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介环境下的新国展

来源 :中国摄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nijiushis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月21日至25日,广东南海,2012第24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终评尘埃落定,510余幅(组)入选作品,近90幅(组)作品金、银、铜质收藏作品以及评委推荐佳作已全部产生。在这里,我们见证了500余件优秀作品从11万余幅的海量来稿中脱颖而出的全过程。4大类别32位评委始终本着高度负责的态度认真履职、反复探讨,始终恪守尊重规则、尊重程序的原则,在评选过程中献出了自己的智慧和经验。
  全国摄影艺术展览是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关注度最高的摄影事件,至今已有55年的历史,素有“国展”之称,而这称谓不仅是简称,更是对该展览权威性的尊重。
  回顾历史,1957年12月,第一届“国展”在北京评选,有3309幅作品参评,321幅入选。历经55年24届,本届来稿已达11万余幅,也印证了中国摄影这几十年的发展与壮大。本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在历届的基础上对征稿类别、评委构成等进行了新尝试,受到业界的关注和热议。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分党组书记王瑶在国展第一阶段评选预备会上介绍了本次全国摄影艺术展览组委会所做的几项新尝试:一是规定了投稿的数量。其目的是为了兼顾来稿数量和质量的同时,更加强调作品质量的重要性;二是新增设了多媒体类别。对于这个新奖项的设立,期待评委在评选过程中共同实践,探索建立起相对科学、完善的多媒体影像评价标准和评选规则;三是在评选环节,为了确保评选的公平、公正、公开,规定中国摄协的驻会领导和工作人员,都不担任评委,一心一意做好组织服务工作;在终评时采用网络播出的方式,便于广大摄影人更直观地了解、监督评选过程;增加了评委的数量。评委从初评到终评都只参与本类别的评选,目的也是为了保障评选的权威性和专业性;设立了监审、观察员等制度,欢迎大家随时监督批评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对于摄协的这些实际性改进举措,一位数次担任全国摄影艺术展览的老评委在总结会上颇有感慨:“这届国展的评选,避免了行政干预的行为,组织工作也具有较高的水平。”
  一评到底的评委机制
  全国摄影艺术展览的评委可以说是展览的灵魂,他们的选择决定了一段时期摄影发展的方向,无疑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性。本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分为4大类别(艺术、纪录、商业、多媒体),评委数量一共是32位,再次刷新了上届22位评委构成的纪录。本届评委中23位首次担当这一重任,占总人数的72%。评委主要由中国摄影家协会各专业摄影委员会委员以及成就突出的摄影家、学者、理论和教育专家构成,其中不少人来自新闻媒体。评委的年龄结构安排遵循老中青结合的原则,年龄最大者73岁,最小者仅35岁。
  以往历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的评选都吸引着广大摄影人的目光,也会成为风向标,一些人创作不是从个人内心出发,而是揣摩评委的喜好与风格,因此每次参赛来稿都不乏大量的模仿之作、投其所好之作,这次评委的数量众多,在客观上一定程度地消解了这一摄影界的积习,也更好地促进摄影创作的多元化。
  评委的水准和判断从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本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的成与败,这也让他们倍感责任重大。评选结束后,很多评委都表示,评选给了自己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对于新观念、新理念的不断更新和知识储备,了解新形势下摄影发展的走向和未来趋势,无疑,也是评委今后必备的素质之一。
