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高速公路养护为了保持公路状况处于完好状态,防治其使用质量下降,并向高速公路使用者提供良好的服务所进行的作业。而高速公路养护管理是高速公路建成投入使用后所进行的养护作业管理,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的目的是充分发挥公路的使用功能,并不断提高服务水平。本文我们将就高速公路养护管路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确保我国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关键词 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 A
一、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现状分析
1、缺乏有效的管理
目前,对高速公路养护管理还没有统一的养护管理办法、技术规范、质量评定标准等,使具体工作内容不统一,标准化欠缺。内部管理中关系不顺,部门交叉、职责交叉,工作效率低下,养护工作的总体水平较低。养护管理运行机制落后,缺乏有效的法律约束,对养护责任事故追究力度不够,处罚也过轻。内部体制建设不够完善。高速公路养护的费用支出缺少严格的标准,存在着很大的随意性。养护质量的考核缺少一个科学的指标,不能满足高速公路养护的全方位需要。
2、市场化运营缺乏
市场化的机制与现有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结合还存在难度,而传统的养护管理机制落后,缺乏创新能力和动力。在管理运营上,与市场化相比现如今的模式比较封闭,管理体系不完善,对养护的主体不明确,影响了养护管理效率。具体的市场化不足主要表现在: 养护市场封闭运作、养护市场化模式尚未确定、养护市场主体尚未完全形成、养护市场各项制度尚不完善等。
3、设备设施现代化不足
目前一些地区的养护设备单一、落后、不配套,养护管理效率不高。养护机械配套率不足,科技含量偏低,一些高速公路虽有综合性的养护机械,但对机械适应能力差,使用频率低,设备闲置浪费情況较多。大多养护作业仍采用手工式生产管理,养护机械自动化水平偏低,缺乏核心技术,机械化没有技术和资金的支持,养护管理工作大多是手工式。
4、人员分配不合理
现有养护管理人员中,人员结构不合理,管理人员过多,一线从事养护生产的人员太少。全国各地的高速公路养护管理中,由于“政、事、企”不分以及激励约束机制不够,各高速公路养护管理机构重复设置,人员闲置现象较多,养护经费被挤占,养护管理人员的技术管理水平不高。用工制度的原因使人员分配形式不合理。收费高速公路的发展需要的是专业的尖端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由于事业编制的问题致使外部的专业人员进入养护管理行业存在困难。
5、资金分配不合理
在全国各地高速公路养护管理中普遍存在养护资金不足的问题。建设资金有限,有限的养护资金又被压缩。另外,由于高速公路建设可能质量存在问题,养护资金会超出预期,有些收费公路本身收费额低、效益差,养护资金分配不足。再加上资金用于分发工资过多,使养护管理的费用更少。工资分配上,效益工资在工资总额中所占比重较小,激励作用弱,使得“有工不出、出工不出力、多劳不多得、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现象比较普遍,使有限的资金分配不合理。
二、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对策
1、完善养护管理评价指标
养护质量评价标准向道路综合服务水平方向转化。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的目标应是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的需求,除了路况评价之外,还应包括安全、经济、舒适、快捷四个方面的内容。养护管理的综合指标由公路线形、路面性能、安全设施、养护组织等多方面内容组成。
2、规范养护管理机构
规范养护管理队伍,精简人员,降低养护队伍的臃肿情况。高速公路养护管理机构设置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管理机构的设置要依据不同的道路情况合理设置,做到以最少管理人员做最多的事,摆脱养人不养路的状况。
3、提高养护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面对养护人员较多、工作效率低下等情况,除了明确绩效外,更重要的是提高养护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及专业水平,节约每年的多余培训费用,节约开支,为社会经济更好地服务,提高高速公路服务的整体水平。
4、依据不同的道路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
面对不同的道路养护问题要具体分析,对于不同的路段应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新的道路养护管理措施应是预防性养护管理。由于在较早以前我国高速公路养护管理意识较差,对于一些路龄中等的高速公路应采取预防性养护管理和短期巡查相结合的办法。对于进入末期的道路,需要早期养护、预防性养护及日常性养护管理相结合。
5、规范对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的监管
明确只有在依法履行了养护、维修义务和责任的前提下,才能有合法的养护管理权力。养护管理的强制性通过地方交通主管部门来实施。中央政府要尽快组织制定相应的养护管理技术标准、操作规程和规范,并完善法律法规,养护管理应在标准化的法律法规的条件下进行。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高速公路的作用及特点决定了高速公路养护的重要性与特殊性。就如何做好高速公路的养护管理工作,是摆在公路管理部门面前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研究现代化公路养护管理对策,探索出一条适合高速公路的健康、持续发展的新路子。
参考文献:
[1]吴金燕. 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发展探究[D].长安大学,2006.
