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南翔留给清华的无尽财富

来源 :北京教育·高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yq20061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
  他1913年出生于江苏宜兴,“一二·九”运动的重要领导者,抗日战争时期到南方传播革命火种者,东北青年运动新局面的开创者,在团中央承担重要工作,出任清华大学校长,探索社会主义办学道路,用唯物辩证法指导学校工作,密切联系群众、爱护青年和干部等等;他提出:克服教条主义和形式主义,建立和发展新技术专业,促进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坚持“又红又专”培养学生,因材施教、殊途同归,试行半工半读,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坚持两点论,反对本本主义,不做墙头草随风飘,依靠“两个车轮”推动工作等教育思想和观点已经在教育界甚至在其他领域产生了重要而持久的影响;他被陈吉宁校长称为“清华之魂”,他就是忠诚的共产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马克思主义教育家、青年运动的著名领导者蒋南翔。2013年11月,刘延东副总理在纪念蒋南翔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上高度评价了他的一生和他的教育思想,提出要学习、继承和发扬这笔宝贵的财富。对于一位在教育领域特别是在高等教育领域有重要影响的教育家,我们深感有责任将其博大精深的教育思想让更多的人感知和分享,在以飨读者的同时,也期望给处于深化综合改革阶段的高等教育提供一点启发和借鉴,因为思想的光芒总是会跨越时间和空间的界限。
  他是“一二·九”运动的重要领导人,曾经呐喊“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他是清华大学任期最长的校长之一,“给面包还要给猎枪”“又红又专”“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他的很多个性化话语至今广为流传,他被清华大学陈吉宁校长称为“清华之魂”—他就是无产阶级革命家和马克思主义教育家蒋南翔同志。
  纽曼的自由教育思想、洪堡的教学科研相结合的理念、佛兰斯纳的现代大学理念……纵观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史,著名教育家的思想理念都在特定历史时期影响和改变了大学的发展历程。对清华大学来说,蒋南翔的教育思想同样已经融入了学校的历史传统和办学风格,留下了随处可见的思想轨迹和绵延不绝的精神财富。
  教育要思近谋远,保持正确的办学方向
  蒋南翔1913年出生于江苏省宜兴县,在青少年时期就向往光明、追求进步。他早在中学时就开始参加爱国运动,1932年考入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次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曾任清华大学地下党支部书记、北平市西郊区委委员、北平市学委书记,主编《清华周刊》和《北方青年》等进步刊物,在参与领导学生爱国运动的实践中锻炼成长,成为我国青年运动的著名领导者。新中国成立后,1952年12月,时年39岁的蒋南翔出任清华大学校长,从理论到实践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创造性的办学指导方针,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思想体系。
  作为校长,蒋南翔认为当时的教育战线必须面向党和国家事业的全局,首要必须解决的是方向问题、是为谁服务的问题。他说,教育的根本意义在于培养一代又一代“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评价教育的成败优劣,归根到底取决于(方向和质量)这两个问题解决得如何—“方向问题,是解决为谁服务的问题,也是教育战线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质量问题,是解决怎样更好地为人民、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问题”。他认为,“加强党的领导和坚持马列主义方向是办好社会主义大学的关键”。结合新中国大规模工业建设实际,他提出清华大学应成为“红色工程师的摇篮”,并强调“红色工程师”首先是社会主义建设者,然后才是工程师。