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距离震中约50公里的四川省都江堰市,地震发生时人民医院的曾令春、陈峰等5名医护人员,正在为病人做化脓性阑尾炎手术。曾令春回忆说,出于职业本能,那一刻,他害怕房屋会垮塌,但还是希望能先将手术做完,“总不能丢下病人。”地震后在断电的情况下,他们打开了应急灯继续手术,并对病人说:“不用担心,我们都在。”然而没过多久,余震发生了,后来陈峰说,既然第一次剧烈震动时他选择了留下,那么第二次也就没有必要离开,这是一名普通医生的责任。半个小时以后,手术结束了,他们才出了大楼。这半小时在他们每个人,包括病人看来,都长得跨越了生死。
据卫生部消息,地震中正在手术的医护人员无一名放弃病人而逃生。许多医护人员忍着亲人被埋的悲痛坚持在救护他人的第一线。
地震后的第一反应
地震当天,从震中所在省区四川和重庆市派往灾区的医疗队已有100多支投入到急救工作当中。
华西医院负责人廖志林介绍,该院第一个救援小组12日下午5点派往汶川,包括8名医生、8名护士和多名司机。“许多人都是刚出手术室,穿着拖鞋就上了车。来不及吃饭,医院食堂就煮了50多个鸡蛋,买了些干粮让他们带着出发了。”急救中心设在安县的一所小学内,抢救伤员一连几十个小时,几乎没人合眼。13日中午还接生了一名叫“震生”的婴儿。
5月12日晚,卫生部连夜调集700人的应急医疗救治队伍,在北京及周边地区调集10350单位血液、2万袋血浆和急救医疗器械、药品等15吨,于13日同赴灾区。一时间,全国民众无偿献血热情高涨,以致献血需要预约登记。此外,卫生部还紧急调集了手术器材、帐篷等物资共15个集装箱,于13日抵达地震灾区。
地震发生后,卫生部马上紧急开启抗震救灾应急响应机制,成立了抗震救灾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医疗救治、卫生防疫、物资保障等5个工作组,并部署灾区建立医疗网点。以现场快速处置为原则,一个接一个的医疗点在伤病员相对集中(如垮塌的建筑物附近等)、次生灾害较少、靠近安全饮用水源、交通相对方便、利于后勤保障的空阔安全区建立起来,有的建在被毁的乡镇卫生院附近。
迅速会集全国力量
截至5月15日10时,卫生部共调集来全国18个省(区、市)的1755名应急医疗卫生救援人员,组成190个医疗组在灾区开展医疗救援工作。各地还自发组织1200多名医务人员到灾区开展医疗救援。再加上解放军、武警、公安系统派出的医疗队,已有近5000名医务人员在灾区实施医疗救援。四川省还从省内调集5000多名医务人员、防疫人员和卫生监督人员到灾情严重的地区开展医疗救治、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工作。来自全国的434辆救护车通过多种途径日夜兼程,紧急支援灾区并转移伤病人员。
政府的目标是医疗救治、卫生防疫和医用物资覆盖到每一个受灾严重的县乡,即使道路中断,也要争取空运或步行,把医疗救治人员、卫生防疫人员和医疗物资送到灾情严重的每一个角落。通过实施有效的应急医疗卫生救治,尽量减少重伤人员致死、致残,并确保灾区不出现严重传染病流行。
灾后防疫和心理重建
地震之后,灾区的卫生环境遭受严重的破坏。食品、饮用水的获取都面临很多困难。如果不能有效开展水源保护、
环境消毒、食品卫生和传染病防控工作,有可能带来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包括发生肠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还有一些由病毒和细菌传播的传染病,以及以蚊虫、媒虫为媒介的传染病。但是,政府的目标是实现“大灾之后无大疫”。
军事医学科学院30名卫生防疫专家15日晨飞赴灾区。由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防疫专家连夜编写的《灾区卫生防疫知识手册》已开始陆续发放至受灾群众手中。目前,四川灾区没有发生传染病流行和其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5月15日,卫生部决定对四川受灾严重县的防疫工作实施分省包干办法,一个省包一个县。
先期14支卫生防疫队共计144人15日到达灾区,与当地防疫人员一起有序开展卫生防疫工作。5月14日22时之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宁夏、浙江派出的50名卫生防疫人员已赶赴四川灾区。四川省卫生部门组织的282支疾病预防控制队伍和206支卫生执法监督队伍,奔赴灾区开展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工作。
