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党员参与党内政治生活动力机制的实践路径

来源 :党政干部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fch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构建党员参与党内政治生活动力机制是保障党内政治生活取得实效、推动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继续取得新突破和新成绩的内在动力。深入研究党员参與党内政治生活动力机制的战略意义、核心要素、现实问题以及拓展路径等基本问题,是增强党内政治生活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的内在机理及必然选择。
  [关键词]党员参与党内政治生活;动力机制;基本问题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18)08-0035-08
  尊重党员主体地位、抓好党员队伍建设一直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理论的重要内容,也是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的实践抓手和重要依托。构建党员参与党内政治生活动力机制,从内涵上看,主要指构建一种有利于激发党员自身积极性与创造性进而以饱满的热情参与到党组织开展一系列活动的总称。也可以说成是激发党员参与活动能力的激励机制。构建这一机制主要致力于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进而形成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的良好生态,进一步挖掘新时代党员在党内政治生活中居于主体地位的时代价值,进一步明确党员作为参与主体、实践主体以及塑造主体参与党内政治生活并推动其不断向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方向发展的实践意义。鉴于此,构建党员积极参与党内政治生活的动力机制对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十分必要。
  一、构建党员参与党内政治生活动力机制的战略意义
  构建党员参与党内政治生活动力机制是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落地生根、取得实效的重要举措,是全面拓展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理论以及党员主体地位理论在当代实践价值的重要方面,同时,对于提升党内政治生活的质量具有实践意义,对于党的建设也具有战略意义。
  (一)构建党员参与党内政治生活动力机制是落实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要求的必要途径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在97年的奋斗实践中持续保持自身活力,一个重要的密码在于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具体体现为“广大党员具有广泛的参与党内事务的权利,并且这种权利得到了党规党纪的保障”[1]等诸多形式的党内政治生活实践。随着时代变迁及党的建设面临的新形势,及时调整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的基本内容则成为不断激发党员参与活力、凝聚党内团结力量、保持整个党的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经验。
  党内法规不仅是适应时代需要,更是实践的产物。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宣示了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的历史关键阶段,必须要把党的政治建设挺在前面,着力解决党内政治生活中存在的“随意化、平淡化、娱乐化、庸俗化的倾向”[2]等问题,必须遵循一系列有助于推动党内政治生活走向现代化、有助于中国共产党转变为更适应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的执政党的重要准则。这些重要准则对于中国共产党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以及建设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历史使命是重要的政治保证,关系到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发展的前途和命运,关系到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在实践中的贯彻落实的具体成效。
  落实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要求必须要从党的最细小的细胞抓起。只有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其所在的党支部、党组织、乃至整个党员队伍的先进性、纯洁性才能实质性地提升。构建党员参与党内政治生活动力机制就是要致力于激发党员个体从讲政治的高度,通过积极参与党内政治生活不断提升政党的战斗力、组织力、凝聚力、进化力。