他兼任哲学教研组主任,亲自讲授“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在他的主持和推动下,当时的清华大学有计划、有步骤地巩固扩大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阵地和组织阵地,对师生进行了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蒋南翔认为,教育问题在本质上是一个全局性的重大战略问题,也是一个政治问题 。因此,他坚持从国家需要出发确定人才培养定位。清华大学原党委书记李传信曾回忆说:“清华大学要出建设人才,教授、学者、工程师、厂长,这是最基本的人才,再往上就是出国家的栋梁了。清华大学在‘强国富民’这四个字上是负有责任的,是可以承担责任,是可以作出贡献的。”在这种思想的指导和鼓舞下,蒋南翔时期的清华大学特别重视学生的基础课学习,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强调本科生基础课要达到研究生水平。在蒋南翔的倡导下,通过借鉴苏联的教学经验,清华大学对旧有的教育思想、培养目标、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进行了综合改革。比如,在教学计划中增加了基础课、技术基础课和专业课等内容,完善了包括讲课、实验、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在内的教学计划,重新确定了各个教学环节的大纲,对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进行了系统改进,完成了20世纪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中的重要转型。
  蒋南翔始终积极推动清华大学的教育事业同国家的经济建设协调发展,坚持结合国家重大战略和国际科技发展进行学科定位和人才培养布局,创办了一批尖端技术专业和新兴学科,为我国科技进步和经济建设作出重要贡献,也为清华大学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清华大学原校长、国家教委原副主任兼党组副书记张孝文说:“南翔同志的最主要贡献是他的教育思想。在他思想的指导下,文化大革命前培养出来的一代大学生,作为我国改革开放二十五年来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他一整套教育思想的正确和可贵,已经在半个世纪的时间内,被广大毕业生的成长和实践的历史所证明。”确实,在蒋南翔担任校长的14年间,近3万名毕业生从清华园奔赴祖国最需要的地方,靠着过硬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成长为各行各业的骨干和主力。胡锦涛同志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大会上深情回忆说:“当时,蒋南翔校长富有创造性的教育思想,刘仙洲、梁思成、马约翰、张光斗等大家名师执教讲坛、垂范学子的风采,令我们受益匪浅、终生难忘。”
  教育要重在育人,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
  蒋南翔关爱每一名学生,给予他们思想和力量,这也是他办学理念最鲜明的特点。他多次提到,高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主张培养“又红又专、全面发展、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一代新人”。他对“又红又专、全面发展”做过深刻阐释:“红”是指政治方向,要拥有为人民服务的思想、集体主义精神和敬业的品德;“专”就是要掌握先进的技术知识。“红和专的关系,就像你从清华大学西门出发去颐和园,你得经常抬头看看万寿山是否还在前面,这就是你的方向,但你大量时间是走路,应该是花在一步一步走路上。”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他倡导教师要熟悉青年、了解青年、信任青年,要“像园丁栽培花木那样”无微不至地关心和关爱青年,帮助引导青年学生既要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又要掌握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练就专门的技术,同时还要有健康的身体,做到“思想过硬、学习过硬和身体过硬”。邓小平同志曾指出:“清华大学的经验,应当引起全国注意。又红又专,那个红是绝对不能丢的。”   为了帮助学生全面发展,蒋南翔提出并推动建立政治辅导员、因材施教生、文艺社团和体育代表队“三支代表队”。1953年初,他从三年级学生中亲自逐个审查,选拔了25名成绩优良、觉悟较高的党团员学生,请他们担任“双肩挑”政治辅导员,学会“两个肩膀挑担子”:一肩挑学生政治思想工作,一肩挑业务学习。经过“双肩挑”的锻炼,60年来,很多辅导员比一般学生具有更高的全局意识和业务水平,成为各行各业的领军人物和业务骨干。吴邦国同志在2011年3月视察清华大学时对辅导员制度予以充分肯定,并结合亲身体会勉励新一代辅导员:“做辅导员不吃亏!”
