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哲学家雷斯·皮·马修斯写过一本小册子,叫《哲学与幼童》(陈国容,译.北京:三联书店,1989.)。这本书有很多关于幼童的故事,既天真有趣,又富含深意。其中有一则是这样写的:
丹尼斯(4岁6个月)向詹姆斯解释说:“一种东西可能同时在前面又是在后面。”他父亲无意中听到了,问道:“怎么?你说的是什么意思?”……他们正靠近一张桌子站着,丹尼斯说:“嗯。比如我们绕着这张桌子转,一会儿你在前面,我在后面,一会儿我在前面,你在后面。”
成人与幼童认识世界的方式是不同的。如果说成人主要是靠知识和逻辑来认识、解释世界的话,那么,幼童就是凭着与生俱来的直觉,用体验的方式进入这个世界;如果说成人是“我思故我在”的话,那么,幼童就是“我在故我思”。故而,在成人那里,经由逻辑或事实检验的、业已习惯和接受的常识性存在(知识)是没有问题的,因为它们是理所当然的常识。譬如,“前面”与“后面”是一对相互对立的概念就是常识,因此,“一种东西可能同时在前面又是在后面”无疑是一个错谬的判断。但幼童不一样,在他们还没有来得及系统性建构常识观念之前,“一切皆有可能”,凭着直觉和体验,他们就往往能发现成人熟视无睹的现象。在绕着圆桌走这一特殊的情境中,“前面”和“后面”的关系就变得不那么确定了,“一种东西可能同时在前面又是在后面”就跳出了抽象的、概念的、逻辑的体系,在可知可感的情境中找到强有力的现实支撑。
墨子在《墨子·经说上》中提出:“知,传受之,闻也;方不障,说也;身观焉,亲也。”陶行知先生在《行是知之始》一文中对这三种知识进行了分析:“亲知是亲身得来的,就是从‘行’中得来的。闻知是从旁人那儿得来的,或由师友口传,或由书本传达,都可以归为这一类。说知是推想出来的知识。”可见,和听闻、推理一样,亲身体验、实践也是获取知识的一种基本方式,对于儿童来说尤其如此。按照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六七岁到十一二岁儿童的认知处于具体运算阶段,这一时期的心理操作着眼于抽象概念,属于运算性(逻辑性)的,但思维活动需要具体内容的支持。因此,在小学教育阶段,直觉经验对于儿童的认知来说还是非常重要的,体验是儿童学习的重要方式。
陶行知在《行是知之始》中还说:“现在一般学校里所注重的知识只是闻知,几乎以闻知概括一切知识。亲知是几乎完全被挥于门外。说知也被忽略,最多也不过是些从闻知里推想出来的罢了。”这样的批评,放在当下的教育语境中同样也是合适的。我们看到,在“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一似是而非的口号的鼓噪之下,学校、家庭的教育压力越来越大,盲目追求教育容量、教育速度的现象愈演愈烈。而从短时期效应来看,效率最高的教育无疑是把儿童当作容器的“闻知”教育,这样,“亲知”、“说知”只能“被挥于门外”了。
客观来讲,在名校林立的南京市鼓楼区,南京财经大学附属小学算不上有名,但是,就是这所不大也没有多少名气的学校,从1996年开始,一直在坚持开展体验教育的探索。16年来,从体验活动的开展,到体验性学习的推进,再到体验校本课程的建构,南财附小对体验教育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理论研究,也建构起了比较完整的校本化体验教育实践体系。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早在2001年,学校就开始拿传统的课堂教学“开刀”,把体验引入了教学领域。从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从认知地学转向实践地学,这种转向如果放在今天,也许并不具有新意,但如果向前推11年,其价值就必须进行重估了。在这个意义上,用“但开风气不为师”来表达南财附小体验教育的意义,我想应该是合适的。
(杨孝如,《江苏教育研究》杂志社,210013)
丹尼斯(4岁6个月)向詹姆斯解释说:“一种东西可能同时在前面又是在后面。”他父亲无意中听到了,问道:“怎么?你说的是什么意思?”……他们正靠近一张桌子站着,丹尼斯说:“嗯。比如我们绕着这张桌子转,一会儿你在前面,我在后面,一会儿我在前面,你在后面。”
成人与幼童认识世界的方式是不同的。如果说成人主要是靠知识和逻辑来认识、解释世界的话,那么,幼童就是凭着与生俱来的直觉,用体验的方式进入这个世界;如果说成人是“我思故我在”的话,那么,幼童就是“我在故我思”。故而,在成人那里,经由逻辑或事实检验的、业已习惯和接受的常识性存在(知识)是没有问题的,因为它们是理所当然的常识。譬如,“前面”与“后面”是一对相互对立的概念就是常识,因此,“一种东西可能同时在前面又是在后面”无疑是一个错谬的判断。但幼童不一样,在他们还没有来得及系统性建构常识观念之前,“一切皆有可能”,凭着直觉和体验,他们就往往能发现成人熟视无睹的现象。在绕着圆桌走这一特殊的情境中,“前面”和“后面”的关系就变得不那么确定了,“一种东西可能同时在前面又是在后面”就跳出了抽象的、概念的、逻辑的体系,在可知可感的情境中找到强有力的现实支撑。
墨子在《墨子·经说上》中提出:“知,传受之,闻也;方不障,说也;身观焉,亲也。”陶行知先生在《行是知之始》一文中对这三种知识进行了分析:“亲知是亲身得来的,就是从‘行’中得来的。闻知是从旁人那儿得来的,或由师友口传,或由书本传达,都可以归为这一类。说知是推想出来的知识。”可见,和听闻、推理一样,亲身体验、实践也是获取知识的一种基本方式,对于儿童来说尤其如此。按照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六七岁到十一二岁儿童的认知处于具体运算阶段,这一时期的心理操作着眼于抽象概念,属于运算性(逻辑性)的,但思维活动需要具体内容的支持。因此,在小学教育阶段,直觉经验对于儿童的认知来说还是非常重要的,体验是儿童学习的重要方式。
陶行知在《行是知之始》中还说:“现在一般学校里所注重的知识只是闻知,几乎以闻知概括一切知识。亲知是几乎完全被挥于门外。说知也被忽略,最多也不过是些从闻知里推想出来的罢了。”这样的批评,放在当下的教育语境中同样也是合适的。我们看到,在“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一似是而非的口号的鼓噪之下,学校、家庭的教育压力越来越大,盲目追求教育容量、教育速度的现象愈演愈烈。而从短时期效应来看,效率最高的教育无疑是把儿童当作容器的“闻知”教育,这样,“亲知”、“说知”只能“被挥于门外”了。
客观来讲,在名校林立的南京市鼓楼区,南京财经大学附属小学算不上有名,但是,就是这所不大也没有多少名气的学校,从1996年开始,一直在坚持开展体验教育的探索。16年来,从体验活动的开展,到体验性学习的推进,再到体验校本课程的建构,南财附小对体验教育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理论研究,也建构起了比较完整的校本化体验教育实践体系。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早在2001年,学校就开始拿传统的课堂教学“开刀”,把体验引入了教学领域。从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从认知地学转向实践地学,这种转向如果放在今天,也许并不具有新意,但如果向前推11年,其价值就必须进行重估了。在这个意义上,用“但开风气不为师”来表达南财附小体验教育的意义,我想应该是合适的。
(杨孝如,《江苏教育研究》杂志社,21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