[2]武文杰. 新时期西部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发展问题研究[J]. 内蒙古公路与运输,2009,02:39-43.
[3]陈晓旻. 高速公路养护管理模式探讨[J]. 中国科技信息,2005,14:313.
关键词 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 A
一、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现状分析
1、缺乏有效的管理
目前,对高速公路养护管理还没有统一的养护管理办法、技术规范、质量评定标准等,使具体工作内容不统一,标准化欠缺。内部管理中关系不顺,部门交叉、职责交叉,工作效率低下,养护工作的总体水平较低。养护管理运行机制落后,缺乏有效的法律约束,对养护责任事故追究力度不够,处罚也过轻。内部体制建设不够完善。高速公路养护的费用支出缺少严格的标准,存在着很大的随意性。养护质量的考核缺少一个科学的指标,不能满足高速公路养护的全方位需要。
2、市场化运营缺乏
市场化的机制与现有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结合还存在难度,而传统的养护管理机制落后,缺乏创新能力和动力。在管理运营上,与市场化相比现如今的模式比较封闭,管理体系不完善,对养护的主体不明确,影响了养护管理效率。具体的市场化不足主要表现在: 养护市场封闭运作、养护市场化模式尚未确定、养护市场主体尚未完全形成、养护市场各项制度尚不完善等。
3、设备设施现代化不足
目前一些地区的养护设备单一、落后、不配套,养护管理效率不高。养护机械配套率不足,科技含量偏低,一些高速公路虽有综合性的养护机械,但对机械适应能力差,使用频率低,设备闲置浪费情況较多。大多养护作业仍采用手工式生产管理,养护机械自动化水平偏低,缺乏核心技术,机械化没有技术和资金的支持,养护管理工作大多是手工式。
4、人员分配不合理
现有养护管理人员中,人员结构不合理,管理人员过多,一线从事养护生产的人员太少。全国各地的高速公路养护管理中,由于“政、事、企”不分以及激励约束机制不够,各高速公路养护管理机构重复设置,人员闲置现象较多,养护经费被挤占,养护管理人员的技术管理水平不高。用工制度的原因使人员分配形式不合理。收费高速公路的发展需要的是专业的尖端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由于事业编制的问题致使外部的专业人员进入养护管理行业存在困难。
5、资金分配不合理
在全国各地高速公路养护管理中普遍存在养护资金不足的问题。建设资金有限,有限的养护资金又被压缩。另外,由于高速公路建设可能质量存在问题,养护资金会超出预期,有些收费公路本身收费额低、效益差,养护资金分配不足。再加上资金用于分发工资过多,使养护管理的费用更少。工资分配上,效益工资在工资总额中所占比重较小,激励作用弱,使得“有工不出、出工不出力、多劳不多得、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现象比较普遍,使有限的资金分配不合理。
二、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对策
1、完善养护管理评价指标
养护质量评价标准向道路综合服务水平方向转化。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的目标应是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的需求,除了路况评价之外,还应包括安全、经济、舒适、快捷四个方面的内容。养护管理的综合指标由公路线形、路面性能、安全设施、养护组织等多方面内容组成。
2、规范养护管理机构
规范养护管理队伍,精简人员,降低养护队伍的臃肿情况。高速公路养护管理机构设置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管理机构的设置要依据不同的道路情况合理设置,做到以最少管理人员做最多的事,摆脱养人不养路的状况。
3、提高养护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面对养护人员较多、工作效率低下等情况,除了明确绩效外,更重要的是提高养护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及专业水平,节约每年的多余培训费用,节约开支,为社会经济更好地服务,提高高速公路服务的整体水平。
4、依据不同的道路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
面对不同的道路养护问题要具体分析,对于不同的路段应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新的道路养护管理措施应是预防性养护管理。由于在较早以前我国高速公路养护管理意识较差,对于一些路龄中等的高速公路应采取预防性养护管理和短期巡查相结合的办法。对于进入末期的道路,需要早期养护、预防性养护及日常性养护管理相结合。
5、规范对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的监管
明确只有在依法履行了养护、维修义务和责任的前提下,才能有合法的养护管理权力。养护管理的强制性通过地方交通主管部门来实施。中央政府要尽快组织制定相应的养护管理技术标准、操作规程和规范,并完善法律法规,养护管理应在标准化的法律法规的条件下进行。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高速公路的作用及特点决定了高速公路养护的重要性与特殊性。就如何做好高速公路的养护管理工作,是摆在公路管理部门面前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研究现代化公路养护管理对策,探索出一条适合高速公路的健康、持续发展的新路子。
参考文献:
[1]吴金燕. 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发展探究[D].长安大学,2006.
[2]武文杰. 新时期西部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发展问题研究[J]. 内蒙古公路与运输,2009,02:39-43.
[3]陈晓旻. 高速公路养护管理模式探讨[J]. 中国科技信息,2005,14: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