  (二)构建党员参与党内政治生活动力机制是保障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必然路径
  全面从严治党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在中国的生机活力的保持。全面从严治党作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整个历史进程。现阶段,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是一个必然趋势,关系着党的形象和政治生命。
  全面从严治党与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联。“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基础。党要管党,首先要从党内政治生活管起;从严治党,首先要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3]这一重要论断阐明: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取得实质性成效的逻辑起点和重要依托。
  基于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实践迫切性及历史必然性,更加凸显了党员个体切实参与到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之中并积极发挥作用的重要性。构建党员参与党内政治生活动力机制对于进一步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避免党内政治生活中出现的庸俗化、平淡化等不良倾向,提升马克思主义政党自我革命能力、自我净化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也进一步证实“离开党员这个主体,党的生活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根本”[4]这一基本判断是准确无误的。
  (三)构建党员参与党内政治生活动力机制是推动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实现的必然选择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肩负的历史使命,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是伟大梦想能否成真的决定性因素。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必须致力于建设符合新时代要求、思想过硬、能力过硬、永葆先进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目标。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要依托有效的动力机制将党员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提升党员自身坚定党性原则、进一步坚持问题导向、积极践行在党言党、在党爱党实践。
  积极构建起党员参与党内政治生活的动力机制,发挥党内政治生活政治大熔炉的作用,补足党员的精神之钙、夯实理想信仰之基。无论是在战争年代、建设时期还是改革时期,党员参与党内政治生活的积极性都决定了其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完成特定的历史任务。由此,构建党员参与党内政治生活动力机制与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具有内在的统一性。只有通过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才能起到不断净化政治生态、塑造积极向上的党内政治文化的效果,由此,才能为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   二、构建党员参与党内政治生活动力机制的核心要素
  构建党员参与党内政治生活动力机制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并且是一个需要通过实践检验不斷完善的过程。构建党员积极参与党内政治生活的动力机制要致力于激发党员参与活力、热情,围绕一系列核心要素进行顶层设计才能取得实质性的效果。本文重点考察的核心要素主要包括构建依据、构建原则、主要内容、发展动力等几个主要方面。
  1.党员参与党内政治生活动力机制的构建依据
  构建党员参与党内政治生活动力机制必须遵循基本的依据,从理论层面看,构建党员参与党内政治生活动力机制是对马克思主义党员主体地位理论的当代继承和发展,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时代传承。从实践层面看,构建党员参与党内政治生活动力机制无论是贯彻落实党内政治生活准则,还是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实践纵深延展,以及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等若干实践中历练党员都更具时代意蕴;从党内政治生活存在问题的维度看,构建党员参与党内政治生活动力机制不仅是破解党内政治生活存在的现实困境和难题的活力剂,还是激发党员个体意识,增强党性意识和宗旨的基本路径。
