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纹枯病发生特点与防治技术

来源 :农民致富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olcano9288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小麦纹枯病是我县小麦生产上的常发性病害,近几年来呈加重发生态势,部分失治田块甚至出现枯白穗、局部倒伏现象,严重影响小麦的丰产丰收。为此,针对小麦纹枯病的发生特点,分析近年发生态势,结合近年防治的实践,提出防治措施,以供指导防治参考。
  [关键词] 小麦纹枯病 发生特点 防治技术
  [中图分类号] S435.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6)09-0172-01
  据统计数据,彝良常年播种小麦近6000hm2,约占全年粮作播种面积的10%,总产7200t,约占全年粮食总产的3.3%,位居粮作第4位。
  小麦纹枯病自新世纪之初在白水江边被发现以来,上升迅速,现几乎遍及河谷麦区。该病是一种重要的真菌病害,在小麦各生育期均可受害,常年发生面达15%左右,对产量的影响比较大。近年来,由于小麦品种、栽培制度、肥水条件的改变,病害逐年加重,病区不断扩大,一般损失10~20%,发病早、病级高的小麦田可减产20~40%,严重的形成枯株白穗,甚至颗粒无收。由于该病分布广,发生为害日趋严重,已成为小麦生产上的重要病害,引起了人们的普遍重视。
  1 病害症状
  小麦受纹枯病菌侵染后,在不同生育期所表现的症状不同,主要表现为烂芽、病苗死苗、花秆烂茎、枯孕穗和枯白穗等症状。
  1.1 烂芽 小麦播种偏深,湿度较大时,小麦芽受纹枯病菌侵染后先是芽鞘变褐,继而变黑烂芽枯死。个别病株即使能出土也很快死亡。
  1.2 病苗 一般在小麦三叶期后出现,先是在基部第一叶鞘上出现淡褐色小斑点,后可扩大遍及整个叶鞘,病斑中部灰色,边缘褐色。叶鞘发病后,叶片由叶尖至整叶失绿发黄,以至全叶枯黄或枯死。随后,病班继续向上、向内扩展,轻者可继续生长,重者因抽不出新心叶而死亡。
  1.3 花秆烂茎 小麦返青拔节后,茎基叶鞘出现水渍状暗绿色椭圆形病斑,后逐渐发展形成中央灰色,边缘浅褐色的云纹形病斑,随着温度升高,病斑继续扩散则相连形成“花杆”。在多雨高湿条件下,叶鞘上病斑继续发展,侵染到茎后,先出现淡褐色短条斑,不久发展成梭形斑。抽穗后发展成中央灰色边缘褐色近椭圆形病斑,病斑扩大相连延及整个节间时,常引起茎杆壁坏死失水,病部纵裂。
  1.4 枯孕穗和枯白穗 由于花秆烂茎常使一些主茎和大蘖不能抽穗而形成枯孕穗;有的即使能抽穗,也由于茎壁受害,水分和养分不能正常输送,影响灌浆,形成死孕穗或枯白穗。
  2 病原生物
  2.1 分类地位
  小麦纹枯病致病菌为禾谷丝核菌(RhizoctoniacerealisVanderHoeven)和立枯丝核菌(R.SolaniKühn),均属于半知菌亚门的真菌。
  2.2 病原生理
  立枯丝核菌喜欢高温高湿和中偏酸环境,菌丝体生长适温为26~32℃,菌核在26~32℃和相对湿度95%以上时,经10~12h,即可萌发产生菌丝,菌丝生长适宜pH值为pH5.4~7.3环境。相对湿度RH高于85%时菌丝才能侵入寄主。禾谷丝核菌喜欢中温高湿环境,菌株生长适温为20~25℃,低于13℃或高于30℃均受抑制。25℃时,2~3d后可产生菌丝,8~10d后菌丝集结成菌核。
  该菌除为害小麦外,还可为害大麦、水稻和玉米、大豆。
  3 发生规律
  病菌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或附载于病残体上,在土中越夏,播种发芽后开始侵染为害。根据调研表明,小麦纹枯病在田间的发生过程可分为5个阶段,即冬前期、病株越冬期、病情回升期、发病高峰期和枯白穗显症期。该病的发生可分为5个阶段:
  冬前始病期:播种后,土壤中的越夏菌原侵染麦苗,在麦苗3叶期前后可始见病斑,引起苗黄甚至死苗;
