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制与抗争

来源 :新闻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tou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产生于18世纪末并在19世纪上半叶发展迅速的激进报纸,对于英国报业发展的整个进程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政府对其的压制也与生俱来。文章对政府的各种压制措施及激进报纸的抗争手段进行了探讨,并得出其消亡的根本原因是市场的作用。
  【关键词】激进报纸 压制与抗争法律法令 消亡
  
  激进报纸最早产生于18世纪末,到19世纪发展相对成熟,逐渐形成稳定的政治纲领。早期的激进报纸多是自由主义对贵族宪政制度的批判。而到19世纪30年代,更多的激进报纸开始把攻击的重点转向使得资产阶级能够剥削劳动人民创造的财富的经济运行机制;对社会矛盾的认识也被重新定义为劳动者和资本家的斗争、工人阶级和贵族联盟的斗争。
  激进报纸的存在强化了社会的激进意识,发展和巩固了工人阶级运动的群众基础,因而很快拥有了大批读者,发行地域范围也不断扩大,工人阶级的声音在报纸上得以发表,进而得到响应。然而,由于当时的社会大环境,工业革命的完成使得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牢牢确立,激进报纸在成熟时期的政治纲领则是以反对资本家剥削为主,其生存和发展之路必然艰难而曲折。激进报纸从诞生之时便在夹缝中求得生存,一方面要扩大其在工人阶级中的影响,另一方面还要抵制政府和议会的种种压制措施。
  
  一、英国政府对激进报纸的压制措施
  
  激进报纸的大量涌现和影响力的逐渐扩大,使英国政府意识到激进主义对自身统治的威胁,它们采取了法律、税收甚至津贴等手段,压制激进报纸的发展,并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成效。
  1、法律法令
  历任政府发布了一系列关于“煽动叛乱和亵渎诽谤”的法律规定,这些法律涉及内容非常广泛,条文也十分苛刻,任何批评社会基本秩序的报道都可能触犯法律。
  1795年11月,议会先后通过了《关于保护国王和政府人员的人身安全以对付叛国造反活动和侵犯法案》和《关于有效地预防叛逆性的大会和集会的措施法案》。而根据第一项法律,凡要求国王改变政策并口头或在报刊上表达这种要求者,将被视为国事罪犯;而国事罪犯甚至不经预先司法侦查,就可以处以死刑。于1795年12月通过的法案规定“以写作、印刷、布道或说教的方式蓄意表达或说出任何煽动人民仇恨或蔑视国王陛下本人、其继承者,或本王国政府和宪法的任何言辭或句子的人”都犯有叛国罪(1),这项法令对出版业打击很大。
  1798年4月议会通过一项议案,政府将登记制度强加在出版商头上,且每刊必须送交印花局一份样本。该法案的第24条则是旨在大力打击激进报纸的发展,“打着转载外国报纸的幌子频繁刊登试图引起对国王陛下本人、王国宪法和政府的仇恨和蔑视的文章的人均应监禁6个月。”(2)
  18世纪90年代,英国总计审理了200例煽动性诽谤诉讼案,其中大多数发生在1793年的前6个月(3)。
  2、税收手段
  大量的煽动诽谤罪诉讼案虽然对激进报纸起到一定的恫吓作用,但并没有达到其预期目的。根据这种情况,英国政府开始越来越依赖于使用税收手段,代替法律手段对激进报纸进行限制打击。
  英国政府在1797年通过提高印花税的方式来进行压制。这些税收迫使报纸涨价,使读者群限制在富人之中,同时也使报纸的所有权掌握在富人手里。1789年到1815年之间,印花税提高了266%(4)。与此同时,还实施了一套担保系统,名义上要求周刊在登记出版时向管理当局缴纳保证金,以保证支付一旦出现的诽谤罚款,而其潜在的真正目的是提高出版成本,以限制激进报纸的发展。
  3、津贴制度
  尽管实施了苛刻的法律法令和征收知识税等经济手段,激进作品还是不断涌现,其大众读者群体也与日俱增。政府当局意识到自己根本不可能阻止大众阅读报刊了解政治信息的激情,因而不得不退而求其次,笼络御用文人粉饰太平,同激进派民主人士争夺读者群,控制舆论。
  英国政府采取了津贴制度,用大量的经费补助官办报纸,使之成为政府忠实的宣传工具。津贴费用被列入政府财政预算,成为宣传经费的一部分。创刊于1798年《反雅各宾评论》(或称《杂志月刊》)就是津贴制度的直接受益者。1792年10月,英国政府又辅助创办了一份新日报《太阳报》;1793年1月,政府赞助日报《真正不列颠人》。
  