  2.党员参与党内政治生活动力机制的构建原则
  随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进的深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相关制度建设将逐渐健全,全面深化改革领域范围将逐渐深入,这些新实践越来越要求提高中国共产党自身体制机制的现代化程度,由此,在构建党员参与党内政治生活动力机制时必须要综合考虑合理的构建原则。
  一是要遵循历史和现实相统一的构建原则。构建党员参与党内政治生活动力机制,首先要注意吸收和借鉴国内外各种类型政党相关方面的先进建设经验并结合国情以及现阶段党内政治生活的发展趋势来塑造构建原则,坚决贯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理论在党内政治生活动力机制构建中的指导作用;二是要遵循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构建原则。党员参与党内政治生活动力机制是适应时代发展的一个相对新鲜的事物,构建该机制时必须要基于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现有理论、积极创新理论、推动实践发展,进一步在理论和实践结合中定位准确该机制的内涵和外延;三是要遵循问题导向和内在动力相统一的构建原则。破解党内政治生活现存问题,着眼于增强其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始终是构建党员参与党内政治生活动力机制的实践抓手,由此,在构建该机制时必须要坚持明确的问题导向的同时,明确该机制后续发展的内动力也是非常必要的。
  3.构建党员参与党内政治生活动力机制的主要范畴
  党员参与党内政治生活动力机制应该包括一定的范畴,例如包括机制主体、基本环节、基本功能、监督反馈后续保障等主要范畴,用以廓清其功能和作用,这对于整个机制的顺畅运转非常必要。主要范畴一:机制主体。构建党员参与党内政治生活动力机制必须要明确的第一个范畴就是机制主体,该机制的主体就是实际参与到党内政治生活党员个体。当前,党内政治生活中不同程度地存在平淡化、庸俗化等问题,都与未能明确党员在党内政治生活的主体地位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构建党员参与党内政治生活动力机制首先要明确主体是党员,党员是推动党内政治生活不断走向规范化、科学化不可或缺的参与主体。主要范畴二:基本环节。党员参与党内政治生活要在党内法规的规定范围之内,并且逐渐地趋于规范化。当前,必须要在《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两个重要党内法规的规定下,进一步规约党员参与党内政治生活的基本环节。主要范畴三:基本功能。开展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就是为了进一步保障党员的权利,包括知情权、表达权、选举权被选举权等,构建党员参与党内政治生活动力机制的基本功能就是通过制度化、规范化的机制建设方式进一步保障党员主体地位的落实。
  4.构建党员参与党内政治生活动力机制的发展动力
  党员积极参与到党内政治生活中是全面从严治党实践推进的必然要求。如何建立动力机制推动党员真正愿意参与到党内政治生活中来确是必须要下功夫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当前,党员参与党内政治生活的动力来源主要基于几个方面:
  一是党内法规体系呈现出不断完善的趋势。近几年来,全面依法治国与全面从严治党进一步融合,在党内法规制度体系的建设层面呈现出逐渐推进的趋势,基本形成了以党章、准则、条例等为主体的多层次、多维度的“全覆盖”框架体系。这对于党员参与党内政治生活是一个积极的信号,按照既定规则去“完善组织制度、划出纪律红线、加强监督执纪、着力选贤任能”[5],这为净化党员所在组织的政治生态提供了重要的保障,提升党员参与党内政治生活的热情。二是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延展、不断发力。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党的面貌和形象发生了历史性变化,根本原因在于全面从严治党动了真格、根本纠正了管党治党宽松软的局面,树立了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旗帜鲜明地讲政治,使党得到了革命性的锻造并且焕发了新生力量。这些都对党员个体有极大的正向的激励,激发了党员干事创业的热情、实干担当的品格,有利于其以饱满的热情积极参与到党内政治生活实践之中。三是逐渐重视党内政治文化作用在塑造现代化政党层面的作用。一个政党应该有灵魂。先进的党内政治文化就是进一步阐明政党发展的基本路径、进一步彰显其所遵循的价值导向,不断维护政党的肌体健康。党内政治文化对于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原则性、时代性、战斗性具有引领作用。当前,随着党内政治文化建设逐渐受到重视,党内政治生态、党内政治生活以及党内政治文化的建设合力作用将进一步明晰,对于进一步净化、塑造良好的政治生态,进一步实现党员明确自身定位、树立健康向上的党员意识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构建党员参与党内政治生活动力机制存在的问题
