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极拳科学论证享受人生颐享天年

来源 :少林与太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xiaoD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古以来人的生命自十月怀胎脱离母体,为了生存长大,生活劳动工作需要,除吸吮母乳以外,更需大自然水谷之气的蕴养,才能逐步由幼儿、童年、少年、青年、中年到老年。在人生旅途中又有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而花甲、七十而古稀之说。
  古语云:“颐享天年”。何为天年?天年就是甲子两个循环,甲子循环一周是60年,两个循环就是120年,是为天年。
  如果人的一生不顺,遇到很多困难,如身体经常有病,生活条件差,工作不顺心,心情烦躁,不开心,儿女不孝,邻里不和等等,都会折寿。
  “天年”去1折为108岁,为“茶年”。“茶”字上面是“廿”,下面是“八十八”,加在一起就是108,所以叫茶年。去2折就是96岁,叫作高寿。去3折就是84岁,去4折就是72岁(虚岁73)。民间又有“73、84,阎王不请自己去”的说法。这种说法据考察源于两大圣人孔子和孟子,因孔子活73岁,孟子活84岁,两大圣人都闯不过这个“坎儿”。
  据1996年第5期《生命与灾害》记载:夏朝时人的平均寿命18岁,汉朝时平均寿命22岁,唐朝时平均寿命27岁,宋朝时30岁,清朝时33岁,民国时期35岁。战争不断,天花瘟疫泛滥,还有天灾人祸,又加上医疗条件差等原因,那些年代人能活到60岁就是高寿,活到73、84岁,那就是奢望。
  中国从古到今,民间流传下来的养生方法很多,如道家的炼丹功,佛家的易筋经、八段锦、洗髄功,医圣华佗传下的五禽戏等,民间还有很多强身健体、修身养性、导引养生、袪病延年的功法流传于世。
  近百年来,流传最广、最受欢迎、参与人数最多的养生锻炼的方法当属太极拳。太极拳依据中华民族传统的太极文化——阳极生阴、阴极生阳、阴阳转换的原理创编,且符合大自然的运动规律和人体的生理规律的科学运动方式,所以太极拳论有云:“若问此技终何用,益寿延年不老春”。
  要想达到太极拳之奥妙,体悟到它深邃的内涵,起到延年益寿不老春的效果,根据我终生练习太极拳的感悟,应从以下四个层次去探索研究理解。
  一、练形
  “形”是形态、外形姿势。练形是学习太极拳的初级阶段。在这个阶段,重在达到太极拳对人体各部位的正确要求,注重手、眼、身、法、步是否到位,姿势是否正确,是否符合太极拳的标准要求。这都需要在老师的正确指导下,循序渐进,慢慢认识和理解,逐步达到姿势动作正确,标准到位,再慢慢向套路熟练进军,练到不假思索,一气呵成。这个过程要求:周身放松,意念入静,松肩沉肘,含胸塌腰,心气下降,降至丹田;屈膝松胯,开裆贵圆;一动全动,周身相随,连绵不断。直到手指有發麻发胀,手心有发热的感觉,这是内气产生在体内的初步表现。
  这个过程就叫以外形动作引动内气的过程,也是以外引内的过程,也叫动中求静的方法,也是心明阶段。
  二、炼意
  意,指的是意念、意境、意识、意性、意志等。炼意在练内功方面是非常重要的。拳论曰:意到、气到、劲到、形到,意、气、劲、形浑然一体是为整劲。
  炼意要求:意念集中,思想清静,抛弃一切杂念,平心静气,沉思涤虑。可以站立桩功、盘坐、平坐、躺卧慢练。太极拳套路可以用“意练”“神练”等,都是练功的一些方法。练习时,两目微闭,呼吸自然,意识内收,弱化外界的影响,使大脑进入虚灵忘我的状态,意境高远宏大,目标专注,与大自然的万物相结合。炼意,也是静中求动的方法。
  三、炼气
  炼气,有两种概念,一种是人体生理现象的自然呼吸法。一种是通过练功得到的内气法,也叫内劲、内功。
  下面先讲一下生理现象的呼吸法。
  胎儿在母体内的呼吸方法叫胎息法。
  脱离母体后的婴幼儿采用的是深、长、细、匀的先天呼吸法。
  人们为了生存长大慢慢吸收五谷杂粮水谷之气,逐步形成生理现象的自然呼吸,也叫肺功能呼吸,也是胸式呼吸,按照练功的说法叫顺呼吸。正常人的呼吸是每分钟10~12次(一呼一吸为一次)。身体越虚弱,呼吸的次数越多,每分钟就会达到14、16、18、20次不等。尤其是年老残喘,奄奄一息,躺在病床上时,就变成非常短促的嗓子呼吸。
  由此可见呼吸的重要性,呼吸越长生命力越长,呼吸越短生命力就越短。所以从古到今,医家、道家、佛家、武术家都很注重调息法,并将生理现象的自然胸式呼吸,通过特殊的练功方法,逐步调整到深、长、细、匀的腹式呼吸,也叫逆呼吸。通过独特方法的练习调整,可以疏通经络,打开毛细血管,引动内气,促使血气循环,起到延年益寿的作用。
  再讲一下通过练功得到内气的感觉,这种感觉有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以外形引动内气的过程。就是从初学太极拳第一个动作开始,逐个动作学习,直到套路学完,经过捏架子,纠正动作,熟悉套路,由浅入深,逐步达到周身放松,连绵不断。柔顺自然时,手指发麻发胀,手心时有发热的感觉,这就是内气在身体内部产生的初步表现,也是第一个阶段。
