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国际化的到来,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规格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作为高等教育中重要环节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传统的学生管理模式、教育方法已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这就对高校中从事学生工作的辅导员提出转换观念、探索新的工作机制的要求。要从传统的工作思维方式中解放出来,从不切实际的工作理念中解放出来,高校辅导员要做大学生人生和职业的导航师,不能只当生活保姆。
关键词:创新;思想工作;高校;辅导员
一、工作理念上的创新
1、树立立德树人的工作理念
众所周知,经济的飞速发展和教育的持续变革,要求辅导员从学生的内在需求和社会需求出发,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引导学生把个人成才目标和学校的教育目标结合起来,为学生的成人、成才、成功尽最大可能创造条件。辅导员的工作要面向每一个学生,以尊重、接纳、平等的态度来鼓励、引导学生做最好的自己。强制要求学生去适应学校的规章制度和教育管理方式,这就容易脱离学生实际,造成学生的抵触情绪和逆反心理,所以学生管理工作要实现从“管”向“导”的转变,把学生做为主体来看待,避免让他们受到不公正的待遇,还要从理解的角度出发,积极的面对学生,尊重学生的自我决定和自我选择,尊重学生个性的张扬与优化。
2、把握服务育人的内涵
现代大学中,服务育人的概念很宽泛。无论是教学、学生管理、校园文化建设等最终都是服务学生发展的。对于一个全员、全住宿、全过程、全方位管理的民办大学来说,学生的学习、生活、价值观、人格发展等与辅导员都息息相关。全国高校中逐步推行大部制改革,对机构进行了精简,在学校的服务能力上反而更加提升。在服务过程中,辅导员做的每一件事,都是要培养学生的人生支撑——包括物质、精神和社会的支撑。这其中包括:学生的学习能力、职业能力、创造能力、坚定的信仰、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心理素质、与人沟通和协作的能力等等。总之,就是让学生正确认知自我,学会“和谐”发展。辅导员与学生朝夕相处,不仅要解决学生生活中出现的实际困难,还要提供其它服务,如指导学生继续深造、就业,心理咨询等,总之,学生需要什么,就要给予相应的指导。也就是说,辅导员不仅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是专家,还要成为学生全面发展的领路人。辅导员在服务育人的同时,还要把握学生学习、生活中不同层次、不同方面的合理需要,按教育原则办事。变家长式、保姆式的服务为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的服务,要重视为学生服务的工作价值,真正成为学生科学发展的辅导者。
3、拓展心理育人的广度和深度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已经拓展到了心理育人的重要层面,各高校均设有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也配备专职的心理咨询教师。从辅导员的层面来看,首先辅导员关注群体的范围扩大了,以往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视存在心理疾病的学生,忽视一般学生的心理问题,结果造成有严重疾病辅导员无法應对,一般心理问题发展成“顽疾”,所以辅导员要牢固树立预防重于治疗的理念。另外,还要多角度的发现学生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如贫困生的心理问题,学生干部的心理问题等。然后,心理育人的主要内容要有延伸,对学生的学业咨询、择业咨询、职业设计、人格培养、养成教育等都要包涵在心理育人的范围内。再有就是要注意学生的心理是动态的,一个学生各个时期、各个年级的心理是会发生变化的,所以跟踪教育十分必要,目前高校的学生管理中对于外出参加就业实习的单位学生的经历辅导和干预明显不足,作为基层辅导员这一点不能放松。
4、建立多维度的评价体系
在一个信仰、价值观、文化都是多元化的时代,学生们的思想更是多元化。如果再以传统的评判体系去评价学生,如仅仅看学生的学习成绩,这显然是行不通的。高校常常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理论课成绩优秀的学生,在品德实践中不一定优秀;学生干部的思想境界不一定比普通同学高尚;专业课学得不好的同学,在某一方面却有突出的特长等。所以要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不能用传统的价值观念来评判学生,要打破统一思想、统一标准、统一布局的模式来衡量学生。在尊重学生选择的同时,找到切入点,既要指导学生的个性发展,创新思维,又要明确个人发展与国家命运相关的最终目标。
二、工作方法的创新
1、利用网络开展学生政治思想工作
