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与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路径

来源 :高考·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qsemai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发展,在历史这门学科教学中更为重视对学生们的人文情怀、三观以及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学生们在接受老师的历史教学过程中,除了必须掌握历史教学中的各个知识外,还需要在这一过程中逐渐形成具备历史学科特征的思维品质与关键能力,家国情怀素养也包含其中,而且这一素养的培养在历史教学中是不可或缺的,它对学生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下面将阐述高汇总历史新课改对家国情怀素养培养的具体教学要求、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素养的意义、高汇总历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加工情怀素养现状以及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与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途径。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家国情怀素养
  高中历史中所包含的内容与知识距学生们现今的生活有着较远的距离,其间存有较大的时间与空间跨度,这使得学生们在学习历史知识中会产生一种遥远,触摸不到的感觉。在新课改发展中明确要求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们的家国情怀素养,让学生们从历史角度及层面对国家产生一定的认同感。同时在了解中华民族发展历程后能够尊重并认可中华文化的价值及重要性,对世界多元文化形成一个准确地判断,以达成历史教学的最终目标。
  一、高中历史新课改对家国情怀素养培养的具体教学要求
  (一)需要落实国家观教育
  爱国主义在我国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也是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所在,是一个民族发展的脊梁,有了爱国主义,就可以带领全民族人民共同战胜祖国建设发展中遇到的困境和挫折,进而为人民提供更美好、和谐、稳定的生活。
  在历史课程教学目标中指出:“在树立正确历史观基础上,从历史的角度认识中国的国情,形成对祖国的认同感和正确的国家观;形成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正确的民族观,具有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我国古代有着较多的文明,老师在实际的历史教学中需要多向学生们讲述,让学生们从中感受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并认识到中华人民是勤劳、善良、勇敢以及充满智慧的。并通过具体的实例讲解让学生们体会到中华民族对人类做出的伟大贡献,提升他们的民族自豪感,指导学生发扬与传播中华民族精神,通过自身的努力重振中华民族的威望及地位。不过国家观教育并不等同于家国情怀素养教育,老师在历史教学中应避免对学生进行狭隘的爱国主义精神教育,在历史这门学科中不仅包含着众多的国家观教育资源,它还肩负着对学生们进行历史意识教育的使命,只有使得学生们学会运用历史意识与价值来进行思考,才能够更好的观察、认识自己和世界。
  (二)强化对学生进行国际意识教育
  随着世界一体化与全球化的飞速发展,“中国的世界,世界的中国”这一格局逐步形成,随着而来的人类社会问题也越加的复杂,国际竞争也越加激烈。因此,在未来我国的发展中急需富有国际意识与国际视野的人才,只有拥有更多这样的人才,才能够引领我国发展的更好,走在世界潮流前线。在历史课程教学目标中指出:“了解世界历史发展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具有广阔的国际视野……”基于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老师要积极培养学生们的国际意识,让学生们学会从世界这一角度和层面中去思考我国在世界整体中的地位及作用,进而去关注、重视全人类的共同发展与前途命运,而不仅仅局限在关注、重视我国社会建设发展。邓小平同志早就意识到了培养学生国际意识的重要性及价值,他在1983年10月份为北京景山学校题词这样说到:“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二、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素养的意义
  (一)有利于传承及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在古代宗法制影响下,“家国同构”的观念出现,它将家庭、国家以及家族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一观念得到了更好的发展,更多的炎黄子孙形成了对自身、对家庭、对社会以及对国家的人文关怀,像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都体现出了家国情怀的最高境界。这也是我国历史长河发展中所流传下来的一种传统美德及思想。因此在现今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们的家国情怀素养是非常重要的,它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以及中国不断崛起的今天,以及面对西方各个国家遏制、企图分裂我国的严峻形势下,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们的家国情怀素养进行培养,有助于增强他们对国家及民族的认同,还能够使得学生们有效传承及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进而促使我国各个民族团结共进。
  (二)有利于推进新时代中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实现