  第二个阶段是外形动作与内气结合的过程。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对太极拳的理解和认识,不仅注重姿势动作和套路的练习,最重要的是练习内在的东西,也就是内气的感觉。在练习时以身领手,身不动手不动;以腰为轴,节节贯串;一动全动周身相随,一静全身无有不静,动静结合,内外相连。这时,内外结合的内气就会聚于丹田,小腹部位就会逐渐有沉重、饱满、膨胀的感觉。有这种表现说明已打通小周天,也就是任、督二脉贯通了,也达到内外结合的第二个阶段。
  第三个阶段是以内气催动外形的过程。在第二个阶段的基础上,加大运动量,增强内气的循环,使内气更加充实饱满。练习时做到以意导气,以气运身。气到了形则随气而动,气不到形则寂然不动,这也就是太极拳在没有贯通内气之前,练习时要求放松、柔和、缓慢的原因。
  通过这个过程,逐步将丹田充足的内气渗透至涌泉,真正感受到脚踏实地,力坠千斤,下盘稳固,上肢轻灵自然。有了这些感觉,说明打通了大周天,周身内气贯通,呼吸时百会、劳宫、涌泉都会有反应,一呼一吸间将天地之间的阴阳二气通过人体融会贯通,真正融入大自然之中,达到益寿延年不老春的效果。
  四、炼心
  练太极拳时要求:心气下降,降于丹田,充实内气;心平气和,平心静气,舒服自然;心态平衡,无求无欲,与世无争;心胸开阔,心胸坦荡,容纳百川;心沉气静,静养灵根,气养精神;心静如水,水静能鉴物,人静能观心;以水为鉴,临水照人。心静人不浮,静心能明理。
  比如:美丽的湖面,只有在风平浪静时,才能把周边的景物倒映其中,展现出水天一色、水上人间的绝美画卷。人也如此,只有在心静如水的时候,才能客观理智地思考问题,正确地做出判断。静是在生活中降伏浮躁、保持清醒头脑的利器。
  综上所述,太极拳本身就是一个神奇的科学链。长期习拳,会使人心情舒畅、精神愉快、恬淡安然,不为七情六欲所困扰,自然能享受人生、颐享天年。
  (编辑/闻一刀)
其他文献
行政诉讼制度的确立是一国行政法(治)产生的标志。晚清编订的《行政裁判院官制草案》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行政审判制度法律案,该草案拟仿效当时之德日奥法制,设立行政裁判院。
《体育师友》(曾用刊名:体育教学与训练)是由广州体育学院主管、主办的体育学术期刊(双月刊),全年6期、双月末出版,大16开,国内外公开发行。期刊主要关注学校体育教学与训练
法学学理监督在我国没有受到法学界的重视,因而其社会效能被忽略,在法律监督体系中处于虚无地位。法学学理监督具有规约国家权力、形成社会良性舆论环境、提升公众理性认知的
认罪认罚案件的“从宽”,包括实体从宽和程序从宽。实体法层面的从宽,引入了节约司法成本的考量,从宽在控辩协商中达成。从“程序即是惩罚”这个意义上说,程序简化也是从宽。
引渡条约“已决案件”条款是指在“同一罪行”情形下的拒绝引渡条款,反之,“不同罪行”情形则是准予引渡的结果。美国联邦法院受理的埃尔科克引渡案就与该类条款“同一罪行”
4月21日下午,我校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师生与爱尔兰阿斯隆理工学院Dr.Brian Murphy、Dr.Mary Simpson和Jack Chen通过互联网相聚,在行政楼视频会议室首次成功举办了线上国际学
自信托法实施以来,理论上一直未能将其有效地与我国民法体系相衔接,信托法始终游离于民法之外。随着《民法典》的颁布,信托法将再次面对着融入民法的挑战和机遇。为此,必须首
一、尚武崇德  练武者,以德为先,以谦为本。  阐释:  武者,力也。术者,法也。运用力量的方法就称之武术。它有健身与技击两大功用。在冷兵器时代武术乃以技击为主,作为战斗的主要工具。在枪炮等现代化武器发明之后,技击就失去了原有的作用,就变成了以健身为主,技击只作防身抗暴之用,这就是现代武术的真义。练武者必须懂得武术之历史作用的演化和现实意义。树立正确的武术观,即练好身体造福于人类、服务于社会,实现
【歌诀】  蹲裆马步罗汉式,  勾腮拔顶颈自直。  含胸拔背佛腰式,  拔背脊直垂臀胯。  胸空腹实肩要松,  舌顶上腭津液生。  提谷落裆壮肾元,  固精气充神则明。  一、双手捧揸坠沉肩  此式为马步。胸挺膝开,勾腮拔顶,舌顶上腭,双目平视;五指要揸,但不能犟双肘,要与肩平。全身放松,顺式呼吸,目的是增长气力。  二、推臂望月看青天  此式头要顶,项要挺,双掌要空。功力在于腰,气下沉,腹实胸宽
挨搒挤靠是对贴身快摔技法技术体系的整体概括。实战搏击时在与对方接触后的瞬间发力,就是以这种短促迅猛的靠打之劲,令对方如触电一般跌出丈外。  贴身快摔技法不同于传统的摔跤技法,贴身快摔是介于远距离踢打与近距离拳打两者之间的近身快摔技法,其前提是以手脚、肘膝、肩胯相合的交叉纵横之劲,破坏对方的中心。其方法有顺势与逆势之别,一种技法就有四种用法,即左式的正式与反式,及右式的正式与反式。古少林搏击快摔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