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党的十九大提出,要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走出去”就是其中一项重要举措,但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西方文化产业近些年得了蓬勃发展,这得益于创意写作学在高等学校的兴起。本文分析了创意写作学的兴起及发展原因,并结合中华文化海外传播及高校英语教学的现状,认为中华文化“走出去”可借鉴西方创意写作的经验,在大学英语系开设创意写作课,为中华文化“走出去”培养新文化引领者。
关键词:创意写作学;中华文化;走出去;海外传播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8)09-0116-03
中华文化在全球传播有很好的前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认为有两条理由:一是中华文化底蕴深厚,对西方一直有很强的吸引力;二是伴随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中华文化的影响力也会逐步扩大。中亚、西亚、西洋学者想输入东方文明,自古有之。且不说两汉、隋唐、明清时期的中华文化热,即使在中国备受列强欺凌的时期,西方人仍为之神往,汉字、儒家思想、律令制度、税制,甚至家具、屏风、墙纸、纺织品和器皿以及中国式的园林和建筑,都曾深深吸引他们的目光。梁启超早在其《欧游心影录》就援引大哲学家蒲陀罗说中国传统文化对西方人的吸引力:“……你们中国,着实可爱可敬,我们祖宗裹块鹿皮拿把石刀在野林李打猎的时候,你们不知道已出了几多哲人了。我近来读写译本的中国哲学书,总觉得他精深博大。……我望中国人总不要失掉这份家当才好。”英美现代派诗歌的倡导者和促进者庞德为学生开的阅读书目中就含有孔子,并要求完整阅读。由此观之,中华文化走出去拥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广阔空间。在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在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进程中,高校教师作为其中重要的践行者,责无旁贷。
一、创意写作的兴盛及其影响
20世纪20年代末,“创意写作”在美国爱荷华大学兴起,后来作为新兴学科在美国及其他西方国家的高校推广。1897年,作家工作坊(Writers Workshop)在美国爱荷华大学初具雏形,1936年“创意写作项目”(Creative Writing Program)启动。20世纪60年代,美国高等教育大变革,高校数量急剧增加,尤其是公立院校,平均一周就有一所社区大学诞生,创意写作系由此成为美国大学授予学位的宠儿。此外,美国战后通过的《退伍军人权利法案》规定向二战退役军人提供教育补贴,引发了一阵高校入学潮。很多退伍军人入学后选择了不需特别专业背景的写作专业,把自己对战争的回忆记录下来,在当时的美国社会引起了强烈反响,创意写作在美国出现新一轮热潮。创意写作迅速进入美国各高校,对美国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诞生了一批优秀的作家,让战后的美国文坛焕发出勃勃生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菲利普·罗斯就视自己为大学教育系统(爱荷华大学写作工作坊)出身的作家。
美国的文化产业高度发达,在全球文化产业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这与美国大学开设的创意写作密切相关。创意写作学科共设20个子门类,是一门涵盖本科、硕士、博士学位的大学科。“创意写作”学科在美国高校的设立不仅促进了美国技术进步,而且推进了文化创新,使美国文化产业在20世纪得到飞速发展。创意写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推动了美国的文化繁荣,还不断被其他国家引进,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韩国、以色列、菲律宾等国的许多高校都开设了创意写作专业,为这些国家的文化创意产业的繁荣注入了原创动力。冷战结束后,美国文化创意产业产值曾一度达到美国GDP的26%,是該国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美国也成为世界第一大文化产业出口国。根据著名国际经济学家、亚太总裁协会全球执行主席郑雄伟主持发布的2013年《国际文化产业发展报告及资讯》,2012年,美、德、英、法、日5国的文化产业占据了世界文化市场65%的份额,其中美国高达23%,德国为15%,英国14%,法国7%,日本6%,而中国占世界文化市场的份额不到3%。
二、中华文化影响力现状
《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2016-2017》表明,中国历史悠久,有着辉煌灿烂的文化,为全球文化繁荣贡献巨大。在影响国家形象方面,中华传统文化居于首位。中餐、中医药和武术为代表中华文化的主要元素;孔儒思想、文化典籍、曲艺杂技、音乐舞蹈、文学作品等中国传统文化,海外受访者对其认可程度较低;作为现代文化产业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影视作品,在海外的认可度则更低。
