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在减负增效的大背景下,向课堂要效益成为教师的共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学语言作为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的主要工具、师生心灵联系的纽带,必须成为教师关注的重点。教师要追求语言的精练,提高语言数量与质量的“效率比”,这才是提高课堂效益,实现减负增效的最切实可行的办法。
关键词: 语言精练危害原因注意事项
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减负增效”,它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问题。面对教学时间的减少,如何做到减负不减质甚至做到增加效益成为摆在每个教育工作者面前最为紧迫的问题。目前大家已经基本形成共识,那就是要“向45分钟要效益”。减负增效,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在于教师,我市某重点名校的做法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该校将老师上课的过程用DV录下来,课后大家坐下来,一起逐字逐句地分析哪些是该讲的,哪些是可讲可不讲的,还有哪些是不该讲的……这种做法在全体教师心中引起强烈的反省,教师的教学语言要追求精练方志,提高语言数量与质量的“效率比”,这才是提高课堂效益,实现减负增效的最切实可行的办法。
一、教师课堂语言不精练方志的危害
1.学生认为它是一种语言暴力。在学生对老师的评价中我们可以发现:学生最不喜欢的是老师啰嗦。教师的啰嗦让学生对教师产生越来越严重的厌烦感,甚至认为听××老师上课是折磨。同时教师啰嗦的语言缺乏艺术性和感染力,不但破坏了教学语言的连贯性,而且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师心里的职业成就感和幸福感在不断降低。许多教师都感觉自己在苦口婆心地对学生说话中耗费了自己的青春甚至生命。
3.教学任务难以完成。
二、教师课堂语言不精练方志的原因
既然语言不精练、啰嗦有那么严重的危害,那为什么老师还要日复一日地做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呢?笔者认为有以下一些原因:
1.长期的教学习惯所致。知识点不管难易和轻重,一律讲个遍,重点和难点更是一再强调,生怕学生听不到、听不懂。
2.自身素质不高。备课不充分,讲到哪儿算哪儿,天马行空,自以为是“旁征博引”,实则“东拉西扯”,说半天也说不到点子上。
3.提问提不到点子上,问题不准确,目标不明确。一个问题提出后,发现学生不知如何解答时,又在解释自己的问题,或又补充许多小问题,以至于不停地提问,不住地说,不断地教。
三、教师在课堂语言精练方志方面应注意的事项
常言道:物以稀为贵,教师在课堂上只有注意语言的精练方志,才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尽量多的教学任务。教师在精练方志自己的语言方面应该做到哪几点呢?
1.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逻辑性。物理学语言的确切、适度、简洁是物理科学自身的需要,也是物理思维逻辑性的直接体现,它要求教师在讲课时,要准确地使用概念,使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否则含糊不清、模棱两可的概念都会给学生的思维造成混乱。例如老师不能说“某物体重50公斤”,虽然生活中可以这么说,但在物理语言中,重指的是重量,单位应该为牛顿,而公斤是质量的实用单位。质量和重量虽有联系,但它们表示的意义不同,所以应说成是“某物体的质量是50千克”。
语言的准确性和逻辑性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对教材要经过懂、熟、化的过程,认真思考教材中每一段、每一个基本概念、每一句话,甚至每个关键的字和词。要有“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的耐心,发扬唐代诗人贾岛的“推敲”精神,斟字酌句,用最简洁的话语表达最准确的意思。
2.注意语言的简约性。孔子认为,教学语言在做到规范、准确的基础上,就应该注意简约,所谓“夫人不言,言必有中”,“辞达而己”。教师只有领会这种精神,并把它贯彻到教学实践中去,才能收到提纲挈领、言简意赅、语约旨运、妙语天下的效果。
就物理教学而言,精练方志的语言易于学生集中注意力,领会要点。教学语言要干净利索,重要语句不冗长,抓住重点,简洁概括,有的放矢;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年龄特点,使用他们容易接受和理解的语言;不要故意绕圈子,在导入新课的环节上要简单明了,切中要害、简洁明快,起到立杆见影之功效。在讲授具体规律或原理时,则更要突出语言的简约性,做到句句适用。教师还要用简练合理的最优方法解答习题,同时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这样做,使学生能够用精练的物理语言抓住问题的关键。事实证明:使用精练简明、明快流畅的语言,学生才能学有所思,思有所得。
3.注意语言的通俗化和形象化。同样是经典,《老子》、《墨子》却因为其语言的“玄之又玄”而使得大家觉得晦涩难懂,而《论语》则由于表达得通俗,即使经历了两千多年,不但不难看懂,而且读起来还有亲切感。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听懂、想懂,那就要求教师的语言通俗易懂,易于接受。教师还要经常地、有目的地做好语言的“翻译”工作,引导学生善于把一般语言转化成物理语言,或者把物理语言转化为生活语言,使学生容易接受而且印象深刻。