  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们的家国情怀素养是高中历史学科素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体现出了对高中历史课程所含有的正确历史价值观的重视与期望,也是历史课程教学中进行历史价值观教育的一个基本内容。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们的家国情怀素养不仅仅是历史知识、能力、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的综合表现,而是历史这门学科教学目标中的最高等级,是核心素养中的最重要部分。通过开展诗词朗诵、书法以及竞赛等活动,能够加强对学生们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促使他们得到更好的发展。
  三、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素养现状
  (一)缺乏体验式教学
  现今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途径主要是老师对其进行课堂教学,另外,还有一部分学生会通过阅读有关历史的课外书籍或者观看历史纪录片来学习历史知识。这些学习方式都是通过室内进行历史知识的学习。但对于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素养来说,这些方式远远不够,应从原本的抽象式学习方式转变为体验式学习方法。简单地说就是引导学生去参观历史博物馆、纪念馆以及名胜古迹等来学习历史知识,這样的方式能够让他们直观的接触到历史文化,对中华民族形成正确的认同感与民族观。而且这些方式也是学生们较为喜爱的,他们也愿意主动去了解、关注这些历史名胜古迹。不过在实际的高中历史教学中却因为条件受限或者其他因素,导致历史知识学习途径较为闭塞,大部分学生都没有近距离接触历史的机会,这就会导致他们的爱国情怀素养受到限制。   (二)历史价值观较为偏激
  在现今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们对历史知识的学习主要来源与老师的课堂教学,他们的思想观念及认识会受到老师思想观念的极大影响。同时因其自身全面、客观认识事物的能力还较为缺乏,若在这之中老师没有很好地对他们进行一个引导,也容易让他们的历史价值观存有偏激现象,进而就无法站在客观、全面的角度上去看待历史事件。
  比如:李鸿章谈判这一事件,首先当时我国正处于一个弱势地位,自然在谈判桌上就无法占据优势,只能尽可能的挽救损失。但是一些学生从主观意识出发认为李鸿章贪恋权势,为了敛财升官不惜出卖自己的人格。还有一些学生认为李鸿章是汉奸、卖国贼,他的存在使得中国失去了大量的国土。这些偏激的历史价值观念需要老师对学生进行引导,让他们正确认识这一历史事件,从当时的时代背景、发生的具体事件,以及现今占据在全局观上去看待这一事件,从而得出一个更好的结论。
  四、高中歷史课堂教学与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途径。
  (一)创新家国情怀讲解方式
  虽然新课改在不断的推行和发展,但是大部分老师还是以课堂讲解为主,但这其中涉及到的知识讲解并不同以往传统讲解方式,这需要老师在为学生们讲解历史知识的过程中突破以往教学方式,站立在学生们的层面上去考虑问题。老师在实际的历史教学中要做好自己“领路人”的身份,带领学生们走进历史课堂,去探索历史课堂中所需他们深入研究、学习的家国情怀及其他历史文化精神。
  比如:在五四爱国运动这一事件中,其涉及到的人物都是青年学生,老师在讲解这部分历史知识时,涉及到的对象也是青年学生,这是一个共同点,老师要抓住它,并让学生们注意到这一共同点,然后从这一角度出发去思考五四运动青年学生们的心理特点。通过这一过程,能够极好的活跃教学课堂氛围,使得学生们的思维活跃起来,并通过引导还能够让学生们思考爱国情怀。当让学生们合理解决爱国这一问题后,老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们思考在和平年代中青年学生们的心理活动,让学生们进自身与国家联系起来,对他们的家国情怀进行培养。当然这些过程需要老师多番进行设计和模拟,不能让其在历史课堂教学时引入的过分突兀,使得学生们感觉到不适,这样无疑会使得教学质量、效果以及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大打折扣。
  (二)开展家国情怀实践教学活动
  为了培养学生们的家国情怀素养,老师不可只将目光及重心放置于课堂教学中,还需要带领学生们走出课堂,深入到社会中,去往实地感受、接近以及理解历史文化。基于此,老师就需要积极对学生们开展家国情怀实践教学活动,在实践以及探索的过程中使得学生们构建其精神情感与价值观,进而体悟家国情怀。在开展家国情怀实践教学活动中,老师需要依据历史教学内容来开展,选择相应的实践教学主题,让学生们能够在实践过程中学习到历史文化,引导他们积极思考家国情怀。
  比如:老师需要首先调查学校所在地区拥有的历史文化古迹以及历史类的博物馆或纪念馆,然后再结合历史教学内容来制定主题,然后选择出对应能够参观的地址,带领学生去往实地,让学生们在参观与体验过程中能够了解到历史发展历程,让他们的心中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最终上升到爱国情怀。
  (三)教学形式多样化
  新课改的发展,使得我国教育要与时俱进,顺应时代的发展。在传统历史教学课堂中,大都由老师讲解,学生举手回答问题的方式进行,这样的方式对于学生们的学习及能力培养是一个极大的限制。因此,老师要积极创新,让课堂互动形式多样化发展。在课堂教学中不应局限于一问一答这一方式,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们使用角色扮演、学生讲解等的方式来学习历史知识,这样不仅能够拉近老师与学生间的距离,还能够让学生们在丰富的教学形式中理解历史文本中所传递的内涵。在高中历史教学中不应只注重老师培养学生们的家国情怀素养,还应当让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历史课堂教学中,发挥自身的主体优势,自主探索、学习历史教材中蕴含的家国情怀,进而使得自身的家国情怀素养得到提升。
  结束语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们的家国情怀素养是非常重要的,这不仅能够促使学生们加深对国家的认同与理解,还能够促使其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发展观以及世界意识,使得他们在实际的历史教学中能够逐步认清自己的发展道路,以及身上肩负的历史职责,进而为祖国的发展建设做出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柳向阳.家国情怀:高中历史学科”立德树人”的根[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8(14).40~41.