网络越来越深入的影响大学生的生活,学生对于手机的需求已经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辅导员利用网络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具有优势不可替代。在一些情况下,许多学生不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当面与辅导员老师说,网络就搭建了辅导员与学生交流的平台。在网络里,师生可以随意的交谈,平等的交流。还可以实现互动交流,既能敞开,又能隐蔽,充分保护学生的内心感受。可以通过QQ、微信、微博等方式开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还要掌握有效的网络教育的方法,如事实公开发布法,广泛讨论法,歧义公开讨论法,话题升华法等。总之,要利用网络建立与学生共同的话语,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学生中真实的声音,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成效。
2、发挥党团组织的先锋作用
党团组织在学生工作中一直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重视党团组织的建设也是我们学生工作的重要抓手。基层党团活动内容要丰富,组织架构要明确,活动要注意贴近生活,切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不走形式、走过场。党团活动现在已经进网络、进宿舍、进社区、进企业。党团建设还与学生社团、思想政治教育课、心理健康教育等工作相结合起来,避免单一说教的形式。同时,我们十分注重在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学生骨干中间加强教育,让党始终成为引领学生思想的先进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学生党员、学生干部亮身份活动,让学生干部接受监督,同时对普通学生进行引领。
3、丰富“第二课堂”活动内容,重视活动效果
共青团改革方案中明确提出对高校学生实行“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通过“第二课堂”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培养和锻炼是我们学校学生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高校开展职业素养铸造工程的有效形式。一直以来,高校积极开展“早晚自习”“晨训”“辩论赛”、 “职业技能大赛”等第二课堂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就业能力。辅导员还要积极组织一些与专业知识对口的社会实践活动,多请专家、学者做讲座和学术报告,多探讨一些学生关心的实际问题,通过探讨、交流,聚拢学生的视线,吸引学生积极参加集体活动,挖掘和发挥学生的特长,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爱好兴趣,增强自信心。同时,“第二课堂”的活动形式可以多变,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他们组织开展自己喜爱的活动。 4、发挥学生社团的成长功能
学生社团在激发学生潜能和繁荣校园文化方面具有先天优势,社团活动既要直接服务于学生成长与发展需要,又要通过与社会实践和就业创业相结合凸显社会效应。辅导员作为社团的指导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要指导学生社团活动与社会相结合,广泛参与青年志愿者活动,指导社团积极为学生、学校和用人单位搭建平台等。总之,社团不仅要有活动内容,还要有成果,还要有上层次的理论提升。
5、利用群体互动的效应,建立成长小组
现代的教育理念中,提倡一种群体互动的成长方式。为此,可以从学生一入学就建立互助成长小组。小组成员打破性别、生源地、性格等多方面因素,取长补短,优化组合。成立这样的小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能力,并同时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协作意识和竞争意识。更好地督促学生从大一年级就开始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通过互助的形式,发挥群体互动效应,最终实现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6、建立社会动员、资源整合的工作机制
一种机制的建立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但是,辅导员在育人过程中,必须要建立一种有效的工作机制。在学生工作中,时常遇到这样的问题,就是大学生的发展深受社会、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影响。比如人生观、世界观的确立,择业、恋爱、入党等问题的态度。一次深入的社会调查,一次社会实践,一次志愿服务,一次与家长的沟通,都可能改变学生对社会的认知,从而改变他们的生活,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社会、家庭对于学生的影响十分巨大,因此,辅导员在工作中,也要善于利用家庭和社会的资源,形成教育的合力,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发展问题。
三、工作成效提炼
1、学生干部队伍不断成长,对于学生的管理可以呈阶梯状。很多情况下,学生管理呈现一对几百的情况,辅导员无法准确掌握每一位学生的情况,这就要求辅导员不得不建立一套自己的学生干部管理队伍。在以班长团支书为主要骨干的学生管理队伍中,每周召开例会,对于班级的工作做具体布置,同时听取班级情况汇报。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干部的责任心与管理能力。