要弘扬中华文化,树立良好的国家和国民形象,就要拓展传播渠道,加大传播力度,让中华文化堂堂正正地走出国门。调查表明,海外受访者了解中国文化的渠道依次是当地的传统媒体、新媒体和通过使用中国产品(了解中国信息),其他渠道还包括:听了解中国的人说的、中国在当地的传统媒体、与中国人交往、中国在当地的新媒体、参加中国在当地组织的活动、去过中国、其他国家的媒体。海外受访者不接触中国媒体的首要原因是“不知道看什么中国媒体”,其次是“话语表达方式不地道,看不明白”,第三是“已经有习惯看的媒体”。此外,中国媒体的报道不符合要求、不善于讲故事及内容不吸引人、节目种类少、需要付费、形式不新颖等也是影响中国文化传播的原因。
海外中华文化传播主要依靠:中国政府主导的各种文化活动、西方媒体观察与报道、大师作品、中国人的形象。政府主导的文化传播效果不错的有:中化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播,主要是春节,其他节日在国外影响不大,仅满足了西方人的猎奇心。在语言传播方面,经贸往来的日益频繁,使世界上学习汉语的人数不断增加;在各国建立的“孔子学院”为汉语言的推广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民间团体的海外文化交流让更多的外国人了解了中华文化;西方媒体对中国的报道也在客观上传播中华文化发。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过程中存在着文化主体不给力的问题,我国的音乐、电影、文学作品等还缺少全球影响了的作品,也缺少如鲁迅、林语堂、钱钟书、陈寅恪、冯友兰、齐白石、徐悲鸿等中华文化的典范人物。中华文化仍然存在着国际文化市场所占份额过低、文化产品内容单一、文化认可度低等问题。中国有着优秀的传统文化,但受传播渠道和传播方式的限制,中华文化还不为世界所熟悉,文化产业在世界的影响偏弱。 三、中华文化走出去的路径及策略
自从2004年第一家孔子学院创立,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到2017年12月31日,已经在146个国家(地区)建立525所孔子学院、1113个孔子课堂。孔子学院充当了中华文化走出去的中坚力量,为世界各国人民学习汉语、了解中国文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是,中华文化要走出去,注定不是一帆风顺的,还有很多困难需要克服,目前面临的一大困难就是教师资源严重不足。汉语教师的主要来自办公派的汉语教师、志愿者以及外国本土汉语教师。由于培训不到位,对任职资格缺乏规范,部分汉语教师存在语言功底薄弱、对中西文化的了解不够等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就是借鉴美国的创意写作模式,让中国高校作为培养汉语教师的摇篮,可发挥其语言优势(有深厚的英语积累,汉语基本能力对中国学生来说也不是问题)。而要完成这一伟大使命,还需在课程设置上进行调整:增加中外文化及比较文学/文化课程,将语言基本功的训练糅合在文化文学课程的学习中。英语系毕业的学生能得到扎实的语言基本功的训练以及中外文化、文学素养的熏陶,还可以教授教学技能及教学理论,保证在毕业后能胜任汉语教师这一工作,成为中华文化的引领者。
2009年国务院首次出台了文化产业振興规划,确认发展文化产业的思路,各省市政府逐渐重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政府的支持为我国将来成为一个文化资源、创造、消费、输出大国提供了良好的政治环境。党的十九大提出,要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创新生产经营机制,其中关键在提升国际传播能力以及传播新时代的中国故事,向世界展示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形象。从中烟到地方的政策为我国创意写作学科的创生和发展提供了契机。
“创意写作”起源于美国并已绽放了近一个世纪,形成了一个“系统时代”,其门类繁多,包含小说、非虚构作品、诗歌、戏剧、电影剧本、广告等新兴文化产业。创意写作不仅可以培养获得诺贝尔奖的作家,还能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核心从业人才,为文化产业,如创意、影视制作、出版发行、印刷复制、广告、演艺娱乐、文化会展、数字内容和动漫等所有文化产业培养原创性写作人才。中国高校中文系通常开设基础写作和应用写作课,这二者写作具有实际用途,忽略了写作者的创造性;中国高校英语系通常开设英语写作,也大多属于文类写作(如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目的集中于应付英语专业四、八级考试。由是观之,中文系及英语系文学艺术教育框架亟须打破并重新设立。中华文化走出去要求中国高校英语亟须开设创意写作课程,培养具有艺术、文学原创能力的专业人才,他们将成为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及中华文化走出的核心人才,成为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核心力量。