  [2]吴珍珍.丰富历史教学手段唤醒学生”家国情怀”-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家国情怀培养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45).67.
  [3]张铜小琳.课程价值转变研究:从三维目标到核心素养[J].教育科学论坛,2017(4).
  [4]谢欧.加拿大中小学历史教学核心素养关注点探析[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6(6).
其他文献
摘 要:在“五育”并举教学背景下提倡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發展,其中德育教育更是处于首要地位,各个学段的各科教师均承担此重任,这关系到学生们未来的成长。英语属于高中教育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教师需注重德育教育的渗透,促进高中英语教学质量的改善。基于此,笔者针对如何注重德育渗透促进高中英语教学作探讨,同时制定部分有效对策。  关键词:德育渗透;高中英语教学  德育这里指的是学校德育,是指教师按照一
期刊
摘 要:高考语文中最为重要的组成内容就是作文,其在语文成绩中的占比非常大,是学生是否能获得理想成绩的关键。在新课改全面推进过程中,语文教学发展进入到了新方向,高考作文教学亦是如此。在这一教学背景下,需要及时转变高中作文教学思想,并对其教学思想进行调整,以推动学生的写作素养与高考作文要求相适应,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高考作文;命题改革;教学思想  高考作文从最初的命题作文逐渐转变为材料
期刊
摘 要:在对高中历史的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对于学生进行审辩性的思维培养是一个综合性并且还是一个多样性的问题,所谓的审辩性的思维,更加鼓励学生们能够在平时的学习以及生活之中,能够用更加独立性的眼光去发现问题并且能够将问题进行解决。审辩性的思维跟历史这门学科的教学观念以及信息技术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审辩性思维并不是单独存在的,所以,本文主要针对高中历史教学中审辩性思维培养策略分析展开相关的论述。  关键
期刊
摘 要:在当今的中学教育中,大多课程的教化倾向于迎合直接目标的需求----升学。审美因其散漫于文化课程之中而衰亡,美术课程则被合理化的处理到“让一切浅薄的理解力均能接受”的程度而贫困化,因此美术课程的形式也就变得简单得不能再简单[1]。而国家和社会对学生审美的要求却一再的在提高,站在一线的美术老师在实现美育的最终目标时也就变得尤为艰难。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学美术如何不被贫困化、边缘化,利用怎样的表
期刊
摘 要:作为高中教育阶段的重要科目之一,化学学科的学习对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和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高中化学实践教学过程中,开展自主探究实验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所学的重难点知识,而且也能够培养学生各项能力,比如观察能力、实验探究能力以及实践能力等。作为高中化学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化学教师需明确化学这门学科所具有的学科特性,并基于核心素养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创新教学理念和方法
期刊
摘 要:当下,随着高考制度的改革,高考语文学科的重点也发生了转变。而在对于高中学校的语文课堂教学来说,语文教师也要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让语文课堂教学更加规范与开放。拓宽语文课堂的教学深度与广度,对高中学生们的语文核心素养进行培养,帮助高中学生们在高考中取得更加优异的语文学习成绩。  关键词:高考改革制度;语文教学;教学方式  引言:高中语文教师在高考改革的制度下,要更加注重语文教学的展开,并对传统
期刊
摘 要:音乐作为艺术的重要组成,不仅具有调剂生活、增添趣味的功能,还能提高人的审美品质和艺术素养,是培养综合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必经之路,因此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也成为高中教学的重要内容。文章由该背景出发,以提高高中生音乐素养为目标,先简要阐述了当然高中音乐教学存在的不足、以及组织实践活动的重要价值,最终结合人音版教材对具体应如何组织实践进行了讨论,提出了趣味引入促欣赏、创设情境促鉴赏、分组讨论促理解、
期刊
摘 要: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在新课改下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都有所创新,在高中阶段,教师应该积极寻求与学生息息相关的政治信息化资源,注重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教育工作,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提高学生的政治意识,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及时的引入案例分析,让学生们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更加了解社会的实事,了解国家相关政策,培养爱国情怀。然而在教学中仍然会出现一些问题,随着同学们知识的不断增长,在政治课的教育上
期刊
摘 要:同课异构指的是面对同一节课内容时,由不同教师根据个人理解与实际情况备课与上课,由于教师不同,从备课准备,到上课风格、结构,所采用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均有所不同,这就形成同一内容,不同教学风格、策略与方法的课堂。为改善高中英语教学质量,同课异构已经纳入到日常教研活动中,本文对此进行认真探讨,列举一些有效运用方法。  关键词:高中英语;教研获得;同课异构;有效运用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的身份发生
期刊
摘 要:在新课改的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改变,旨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而在江苏省新高考改革的大背景下,选修课不再计入总分,而是以等级的形式出现,考察的内容也变得更为丰富。这对于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也应当注重他们探索精神的培养,积极的开展教学改革,有效协助学生适应新高考。本文就笔者的相关实践经验,围绕新高考下生物课堂改革提出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新高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