2、班级心理信息员、二级学院团总支心理部、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组织明确。心理健康教育中对二级学院的心理工作进行指导,辅导员积极学生心理健康知识,对班级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实时掌控,班级心理信息员与班级同学朝夕相处,能掌握很多老师无法知道的突发事件。这一套体系的成立在设计上非常合理,在实施上也能考虑全面,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很大推动。
3、建立制度,加强对各班级的考核。在考核工作中,协调好年级内班主任之间的关系,做到互助互补,共同完成年级工作;在辅导员兼任的行政专员岗位工作过程中,要及时分析出各条线存在的问题并有效解决,将行政部门、本学院的的关系处理好。
4、积极帮助学生寻找就业岗位,指导学生进行创业。就业工作是学生管理工作中的最后一环,也是学生最关心的问题。在毕业年度之前,应对学生进行就业当面的指导,打消学生在就业上面的困惑,提升就业的信心。在实际操作中,很多学生有创业的意愿,这样要求辅导员对于创业的政策有很好的掌握,在学生的就创业过程中给与精准指导。
辅导员创新性的开展工作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主动性工作是创新的前提,强烈的职业意识和敬业爱岗的职业精神是创新的保障,加强对自己职业化、专业化的建设是创新的动力,深刻把握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教育规律是创新的法宝。
徐匡迪院士曾对教育作过这样的诠释:教育是事業,事业的意义在于献身;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而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最基层的实施者,是保证高等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不可或缺的一支极为重要的力量,只有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才能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才能指导学生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如何成为新时期高职院校优秀辅导员刍议[J]. 毛冰漪,毛一萍,施文辉. 职教论坛. 2011(20)
[2]整体性视域下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发展[J]. 金文斌,邹斌. 中国高等教育. 2015(Z2)
[3]基于多源评价的高校优秀辅导员标准研究[J]. 虞晓东,李建伟,王志华.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5(02)
关键词:创新;思想工作;高校;辅导员
一、工作理念上的创新
1、树立立德树人的工作理念
众所周知,经济的飞速发展和教育的持续变革,要求辅导员从学生的内在需求和社会需求出发,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引导学生把个人成才目标和学校的教育目标结合起来,为学生的成人、成才、成功尽最大可能创造条件。辅导员的工作要面向每一个学生,以尊重、接纳、平等的态度来鼓励、引导学生做最好的自己。强制要求学生去适应学校的规章制度和教育管理方式,这就容易脱离学生实际,造成学生的抵触情绪和逆反心理,所以学生管理工作要实现从“管”向“导”的转变,把学生做为主体来看待,避免让他们受到不公正的待遇,还要从理解的角度出发,积极的面对学生,尊重学生的自我决定和自我选择,尊重学生个性的张扬与优化。
2、把握服务育人的内涵
现代大学中,服务育人的概念很宽泛。无论是教学、学生管理、校园文化建设等最终都是服务学生发展的。对于一个全员、全住宿、全过程、全方位管理的民办大学来说,学生的学习、生活、价值观、人格发展等与辅导员都息息相关。全国高校中逐步推行大部制改革,对机构进行了精简,在学校的服务能力上反而更加提升。在服务过程中,辅导员做的每一件事,都是要培养学生的人生支撑——包括物质、精神和社会的支撑。这其中包括:学生的学习能力、职业能力、创造能力、坚定的信仰、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心理素质、与人沟通和协作的能力等等。总之,就是让学生正确认知自我,学会“和谐”发展。辅导员与学生朝夕相处,不仅要解决学生生活中出现的实际困难,还要提供其它服务,如指导学生继续深造、就业,心理咨询等,总之,学生需要什么,就要给予相应的指导。也就是说,辅导员不仅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是专家,还要成为学生全面发展的领路人。辅导员在服务育人的同时,还要把握学生学习、生活中不同层次、不同方面的合理需要,按教育原则办事。变家长式、保姆式的服务为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的服务,要重视为学生服务的工作价值,真正成为学生科学发展的辅导者。