  虽然本次评委背景各异,但都在事前充分研读了评选程序和规则,严格遵守程序和规则也是本次评选的另一特点。开始阶段,评委分别进行探讨,对评选工作中的细节等达到共识。对新设立的多媒体类别,评委们在对作品时长、静态元素所占比例等展开充分讨论后,就评选标准达成统一认识,确保了评选工作有效进行。初评阶段,评委对参评作品进行海选,保证了每幅参评作品都经过每位评委的过目甄选。到了终评阶段,评委们更是在影像素质、思想内涵、表现形式等诸多方面严格要求。金、银、铜奖和入选作品更是经受住了多轮投票、讨论、动议、调整。
  不同于以往,由于中国摄协领导成员不再担任评委,并采取从初评到终评“一评到底”的评选方式,担任本届评选工作的评委们普遍感到身上的责任重大。随着终评的深入进行,评委们之间不同观点的激烈碰撞也越来越频繁,大家各抒己见,对自己喜欢的作品充分表达,在本届评委当中,著名摄影家、历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获奖者占了相当大一部分比例,他们更体验过作为投稿者、参赛者的心情,也犹记自己当年获奖时的激动,因此在评选中,各组评委都出现过为了一张照片反复讨论、争论、辩论的情景,但是由于评选机制本身的因素,评委达成最终共识只是一种理想状态,虽然以往全国摄影艺术展览上那种四平八稳、但缺乏创新精神的作品在本次有所减少,但一些评委认为最终的结果还不是最理想的,真正代表中国摄影界现实走向的作品还不是很多,对摄影作品文献性、艺术性、学术性的界定与分类还有待以后总结与提高。
  多媒体类:国展新宠儿
  在第24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评选现场,不同于那些围着桌子不停地俯身观察照片的评委们,有一群人头戴耳机“不闻窗外事”,他们就是多媒体组的评委们。
  多媒体作品是指将静态影像与动态影像结合,并配以音频、特效等多种艺术手段创作的影像作品。作为新兴的传播载体和艺术形式,在大众接受信息日益多元化的今天备受业界瞩目。
  在本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中,首次增设了多媒体类别。虽然近年来,国内的多媒体作品逐渐在影像表达、艺术处理和技术融合上趋向成熟,越来越多的优秀作品通过多样化的互动渠道和终端进入公众的事业,甚至荷赛组委会都将中国作为其多媒体调查的重点地区之一,但对于多媒体首次亮相全国影展,很多参评作品在整体叙述和制作上都还显得不够成熟,表现手法相对单一。对此,评委们显得格外慎重,将焦点放在多媒体奖项评判的标准和未来走向的思索和探讨上。
  评选期间另一个焦点集中于版权问题,更突显在多媒体作品中使用的音乐上。参评的绝大多数作品都没有对音乐版权问题进行详细的标注,但几乎所有作品又都含有音乐。摄影人使用这样的作品参赛,在公众平台上出现或播映、获奖时,包括音乐在内的所有非自采内容都必须得到版权认可。针对这一问题,展览组委会在第一阶段评选后迅速与入围第二阶段评选的作者联系,签订了版权责任确定书。   首次多媒体类别的评选结果实际上就是这个行业的推手,评委们认为,本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首次设立多媒体类具有重要意义,它将引领中国摄影未来几年的走势,并对多媒体的发展、多媒体行业评价标准的制定,以及对创作者的引导具有重要作用。作为首次尝试设立多媒体类别,也留下了很多可供思考和改进的空间:静态照片是否是硬性规定?各类题材的多媒体作品一起参评是否要分类?对个体作者和专业团队是否要以区分?……评委们结合实际评选经验,在多个细节问题上逐一讨论并达成共识。在评选结束的总结会上,多媒体评委的发言是最具有建设性的,有的评委建议借鉴电影界的方法,推行参赛推荐制,建立有效的参赛机制,疏通参赛渠道,吸引专业的多媒体人才关注这一赛事。
  组照增多的喜与忧
  2012第24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自2012年9月开始征稿,至12月15日截稿,共收到来自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直、解放军、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及港澳台同胞、海外华人华侨11357人的投稿参评作品共计70522件(117145幅,每幅/组作品为“1件”)。其中,纪录类共收到投稿40515件,约占总投稿量的57.5%;艺术类28509件,约占40.4%;商业类1243件,约占1.8%;多媒体类255件,约占0.3%。在纪录、艺术、商业三类中,组照数量分别约占本类别参评作品总量的15%、10%、9%。