4.少说多动手,用可以替代的语言。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实践表明,学生对实验最感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你在“详详细细”地讲实验时,学生可能是一头雾水,如果能亲手做一下,他们是无不兴致高涨。例如:物态变化这个章节的概念特别多,非常容易混淆,光靠老师说,说了十几遍,学生还是稀里糊涂,而用实验的手段,学生个个精神百倍,学得轻松。
5.用别人的语言。精练教师语言,多让学生发表观点,由“一言堂”向“互动式”教学转移。课堂教学由于受空间、时间的制约,它要求教师要有惜话如金、少说为佳的意识,要多沉默、多给学生留下思考的时间和思维的空间,讲究跳跃和留白。在引入新课时,教师可以巧设悬念,问而不答,有意留下空白,这样做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意识,更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的思维跟着老师的节拍“转”;在讲新课或疑难问题时,教师可以在讲到学生兴趣正浓时,有意戛然而止,留下空白,使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集中精力,努力思考,最终用自己的语言填补空白,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某一知识点教学结束后,还可以提出一些问题,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埋下伏笔,使学生的思维活动继续进行,达到“余音绕梁三日”的效果。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学语言作为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的主要工具、师生心灵联系的纽带,必须成为教师关注的重点。实践证明:真正有效的教育其实是“短平快”的方式,而不是马拉松的状态;不是苦口婆心,而是言简意赅。在减负增效的大背景下,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应该好好反思语言的质量问题:研究说什么和怎么说,做到至关重要的话——说,可说可不说的话——不说,说了反而有害的话——坚决不说;考虑自己的讲话时间是否恰当,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检查自己讲话的数量与质量的“效率比”,争取做到如古诗语言一样“用意十分,下语三分”。让我们在新的物理教学模式下,充分发挥语言的育人价值,构建积极和谐的教学环境,实现课程发展、学生进步、教师提高的教学新境界。
关键词: 语言精练危害原因注意事项
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减负增效”,它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问题。面对教学时间的减少,如何做到减负不减质甚至做到增加效益成为摆在每个教育工作者面前最为紧迫的问题。目前大家已经基本形成共识,那就是要“向45分钟要效益”。减负增效,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在于教师,我市某重点名校的做法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该校将老师上课的过程用DV录下来,课后大家坐下来,一起逐字逐句地分析哪些是该讲的,哪些是可讲可不讲的,还有哪些是不该讲的……这种做法在全体教师心中引起强烈的反省,教师的教学语言要追求精练方志,提高语言数量与质量的“效率比”,这才是提高课堂效益,实现减负增效的最切实可行的办法。
一、教师课堂语言不精练方志的危害
1.学生认为它是一种语言暴力。在学生对老师的评价中我们可以发现:学生最不喜欢的是老师啰嗦。教师的啰嗦让学生对教师产生越来越严重的厌烦感,甚至认为听××老师上课是折磨。同时教师啰嗦的语言缺乏艺术性和感染力,不但破坏了教学语言的连贯性,而且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师心里的职业成就感和幸福感在不断降低。许多教师都感觉自己在苦口婆心地对学生说话中耗费了自己的青春甚至生命。
3.教学任务难以完成。
二、教师课堂语言不精练方志的原因
既然语言不精练、啰嗦有那么严重的危害,那为什么老师还要日复一日地做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呢?笔者认为有以下一些原因:
1.长期的教学习惯所致。知识点不管难易和轻重,一律讲个遍,重点和难点更是一再强调,生怕学生听不到、听不懂。
2.自身素质不高。备课不充分,讲到哪儿算哪儿,天马行空,自以为是“旁征博引”,实则“东拉西扯”,说半天也说不到点子上。
3.提问提不到点子上,问题不准确,目标不明确。一个问题提出后,发现学生不知如何解答时,又在解释自己的问题,或又补充许多小问题,以至于不停地提问,不住地说,不断地教。
三、教师在课堂语言精练方志方面应注意的事项
常言道:物以稀为贵,教师在课堂上只有注意语言的精练方志,才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尽量多的教学任务。教师在精练方志自己的语言方面应该做到哪几点呢?