3、拓展心理育人的广度和深度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已经拓展到了心理育人的重要层面,各高校均设有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也配备专职的心理咨询教师。从辅导员的层面来看,首先辅导员关注群体的范围扩大了,以往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视存在心理疾病的学生,忽视一般学生的心理问题,结果造成有严重疾病辅导员无法應对,一般心理问题发展成“顽疾”,所以辅导员要牢固树立预防重于治疗的理念。另外,还要多角度的发现学生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如贫困生的心理问题,学生干部的心理问题等。然后,心理育人的主要内容要有延伸,对学生的学业咨询、择业咨询、职业设计、人格培养、养成教育等都要包涵在心理育人的范围内。再有就是要注意学生的心理是动态的,一个学生各个时期、各个年级的心理是会发生变化的,所以跟踪教育十分必要,目前高校的学生管理中对于外出参加就业实习的单位学生的经历辅导和干预明显不足,作为基层辅导员这一点不能放松。
4、建立多维度的评价体系
在一个信仰、价值观、文化都是多元化的时代,学生们的思想更是多元化。如果再以传统的评判体系去评价学生,如仅仅看学生的学习成绩,这显然是行不通的。高校常常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理论课成绩优秀的学生,在品德实践中不一定优秀;学生干部的思想境界不一定比普通同学高尚;专业课学得不好的同学,在某一方面却有突出的特长等。所以要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不能用传统的价值观念来评判学生,要打破统一思想、统一标准、统一布局的模式来衡量学生。在尊重学生选择的同时,找到切入点,既要指导学生的个性发展,创新思维,又要明确个人发展与国家命运相关的最终目标。
二、工作方法的创新
1、利用网络开展学生政治思想工作
网络越来越深入的影响大学生的生活,学生对于手机的需求已经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辅导员利用网络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具有优势不可替代。在一些情况下,许多学生不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当面与辅导员老师说,网络就搭建了辅导员与学生交流的平台。在网络里,师生可以随意的交谈,平等的交流。还可以实现互动交流,既能敞开,又能隐蔽,充分保护学生的内心感受。可以通过QQ、微信、微博等方式开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还要掌握有效的网络教育的方法,如事实公开发布法,广泛讨论法,歧义公开讨论法,话题升华法等。总之,要利用网络建立与学生共同的话语,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学生中真实的声音,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成效。
2、发挥党团组织的先锋作用
党团组织在学生工作中一直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重视党团组织的建设也是我们学生工作的重要抓手。基层党团活动内容要丰富,组织架构要明确,活动要注意贴近生活,切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不走形式、走过场。党团活动现在已经进网络、进宿舍、进社区、进企业。党团建设还与学生社团、思想政治教育课、心理健康教育等工作相结合起来,避免单一说教的形式。同时,我们十分注重在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学生骨干中间加强教育,让党始终成为引领学生思想的先进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学生党员、学生干部亮身份活动,让学生干部接受监督,同时对普通学生进行引领。
3、丰富“第二课堂”活动内容,重视活动效果
共青团改革方案中明确提出对高校学生实行“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通过“第二课堂”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培养和锻炼是我们学校学生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高校开展职业素养铸造工程的有效形式。一直以来,高校积极开展“早晚自习”“晨训”“辩论赛”、 “职业技能大赛”等第二课堂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就业能力。辅导员还要积极组织一些与专业知识对口的社会实践活动,多请专家、学者做讲座和学术报告,多探讨一些学生关心的实际问题,通过探讨、交流,聚拢学生的视线,吸引学生积极参加集体活动,挖掘和发挥学生的特长,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爱好兴趣,增强自信心。同时,“第二课堂”的活动形式可以多变,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他们组织开展自己喜爱的活动。 4、发挥学生社团的成长功能