  这些数字揭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就是本届参赛作品,组照蔚然成风,而最后的获奖名单中,组照更可谓是份量极重。5个纪录类金质收藏中,组照就占了3席;而艺术类金质收藏中,组照更是以4席占据了绝对优势;商业类的两个金质收藏,也是组照与单幅平分秋色。与单幅照片相比,纪录类组照叙事能力更强,包含内容更丰富,也能更好地体现事件的深度与广度;而艺术类组照则大多是用形象艺术语言表达主题,连续多幅的照片可以更好地体现出摄影人的艺术理念。组照往往是一个摄影人迈向摄影更高层面的必经阶段,国外成熟、专业的摄影师往往经年专注于某个特定的摄影主题,最终作品也是系列化呈现。
  但是,组照的极大丰富也带来了新问题,纪录类评委于德水坦言:“在很多的组照作品中不乏有精彩表现的独幅作品,若以单幅形式出现会是极有竞争力的,却被一大堆无谓的组合淹没其中,由于评选规则不得改变作者所送作品的类别及形式,也就只能扼腕感叹了。组照的结构方式也是一个非常普遍的问题所在,作为一个专题摄影的组照,其影像的组合,不仅是表现主题内在结构的启承转合,亦是外在视觉呈现的渐进次第、节奏控制所使然的结果。而缺乏语言逻辑关系、或是关系混乱的组合方式,往往就沦为了图片的简单堆砌。”艺术类评委石广智也有同感:“艺术类组照和单幅放在一起评比,单幅就不如组照显得有分量,显然单幅有些吃亏。作为艺术摄影作品,我更倾向于一图胜千言的单幅作品。然而把单幅放在一连串的组照作品中评选,单幅就有被组照淹没的感觉。在最后一轮的评选中,关于单幅与组照、前期与后期作品的取舍往往是导致评委们讨论达到“白热化”的诱因。”
  本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规定,纪录类组照作品每件限4-12幅,艺术、商业类组照作品每件限4-6幅。评委李洁军认为这一数字限定还有待商榷:“通过组照的来稿分析,绝大多数参赛作者对组照的概念不清、作品水平严重欠缺,照片单一的组合和拼凑现象严重,是组照奖项设置的初衷偏离了主题。建议以后全国摄影艺术展览征稿组照改为6—8幅。”
  组照绝非图片的简单堆砌,记者观察到,在参评作品中,既有拍摄一个人八张特写头像组合到一起作为组照的,也有本来其中一张照片不错结果淹没在组照中导致全部照片落选的,更多的是组照图片数量超过规定,最后导致作品遗憾落选。这也提出了一个新的展览课题:是否要将组照与单幅分开评选?横向比较,我们会发现诸如荷赛等有影响力的国际摄影赛事,单幅与组照分别设有不同的类别与奖项。尽管组照与单幅并不是区分专业业余的唯一标准,但组照与单幅在拍摄理念与实际操作过程都有明显的不同,不同的平台可能更有利于各自的公平与特点,相信下一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的参赛规则与评选上还有进一步细化的空间,这对厘清摄影人的创作思路也有益处。
  结语
  每一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都是对中国摄影界的一个阶段性总结回顾,而中国摄影事业的发展不断地为国展提出新的课题,本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在评选上做了很多有益的、具有开创性的尝试,评选也是摄影各界共识进一步统一的过程,如何通过本届评选引领摄影的正确导向?如何将当下摄影生态所呈现出的多元化更好地吸纳和引进来?如何在评选规则和征稿上进一步细化和改进?第24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的这些举措和变化使我们有理由相信,全国摄影艺术展览会与时俱进,再展辉煌。
其他文献
启程装备  经常外出旅行拍摄,所以更明白如何选择适合自己出行的相机,单反相机固然很好,但是沉重的机身与镜头往往会让旅途失去惬意,而小巧、轻便、高像质才是旅行摄影的最佳选配合方案。三星NX300正是这三方面特性的代表。三星NX300隶属时下流行的微单行列,采用2030万像素APS-C规格CMOS传感器,机身体积也只有巴掌大小,NX300共有大小镜头12支之多,所以在外出选择镜头方面也是空间较大,可以
期刊