1.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逻辑性。物理学语言的确切、适度、简洁是物理科学自身的需要,也是物理思维逻辑性的直接体现,它要求教师在讲课时,要准确地使用概念,使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否则含糊不清、模棱两可的概念都会给学生的思维造成混乱。例如老师不能说“某物体重50公斤”,虽然生活中可以这么说,但在物理语言中,重指的是重量,单位应该为牛顿,而公斤是质量的实用单位。质量和重量虽有联系,但它们表示的意义不同,所以应说成是“某物体的质量是50千克”。
语言的准确性和逻辑性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对教材要经过懂、熟、化的过程,认真思考教材中每一段、每一个基本概念、每一句话,甚至每个关键的字和词。要有“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的耐心,发扬唐代诗人贾岛的“推敲”精神,斟字酌句,用最简洁的话语表达最准确的意思。
2.注意语言的简约性。孔子认为,教学语言在做到规范、准确的基础上,就应该注意简约,所谓“夫人不言,言必有中”,“辞达而己”。教师只有领会这种精神,并把它贯彻到教学实践中去,才能收到提纲挈领、言简意赅、语约旨运、妙语天下的效果。
就物理教学而言,精练方志的语言易于学生集中注意力,领会要点。教学语言要干净利索,重要语句不冗长,抓住重点,简洁概括,有的放矢;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年龄特点,使用他们容易接受和理解的语言;不要故意绕圈子,在导入新课的环节上要简单明了,切中要害、简洁明快,起到立杆见影之功效。在讲授具体规律或原理时,则更要突出语言的简约性,做到句句适用。教师还要用简练合理的最优方法解答习题,同时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这样做,使学生能够用精练的物理语言抓住问题的关键。事实证明:使用精练简明、明快流畅的语言,学生才能学有所思,思有所得。
3.注意语言的通俗化和形象化。同样是经典,《老子》、《墨子》却因为其语言的“玄之又玄”而使得大家觉得晦涩难懂,而《论语》则由于表达得通俗,即使经历了两千多年,不但不难看懂,而且读起来还有亲切感。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听懂、想懂,那就要求教师的语言通俗易懂,易于接受。教师还要经常地、有目的地做好语言的“翻译”工作,引导学生善于把一般语言转化成物理语言,或者把物理语言转化为生活语言,使学生容易接受而且印象深刻。
4.少说多动手,用可以替代的语言。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实践表明,学生对实验最感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你在“详详细细”地讲实验时,学生可能是一头雾水,如果能亲手做一下,他们是无不兴致高涨。例如:物态变化这个章节的概念特别多,非常容易混淆,光靠老师说,说了十几遍,学生还是稀里糊涂,而用实验的手段,学生个个精神百倍,学得轻松。
5.用别人的语言。精练教师语言,多让学生发表观点,由“一言堂”向“互动式”教学转移。课堂教学由于受空间、时间的制约,它要求教师要有惜话如金、少说为佳的意识,要多沉默、多给学生留下思考的时间和思维的空间,讲究跳跃和留白。在引入新课时,教师可以巧设悬念,问而不答,有意留下空白,这样做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意识,更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的思维跟着老师的节拍“转”;在讲新课或疑难问题时,教师可以在讲到学生兴趣正浓时,有意戛然而止,留下空白,使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集中精力,努力思考,最终用自己的语言填补空白,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某一知识点教学结束后,还可以提出一些问题,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埋下伏笔,使学生的思维活动继续进行,达到“余音绕梁三日”的效果。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学语言作为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的主要工具、师生心灵联系的纽带,必须成为教师关注的重点。实践证明:真正有效的教育其实是“短平快”的方式,而不是马拉松的状态;不是苦口婆心,而是言简意赅。在减负增效的大背景下,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应该好好反思语言的质量问题:研究说什么和怎么说,做到至关重要的话——说,可说可不说的话——不说,说了反而有害的话——坚决不说;考虑自己的讲话时间是否恰当,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检查自己讲话的数量与质量的“效率比”,争取做到如古诗语言一样“用意十分,下语三分”。让我们在新的物理教学模式下,充分发挥语言的育人价值,构建积极和谐的教学环境,实现课程发展、学生进步、教师提高的教学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