创意写作的创立不仅仅具有广阔的商业前景,而且有助于统一的国家意识形态的形成。电影,作为当今大众文化最重要的价值载体,美国充分利用这一媒介,为全世界树立了美国榜样,其电影中的显现观念,既根源于美国民众的想象,影响了美国民众及全世界的民众对美国的想象。且因这种想象是经过美国高校系统化创意写作加工,根据美国国家意识需求,不断增强和内化民众心理上的美国形象,成了世界各国民众向往的对象。这一隐性的国家形象塑造过去未引起重视,故一直缺乏这种形象塑造。若在中文系或另行构建创意写作学框架,更有可能创作的仍然是以说汉语为对象的作品,达不到国家形象的扩张。近现代中国不缺乏伟大的作家,但在莫言之前,无人能获诺贝尔文学奖,其原因之一就是语言障碍。莫言开了先河,他首先感谢的是将他的作品翻译介绍给西方的丹麦人。目前,英语仍然是全世界第一通用语言,说汉语的人数虽然占优,但毕竟未达到英语的地位。因此,在大学英语系构建创意写作学框架,可让创意写作机制发挥作用,摆脱语言障碍,促进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以及中国国家形象的传播,展示丰富的内生景观和多元的外在图景,以文化交流来获取认同及赞赏,保持价值观和国家意志的敏感度和清晰度。
重塑文化自信,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中国大学的英语系所肩负的任务远远超出了一般的语言训练、复合型人才培养,甚至也超出了所谓批判性思维苍白或学科门户之见等问题,而应该有更为庄严的社会使命——是为当代中国向现代公民社会转型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世界情怀的、能够汇通中西文化精粹的新文化引领者。中国大学的英语系若能完成这种使命,培养出这种人才,不仅能有助于解决中国社会的文化危机,对中华文化走出去也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李怀亮,万兴伟.中国影视文化产品“走出去”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传播,2011,(11).
〔2〕任成金.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历史借鉴与现实选择[J].中州学刊,2015,(02).
〔3〕梁启超.梁启超全集(第十卷)[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9.2986.
〔4〕Ezra Pound,How to Read,T.S. Eliot. Literary Essays of Ezra Pound. London: Faber and Faber Limited,1954,39.
〔5〕胡晓明.如何讲述中国故事——“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若干理论与实践问题[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5).
〔6〕McGurl, Mark The Program Era: Postwar Fiction and the Rise of Creative Writing, Massachusett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9.
〔7〕祝东江.中国文化“走出去”现状分析及研究综述[J].长春大学学报,2018,(05).
(责任编辑 徐阳)
关键词:创意写作学;中华文化;走出去;海外传播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8)09-0116-03
中华文化在全球传播有很好的前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认为有两条理由:一是中华文化底蕴深厚,对西方一直有很强的吸引力;二是伴随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中华文化的影响力也会逐步扩大。中亚、西亚、西洋学者想输入东方文明,自古有之。且不说两汉、隋唐、明清时期的中华文化热,即使在中国备受列强欺凌的时期,西方人仍为之神往,汉字、儒家思想、律令制度、税制,甚至家具、屏风、墙纸、纺织品和器皿以及中国式的园林和建筑,都曾深深吸引他们的目光。梁启超早在其《欧游心影录》就援引大哲学家蒲陀罗说中国传统文化对西方人的吸引力:“……你们中国,着实可爱可敬,我们祖宗裹块鹿皮拿把石刀在野林李打猎的时候,你们不知道已出了几多哲人了。我近来读写译本的中国哲学书,总觉得他精深博大。……我望中国人总不要失掉这份家当才好。”英美现代派诗歌的倡导者和促进者庞德为学生开的阅读书目中就含有孔子,并要求完整阅读。由此观之,中华文化走出去拥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广阔空间。在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在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进程中,高校教师作为其中重要的践行者,责无旁贷。
一、创意写作的兴盛及其影响
20世纪20年代末,“创意写作”在美国爱荷华大学兴起,后来作为新兴学科在美国及其他西方国家的高校推广。1897年,作家工作坊(Writers Workshop)在美国爱荷华大学初具雏形,1936年“创意写作项目”(Creative Writing Program)启动。20世纪60年代,美国高等教育大变革,高校数量急剧增加,尤其是公立院校,平均一周就有一所社区大学诞生,创意写作系由此成为美国大学授予学位的宠儿。此外,美国战后通过的《退伍军人权利法案》规定向二战退役军人提供教育补贴,引发了一阵高校入学潮。很多退伍军人入学后选择了不需特别专业背景的写作专业,把自己对战争的回忆记录下来,在当时的美国社会引起了强烈反响,创意写作在美国出现新一轮热潮。创意写作迅速进入美国各高校,对美国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诞生了一批优秀的作家,让战后的美国文坛焕发出勃勃生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菲利普·罗斯就视自己为大学教育系统(爱荷华大学写作工作坊)出身的作家。