  蒋南翔强调通过社会实践和教育活动来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和业务水平,不主张学生花大量时间参加政治活动。张孝文曾回忆:1959年反右倾,有人做思想政治工作、对崇拜爱因斯坦等名人的学生进行批判,他立即要求纠正这种倾向,说毕业生中要是能出像爱因斯坦这样的学者,那是清华大学的光荣。他重视对有才能的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如果我们不能培养出像林家翘先生这样的学者,就不能认为教育改革是完全成功的。”新华社原副社长徐锡安说:“为了加快培养部分能在业务上攻关的骨干,1963年学校从二年级起抽调少数有学习潜力的学生单独组织部分课程的教学,有的直接用外文教材,我们年级抽调了4个人,我也在其中,全校一共抽调了500人……蒋校长直接对我们这些学生讲话,勉励我们‘要创造新经验,要登高峰’……”
  蒋南翔十分重视学生的体育锻炼。他说,旧中国大学生有的“一年级买眼镜,二年级买痰盂,三年级买药罐,四年级买棺材”“将来清华大学的学生,不仅业务上、政治上都要好,而且身体也很棒,独立工作能力特别强,争取至少为祖国健康地工作五十年”。后来,“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这句口号影响全国,成为几代人的共同回忆。时至今日,每到下午四点钟,清华大学的校园广播里依然会定时响起熟悉的声音:“同学们,体育锻炼的时间到了。走出宿舍,走向操场,去参加体育锻炼,争取为祖国健康地工作五十年。”
  蒋南翔紧抓学生的文艺社团建设,主张学生的文化活动应该做到“下里巴人”和“阳春白雪”相结合,既要抓好普及,也要抓好提高。他十分关心文艺骨干的全面成长,提出了建设好“两个集体”的口号—班集体和文工团集体,鼓励文工团员成为学习上、政治上都过得硬的学生。他经常找政治、业务、文体等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谈话谈心,常问某某文艺骨干的学习情况怎样,某某入党没有,入团没有?他从不拒绝学生的活动邀请,观看学生运动会总是从始至终,参加学生文工团联欢还自告奋勇演奏二胡,与学生打成一片。在他的关怀下,文工团人人努力奋进、力争全面发展。
  20世纪60年代初,他了解到学生普遍营养不足,立即打报告请求提高伙食标准并得到批准。他在学校建立女生工作委员会,调研女学生学习、生活、健康方面的困难,甚至直接协调解决女生宿舍厕位过少等具体问题。前不久,1959级学生吴官正同志专门向清华大学赠送了亲手描绘的蒋南翔校长的素描画像,表达了对老校长的敬意和怀念。
  教育要实事求是,探索和遵循办学规律
  蒋南翔注重从我国国情出发,把国外先进经验同办学实践相结合,积极探索教育规律,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和方法制定政策、推动工作,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坚持学习借鉴要有批判的精神。在全面学习苏联的时候,他提出要辩证地学习苏联的经验,既要虚心地、积极努力地学习苏联先进经验,又不能照搬照抄;在我国与苏联关系恶化后,他又说当时学习苏联还是必要的,不能全盘否定。对待清华大学自身的历史,他也能历史地、辩证地分析对待,以科学、实干的精神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使清华始终保持良好的教风和学风。因此,陈云同志评价他“一生唯实求是”。
  在得知将要担任清华大学校长的消息后,蒋南翔首先去东北实地考察,了解大规模经济建设对高级专门人才的需要。他尊重人才成长的客观规律,主张清华大学不能仅仅是“红色工程师的摇篮”,1952年院系调整时,他坚决制止把清华大学的文科图书调走。清华大学原副校长滕藤曾回忆说:“他(蒋南翔校长)说,大学的图书馆不仅是阅读的地方,还是藏书的地方,不能拆得七零八落……他认为清华要加强理科的基础,文化素养也不能降低。”正是有蒋南翔校长的远见,才使得包括甲骨文在内的一大批珍贵文科资料留在清华大学,为清华大学文科日后的复建提供了必要基础。
  20世纪50年代全面学习苏联的时候,蒋南翔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强调“采取批判的态度吸收一切国家有用的东西”。当时苏联专家强烈反对清华大学建立无线电系,但蒋南翔凭借他对经济建设和科技发展趋势的把握,凭借他对教育规律的理解和过人的勇气,极力说服苏联专家组组长。1955年,他不顾苏联专家反对,向周恩来、陈毅等中央领导同志提出创办原子能专业和应用理科专业的请求。在中央的支持下,清华大学率先设立了电子系、自动化系、工程物理系和原子能研究所,并加强了土建、水利、机械、电机、化工等系的建设。