  倡导并坚持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是中国共产党取得历史性成就以及阶段性胜利的重要经验,是传承列宁党建思想精髓、保持党员活力、永葆政党先进性的内在动力。随着新时代到来以及党承担的使命的接续,迫切要求进一步开展党员参与党内政治生活以及相关机制建设等实践。   在实践中,部分地方通过不同的形式开展了对于构建党员参与党内政治生活动力机制的相应探索,例如,有的将党员参与党内政治生活和互联网结合起来,积极推进智慧党建,取得了相应的成就。但总体看来,从系统性、整体性的角度去认知构建党员参与党内政治生活动力机制实践,还存在一系列现实问题。
  1.对于构建党员参与党内政治生活动力机制的必要性认知程度不足
  随着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进入决胜全面小康的关键时期,作为越来越广泛地参与到党内事务和党内政治生活实践的党员而言,其政治本色能否通过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进一步地激发出来已然成为新时代党的建设能否取得实质性进展的重要筹码。
  实践中,由于在党的建设层面,对于党员参与党内政治生活的方式、作用、功能、核心要素等相关内容从理论到实践的研究上还存在粗线条甚至是缺项的状态,明显折射出各地各级党组织在党员参与党内政治生活动力机制的构建这一基本问题上存在认知参差不齐,未能达到应有的力度等问题,进而影响到党员参与党内政治生活得到历练的成效,也存在不同程度上差异。
  2.构建党员参与党内政治生活动力机制的理论阐释不深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走到今天并且取得辉煌的成就,与我们党对于党的建设在理论层面的挖掘、阐释和创新是分不开的。但是,必须客观地认识到,党的建设在理论阐释层面需要进一步推进、进一步完善的空间很大,尤其是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背景下,对于构建党员参与党内政治生活动力机制作出具有说服力的理论阐释是一个必然趋势。
  正如上面论述的那样,对构建党员参与党内政治生活动力机制做出必要的理论阐释是迫切的,这也恰恰说明了这一机制建设进程中存在的“软肋”,例如相关研究起步较晚、支撑理论匮乏、话语体系建设滞后、阐释力不足等等,这些问题客观上进一步削弱了该机制对于党员的吸引力、威慑力、管理力以及引导力等等,造成了党员对于党组织认同感的严重缺失,甚至造成部分党员理想信念动摇等消极影响。由此,构建党员参与党内政治生活动力机制不应被单单看成是机制建设,它更是影响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延展的基础环节和建设之基。但当前无论是在推进党建科学化理论化层面上还是在推进党内政治生活等具体实践上,还是需要进一步地深化和拓展,尤其是加深理论阐释。
  3.构建党员参与党内政治生活动力机制的创新实践不足
  开展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一直是党的历史上优良的传统,也是保障党坚持正确方向前进的重要保障。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世情国情党情发生巨大变化等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必须要在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下重新被审视。新时代新使命新担当,一个又一个新的实践对于构建党员参与党内政治生活动力机制提出了迫切的要求,对于党内政治生活机制建设的实践创新能力提出了现实新要求。
  不同的时代主题要求处于不同时代、具有不同观念的党员在坚定理想信念、坚定“四个自信”、增强“四个意识”等大原则的前提下,还必须要将创新发展理念贯穿到学习、生活、工作、思维等一切实践活动中去。当前,快速变化的实践对于执政党能力、自身建设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由此,越发暴露出来党内政治生活层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尤其是庸俗化、形式化、平淡化等,这些问题实质上折射出党员参与到党内政治生活时积极性不足,创造性未能充分激发等现象,造成这些问题的关键是党员和党内政治生活之间建立起来的动力机制缺乏实践的创新性,未能有效地激发党员参与党内政治生活的热情,削减了其功效、挫伤了党员的热情。
  4.构建党员参与党内政治生活动力机制的相关保障不完善
  基于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建设起来的政党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确保党的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长期的执政历程中,不断提升党员的政治能力和政治素养必须依靠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对于历练党的队伍和党员个体具有异常重要的作用。实践中,党员参与党内政治生活存在着一些现实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相关保障的不完善进而影响党员的参与程度。