美国的文化产业高度发达,在全球文化产业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这与美国大学开设的创意写作密切相关。创意写作学科共设20个子门类,是一门涵盖本科、硕士、博士学位的大学科。“创意写作”学科在美国高校的设立不仅促进了美国技术进步,而且推进了文化创新,使美国文化产业在20世纪得到飞速发展。创意写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推动了美国的文化繁荣,还不断被其他国家引进,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韩国、以色列、菲律宾等国的许多高校都开设了创意写作专业,为这些国家的文化创意产业的繁荣注入了原创动力。冷战结束后,美国文化创意产业产值曾一度达到美国GDP的26%,是該国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美国也成为世界第一大文化产业出口国。根据著名国际经济学家、亚太总裁协会全球执行主席郑雄伟主持发布的2013年《国际文化产业发展报告及资讯》,2012年,美、德、英、法、日5国的文化产业占据了世界文化市场65%的份额,其中美国高达23%,德国为15%,英国14%,法国7%,日本6%,而中国占世界文化市场的份额不到3%。
二、中华文化影响力现状
《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2016-2017》表明,中国历史悠久,有着辉煌灿烂的文化,为全球文化繁荣贡献巨大。在影响国家形象方面,中华传统文化居于首位。中餐、中医药和武术为代表中华文化的主要元素;孔儒思想、文化典籍、曲艺杂技、音乐舞蹈、文学作品等中国传统文化,海外受访者对其认可程度较低;作为现代文化产业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影视作品,在海外的认可度则更低。
要弘扬中华文化,树立良好的国家和国民形象,就要拓展传播渠道,加大传播力度,让中华文化堂堂正正地走出国门。调查表明,海外受访者了解中国文化的渠道依次是当地的传统媒体、新媒体和通过使用中国产品(了解中国信息),其他渠道还包括:听了解中国的人说的、中国在当地的传统媒体、与中国人交往、中国在当地的新媒体、参加中国在当地组织的活动、去过中国、其他国家的媒体。海外受访者不接触中国媒体的首要原因是“不知道看什么中国媒体”,其次是“话语表达方式不地道,看不明白”,第三是“已经有习惯看的媒体”。此外,中国媒体的报道不符合要求、不善于讲故事及内容不吸引人、节目种类少、需要付费、形式不新颖等也是影响中国文化传播的原因。
海外中华文化传播主要依靠:中国政府主导的各种文化活动、西方媒体观察与报道、大师作品、中国人的形象。政府主导的文化传播效果不错的有:中化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播,主要是春节,其他节日在国外影响不大,仅满足了西方人的猎奇心。在语言传播方面,经贸往来的日益频繁,使世界上学习汉语的人数不断增加;在各国建立的“孔子学院”为汉语言的推广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民间团体的海外文化交流让更多的外国人了解了中华文化;西方媒体对中国的报道也在客观上传播中华文化发。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过程中存在着文化主体不给力的问题,我国的音乐、电影、文学作品等还缺少全球影响了的作品,也缺少如鲁迅、林语堂、钱钟书、陈寅恪、冯友兰、齐白石、徐悲鸿等中华文化的典范人物。中华文化仍然存在着国际文化市场所占份额过低、文化产品内容单一、文化认可度低等问题。中国有着优秀的传统文化,但受传播渠道和传播方式的限制,中华文化还不为世界所熟悉,文化产业在世界的影响偏弱。 三、中华文化走出去的路径及策略
自从2004年第一家孔子学院创立,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到2017年12月31日,已经在146个国家(地区)建立525所孔子学院、1113个孔子课堂。孔子学院充当了中华文化走出去的中坚力量,为世界各国人民学习汉语、了解中国文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是,中华文化要走出去,注定不是一帆风顺的,还有很多困难需要克服,目前面临的一大困难就是教师资源严重不足。汉语教师的主要来自办公派的汉语教师、志愿者以及外国本土汉语教师。由于培训不到位,对任职资格缺乏规范,部分汉语教师存在语言功底薄弱、对中西文化的了解不够等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就是借鉴美国的创意写作模式,让中国高校作为培养汉语教师的摇篮,可发挥其语言优势(有深厚的英语积累,汉语基本能力对中国学生来说也不是问题)。而要完成这一伟大使命,还需在课程设置上进行调整:增加中外文化及比较文学/文化课程,将语言基本功的训练糅合在文化文学课程的学习中。英语系毕业的学生能得到扎实的语言基本功的训练以及中外文化、文学素养的熏陶,还可以教授教学技能及教学理论,保证在毕业后能胜任汉语教师这一工作,成为中华文化的引领者。