  1958年开展教育革命期间,许多学校停课闹革命、搞大批判。蒋南翔提出,学生劳动时间不要过多,使清华大学尽量不停课搞教育革命,避免了教育质量的滑坡。他坚决反对形式主义、本本主义、教条主义,认为上级指示要结合学校实际进行“翻译”,提出“凡为实践证明是正确的东西,上帝也拉不转来”。在他的鼓励和支持下,依靠一支平均年龄只有23岁半的师生队伍,清华大学克服了中苏交恶和三年自然灾害的种种艰辛,在1964年国庆时建成了中国第一座自行设计、建造、运行的核试验反应堆。当年参与反应堆建设的清华大学原校长王大中院士曾经感慨万千:那时大家都很年轻,20多岁的年纪,条件也很艰苦,用的是手摇计算机,但后来实验证明,实验的数据与他们的计算结果是一致的,而且反应堆的启动是一次成功的。“这不仅培养了一支队伍,掌握了反应堆的设计技术,而且更重要的是培养出一种精神,一种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一种敢想敢干的创新精神。”
  蒋南翔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提出“教育、科研和生产三结合”的重要思想,鼓励和支持学生在生产实践中巩固理论知识、提高业务水平,反对学生做满腹经纶、不会分析解决问题的“两脚图书馆”。密云水库是北京的“生命之源”。今天的人们很难想象,这项保证北京千家万户用水的民生工程,居然是清华水电系教师带领学生“真刀真枪”的毕业设计。水利泰斗张光斗院士在回忆密云水库的建设历程时说,“1958年,毛主席讲了‘教育要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南翔同志贯彻这个教育方针,提出要培养学生有共产主义精神,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群众观点、劳动观点。水利系开展了‘真刀真枪’做毕业设计,南翔同志大力支持,提出要获得教学、生产、科学研究和思想工作的全面丰收。”   理论联系实际、广泛开展实践教育的思想在清华大学源远流长、枝繁叶茂。如今,清华大学土水学院的大三学生每年暑假都要到三峡水电站去实习,清华的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SRT)、机械创新大赛、挑战杯等各类赛事如火如荼,有的已经走出校门、走向全国,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学生接受实践锻炼、激发创新精神。
  办学要深入群众,培养和保持良好作风
  蒋南翔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团结引导知识分子,依靠教职工办学强校,养成了注重实干、深入群众的工作作风。他重视党对知识分子工作的领导,针对知识分子的特点开展工作,提出引导教师在政治上“各按步伐,共同前进”。他团结和尊重学校中一切有经验的教师,主张“团结百分之百”,注重发挥业务骨干的作用,认为“大学的质量取决于师资,尤其是教授的水平。”他亲自做刘仙洲等一些著名教授的入党培养和发展工作,引导广大教师在“又红又专”的方向上实现“两种人会师”。他强调教师和教职工队伍“两个车轮并重”,从政治、业务、生活上关心爱护教职工。
  他倡导“基层出政策”,坚持深入基层、密切联系师生,虚心向群众学习。他刚到清华工作时说,“我没有学过工程。我自己不懂业务,但可以作为一个见习生,向其他有经验的教师和职工同志学习。”他在主持起草“高校六十条”时,亲自深入一线开展调研,强调每一个条款、每一个提法都“应是总结经验的产物”。他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曾经形象地说,“党是发动机”“发动机不能漏气”,要求领导班子既懂教育、又能团结战斗。
  蒋南翔凡事以身作则、躬体力行。1957年,他提出要“争取至少健康地为祖国工作五十年”,在新林院运动场、在西大操场、在学生的跑步队伍中,经常出现他锻炼的身影。他密切联系师生、倾听群众呼声,主动深入基层一线调查研究,和一批教授、青年教师、学生及职工交心做朋友。他认为,当时全校的教授、副教授“108将是学校的稳定因素”,连续多年组织老教授的双周座谈会,深入了解教授们的意见和要求,亲自在物理教研组和学生班级蹲点,掌握第一手情况。他常和基层干部一道“解剖麻雀”、总结经验,集中群众智慧,进行理论概括,然后加以推广,使学校各项政策既有理论高度又符合实际,有力地推动了清华大学的快速健康发展。
  在担任清华大学校长的同时,蒋南翔还长期担任北京市、教育部、高教部的领导工作,积极推动首都和全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为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作出了卓越贡献。2013年11月,刘延东副总理在纪念蒋南翔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上指出:“蒋南翔同志的一生,是为真理而不懈奋斗的一生,是与人民、与青年同呼吸共命运的一生,是为人民、为教育鞠躬尽瘁的一生。他的光辉业绩和卓越贡献深深铭刻在我们心中,他的坚定信念、高尚品德、优良作风和博大精深的教育思想,是一笔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永远值得我们学习、继承和发扬。”