  二、激进报纸的抗争与生存
  
  政府对激进报纸的压制从其诞生那一天就开始了,但是一系列压制措施都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在1815年至1855年期间,激进报纸始终在全国性报刊发行量上遥遥领先。卡贝特(Cobbett)主办的《两便士废物报》(Twopenny Trash)在1816至1817年度,打破了当时所有报纸的发行纪录,而另一份左翼报纸《每周警察公报》(Weekly Police Gazette)在1836年的发行量超过了4万份,是当时一些主要保守周报如《星期日泰晤士报》(Sunday Times)发行量的两倍还要多。(5)
  1、激进报纸赖以生存的经济结构
  激进报纸在当时是作为一种政治力量存在的,早期的激进报纸也并没有获得很大的广告支持,但它们依然能够既独立于政府,也独立于国会中的其他政治团体而生存,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激进报纸的经济结构。
  (1)运作成本低廉
  在19世纪早期,创办一份激进报纸的成本是十分低廉的。大部分拒缴印花税的激进报纸都使用手工印刷机印制,机器成本只需要10英镑左右。1837年《北极星报》(Northern Star)创办时总共只用了690英镑,而这笔钱大部分都来自读者的订报费(6)。
  在报纸运作方面,那些不缴印花税的激进报纸主要依靠读者自愿提供新闻消息;即便在1836年之后,每份报纸必须缴纳1便士的印花税,激进报纸的运作成本还是保持在较低的水平。同时因为每份报纸的阅读人数相当高,新闻用纸的费用也相对较低,激进报纸只要保持很小的发行量就可以在经济上维持下去。19世纪30年代很重要的《穷人卫报》(Poor Man’s Guardian),发行量达到2500份时就已经做到收支平衡了;而《北极星报》在创刊后的第一个月内就开始赢利了。
  (2)不依赖广告创收
  激进报纸本身作为一股体制外的自由力量,通过单纯的发行就可以维持50%的支出,因而能够不受广告影响。19世纪前半期,未缴印花税的激进报纸很少刊登商业广告,缴纳印花税的激进报纸也只是刊登少量的商业广告而已。根据一项官方的广告报税情况调查显示,1840年,在利兹出版的两份中产阶级报纸《利兹信使报》(Leeds Mercury)与《利兹知识报》(Leeds Intelligence)和几家主要的全国性报纸每千份报纸缴纳的广告税,都是激进报纸《北极星报》的50倍以上。(7)
  虽然缺乏广告支持使激进报纸在改善采编质量的支出上捉襟见肘,也导致一些激进报纸被迫停业。但激进报纸还是有办法赢得丰厚的利润,这些利润的绝大部分来自于报纸的销售。激进报纸能够不受广告影响,以读者为经济基础,使得他们不必为了吸引广告而去迎合比较富有的读者群,反而可以更自由地对工人阶级的激进运动采取更为响应的立场。
  (3)拒缴印花税
  拒缴印花税、地下发行一直以来都是激进报纸采取的生存手段。但随着19世纪30年代激进运动的复兴,一些地下报纸开始有组织地逃缴印花税。他们发展了一套组织严密的发行网络,甚至建立了“受害者基金”,对因为未缴印花税入狱的人和家庭进行经济资助。(8)
  2、激进报纸通过诽谤罪诉讼案提高声誉
  历任政府都会试图通过法律途径来限制激进报纸的发展,然而严苛的法律真正操作起来并不简单,其一是因为陪审团往往很难作出有罪的判定,另一方面激进报纸通过一系列诽谤罪诉讼案反而能够提高知名度,进而扩大影响,甚至提升销量。
  诽谤罪诉讼案成了激进报纸进行宣传的最好方式,典型的案例发生在1819年。《共和报》的主编被起诉后,报纸的发行量超过平时的50%,不降反升,“一个诽谤者最希望能够在法院进行公开审判,因为这是效果最好的广告宣传。”这样导致的结果是,有关煽动和诽谤罪的起诉案件大量减少。(9)
  三、激进报纸的消亡
  激进报纸受到毁灭性的打击始于知识税的废除,市场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而有效。英国政府在采取一系列法律、税收等措施限制激进报纸发展的同时,也使主流的商业报纸发展受到束缚,而知识税是当时出版业反对呼声最高的限制手段。因而国会开始采取渐进的措施,先于1833年降低广告税,1836年降低印花税与纸张税,并最终于1853年、1855年和1861年分别废除了广告税、印花税和纸张税。(10)
  知识税废除以后,法律压制手段无法将报业纳入到社会秩序的领域中,市场力量则开始逐渐发挥作用。激进报纸由于其狭窄的政治议题与缺乏购买能力的读者层使他们很难吸引到足够的广告。面对竞争压力,一部分激进报纸逐渐丧失了激进主义的锋芒,滑向大众化报业的轨道。
  与此同时,资本主义制度在牢固确立之后,资产阶级也在想方设法化解社会矛盾。19世纪三四十年代工人工作状况、生活条件的改善,工资的提高以及教育状况的改善等,都使得工人阶级的战斗性减弱,这些则成为激进报纸衰败的社会、政治因素。随着工业革命的继续深入,技术因素在报业生产与发行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低成本低技术投入的激进报纸又丧失了另一个竞争优势。就这样,激进的劳动阶级运动在19世纪50年代开始减弱,而激进报纸也逐渐从报业竞争的视野中消逝。■
  