  具体来说,构建党员参与党内政治生活动力机制的相关保障仍然处于不完善的状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党员对于《党章》中关于自身权利义务的规定以及对于《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的相关规定的把握和理解有待于进一步深化,未能认识到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作用。第二,党员参与党内政治生活的评价考核体系未建设起来。提升党内政治生活的质量需要党员愿意参与其中,提升参与的热情,推动党内政治生活不断规范。但实践中,保障构建党员参与党内政治生活动力机制有效果、出实效的评价考核体系还是相对欠缺的。第三,政治生态、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建设对党员参与党内政治生活的保障度不足。优良的政治生态以及积极向上的政治文化对于偏离党内政治生活初衷将起到纠正作用,对于弱化党内政治生活功能的思想和行为将起到抵制作用。近年来,党的建设存在的“宽松软”问题与部分地区甚至全国各个层面的政治生态遭到破坏有直接的关联;党内存在的“圈子文化”、两面人、价值导向、是非观念错乱的现象与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缺失、不足有密切的关联。不置可否,政治生态以及政治文化建设上发力不狠、力度不足的情況对于党员参与党内政治生活的保障作用不足是有一定影响的。只有将政治生态以及政治文化建设内嵌到党员参与党内政治生活之中,才能形成内在的推动力。
  四、构建党员参与党内政治生活动力机制的实践路径
  党内政治生活是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做实做细的重要保障。构建党员参与党内政治生活动力机制就是要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源动力和人员支持。蓝图既定,党员是关键因素,越是到关键时刻就越需要激发党员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越是要求党员发挥攻坚克难的意识,由此,构建党员参与党内政治生活动力机制尤为必要和迫切。
  1.进一步细化党内政治生活准则的可操作性、提升党员的知晓度和参与热情   随着时代发展,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应越加体现出以党员为根本的基本属性,越来越体现出人文关怀以及应有温度,越发彰显党员的政治本色。由此,提升党员对于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视程度应该着眼于进一步细化党内政治生活准则,提升可操作性,只有这样才能让党员愿意参与,在其中得到思想净化和本领历练。
  第一,做好党内法规之间衔接,进一步明确并保障党员在参与党内政治生活时享有的权利和应该承担的义务。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进一步细化了《党章》中关于党员的权利的规定,尤其在党内政治生活领域做出了相对细化的规定,在实践中,必须要做好不同位阶的党内法规之间的衔接,明确权利和义务边界,使党员在参与党内政治生活时更加有底气。
  第二,保持党内法规适应时代发展的动态性,进一步落实党建的新要求,提升党员认同感。一个先进的政党必然主动回应时代之问,自觉使其自身成为引领时代的先进整体。政党的先进性必然会激发起党员认同党员身份的荣誉感、遵循正确的党内政治生活方式和准则,由此,必须致力于提升党内政治生活准则与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之间的契合程度,不断落实党建的新要求。
  第三,制定与党内政治生活准则配套的规定,进一步指导党员参与党内政治生活的具体实践。当前,制定更加细致的配套于《党内政治生活准则》的规定来指导党员参与党内政治生活实践是迫切的,进而划清边界,规范行为,提升党内政治生活的现实功能,有效增强“四个意识”,维护中央权威。
  2.推动开展党内政治生活理论阐释以及话语体系建设工程,提升理论吸引力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新时代党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就是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伟大梦想。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实现伟大梦想必须经过不懈的努力,尤其要在理论阐述层面说得通。为了适应新时代的考验,迫切要求强化全面从严治党实践,由此,夯实党内政治生活这一全面从严治党的逻辑起点的理论阐释力度,推进话语体系建设已成为关键。
  第一,构建围绕党内政治生活、政治生态以及党内政治文化为核心的话语体系。党内政治生活与政治生态以及党内政治文化三者是一个统一的、同向的体系。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是净化政治生态、孕育积极党内政治文化的动力源;政治生态的优良需要依托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以及健康积极的政治文化得以获得;党内政治文化是党内政治生活得以开展、政治生态得以形成的价值指引。由此可见,三者具有统一性和同向性的特征。依据于此,开展党内政治生活理论阐释以及话语体系构建不能脱离开政治生态以及党内政治文化,应该围绕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构建话语体系。