2009年国务院首次出台了文化产业振興规划,确认发展文化产业的思路,各省市政府逐渐重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政府的支持为我国将来成为一个文化资源、创造、消费、输出大国提供了良好的政治环境。党的十九大提出,要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创新生产经营机制,其中关键在提升国际传播能力以及传播新时代的中国故事,向世界展示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形象。从中烟到地方的政策为我国创意写作学科的创生和发展提供了契机。
“创意写作”起源于美国并已绽放了近一个世纪,形成了一个“系统时代”,其门类繁多,包含小说、非虚构作品、诗歌、戏剧、电影剧本、广告等新兴文化产业。创意写作不仅可以培养获得诺贝尔奖的作家,还能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核心从业人才,为文化产业,如创意、影视制作、出版发行、印刷复制、广告、演艺娱乐、文化会展、数字内容和动漫等所有文化产业培养原创性写作人才。中国高校中文系通常开设基础写作和应用写作课,这二者写作具有实际用途,忽略了写作者的创造性;中国高校英语系通常开设英语写作,也大多属于文类写作(如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目的集中于应付英语专业四、八级考试。由是观之,中文系及英语系文学艺术教育框架亟须打破并重新设立。中华文化走出去要求中国高校英语亟须开设创意写作课程,培养具有艺术、文学原创能力的专业人才,他们将成为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及中华文化走出的核心人才,成为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核心力量。
创意写作的创立不仅仅具有广阔的商业前景,而且有助于统一的国家意识形态的形成。电影,作为当今大众文化最重要的价值载体,美国充分利用这一媒介,为全世界树立了美国榜样,其电影中的显现观念,既根源于美国民众的想象,影响了美国民众及全世界的民众对美国的想象。且因这种想象是经过美国高校系统化创意写作加工,根据美国国家意识需求,不断增强和内化民众心理上的美国形象,成了世界各国民众向往的对象。这一隐性的国家形象塑造过去未引起重视,故一直缺乏这种形象塑造。若在中文系或另行构建创意写作学框架,更有可能创作的仍然是以说汉语为对象的作品,达不到国家形象的扩张。近现代中国不缺乏伟大的作家,但在莫言之前,无人能获诺贝尔文学奖,其原因之一就是语言障碍。莫言开了先河,他首先感谢的是将他的作品翻译介绍给西方的丹麦人。目前,英语仍然是全世界第一通用语言,说汉语的人数虽然占优,但毕竟未达到英语的地位。因此,在大学英语系构建创意写作学框架,可让创意写作机制发挥作用,摆脱语言障碍,促进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以及中国国家形象的传播,展示丰富的内生景观和多元的外在图景,以文化交流来获取认同及赞赏,保持价值观和国家意志的敏感度和清晰度。
重塑文化自信,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中国大学的英语系所肩负的任务远远超出了一般的语言训练、复合型人才培养,甚至也超出了所谓批判性思维苍白或学科门户之见等问题,而应该有更为庄严的社会使命——是为当代中国向现代公民社会转型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世界情怀的、能够汇通中西文化精粹的新文化引领者。中国大学的英语系若能完成这种使命,培养出这种人才,不仅能有助于解决中国社会的文化危机,对中华文化走出去也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李怀亮,万兴伟.中国影视文化产品“走出去”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传播,2011,(11).
〔2〕任成金.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历史借鉴与现实选择[J].中州学刊,2015,(02).
〔3〕梁启超.梁启超全集(第十卷)[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9.2986.
〔4〕Ezra Pound,How to Read,T.S. Eliot. Literary Essays of Ezra Pound. London: Faber and Faber Limited,1954,39.
〔5〕胡晓明.如何讲述中国故事——“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若干理论与实践问题[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5).
〔6〕McGurl, Mark The Program Era: Postwar Fiction and the Rise of Creative Writing, Massachusett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9.
〔7〕祝东江.中国文化“走出去”现状分析及研究综述[J].长春大学学报,2018,(05).
(责任编辑 徐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