  注释
   (1)焦绪华,1789年,1815年英国激进报刊业,广西社会科学[J],2005. (1),第150-152页
  (2)、(3)同(1)
  (4)(5)(6)(7)(8)(9)(10)詹姆斯·卡瑞,珍·辛顿,英国新闻史(第六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第8页,第9页第10页
  (作者单位: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08级硕士研究生)
其他文献
有这5种话想对人说?那么,你今天就该把话写下来——  1.对相信你的人,写下感谢  信任具有强大的力量。透过他人的鼓励与支持,我们因而缓慢稳健地建立起自信。某些时候,有人看见你正在奋斗,从旁给你支持;也有人比你先看到你还没看见的事,为你打气、给你希望。  无论你感不感受得到,信任拥有令人难以置信的力量,我们会铭记在心。  因此,告诉人们:“我的生活因为你,变得很不一样。”阅读你的字条,将使他们的生
中国共产党诞生于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小船上,到如今,中国共产党已在风雨和阳光中走过了100年。这光荣的、铸造英雄的100年里,中国共产党砥砺前行,造就了中国传奇。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成为连续执政70多年的大党,每一位共产党员的付出皆功不可没。最早启蒙我的,是我的外公。他曾经是医院设备科的科长,也是一名光荣的党员,曾被评为市劳模、省先进。退休后,他成立了一家医疗器械公司,用一生诠释着他对医疗事业的热
我不是父亲的骄傲,从来都不是。  我出生的时候,已经有了两个姐姐,我想,父亲是想要个男孩的,何况,我头发稀少,额头偏高,是个十足的丑小鸭。  从小到大,姐姐们安静乖巧,而我调皮捣乱,像男孩一样四处疯跑,跟人打架,下河摸鱼,爬树捉鸟,因为经常闯祸,没少挨父亲的巴掌。所以,那时我总盼着快快长大,离父亲越远越好。  因为痴迷于小说,我高考落榜,硬着头皮进了一家单位,却一直是“临时工”,几百元的薪水,让我
第一次看到“红地毯”,是在黄河口的一个深秋。  沿着一条坑坑洼洼的小路前进,两边都是光秃秃的盐碱地,还有参差不齐的芦苇,偶爾还会看到几株有些泛黄的草,稀稀拉拉地分布着。  前面真的有“红地毯”吗?我是不是走错路了?我会不会已经错过了季节?  在前行中,我忽然感觉到远处有一抹暖暖的视线。随着车辆的行进,近了,近了,大片的红色映入眼帘,霞一样的色彩,海一样的广阔。  “哇!红地毯!”朋友们欢呼起来。 
【摘要】以报纸、广播、电视为主的传统媒体和以互联网、手机以及移动终端为主的新媒体,构成了新的媒体格局。在新媒体格局下,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配合,使公民话语力量得到有力彰显。本文主要探讨公民话语力量在与公权力的博弈中,所表现出的积极作用、不良倾向,以及公权力的不适应状况和治理反思。  【关键词】新媒体格局 公民话语力量 公权力    “华南虎打假事件”、“厦门PX事件”、“公务员出国考察门事件”、“温
