地区录取名额的分配问题。  我国地域广袤,各地经济和文化发展很不平衡,读书风气和风俗习惯也大相异趣。科举考试是面向全国的统一考试,如果单纯地坚执“一切以程文为去留”的原则,不打折扣地实施“一决于文字而已”,完全彻底地以考试成绩为唯一的去取标准,势必会造成一些地区录取的人数过于集中,一些地区则沦为“天荒”。是坚持科举考试
面塑,俗称面人,主要以面粉和糯米粉为原料,蒸熟后揉搓成面团,加入各种颜料,捏塑成鲜活小巧的人物、动物、植物等形象。  面塑是做“加法”,先在竹签上做出主体躯干,再逐一制作五官形象和服装配饰贴上去。作品一般比较小,制作时讲究下手稳、准、快:一团团彩色面团,用拨子一挑,人物的鼻子和嘴巴立刻成型;用拨子一压一划,衣袖便随风迎摆;把面搓成一条细线,用小梳子细密的齿一滚,一条珠串项链就做好了。较难制作的是贴
圆子:  我成长在普通家庭,接受着传统教育。父母对我的期许是好好学习,将来找一份稳定的工作,找一个同样有稳定工作的妻子,过普通的生活。  上学期间,我学习成绩中规中矩,考大学、公务员都相对顺利。到了恋爱年龄,经人介绍,和同是公务员的妻子认识,恋爱一年后,我们结婚。  岳父母均是农民,我和妻子均是家中的独苗。婚后大概半年,妻子怀孕,如今,我们的孩子——龙凤胎降生。按理说,我应该高兴,但是,我真的开心
沐浴着扬帆新征程的晨光  她们从“会改联”的春风里走来  以满面的自信抖落边缘的尘土  携手众姐妹走出妇女工作一个人的历史  走向巾帼建功新时代的广阔天地  她们的名字叫村(社区)妇联主席  因为一份质朴的担当  她们的日子在千山万水的奔走中  奏成一首芬芳的助力脱贫攻坚之歌  在陇原巧手的作坊里、炕头上  在陇原妹的培训班、送行队  在巾帼扶贫车间的建設中  在贫困妇女的羊舍、猪圈、种植大棚里 
《教育杂志》是我国第一部全国性的大型教育期刊。它的创刊促成了现代教育思想的大讨论,很多问题依然是今天教育界讨论的焦点,许多教育研究者对这些问题的理解和解答对现在的教育具有极大的启发性。  《教育杂志》的主要撰稿人是活跃于教育思想与实践、融会中西的教育家和文化人,比如,舒新城、沈百英、蒋维乔、沈颐、杜佐周、艾伟、叶公朴、朱经农、陶行知等。这些人的思想深处既有本土教育营养,更多的是汲取国外新教育思想,
女性养生与男性的区别主要表现为四个字:经、带、胎、产。经,主要指的是月经;带,指的是女性的带下;胎和产顾名思义就是十月怀胎和生孩子。女性养生,只要断绝八个字,就可以高枕无忧了,这八个字就是:忧思忿怒,形寒饮冷。忧思忿怒,伤肝伤脾  女性本身心思细腻,忧患意识强,这是好事,但是也不能过分。比如和老公吵了半天架,或者在外面碰到了什么事情,很生气,憋在心里,或者发之于外,就是忿怒了。  一些年轻女性好像
农村地区教师教育工作在农村教育发展中应该处于优先发展的重要地位。近年来,国家对农村教育的高度重视使得我国农村地区教师教育正处于一个历史性转折时期。2003年第一次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后,党中央国务院把农村教育摆在了国家发展战略更加重要的位置;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把“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促进教育公平”作为教育发展的基本方针,促进教育公平向农村教育倾斜成为教育政策的重要趋向。正如周济部长所言: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