  第二,在阐释清楚党内政治生活与全面从严治党联系基础上构建话语体系。任何的话语体系的构建都是要阐述清楚问题、指导实践,党内政治生活相关话语体系也是如此。基于此,要深刻阐述党内政治生活的相关理论和实践,需要将其放置在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践中去认知,也就是要在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将党内政治生活的内涵、外延、必要性、两者关联等要素阐释清楚。
  第三,在阐述清楚党员与党内政治生活关系的基础上构建话语体系。党内政治生活的生动力和鲜活性都来源于党员积极地参与行为,党员参与党内政治生活既是政治纪律的集中体现,又是不断历练党性,提升自我政治认同的必要途径。两者结合得越紧密,越能发挥出应有作用。只有党员切实参与到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中去,才能进一步深刻获取到参与党内政治生活的动力,进而激发党员愿参与、能参与、会参与的意识和能力,推动党内政治生活不断走向规范、推进党内政治生活各项任务的落实,形成良好的互动。
  通过以上几个层面,进一步廓清党内政治生活理论阐释和话语体系,为开展党员参与党内政治生活实践提供了必要的理论支撑。
  3.从多个渠道和途径大力探索构建党员参与党内政治生活动力机制在实践层面上的创新
  要实现团结党员、提升整个队伍的战斗性、革新性等目标,必须要在党内政治生活的实践层面下功夫。党员参与党内政治生活动力机制实践就是拓展党内政治生活实践的重要领域。积极探索党员参与党内政治生活动力机制实践,尤其是创新型实践对于党员参与党内政治生活的实践探索、经验积累非常必要。
  第一,总结以往良好经验实践为构建党员参与党内政治生活动力机制提供遵循基础。党员以往的任何参与党内政治生活的成功实践,都是完成感受、认知、参与、实践等一系列环节的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党员得到的历练越正向,党性意识、理想信念越发坚定。由此,构建党员参与党内政治生活动力机制时,必须要积极吸收借鉴以往实践中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优良传统和良好实践经验,并使其得到更好地传承。
  第二,积极搭建平台,推动党员参与党内政治生活动力机制拓展新的实践领域。实践发展不仅包括时代主题的转化、时代精神的创新,还涉及到人的观念的明显变化。由此,如何在一系列新的实践背景下、新的发展理念指导下、新时代目标和使命的呼唤下,激发党员积极参与到党内政治生活实践中是迫切而必要的。针对当前党员参与党内政治生活实践的创新性不足等问题,第一,要致力于搭建历练能力的平台,切实提升党员的参与荣誉感。具体来说,党组织针对明确主题,设计以黨员个体为主体的,有特色的活动。例如,涉及以提升党内政治生活实效性为主体的微讲座、微演讲以及主题宣讲等等;第二,要搭建激发党员严格自身要求的平台,提升党员政治能力素质。具体来说,要进一步制定明确责任到人的党内政治生活实施细则以及考核评价体系,切实提升党员认知。
  第三,对接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推动构建党员参与党内政治生活动力机制实现“全覆盖”。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互联网+党建的相关实践已经开始探索,这对于构建党员参与党内政治生活动力机制也将产生积极的借鉴。大数据云计算提供的大量数据支撑以及分析计算等技术,对于提升党员参与到具体的党内政治生活实践中非常有裨益,如提供在线学习、参与党日活动、三会一课制度等方面都有明显体现。   4.积极构建党员参与党内政治生活动力机制的相关保障
  针对于构建党员参与党内政治生活动力机制的相关保障仍然处于不完善的状态,相关保障层面也必须不断地完善,才能适应时代需要和党员发展需求,进而形成落实党员主体地位和推动党内政治生活规范化之间的良性互动,产生积极的实践效应。
  第一,进一步研究有助于构建党员参与党内政治生活动力机制的规则、规定、办法、细则。在《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定条例》中,将党内法规分为党章、准则、条例、规则、规定、办法、细则等七类。规则、规定、办法、细则相对于党章、准则、条例来讲,是对于党的某一方面的工作做出的具体规定。在构建党员参与党内政治生活动力机制中,制定可操作性强的规则、规定、办法、细则对于实践中积极地推动党员参与党内政治生活是非常必要的。