  “蒋校长有一个宏伟蓝图……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要办成一个高水平的所谓大学中的国家代表队”,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原主任高沂曾这样说。过去,蒋南翔校长时代的清华大学学生,为清华大学成为“大学中的国家代表队”赢得了极大荣耀。现在,时代发展把清华大学推到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今天的清华人,正踏着先辈们的光辉足迹,按照蒋南翔校长描绘的宏伟蓝图,朝着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长远目标奋勇前进,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作者单位:清华大学)
  [责任编辑:于 洋]
其他文献
9月8日至12日,第37届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大会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质检总局党组成员、标准委主任田世宏率中国代表团参加了ISO大会,以及大会同期举行的理事会、理事会财务常委
目的:探究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SD)的高效治疗和护理措施。方法:选自2012年1月至2014年11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消化道疾病患者1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这10例患者行内镜粘膜下剥离术,探究护
阐述当前计算机教育面临的挑战,介绍《计算机教育》杂志在迎合专业挑战中担负的责任和具体作为,即通过创新专题策划,以服务于计算机教育领域为目标,积极跟踪前沿动态,深入报道最新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一、品种选择rn日光冬暖大棚栽培丝瓜,必须由其配套的品种.经多年的生产实践证明,用白玉霜丝瓜、线丝瓜、夏棠1号、棱丝瓜、南京长丝瓜等进行越冬栽培,可以获得高产优质的效
在当今社会,社交网络普及到大众人群中,在方方面面影响着人们,尤其是大学生.每一件事都有两面性,社交网络在给大学生提供好的平台之外,也带来了一些消极的影响,因此,我们应当
当前,素质教育深入开展,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素质教育的主要实现形式,对于初中生的教育和影响意义重大.在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必须要改变当前教学实践中一些固有的问题,不断
三年没回家,回去姥姥的第一句话竟然是,孩啊,我完了。  我看着老太太满脸都是灰,说不出一句话。  我姥爷年轻的时候家里有马场,养牛羊马,半夜起来铡青草喂牲口。我幼时睡小屋窗下,便是每一日伴着青草气入梦。不等我记更多事,姥爷得了病,把牛马卖了。姥爷死后,卖马场的钱我姥姥自己攥在了手里。现在,我想看看这笔钱。我在长椅上坐下,把我给姥姥买的新衣服拿了出来。  姥姥衰老的速度突破了我的想象力。我摇摇头,衣
期刊
甜葫芦属甜葫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日本,含有大量的人体必须的多种维生素,近几年在我地区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一般每亩产瓜条250~320斤,按市场价每市斤9元计算,每亩销售价格
贴近观众 多面宣传  近年来,京剧的推广非常不容易。观众群有萎缩,目前老年观众群体比较固定,主要原因是青年观众没有跟上来。让年轻人了解京剧,懂得欣赏京剧是关键。针对这个问题,北京京剧院举办了大量的活动:剧院开放日、小记者探秘、慰问残障人士等系列活动。同时也做一些实在的优惠活动,比如成立戏迷俱乐部,做一些活动,给予俱乐部会员优惠等等。想方设法让更多的人了解京剧,然后走进剧场观看京剧。  对此,朱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