学生社团在激发学生潜能和繁荣校园文化方面具有先天优势,社团活动既要直接服务于学生成长与发展需要,又要通过与社会实践和就业创业相结合凸显社会效应。辅导员作为社团的指导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要指导学生社团活动与社会相结合,广泛参与青年志愿者活动,指导社团积极为学生、学校和用人单位搭建平台等。总之,社团不仅要有活动内容,还要有成果,还要有上层次的理论提升。
5、利用群体互动的效应,建立成长小组
现代的教育理念中,提倡一种群体互动的成长方式。为此,可以从学生一入学就建立互助成长小组。小组成员打破性别、生源地、性格等多方面因素,取长补短,优化组合。成立这样的小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能力,并同时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协作意识和竞争意识。更好地督促学生从大一年级就开始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通过互助的形式,发挥群体互动效应,最终实现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6、建立社会动员、资源整合的工作机制
一种机制的建立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但是,辅导员在育人过程中,必须要建立一种有效的工作机制。在学生工作中,时常遇到这样的问题,就是大学生的发展深受社会、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影响。比如人生观、世界观的确立,择业、恋爱、入党等问题的态度。一次深入的社会调查,一次社会实践,一次志愿服务,一次与家长的沟通,都可能改变学生对社会的认知,从而改变他们的生活,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社会、家庭对于学生的影响十分巨大,因此,辅导员在工作中,也要善于利用家庭和社会的资源,形成教育的合力,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发展问题。
三、工作成效提炼
1、学生干部队伍不断成长,对于学生的管理可以呈阶梯状。很多情况下,学生管理呈现一对几百的情况,辅导员无法准确掌握每一位学生的情况,这就要求辅导员不得不建立一套自己的学生干部管理队伍。在以班长团支书为主要骨干的学生管理队伍中,每周召开例会,对于班级的工作做具体布置,同时听取班级情况汇报。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干部的责任心与管理能力。
2、班级心理信息员、二级学院团总支心理部、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组织明确。心理健康教育中对二级学院的心理工作进行指导,辅导员积极学生心理健康知识,对班级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实时掌控,班级心理信息员与班级同学朝夕相处,能掌握很多老师无法知道的突发事件。这一套体系的成立在设计上非常合理,在实施上也能考虑全面,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很大推动。
3、建立制度,加强对各班级的考核。在考核工作中,协调好年级内班主任之间的关系,做到互助互补,共同完成年级工作;在辅导员兼任的行政专员岗位工作过程中,要及时分析出各条线存在的问题并有效解决,将行政部门、本学院的的关系处理好。
4、积极帮助学生寻找就业岗位,指导学生进行创业。就业工作是学生管理工作中的最后一环,也是学生最关心的问题。在毕业年度之前,应对学生进行就业当面的指导,打消学生在就业上面的困惑,提升就业的信心。在实际操作中,很多学生有创业的意愿,这样要求辅导员对于创业的政策有很好的掌握,在学生的就创业过程中给与精准指导。
辅导员创新性的开展工作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主动性工作是创新的前提,强烈的职业意识和敬业爱岗的职业精神是创新的保障,加强对自己职业化、专业化的建设是创新的动力,深刻把握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教育规律是创新的法宝。
徐匡迪院士曾对教育作过这样的诠释:教育是事業,事业的意义在于献身;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而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最基层的实施者,是保证高等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不可或缺的一支极为重要的力量,只有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才能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才能指导学生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如何成为新时期高职院校优秀辅导员刍议[J]. 毛冰漪,毛一萍,施文辉. 职教论坛. 2011(20)
[2]整体性视域下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发展[J]. 金文斌,邹斌. 中国高等教育. 2015(Z2)
[3]基于多源评价的高校优秀辅导员标准研究[J]. 虞晓东,李建伟,王志华.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5(02)