【摘要】本文是笔者学习新准则的体会和思考。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颁布了39项企业会计准则,在这39项准则中《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以下简称新《准则》)变化最大。笔者拟将学习新准则的体会和思考提供给广大实务工作者。    一、新《准则》的变化点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主要解决的是如可确定换入非货币性资产的入账价值.以及相关损益的问题。而新《准则》与2001年1月18日
经常能看到各类辟谣,一些被我们奉为“防癌圣品”的食物,其作用好像没有想象的那么大。但在大家的印象中,谷物和粗粮好像对预防结直肠癌作用是很大的。  膳食纤维其实是碳水化合物的一种,是不容易被消化的多糖成分,分为可溶性膳食纤维和非可溶性膳食纤维。可溶性膳食纤维可在水中溶解,吸水会膨胀,并且是可以被大肠中微生物酵解的一类纤维,其主要是果胶、植物胶等,多存在于蔬菜、水果、全谷类、豆类等食物中。非可溶性膳食
2015年8月8日,南京,中国·江苏首届全国少儿诗会颁奖典礼的现场,童声朗朗,美丽的诗句化作动听的音符,飘进每个人的耳朵里:我没有听过声音/声音/好听吗/妈妈告诉我声音很动听/老师告诉我声音很轻/书本告诉我声音很恬静/只要/相信自己/于是/我用心去聆听……诗句感染着在座的每一个人,而坐在前排的张涛的母亲,脸庞早已被泪水打湿了。  中国·江苏首届全国少儿诗会“童心里的诗篇”最终共评出10个一等奖,泰
【摘要】在欧美等国的新闻事业史上,资产阶级报刊和无产阶级报刊是两种比较典型的报刊。作为这两种报刊的典型代表,普利策创办的《世界报》和马克思创办的《新莱茵报》之间存在着诸多的不同点。本文主要从受众定位、资金来源、肩负的使命、语言风格、报道的侧重点以及编辑部制度等几个方面阐述两份报纸的不同之处,认识资产阶级报刊与无产阶级报刊的特征及二者间的本质区别。  【关键词】《世界报》《新莱茵报》 比较    资
Moodle平台提供的一系列灵活的课程活动,如专题讨论、Wiki、测验、资源、作业、聊天室和工作平台等,为学生搭建了在探究过程中学习的支架。以下教学设计中,Moodle平台在情境的创设、活动的开展以及教学的评价上发挥了一定的优势作用。    以《因特网上信息的搜索与捕获》教学设计为例    1.教学思路与目标  教学思路:目前,虽然中小学机器人竞赛十分盛行,但有些学生对机器人还是不太了解,认为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