地震灾害对受害者和受害者家属造成的心理压力是巨大的,灾后往往是心理疾病的高发期。与经济损失相比,灾难对人的心理冲击是内在的,所以不为人注意。而中国因经济实力尚不雄厚,对灾后心理干预的投入较少,受灾人群的心理问题还没有受到社会的全面关注,而这次汶川地震后,卫生部将首次大规模从全国各省市的医院抽调心理医生组建医疗队服务灾区。自贡灵犀义工组织是一支以心理服务为主旨的专业义工队伍,现有包括心理老师、心理医生、心理咨询等专业人员共计200余名,从地震发生开始他们就开始对义员进行灾后心理重建的培训,随时准备奔赴灾区。
据卫生部消息,地震中正在手术的医护人员无一名放弃病人而逃生。许多医护人员忍着亲人被埋的悲痛坚持在救护他人的第一线。
地震后的第一反应
地震当天,从震中所在省区四川和重庆市派往灾区的医疗队已有100多支投入到急救工作当中。
华西医院负责人廖志林介绍,该院第一个救援小组12日下午5点派往汶川,包括8名医生、8名护士和多名司机。“许多人都是刚出手术室,穿着拖鞋就上了车。来不及吃饭,医院食堂就煮了50多个鸡蛋,买了些干粮让他们带着出发了。”急救中心设在安县的一所小学内,抢救伤员一连几十个小时,几乎没人合眼。13日中午还接生了一名叫“震生”的婴儿。
5月12日晚,卫生部连夜调集700人的应急医疗救治队伍,在北京及周边地区调集10350单位血液、2万袋血浆和急救医疗器械、药品等15吨,于13日同赴灾区。一时间,全国民众无偿献血热情高涨,以致献血需要预约登记。此外,卫生部还紧急调集了手术器材、帐篷等物资共15个集装箱,于13日抵达地震灾区。
地震发生后,卫生部马上紧急开启抗震救灾应急响应机制,成立了抗震救灾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医疗救治、卫生防疫、物资保障等5个工作组,并部署灾区建立医疗网点。以现场快速处置为原则,一个接一个的医疗点在伤病员相对集中(如垮塌的建筑物附近等)、次生灾害较少、靠近安全饮用水源、交通相对方便、利于后勤保障的空阔安全区建立起来,有的建在被毁的乡镇卫生院附近。
迅速会集全国力量
截至5月15日10时,卫生部共调集来全国18个省(区、市)的1755名应急医疗卫生救援人员,组成190个医疗组在灾区开展医疗救援工作。各地还自发组织1200多名医务人员到灾区开展医疗救援。再加上解放军、武警、公安系统派出的医疗队,已有近5000名医务人员在灾区实施医疗救援。四川省还从省内调集5000多名医务人员、防疫人员和卫生监督人员到灾情严重的地区开展医疗救治、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工作。来自全国的434辆救护车通过多种途径日夜兼程,紧急支援灾区并转移伤病人员。
政府的目标是医疗救治、卫生防疫和医用物资覆盖到每一个受灾严重的县乡,即使道路中断,也要争取空运或步行,把医疗救治人员、卫生防疫人员和医疗物资送到灾情严重的每一个角落。通过实施有效的应急医疗卫生救治,尽量减少重伤人员致死、致残,并确保灾区不出现严重传染病流行。
灾后防疫和心理重建
地震之后,灾区的卫生环境遭受严重的破坏。食品、饮用水的获取都面临很多困难。如果不能有效开展水源保护、
环境消毒、食品卫生和传染病防控工作,有可能带来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包括发生肠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还有一些由病毒和细菌传播的传染病,以及以蚊虫、媒虫为媒介的传染病。但是,政府的目标是实现“大灾之后无大疫”。
军事医学科学院30名卫生防疫专家15日晨飞赴灾区。由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防疫专家连夜编写的《灾区卫生防疫知识手册》已开始陆续发放至受灾群众手中。目前,四川灾区没有发生传染病流行和其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5月15日,卫生部决定对四川受灾严重县的防疫工作实施分省包干办法,一个省包一个县。
先期14支卫生防疫队共计144人15日到达灾区,与当地防疫人员一起有序开展卫生防疫工作。5月14日22时之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宁夏、浙江派出的50名卫生防疫人员已赶赴四川灾区。四川省卫生部门组织的282支疾病预防控制队伍和206支卫生执法监督队伍,奔赴灾区开展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工作。
地震灾害对受害者和受害者家属造成的心理压力是巨大的,灾后往往是心理疾病的高发期。与经济损失相比,灾难对人的心理冲击是内在的,所以不为人注意。而中国因经济实力尚不雄厚,对灾后心理干预的投入较少,受灾人群的心理问题还没有受到社会的全面关注,而这次汶川地震后,卫生部将首次大规模从全国各省市的医院抽调心理医生组建医疗队服务灾区。自贡灵犀义工组织是一支以心理服务为主旨的专业义工队伍,现有包括心理老师、心理医生、心理咨询等专业人员共计200余名,从地震发生开始他们就开始对义员进行灾后心理重建的培训,随时准备奔赴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