中国摄影人对拉尔夫·吉布森(Ralph Gibson)应该并不陌生,即使对这个名字不熟悉,也一定曾看过他那张从门缝中伸出一只手,带有神秘色彩的黑白照片。  74岁的拉尔夫·吉布森,受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邀请于2013年3月25日来到北京进行了一次为期三天的短暂教学访问。在北京期间,他把日程安排得很满,真让人钦佩这位老人的精力。他所有的活动包括:从一个摄影家的角度论述自己对中西艺术的见解与认识,做一场
期刊
编者:郑云峰是继庄学本、蓝志贵等之后,又一位长期、深入地记录中国西部、取得重要成就的摄影家。如果说庄学本的风格在其明确的、当时领先同人一步的社会学和人类学意识的话,郑云峰则表现为较早摆脱了中国摄影界盛极一时的以画意影像描述西部的群体动作,较早表现出一种明确的社会责任意识和历史意识。他非常明确地把工作方式定义为平实、真实的记录,拍摄范围定义为以长江、黄河两河文化为主干,扩展到西部的自然地理、民众生活
期刊
“常有人跟我说,‘这样的照片是拍不出来的’,‘到那儿拍照是不可能的’。每当这种时候,我听到‘不可能’的时候,心里就会咯噔一响。这就好像拿着红斗篷挑逗公牛一样,不可能对我来说就像是一种挑战,我偏就要证明这样的照片实际上能拍得出来。”  马西莫·塞斯蒂尼(Massimo Sestini),来自佛罗伦萨的知名摄影师,圈子里闻名的拼命三郎,懒散地坐在自己的工作室里。考虑到采访的头一天他干了些什么,这样的态
期刊
对于普通180mm或200mm规格的长焦镜头来说,f/2.8的孔径算不上什么稀奇,如果它是一款专业微距镜头,那又另当别论。纵观微距镜头发展史,各主流厂家几乎都发布过180mm或200mm焦距且放大比能够达到1:1微距镜头,但是迄今为止,除了适马这款APO Macro 180mm f/2.8 EX DG OS HSM镜头外,其他品牌的同类镜头孔径只有f/4或f/3.5。因此不得不承认,适马公司在该领
期刊
对于非职业摄影师而言,掌握一个镜头的焦段,如同掌握一门外语,想在不同焦段间熟练切换,需要不断熟悉和练习。所以定焦镜头会让人有更多思考,而35mm这个焦段是我一直渴望拥有的。  索尼“黑卡”RX1初体验  必须承认,索尼“黑卡”RX1首先吸引我的不是黑色小巧而低调的身形,不是高达2430万像素的全画幅Exmor COMS影像传感器,不是卡尔·蔡司Sonnar T*的镜头,而是35mm这个焦段。 这是
期刊
近日笔者试用了一款思锐P系列的P-424X多功能独脚架后感触良多。它的主要特点是:无论动体拍摄还是静物拍摄,都能应付。  与其他独脚架相比,这款独脚架最大的特色是下面有三个“脚”,但是它又不同于普通的三脚架。普通三脚架实际应该是“三腿架”,思锐的P-424X才应该是真正的“三脚架”,因为它的三个支撑物正如三个“脚”一样位于“躯干”的最下方。这个独脚架的每个脚趾上都设有能够伸缩的“指甲”—— 脚钉,
期刊
星空摄影的基本技法包括固定拍摄和跟踪拍摄两种。固定拍摄只需在晴夜将相机安装在稳定的三脚架上,对准选定的天区进行长时间曝光即可,由于星星东升西落的运动会在照片上留下一条条的轨迹,称为星流迹;跟踪拍摄则是由于夜空中的星星都很暗,要拍摄灿烂的星空,就需要一种叫做“赤道仪”的架子代替三脚架,赤道仪可以带着相机对星星进行跟踪拍摄,拍到更多、更暗的星星。  这次初选入围的100幅作品,许多拍摄得十分美丽,也不
期刊
五星湖湿地位于黑龙江省东部,完达山西北麓三江平原腹地的红旗岭农场境内,距佳木斯市330公里。五星湖湿地属于湿地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湿地内水系发达,水资源极为丰富,从整体来看界线长,跨度大,与完达山余脉隔河相望,湿地内明水泡子星罗棋布,是水禽栖息、繁衍的重要活动场所,同时也是欧亚大陆野生动物必经之地。  五星湖湿地,2002年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11年被湿地国际评为“中国六大最美湿地”之
期刊
备注:设在佳木斯火车站前的客运中心枢纽,有直达红旗岭农场班车,每天上午8点30分发车。另外,6点30分、7点40分、18点30分发往饶河的客车都途经红旗岭农场。  食宿  1. 千鸟湖接待中心  电话:13604583981 (陈平)  2. 红旗岭农场宾馆  电话:13604583981或0469—5560303 (陈平)  拍摄指南  湿地拍摄:沿湿地建有19公里的环形观光路,可乘坐电瓶车环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