  第二,构建科学、合理的党员参与党内政治生活的评价考核体系。评价考核体系对于监督党员参与党内政治生活的效果是不可或缺的要件。构建考核评价体系既要立足于“实、细、效”,又要围绕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要指向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两者不能偏废,不能脱节。一是考核评价体系要突出切实性、避免形式化。建立考核体系就是要将党员参与党内政治生活应有的状态、热情激发出来,并在参与过程中实现自身的政治塑造和历练,不断提升党员思想层级。由此,考核体系必须要避免形式化,要突出“实”,真正让每一位党员得到历练、得到提升;二是考核评价体系要突出精细化、避免粗线条。围绕着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及新时期党的历史使命,就不能不关注考核评价体系的精细化,要关注党的最小细胞党员的政治坚定性和思想过硬性,这对于最终目标的实现是重要保障。三是考核评价体系要突出效用性、避免无收获。党员参与到党内政治生活实践中,一方面要提升自身政治素质、另一方面要在党内形成一种遵守政治约定的良好氛围,进而使党员得到教育、获得收获。考核评价体系的构建要贯彻落实《关于新形势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的相关规定,将其中的主旨内容融入到制定合理的标准中,在党员经受考核过程中深刻把握准则的精髓。
  第三,积极开展政治生态、党内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建设,形成对党员参与党内政治生活的氛围保障。党内政治生活、政治生态与党内政治文化在理论层面上具有内在关联性。在实践层面看,积极开展净化政治生态以及构建积极向上的党内政治文化对于党员参与党内政治生活是非常重要的支撑和氛围保障。一方面,政治生态的不断净化对于党员参与党内政治生活体现出氛围支撑保障。政治生态包含政风党风社会风气等层面,是一个地区、部门政治的风向标。不良的政治生态对于党员参与党内政治生活将产生重要的冲击,尤其会挫伤党员参与党内政治生活积极性;另一方面,政治文化是党的建设走向的基本指导、是党的建设的价值指向。有什么样的政治文化,就有什么样的政党建设状况。积极向上的政治文化对于历练出进取、坚韧的政党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如果长期不注重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一个政党的肌体就会从内部开始被腐蚀,党员的价值观被扭曲、认识不清醒等情形出现,甚至在党内政治生活方面出现“圈子文化”、两面人等现象,最终对于党员参与党内政治生活起不到正向的引导作用。
  参考文献:
  [1]田改伟.党员参与党内政治生活问题研究[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6,(6).
  [2]樊金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理论与实践.[J]学习论坛,2017,?穴1?雪.
  [3]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节选)[EB/OL].http?押//cpc.people.com.cn/n1/2017/0103/c64094-28995008.html
  [4]劉勇.党员主体地位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
  [5]十九大报告提出增强依法执政本领 专家称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将实现全覆盖[EB/OL].http?押//www.china.com.cn/19da/2017-10/23/content_41777136.htm
  责任编辑 彭 坤
其他文献
在关于法治的实际要求是什么的文献中,盛行一个显著的共识.如下内容为人们广泛赞成,即法治要求:法律要公开颁布,法律要具有合理程度的清晰性且不能自我矛盾,法律可以一般地和
期刊
只有当央企已经能够在国际竞争中攻城略地的时候,中国才能称得上真正的崛起 Only when the central enterprises have been able to conquer the cities in the internation
私募基金是一种追求高风险高回报的理财产品,近年来在我国受到了广泛关注:一方面,私募基金的高收益使其受到投资者的追捧;另一方面,它的高风险性使得投资者的利益频频受到侵害。文
期刊
发展中国家不是政治学意义上的国家形态的一种概括,而是基于发展和现代化观点对当代世界经济政治生活中与西方发达国家相对的一系列不发达国家的总称.一般而言,发展中国家按
1.国外社会思潮的渗透与冲击当前文化角逐在国际竞争中愈演愈烈,世界主要大国都将文化建设提升到战略地位,并高度重视本国文化的对外影响和传播。如德国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将
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115师在林彪、聂荣臻指挥下,经过一天血战,取得中国军队抗战以来的第一个大胜仗,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9月26日,115师在东长城、下关分别召开祝
期刊
计算机的运用已渗透到各个领域,计算机数据处理技术也已在会计领域广泛运用。会计电算化正在逐步融入企业信息管理,对后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结合会计电算化在企业信息管理
日本造村运动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其主要做法包括培育各具优势的产业基地,增加产品的附加值,促进产品的生产流通,开展多元化的农民教育,创设合理的融资制度,促进农村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