  越冬静止期:麦苗越冬期间,气温较低,同时气候也较干燥,病情发展缓慢甚至停止发展,一般,病株率在10%以下;
  病情回升期:返青后,随着气温回升,病菌活力增强,病株率和病指数迅速增加,在垂直方向上,病斑向上部扩展,病位上升,在水平方向表现为病株率增加和病菌由表及里侵染茎秆,不断进行再侵染,这时小麦处于拔节至孕穗阶段,也是决定病株率的主要时期;
  发病高峰期:拔节孕穗以后病株上病菌不断进行再侵染,病斑也在茎干上垂直扩展为主,病株率基本稳定,但严重度增加,出现死孕穗或枯白穗,是决定发病严重程度的时期;
  病情稳定期:抽穗后病情稳定,病株上可产生先呈白色后变褐色的不规则状小颗粒菌核。
  4 影响发病程度的主要因素
  4.1 气候因素
  冬季气候温暖有利病菌侵染,入春后气温稳定回升,雨水偏多,春暖潮湿有利于病情回升,降雨持续时间长,病情严重。
  4.2 栽培条件
  冬麦早播麦发病重,密植田、多肥(尤其是偏氮)、冬前旺长、杂草多的发生重,土壤或田间湿度大、连作及肥水管理不当的发生也较重。此外,品种间存在抗性差异,叶鞘蜡质层较后的发病较轻。
  4.3 菌源数量
  上年发病重的田块,田间残留菌核多,病情重,使用带病材料沤肥而未经腐熟的,也利于发病。
  5 综合防治技术
  小麦纹枯病的损产程度与发病时间发病部位有密切关系,发病越早、病级越高,发病叶鞘、节位越高的损产越重,一般,在孕穗期盛发对产量的影响最大,不仅影响千粒重,也影响穗粒数。因此,根据病害的发生特点及流行规律,应采取“控前压后”的防治技术,农业措施与化学防治相结合,才能有效地控制其危害。
  5.1 农业防治:
  5.1.1 选用抗病、耐病品种: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选用抗病性较好的品种,如绵阳31、39、绵麦367、绵麦51、绵麦40、绵杂麦168等,同时应注意小麦品种的合理布局,避免单一抗源品种的大面积种植。
其他文献
我国科技水平的提高给人们的生活以及工作带来了非常大的改变,也提供了许多的便利。近年来,建筑行业将信息化技术以及数字化技术应用到了建造的各方面。特别是在工程设计方面
电厂锅炉给水泵在现阶段的生产实践中有着重要的应用,对其运行状态进行观察分析,了解运行中出现的具体问题并作针对性的解决,对于锅炉稳定运行和安全保障有重要的意义。从现
慢性乙肝272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应用甘利欣40ml+复方丹参20ml静滴,对照组应用门冬氨酸钾镁40ml+复方丹参20ml静滴,结果表明:治疗组显著效率,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
目的观察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30例经放化疗失败或不适合放化疗的晚期NSCLC患者口服吉非替尼250 mg口服,每天1次,服用至疾病进展或出
落叶松属于松科落叶松属,性喜光,耐寒,适应性强。寿命长,生长快,木材经济价值高,是人工营造速生丰产用材林的一种好树种。黑龙江省落叶松主要树种有兴安落叶松、长白落叶松和
药价虚高已成为影响社会生活的一大难题,形成这种状况有哪些原因?从竞争法的视角审视,药品市场中存在的垄断行为和不正当竞争行为是造成药价虚高的重要原因,对之的防控应从竞争法
目前来看,大多数甚至所有拥有婴儿的家庭都会购买和使用婴儿车,大大方便了父母出行携带宝宝,为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因此,各种婴儿车纷纷涌现,占据市场。但是,通过调查发现,
假性甲状旁腺机能减退,国内少见。本院于1987年收治1例,现报道如下。患儿男,7月,生后即哭声低下,声嘶,哭闹时气急,近5天因拟诊“肺炎”入院.T37℃,P140次,R50次,体重7.5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